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上堂召請法事
(門首設淨道香花幢旛燭籠等。法眾動鈸)。
(法師施主上香)。
(表白唱言)。
至心歸命禮。十方法界諸佛法僧(眾和)。
常住三寶。
(法師施主同時作禮)。
(表白振鈴執爐。述然香偈呪)。
諦此妙香緣起法 本來無物即真空 太虗周徧盡香雲 即此難思為妙假 非有非空皆絕待 雙遮雙照必亡中 仰憑中觀妙心香 是日殷勤修法供
我佛如來有然香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栗多(上)末你(平) 阿鉢羅句吒(竹駕切)蘇(上)破(上)(二合)囉(上)尼(上) 毗迦知(上) 虎[合*牛](呼今切)(二合)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香雲徧滿十方佛剎。一切聖賢。咸起護念)。
(表白振鈴述洒淨偈呪)。
性水真空周法界 湛然一器假難思 若於空假二俱亡 畢竟全彰中道義 以此觀心融法水 以茲法水淨諸塵 若依若正盡光嚴 洞徹十方無障礙
我佛如來有洒淨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伐囉 賒咩(羊鳴音)耶 [合*牛]癹 悉哩摩呬娑訶
(誦呪三徧。動鈸)。
(表白散花淨道上。及以水洒四方上下淨道等)。
(法師想水所至處。即成結界。嚴淨廣博。及想淨道如光明雲。樓閣千萬。重累其上)。
(表白振鈴述召請偈)。
稽首十方無上覺 圓詮教行理三經 大心菩薩大乘僧 緣覺聲聞三寶眾 傳教四依稱列祖 天仙八部眾神王 我今普度建壇場 願展慈光垂密證
(表白宣召請文)。
伏以非如非異。是為以佛眼觀。何聖何凡。此則於法界一。境俱智寂。體兼用冥。函與葢以相應。水共波而不別。至若隨時起教。為實施權。雖分別於多門。終指歸於一道。然則理繇事見。化以機興。亡絕待中。固不涉離微之論。顯正因性。必須憑緣了之修。是以明燈獻華。低頭合掌。要莊嚴於萬行。俾圓妙以三身。故知寓跡於有為。畢竟歸原於無作。爾乃恪遵洪範。庸尚多儀。崇水陸之清齋。極地天而普濟。妙供養海。納眾流而愈深。勝功德林。挺千枝而並秀。今則特開嘉會。寅奉慈尊。延內懷四攝真人。集外現二乘高士。召五通之仙黨。來八部之天倫。撫盛席以端居。即香肴而克享。施心既啟。覺慧徧知。恭事請迎。願垂臨降(表白唱言)。
一心奉請。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佛。并諸眷屬。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兜率天宮。一生補處。當來下生彌勒佛。 過去大通智勝佛等。一切過去諸佛。 現在淨華宿王智佛等。一切現在諸佛。 未來華光佛。華足安行佛等。一切未來諸佛。 東方善德佛等。十方法界一切諸佛。 過去莊嚴劫。始自華光佛等千佛。 現在賢劫。始自拘留孫佛等千佛。 未來星宿劫。始自日光佛等千佛。 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全身舍利寶塔。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
(眾和香花請。動鈸)。
(法師想十方佛乘寶座。不謀自來。畟塞虗空。了了可見。彼諸如來雖常能應。而實繇我心之所能感。而此能感實繇心具。心具而感。非從外有)。
