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由于自卑,错失工作
有一位女大学生去一家外企应聘求职。她通过了层层关卡,最后只剩下她和另一位男性求职者。经理是外国人,他在与这两位求职者的闲聊中,极为随便地问了三句话:“会打球吗?”男的说:“会。”女的答道:“打得不好。”真实的情况是,她在大学校园里是个不错的羽毛球选手。
经理又问:“给你俩一部小轿车,限一星期的时间,有没有把握学会驾驶这辆小汽车?”男的说:“有。”女的说:“不敢保证。”真实的情况是,她曾经学过开汽车,而且开得不坏。
经理再问:“厨房里有的是蔬菜,你俩能不能给我做几样拿手好菜,我这人不挑剔。”男的说:“没问题。”而她却腼腆地说:“做得不好。”真实的情况是,她的烹调技术不亚于一个三级厨师。
点评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那位女大学生没有得到这个职位,这是因为,她默守“谦虚是最大美德”的古训,不敢表白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从更深一层来讲,她的身上郁积着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憷,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对自身缺乏完整、准确的认识,是此类心理滋生的根源。有些毕业生过分注意自己的缺陷或不足,如身高不理想,相貌不佳,人际交往不擅长等,或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抱有悲观看法。相应地,对自我能力评价过低,不能充分认识自身长处。结果,在职业定位时缺乏自信,即使自己完全能够胜任,也不敢去应聘那些高挑战性、高报酬的职位。相对而言,这类人缺少积极参与择业的勇气和信心,不愿主动与他人一较高下。当大部分毕业生忙于在各种人才市场奔走时,他们却在一旁自怨自艾。
4.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势地位既羡慕又嫉妒的情绪。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了不让别人超过自己的,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手,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要克服嫉妒心理,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一是真诚待人;二是学会互助互爱。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价格之外。
案例一都是私心惹的祸
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重重筛选后,我们5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应聘者终于从数百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佼佼者。
面试那天早上,公司规定需在9时准时到达现场。我们5个不仅没有人迟到,还都不约而同地提前了半个多小时。距面试开始时间还早,为了打破尴尬的僵局,我们勉强地聚在一起闲聊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些随时会威胁自己命运的对手,我们在交谈中彼此都显得比较矜持和保守,甚至夹着丝丝的冷漠和虚伪……
忽然,有一个青年男子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的到来成了我们转移这毫无内容的话题的大好借口。我们纳闷地看着他,因为在前几轮面试中我们不曾见过他。他似乎感到有些尴尬,然后就主动迎上前开口自我介绍说,他也是前来参加面试的,只是由于太过于粗心,忘记带笔了。他问我们几个是否有笔,想借来填写个人简历表。我们面面相觑。本来竞争就够激烈的了,半路还要杀出一个“程咬金”,岂不是会使竞争更加激烈吗?要是咱们不借笔给他,那不就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从而加大了成功的可能?我们几个像有心灵感应似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终于没有人出声,尽管我们身上都带着多余的笔。
稍后,他看到我的口袋里夹了一支签字笔,眼前立刻掠过一丝惊喜:“先生,可以借给我用用吗?”我被他问得手足无措,慌里慌张地说:“哦……我的笔……坏了!”这时,我们5人当中有一个沉默寡言的“眼镜”走了过来:“对不起,刚才我的笔没墨水了。我掺了点自来水,还勉强可以写,不过字迹可能会淡一些。”那男子接过笔,感激地握了握“眼镜”的手。我们4个则轮番用各自的白眼瞟了瞟“眼镜”,不同的眼神传递着相同的意思————埋怨、责怪、甚至愤怒。
一转眼,规定的面试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了,面试室却仍旧丝毫不见动静。我们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就找到有关负责人询问情况。谁料里面走出来的却是那个似曾相识的面孔:“结果已经见分晓,这位先生被聘用了。”他搭着“眼镜”的肩膀微笑着向我们做了一个鬼脸:“本来,你们能过五关斩六将来到这儿,非常难能可贵。作为一家追求上进的公司,我们不愿意失去任何一个人才。但是很遗憾,是你们的私心使自己失去了机会啊!”
