其次,新闻和评论都要强调时效性。在新闻评论中,与新闻报道一样,都要注意时效性。只是,两者注意的时效性有略小的差别。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指的是记者要把新闻及时地加以报道,强调新闻报道时间和新闻事件发生时间之间的时差越小越好;而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指的则是新闻评论时间与新闻报道时间之间的时差要小,二者的时差越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越强。一个没有时效性的新闻评论是“明日黄花”,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事实上,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差已经变得愈来愈小,甚至在很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几乎是同步播出。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于很多突发性新闻事件,例如2008年汶川“5 · 12”地震、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自然灾害等,中央电视台都启动了24小时大型直播,评论和报道同时进行,“时效性”变成了“即时性”,对事件的评论往往贯穿于整个新闻报道中。
最后,新闻评论的选题多数是从新闻事件中精心挑选的,再对其进行评论。新闻评论往往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醒党政系统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呼吁社会各方面携手努力加以解决;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具有危险性的倾向,及时提醒人们加以关注和警戒;针对社会群体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行为,及时疏导解释,使他们回到正轨;针对老百姓普遍关心、议论纷纷而又莫衷一是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针对某种新人新事新风尚出现以后,尚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和领悟的情况,进一步加以倡导和呼吁。
二、突发性事件的选题
根据我国2007 年1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性事件很容易激起公众的新闻欲望,因此它比一般新闻表现出更高的新闻价值。然而,若报道和评论不慎,有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社会动荡和负面效应。
当前,我国媒体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能力日益增强。在经历了汶川“5 · 12”大地震、玉树地震、南方冰雪灾害、多起重大矿难等突发性事件后,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新闻评论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中央电视台无疑已经成为观众心目中最权威的传播平台。中央电视台选择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同步进行的方式,记者在前线发回新闻现场的信息,演播室里主持人邀请了事件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事件的最新进展进行相关评论。这使得观众在接受前线最新新闻信息的同时,能在专家的引导下,正确认清事情发展的态势,起到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较为理想的效果。随着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媒体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评论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评论者角色的多样化
我国的国家媒体———中央电视台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了白岩松、水均益等一批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优秀的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他们对新闻事件的点评浅入深出、逻辑严密、语言精辟。而突发性事件的偶发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其危害已经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频道专业化和受众细分化的趋势对新闻报道的深度和节目制作的专业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国内外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做出深刻、到位的点评和论证,专业研究背景必不可少。因此,与事件相关的专家学者渐次进入电视评论员队伍,并成为颇具权威的主要评论者,使得新闻评论队伍中的成员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一趋势在2008年后的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中更为明显。
2008年中央电视台对“我国南方暴风雪”“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了全程报道与及时评论。演播室内,节目通常邀请了与事件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知名度与权威度很高的资深研究人员,就记者在前线发回的报道以及现有的新闻事件进行评析。这些在业内有着较高威望的专家学者结合事件的进展情况进行评论,增强了评论的权威度,说服力显著提高。
曾有学者对2008年中央电视台对“我国南方暴风雪”“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四个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专家学者参与的数量(不含有重复出现的次数)做过一个统计。(表6.1)
表6.1 2008 年中央电视台关于四个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信息
事件名称
参与中央电视台评论的专家、学者人数统计/人
我国南方暴风雪
31
汶川特大地震
66
北京奥运会
25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
53
来源:张玲玲.中央电视台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评论特点分析[EB/OL] .
就上述四个事件而言,涉及的学科比较多,依次大致有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学、运动学、建筑学、物理学、天文学等主要学科。节目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在演播厅担任新闻事件的主要评论者,不仅能正确解读相关事件的所有信息、提高了评论的专业性,更增强了评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二)新闻记者肩负着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双重任务
对于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新闻没能在第一时间发布,观众对于记者的新闻报道信息缺乏正确的解读,就很容易引起社会危害,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甚至会引起更多的危机事件。因此,在面对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时,记者肩负着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双重任务。
就“汶川地震的首条新闻报道”现场记者通过电话报道重庆地震的情况来说,一方面记者结合自身的感受对现场的真实情况进行报道;另一方面也对地震给重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行评论。
对“北京奥运会上届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刘翔弃权”的消息的报道,中央电视台现场记者得到确切消息后,在很难接近并采访刘翔的情况下,随即结合现场情况对此事件进行评论。
案例