一心奉請。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并諸眷屬。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網戒經。諸經法寶。 鹿苑會中。佛集本行四阿含等。諸經法寶。 方等諸會。淨名金光明等經。諸經法寶。 大品般若。仁王金剛般若等經。諸經法寶。 大乘妙法蓮華經。大般涅槃經。諸經法寶。 專談淨土。觀無量壽佛經等。諸經法寶。 五時所說大小兩乘。諸部律論一切法寶。 西天此土三乘聖賢。說經造論。著述疏記。 龍宮所祕。竺土未來。諸經律論一切法寶。 十方國土。水鳥樹林。塵說剎說一切法音。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當想十方諸佛所說大千經卷。無邊教道。能開妙解。是為教經。教即般若。以般若之智在於說故。復能照了諸經所詮一切行門。依而行之。必能趣果。是為行經。行即解脫。以解脫之用從於緣故。復知無邊教道。一切行門。法法常體。即是實相。是為理經。理即法身。以法身之理是所顯故。然此教行理者。雖有三名。不出一體。修圓觀者。一心中得。作此觀時。當如教繇智說。即是真諦。行從緣起。即是俗諦。體此實相。即是中諦。三諦一心。無前後異。即是圓悟不思議之三經也。又須諦觀十方常住無量經卷常放光明。離染清淨。為赴我請。顯現道場。而此顯現繇我能感。及以本具)。
一心奉請。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菩薩僧。并諸眷屬。
文殊師利八萬大士。普賢大師。無邊菩薩。 觀世音。大勢至。清淨海眾諸大菩薩。 藥王。藥上。法華經中諸大菩薩。 賢首菩薩。華嚴經中諸大菩薩。 善財歷參五十三善知識諸菩薩。 信相菩薩。金光明經中諸大菩薩。 兜率內院。無著天親諸大菩薩。 極樂國土。一生補處諸大菩薩。 五時法會。助宣佛化諸大菩薩。 藏通別圓所歷地位一切菩薩。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菩薩。各乘華座。不來而來。畟塞虗空。了了可見。此下諸位賢聖。皆當作感應心具二義運想)。
一心奉請。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緣覺僧。并諸眷屬。
仁王護國經中。八百萬億大仙緣覺。 佛出世時。從山中來五百獨覺。 佛法滅後。一時出現七百俱胝獨覺。 出有佛世。聞法得道諸大緣覺。 出無佛世。自然悟道諸大獨覺。 出無佛世。部行麟喻諸緣覺獨覺。 具相不具相諸緣覺獨覺。 現通不現通諸緣覺獨覺。 說法不說法諸緣覺獨覺。 通教八地辟支佛。藏教辟支佛。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緣覺。嚴肅威儀。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聲聞僧。并諸眷屬。
鹿苑先度五比丘。最後須跋陀羅諸阿羅漢。 世尊高弟。大迦葉阿難陀等十大弟子。 靈山聞法。大比丘眾萬二千大阿羅漢。 靈山得記。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 五時聞法。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 世尊滅後。結集三藏。阿難陀等諸阿羅漢。 住世******阿羅漢。萬六千九百弟子眾。 天台山方廣聖寺。住世五百大阿羅漢。 慧俱無礙三解脫。信行法行六種阿羅漢。 通教體法已辦。藏教學無學內外七賢眾。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聲聞。嚴肅威儀。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傳持教法。禪律諸宗諸祖師僧。并諸眷屬。
西天傳教。迦葉龍樹師子尊者等二十三祖。 北齊尊者。南嶽禪師。天台智者大禪師。 章安尊者。荊溪尊者等九祖。四明法智大師。 禪宗達磨圓覺禪師。下及六祖等諸大禪師。 臨濟。溈山。洞山。雲門。法眼。五宗諸大禪師。 廬山蓮社圓悟法師。歷代往生淨土諸法師。 賢首教主國一法師。清涼圭峯諸大法師。 慈恩教主大乘法師。瑜伽密教灌頂國師。 律宗十祖。南山澄照律師。記主大智律師。 譯經摩騰竺法蘭。求法奘三藏等諸法師。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祖師。嚴肅威儀。從空而下)。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助宣佛化。持明造論五神通仙。并諸眷屬。
