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理论界,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在意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到底是什么,而是大概地将人类所有的、正面的价值理想和追求都一股脑儿地塞到科学的大框里。这种现象是极为普遍的。曹峰先生在其《人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和归宿》一文中将人的科学发展分为“现实—技能—生存维度”“价值—道德、审美—尊严维度”和“逻辑—筹划—希望维度”的方式来解读。尽管有些遗憾的是,曹峰将人的科学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放在等同的意义上似有混同之嫌,但毕竟该文提供了一个理解人的科学发展问题的框架。本文认为,人的发展问题应该置于不同的维度下去认识,人的科学发展更侧重于“现实—技能—生存维度”和“逻辑—筹划—希望维度”(不是说在其他的地方不存在这些维度,只是此处所占的比重可能会大一些而已)。这是因为,如今的劳动分工高度精细化,专业技能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个体获取生活资料的数量,也成为当今人们安身立命的必备的素质。所以,在人的科学发展的问题上,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发展应该是其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内容。除了“现实—技能—生存维度”之外,“逻辑—筹划—希望维度”也应是人的科学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人自身的这种发展逻辑,趋向未来的筹划与希望,是意义世界建立的根据。……只有不断地筹划自我,才能超越当下的各种‘沉沦’状态,使自我所具备的各种潜能实现出来,人的意义世界也才可能不断地朝向未来生成,最终使我们的生命不断地趋向澄明。”[117] 对于自身未来的理性筹划和树立理想目标的能力,不但过去曾引导着人类从其他动物的系列中脱颖而出,而且还将继续引导着人类更加自由地去把握自身、把握自然,更加和谐地去改造自身、改造自然。
所以,成人教育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成人自身的科学发展。随着成人不间断地学习和提高,人的科学发展也就会不间断地在制度的规范下向着完善的目标步步靠近。
(二)促进成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的存在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二重性”,人的发展也同样具有这种双重性。如果说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比较靠近科学发展的话,那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就一定会使人的发展更加注重与社会的协调性。况且,从更根本的意义上理解,人本身主要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制度和制度所促进与保障的内容,就要从自然的基础上提升到社会的层面上来。制度作为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游戏规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属性的表征。从根本上讲,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社会往往强调个人对其无限的依赖性,易于用所谓的普遍意志凌驾于个人之上,强横地威胁着人的天赋权利,使个人的权利无条件地屈从于社会的普遍意志,形成对人的发展的桎梏和阻碍。另一方面,一些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完全否定社会的保护性和互助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完全对立于社会。这种对立和冲突,有赖于通过给予一定的制度安排,使得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遵循一条共同的尺度和主线,使社会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而个人的发展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机制。成人教育的制度安排,目的是为成人教育的参与者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让社会的每一位希望得到学习的成人,在任何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下,都能通过学习而充分展示其自由个性,使其潜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三)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个重要的论域,对理解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历史性。因为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受到一定物质条件制约的存在。人类前现代的全面发展与后现代的全面发展绝不可能是一回事,无论思想和行为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密切相关,都是当时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其次,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抽象性。它所指的人并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整体的、结成了社会的人;所指的全面也不是每一个个体所面临的无穷多的“面”,而是抽象成了几个有限的、把握得住的面。最后,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具体性。抽象的人的发展是具象的人的发展的合力之所为,是每一个个体特性的发挥之综合。人的全面发展本身还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即人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自由发展的本质是个性的发展,而个性发展的核心又在于人的素质构造的独特性。由此,在给社会提供持续的动力,在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成人教育制度所担当的是其他任何制度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从人发展的阶段性上理解,教育可以被分为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两个阶段。儿童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只能是粗略地完成其“基本需要”“素质提高”抑或“学会认知”等较为初级的任务;只有在成人阶段这个“教育的顶点”所受到的训练才能达到“潜能发挥”以及“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水平。所以,在设定我国成人教育制度时,必须以此为参照,兼顾各个不同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制度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促进。
制度———人类在思想和行为长期探索和运行的地方踩踏出的捷达路径,不仅使人类自身有了理性的认同,而且也极大地感召和吸引着人们自觉地走上康庄大道,不再受无路可循的迷茫之苦。如果将制度比作人类社会进步的道路的话,那么,成人教育制度之于成人教育,正如皮毛之于动物,它们是相互依赖的。没有好的成人教育制度,成人教育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没有成人教育的存在,成人教育制度无以为继。因此,成人教育制度不仅能够通过自身理论的凝聚,达成人们对成人教育的理性认识,更能通过实践的升华,达成成人教育的进步。如是,以此为阶梯和基础继而探讨成人教育制度的价值诉求,以体现和展示制度之为制度所应有的内蕴与理念,使人们更加明白无误地知晓成人教育制度这种特定的社会存在所承载、表达的思想内核,促进人们对成人教育制度在社会、政治、经济进步中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理解与认同,形成并增强成人教育参与者在实践过程中文化与理论的自觉,从而进一步促进成人更加自由和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清洲.论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创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2]陈清洲.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
[3]高卫东.论成人教育制度的概念、属性、种类和功能[J].教育科学研究,1993(3).