《北京奥运会上届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刘翔弃权》
新闻背景:北京8月18日,这是一个令人心碎和难以置信的时刻。雅典奥运会冠军、2007年大阪世锦赛冠军刘翔于上午11点50分出现在110米栏起跑线上。但是在第一枪起跑之后,悲情的一幕发生了:第一步迈出之后,刘翔的右脚明显出现问题,在裁判示意有人抢跑之后,刘翔停了下来,然后无奈地将身上的白色2号道标志摘了下来,踉跄地低着头走出了“鸟巢”。刘翔退赛后不久,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和国家田径队主教练冯树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刘翔没有出席。
新闻评论
冬日娜:“事实上,有一个关于刘翔的“机密”,本准备在110米栏决赛前再告诉全国观众。这是刘翔爸爸昨日凌晨在电话中确认的,在8 月8 日中国田径队前往“鸟巢”参加开幕式时,在当天下午刘翔进行了最后一次队内测验。当时很多媒体报道了刘翔的测验成绩,有的说是跑进了12秒98 ,有的说是跑进了12秒95 ,事实是,那天刘翔的测验成绩已经接近了12秒80。刘翔爸爸特别提到:‘只要能够挺过最后这一关(伤),在最后的决赛,北京奥运会的110米栏跑道会属于刘翔。’”
冬日娜:“直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没有觉得刘翔输在了起跑线上,我知道刘翔今天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伟大的超越,超过了以往他在所有比赛中承受的压力。如果说以前他代表了中国速度,那么今天他以他的个性和方式表达了心中的奥林匹克。他战胜了自己,他完成了超越,这个超越的意义远远大于他面前的10个栏架。”
担任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同步解说的刘建宏也现场点评说:“……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结果。我们想过刘翔会赢,我们也想到过刘翔会输,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刘翔一枪都没有跑就退出了比赛。……刘翔也有放弃的权利,我们必须给予他足够的理解,因为刚才那一枪幸亏是有人抢跑了,让我们看到了刘翔仅仅只是跑了两步,脚步就已经开始踉跄了。……当伤病不可避免地挡在他面前的时候,刘翔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同时也是我认为比较正确的选择。……”
在奥运现场的报道和评论,不仅缓解了受众心理上的期待与失望之间矛盾的冲击,也让观众了解到了刘翔选择退赛的原因。期间画面的选取及观点的暗示都呈现出现场记者对该事件独特的评论。
(三)强调报道和评论的时效性
重大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事件影响范围广泛、聚焦着社会的高度关注等特性,使得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加迫切和必要。评论及时、准确已经成为对当今媒体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作为大众媒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权威最准确的观点,对事件进行及时评点,以便于平息受众心理需求的强烈波动,维护社会的稳定。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各个主要栏目起初把正确解读地震原因、正确救援、正确的心理安抚等作为评论的重点,就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栏目的选题多为当天或短期内的热点新闻事件,时效性强,而且贴近时政、贴近百姓生活。对于重大事件的特别直播节目中,新闻评论几乎与新闻报道同步进行。如奥运火炬传递、华南虎照片、东航返航、人民币升值、三鹿奶粉等事件,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第一时间均做出了及时、准确的报道与评论,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评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评论及时、到位、准确,影响力大,它不仅发出了中央电视台言论正义、权威的声音,也代表着中国媒体对相对敏感事件敏锐的洞察力与立场分明的态度。
(四)新闻评论的持续性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因其危害性大、影响面广,对于这类型的突发性事件,媒体应给予持续的关注和追踪报道。
中央电视台四套《今日关注》栏目是一档广受观众喜爱的新闻评论节目。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今日关注》在一定时期内,对震后重建等观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评论。
[今日关注]遭遇地震 如何自救和互救(2008-05-14)
[今日关注]灾后第五天 一个都不放弃(2008-05-16 )
[今日关注]灾后第十一天 千里大转移(2008-05-22 )
[今日关注]让灾区群众有个安全的家(2008-05-24 )
[今日关注]抗震救灾:唐家山堰塞湖紧急排险(2008-05-26 )
[今日关注]灾后心理干预 驱散“心理余震”(2008-06-02 )
[今日关注]抗震救灾 灾后如何科学重建(2008-06-04)
[今日关注]决战唐家山堰塞湖(2008-06-07 )
[今日关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2008-06-10 )
[今日关注]灾后重建:科学构建美好家园(2008-06-24)
无论是从节目选择上看,还是播出时间来看,该栏目都体现出了对该新闻事件评论的持续关注。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性
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为出发点,评论者通过引述事实,分析说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全面深入地阐述事实所蕴涵的意义,对事实表象掩盖下的本质进行挖掘。观众对新闻评论的关注,既是对事实真相的认知需求,也是对思想引导的内心需求。在信息化时代,新闻评论日益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强劲引擎,新闻评论必须肩负起舆论引导这个神圣的职责与使命。而舆论引导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受众如果拒绝接受,就不可能实现舆论引导。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要求评论者就某个问题或新闻事实第一时间发出声音。社会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对陌生人的印象与他获取到的信息的顺序相符合,先提出来的信息总是占优势。同样,就某个问题的解答,最先出现的分析总是占有心理上的优势。其实,这正是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这一特征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性,就要求评论者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把握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欲望需求,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在第一时间为观众释疑解惑,阐明独特的见解与态度。当然,“第一时间”也并不等于盲目抢发。迅速报道及时评论必须是在真实报道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只是道听途说,未经核实就马上报道并且发表评论,即使在较快的时间内报道了社会热点事件的新闻,也可能使发布新闻的媒体失去公信力、误导视听,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在揭示事件真相的同时,必然会对社会公众的信心产生冲击,造成对生命安全感的减弱、泛化的疑虑,引起过度的恐慌心理等。此时,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报道以及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媒体在对新闻事实的最新动态和进展进行详细报道的同时,消除或弱化公众泛化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对公众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和情感抚慰也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