過去十方諸佛。往昔因地同行五神通仙。 釋迦文佛往昔因地同行千聖王五神通仙。 釋迦文佛往昔同行忍辱五神通仙。 護育釋種瞿曇仙人。占相太子阿私陀仙。 ****諸天。下生人間。為受道者。五神通仙。 華嚴會中善知識眾。毗目瞿沙一萬大仙。 鹿野園中。轉法輪處。往昔波羅奈仙人。 請雲雨會。那羅他九萬九千五通仙人。 方等會上。阿瑟吒迦等六******仙人。 諸國土中。攝諸呪術。造五明論。諸大仙人。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十方五神通仙。容服肅敬。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十大明王。穢迹金剛諸大天王。護法諸天。并諸眷屬。
大威德不動尊等十大明王。穢迹金剛聖者。 華嚴會中。妙燄海大自在天王等諸天王。 妙莊嚴宮大梵天王。忉利天宮帝釋天主。 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 摩訶天女。大功德天。大辯天。天母摩利支天。 金剛密迹神王。北天大將。散脂修摩尊天。 南天上將韋馱尊天。菩提樹神善女尊天。 大地主母堅牢地神。歡喜藥叉將。鬼子母天。 散脂大將。所領二十八部威德大權天神。 法華會上。從佛聞法。人非人等天龍八部。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天天神無央數眾。或喜或瞋。威儀非一。聞今召請。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十方法界。護佛舍利壇塔伽藍。齋戒護國鎮宅諸大神王。并諸眷屬。
護佛舍利。般支分婆多祈利等四大軍主。 護戒壇。堅固光曜淨雲音等十二大神王。 護佛塔。修利犍陀摩尼跋陀等五大神王。 護伽藍。美音梵音天鼓歎妙等******神王。 護震旦國。毗首羯摩天子。迦毗羅大將。雙瞳目天女。一切神眾。 護受三歸。彌栗頭不羅等。護五戒。察芻毗愈他尼等諸大神王。 護比丘。軻彌迦羅移嘻隸等百七十二大神王。 佛滅度後。護佛弟子。多賴哆等七神王。 守鎮宮宅。東方阿脩訶等五方上首神王。 六齋觀察人間四天王。各九十一子。各八大天將。四天揵疾使者。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神王威容嚴肅。聞今召請。從空而至)。
一心奉請。發揚水陸。流通至教。製儀立法十大士。并諸眷屬。
發揚施食。流通至教。阿難陀尊者聖師。 最初示夢。勸興水陸。梁朝神僧聖師。 勸發製水陸儀。梁朝誌公尊者聖師。 製水陸齋儀。國主救世菩薩梁武皇帝。 最初建會。秉法宣文。梁朝祐公律師。 中興水陸齋法。唐朝法海英公禪師。 總持感驗。稱名樓至。宋朝佛印禪師。 詳定舊儀。申明齋法。長蘆賾公禪師。 修崇齋法。繪像製讚。太師蘇文忠公。 祖述舊儀。製文行世。東川節推楊公。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法師想諸大士願力深重。聞今召請。即時降赴)。
上來召請上堂三寶。十位聖賢。無央數眾。一念能感。聖應昭然。更誦密言。用伸勤重。
我佛如來有召請真言。謹當宣誦。
南無三滿多母陀南唵烏佐鉢囉諦賀多諦薩縛怛多孽多俱舍冐地唵娑哩野沒哩布羅迦也薩訶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上來召請三寶諸天一切聖賢普皆雲集。住淨道上寶樓閣中。光明交映。無有障礙。表白白言)。