[4]龚昆,陈志鼎.成人教育立法势在必行[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2).
[5]吉利.成人教育制度实施的意义及其基本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00(6).
[6]蒋华.成人教育基本概念的探讨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7]劳凯声,覃壮才,等.我国教育法制建设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2(1).
[8]刘义兵.成人教育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9]李金龙,蒋莉. 21世纪初中国成人教育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J].成人教育,2000(10).
[10]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1]伊利亚斯,梅里安.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M].高志敏,译.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
实践教学:困境与前瞻
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中专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有着与其他层次的教育不同的作用和目标。它所培养的应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基于这个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必须为此而展开。为了“成品”达到理想的设计要求,学校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必须通过相应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那么,相应的手段一是理论的灌输,二是具体的实践。理论灌输的重要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言而喻,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大家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而对于实践的教学,相比之下却显得相当薄弱。其后果是———中专生从理论上与大专生相比难以望其项背,从实践上与技校生相较也不能与其媲美,这样难免会使中专层次的学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这是在思想上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的一种必然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理应尽快地“补课”,把过去忽视和没有下大气力抓的问题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这种把人类的经验和智慧一代代传续、发扬和光大的活动,只有两种形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因理论教学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所以,我们现就实践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
所谓实践教学,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把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真理性的知识进行操作式传授的过程与活动。这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与专业,其意义尤为重要。
首先,实践是知识的起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所学知识。实践教学不仅单纯地是学生学会操作,而且由此还会接触人类智慧发展的脉络,并且循着这种认识的脉络,就能够加深对理论飞跃到实践的理解。
其次,实践是知识的终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得以达到。在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置身于将知识直接应用的氛围之中,自己要学的东西、知识的奥秘都活生生地展现在面前,立竿见影,好不痛快。干中学、学中干,“实践出真知”,道理就在于此。这样,学生学习不但能够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会的知识不单是会,而是一种理性的把握。
再次,实践是新的知识的生发点。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对一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到对多事物的认识和把握,这是知识不断积累、推演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说,在扎实地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前提下,对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作为一个中专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学生培养成某种特定行业的劳动者并且怎样去达到这个目的,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严格地讲,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动手和操作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大家虽然从道理上都知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却与应然的要求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对“**********”极端和片面地强调实践教学而事实上却否定实践教学的一种逆反。虽然那个时代早已成为了过去,但不可否认其时所做所为的负面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那种把课堂教学贬得一钱不值,不管上什么课程都把学生赶到“广阔天地”里去“炼红心”的所谓“实践”,深深地伤害了几代人的感情。所以,谈起“实践”来难免会心有余悸,以致放松了正常的实践教学。第二个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督促和具体的要求。在一个“唯上”的观念已经融化在大多数人血液中的社会里,“推一推就动一动,不推就不动”的现象是一种毋庸讳言的、广泛存在的行为定势。进行实践教学比仅在课堂上的“纸上谈兵”要复杂和麻烦得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想去自找麻烦呢?但愿这次年会的“推一推”,使那些做得不够的单位和学科相应地能够幅度较大地“动一动”。另外,如搞一些体现和检验动手能力的统考、竞赛、评比等活动,乃至用量化的标准规定某些专业和课程必须达到一定的实践性指标等,都将可能对实践教学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第三个原因恐怕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了。搞实践教学除文科的某些专业以外是要具备一定的设备和其他相应条件的,尽管每个学校都在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但很难说能做到尽如人意。像《中国教育报》1997年10月22日的通讯《南粤明珠》所记述的民航广州中专学校那样具有现代化的实习基地和实验室,装备有各种雷达、导航设备、各种类型的飞机发动机等教学设备,并且先后投资2亿2千万元的条件,恐怕在全省并不多见。相反,连一些最基本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都要买人家的废弃物来凑数,并美其名曰“勤俭办学”的单位决非绝无仅有。所以说,资金的不足,甚至在有些地方和单位还严重不足的情况,也在相当程度上困扰和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以上问题当然是使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障碍性因素。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思想问题,如果思想僵化,水平低下,即使再有钱也难以把这项工作真正抓好。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关于实践的观念也应该相应地予以更新。只有把眼光紧紧盯住科技发展的前沿,才有可能占领教育科学的制高点,也才有希望脚踏实地地搞好实践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