案例二嫉妒作祟,中伤好友
婕和萍素来交好,两人约好,最好能一起进同一家公司,将来从好同学变成好同事。在一家着名外企的笔试、面试中,两人一路过关斩将,都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面试过程中,主考官说:你们两个都很优秀,但是我们对相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只需要1位。
回家路上,两个女孩子都陷入了尴尬,最后萍说,既然不能做同事,要不就一起放弃吧。就在那天晚上,萍接到通知,说公司决定不要她,录取婕。萍有些失落,但也挺为好友高兴。第二天,她打电话请教人力资源主管,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可以改进。对方回答,我们需要忠诚度高、能长期培养的员工,但据你的好朋友透露,你正在计划移民,只是想把我们这里做跳板,所以我们不予考虑。萍非常失望,没有想到,多年的友情在就业考验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点评
大学生由于人格还不够完善,容易存在一些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在环境相对宽松的校园中,这些异化的心理误区容易受到忽视,但在重大抉择面前,建议他们应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
5.怯懦心理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很多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会出现怯场的心理问题。在求职现场,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本已准备好的说辞也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很好的推销自己。这样的求职者缺乏自信心,自然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其实,任何人都是“害羞”的,只不过程度不同或是“害羞度”的改变不同。所以首先要正视“害羞”,适当的“害羞”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是可以接受的,在面试过程中可以用微笑,适时的端起水杯喝水等方式来掩饰及缓解内心的紧张。另外可以在参加面试之前自己先做一个模拟,同时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案例一自信面对考官
面试还没有开始,小刘的信心就已经垮掉。他知道,“在公务员录用中,面试是最最关键的一关”;他习惯性地无限度地夸大面试中的每一个因素,把每一个因素都当成难以逾越的大山。他经常把考官想象成为“冷面杀手、阴阳怪气、笑里藏刀、盛气凌人、挑三拣四、傲慢无礼……”的人,必须得无条件地接受考官的百般责难和挑剔。四处张望时发现同一职位的竞争者个个服装整齐、年轻俊逸、学历不凡、气质潇洒,几乎无懈可击,总觉得自己浑身都是毛病,处处不如对手。面试结束后,小刘心里嘀咕,“我可能运气不好,我说话过于紧张,我的西装不够漂亮,我个头儿这么矮,我缺乏应变力,我……”。总之,自己到处都不行。最后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点评
面试前的在心理上对各种因素过分夸大,会让面试者无法自如地展现自己。一旦面试考生在心理上接受某个假设是事实时,他将一步一步地踏入自我设定的陷阱中,从而严重地影响到面试者的情绪和理性的判断能力,而这正是面试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那么,如何跨越这个心理难关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面试官的确握有生杀大权。但是,面试者和面试官之间,面试者和面试者之间,更有一个核心的共同之处——面试单位,面试官要为面试单位招录合格的工作人员,面试者则希望成为面试单位的优秀的一分子,面试考生学会站在面试单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能够摆脱假想的敌对状态。
面试考生可以把面试官想象为你的上级,把竞争者设想为你的同事,把你自己看成是一个负责的工作人员。这时,面试的场景将化为一种互动的人际情境,考生就能够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从容应答。
6.骄傲心理
对主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工资。由于毕业生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拒绝态度,结果是错过机会难以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好的单位,或者是最热门的单位及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克服这种心理,就是要正确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谨慎地进行分析,看看什么样的行业或单位既可以让自己学以致用,又可以很好的发挥自身特长,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盲目的寻找社会上的热门行业和前沿行业。
案例一体现优越感容易遭人嫉
李云是个十分优秀的女孩子,既聪明又漂亮,而且在工作中表现也十分出色。这些种种优势让李云不自觉地把优越感表现在脸上。用同事的话来说,“她看人的眼神总是带那么一点轻视的感觉”。
都说优秀的人容易遭人嫉妒,而李云这种把骄傲写在脸上的人更是如此,周围的同事不愿意和她接近。因此,在李云身边很少有朋友。在单位里,同事们虽然表面上对她笑脸相迎,但实际上却都是敬而远之。因为,她的光环太耀眼,别人与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不自在。而李云那股从内心里透出来的优越感,使得她说话时都会有种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更让别人不愿意和她接近了。
有次,李云的男朋友问她为什么双休日都不和朋友们一起逛街,这个问题让她回答不出来。因为,她不好告诉男朋友,她根本就没有几个好朋友。但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李云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除了男友,她能找出几个愿意陪她一起休闲的朋友呢?为此,她很苦恼,但多年以来养成的孤傲性格很难让她有所改变,而且每次放下架子和别人相处时,她都感觉到自己的不自然。
最近,单位打算选拔几名年轻的储备干部,领导考虑到李云工作业绩不错,也将她的名字报上去了。但后来,她却没有被选中,原因是,她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当上面的人下来考察时,根据周围同事的反映,她并不具备当一名储备干部的条件。
点评
对于这种喜欢处处体现自己优越感的人来说,要想和周围人特别是同事融洽相处,还能获得他们的信任,首先要学会和别人沟通,而且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即便是你再优秀,那也不能作为轻视别人的理由。同时,要修炼自己的性情,性格除了天生之外,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性格好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往。除此之外,要多学习多读书,沟通和相处是需要技巧的,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运用不同方式方法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
求职心理调试
(一)平息择业浮躁的良药
大学毕业生面临择业,迫切希望有人帮助他们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解决择业过程中的种种浮躁心理问题,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在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自由择业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信息量逐步增大、人们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上述需求就变得更为迫切。从学校来看,有的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由于教材针对性不强,师资参差不齐等原因,大学生对教材所讲述的内容体会不深,使课程的讲授效果大打折扣;从就业市场来说,运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许多环节有待完善,一些政策性的法规和条例尚未出台;从学生自身来说,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寻求最佳的效益、牢固确立市场观念也非常重要。
1.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就业
大学生择业时受到了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针对不少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浮躁心理,毕业生应该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择业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就业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二是思想,三是技巧。针对心理浮躁问题,思想和技术学习更为重要。信息是就业的基础。通过准确信息,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便主动投身到择业过程中,避免盲目性。
就业思想是要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毕业生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挑战和机遇的关系、挫折和成功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等。只有克服浮躁的情绪,正确把握自己,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择业观念,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把握好自己。
择业技巧是就业基本内容之一,大学毕业生存在的择业浮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因于缺乏恰当的择业技巧。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普遍准备不足,有浮躁感,不清楚有关的政策规定,不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力和义务。至于具体的应聘程序、资料的整理和使用、面对用人单位应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了解对方,以及应有的礼仪和言谈举止,也需要学校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介绍不着边际、材料不得要领、礼貌不周、言语不当、衣冠不整、手续不全等技术原因而造成择业的障碍。
2.大学生要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倘若说,中小学时代是一个人的择业理想的萌芽阶段。那么,大学时代则是一个人职业理想茁壮成长的时期。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职业理想通常已经形成,这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长远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