願因祕密。俱賜光臨。檀越歸依。虔誠作禮。
(法師同施主三拜)。
(表白請一切聖賢。前臨沐浴。白言)。
金剛正體。豈非堅密之身。玉毫淨光。斯為真實之相。畢竟本來無垢。當知何處有人。是則開陳沐浴之門。為欲洗滌塵勞之類。冀回蓮瞬。俯監葵傾。將奉導於聖儀。幸前臨於溫室。
(燈籠幢旛香花供具前行。大眾引淨道至浴所。表白至浴室前獻浴。白言)。
蓮華藏海。當體圓成。流泉浴池。隨處顯發。湛湛兮八功德水。巍巍乎五分法身。須知諸佛元不洗塵。為欲眾生皆令離垢。想見受茲灌沐。夜月之印澄潭。現諸威儀。朝曦之升遠漢。敬宣密語。請濯溫泉。用表法門。不壞世諦。
我佛如來有沐浴真言。謹當宣誦。
唵底沙底沙 僧伽 娑訶
(誦呪三徧。大眾動鈸歌讚。表白至浴室洒淨)。
(法師想此浴室七寶所成。寬廣嚴淨。一切聖賢隨順施者獻浴之意。皆入中浴)。
(表白振鈴宣偈)。
諸佛法身常本妙 以由緣了為莊嚴 寂而常照絕言思 如谷答聲無不應 載仰三乘并八部 隨宜益物顯慈威 至哉方便有多門 端自大權悲智起 此日修齋興普度 十方賢聖悉雲臨 為陳沐浴順彞儀 了達聖軀元離染 曠矣戒池無有際 湛然定水鎮常盈 澡除心垢得清涼 要使羣生開妙悟
(聖賢浴罷。表白振鈴白言)。
沐如來金剛身。示同塵凡之法。著舍那珍御服。用嚴尊特之容。惟大聖之既臨。諒羣從之畢至。是則星羅開士。霧擁聲聞。梵王執葢以當空。帝釋散華而布地。飛旛前導。鳴樂後隨。冀俯就於道場。用肅成於齋事。
(大眾動鈸。威儀導引至道場。周回行道。表白振鈴獻寶座白言)。
惟聖賢之既至。慮几席之未嚴。照中道妙觀心。達法性無住本。全體顯發。當念出生。師子座盈滿虗空。寶華臺周徧國土。莫不高廣。悉有光明。仰冀慈悲。俯垂納處。
我佛如來有獻寶座真言。謹當宣誦。
唵旖暮伽 鉢頭摩遜娜[(上/矢)*(入/米)] 馱羅馱囉抳 漫拏[(上/矢)*(入/米)]吽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道場廣博嚴淨。無量寶座周帀虗空。一切聖賢安住其上)。
(表白白言)。
趣舉一香。備明三觀。是以了真空則無性無相。寄妙假則為葢為雲。不離緣起之心。全彰中道之理。以茲法供。達彼凡誠。洛誦靈文。益資勝用。
我佛如來有然香真言。謹當宣誦。
唵阿[可*欠]囉 阿[可*欠]囉 薩縛苾地耶 馱囉布爾底 莎縛訶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此香雲出生無量七寶宮殿。供具衣服。妙樂妙華。甘露肴饍。於諸聖賢之前一時奉供。無不周徧)。
(表白獻花白言)。
惟眾華之開發。表萬行之莊嚴。是故信解以植立其本根。精進以扶疏其枝葉。既潤之以定水。又拂之以慧風。蓋將培自己功德之林。於以顯本有圓實之果。
我佛如來有獻華真言。謹當宣誦。
唵阿[可*欠]囉 阿[可*欠]囉 薩縛苾地耶 馱囉布爾底 薩縛訶
(誦呪三徧。表白於聖座周帀散華。大眾動鈸)。
(法師想所奉華出生七寶臺殿。珍妙衣嬰。天樂妙香。甘露肴饍。種種供具。重重無盡。於各聖賢之前一時奉供。無不周徧。表白洒淨白言)。
一器之水至約。三諦之功宛存。是以論其性則本於真空。隨所用則見乎妙假。二邊莫立。中道不安。憑圓觀之融通。助真言之祕密。潔茲座席。淨諸根塵。是皆即事以明心。要在忘情而照理。
我佛如來有洒淨真言。謹當宣誦。
唵伐什囉 賒咩耶 吽癹 悉哩摩呬薩訶
(誦呪三徧。動鈸。表白持水洒聖座)。
(法師想水至一一席座諸供養上。無不光潔。表白宣意旨白言)。
奉延三寶。畢集諸天。已安住於道場。復證明於齋法。必因疏旨。用達自情。恭對敷陳。伏惟采聽。
(讀意旨畢表白懇禱)。
仰投尊境。虔露卑忱。如是祈求。誠為懇切。載念修崇之際應多簡陋之愆。或主法者無德以堪。或行施者用心之隘。或道場之失度。或供事之闕儀。諒在大慈。少寬眾過。俯徇下愚之請。冀成嚝濟之緣。惟福報稍微者。尚恐莫聞。若罪情極重者。何繇可至。勅梵王而肆赦。囑帝釋以埀恩。分差捷疾之倫。各領通傳之任。盡令七趣。俱會一時。惡逆不宥之囚徒。當蒙自便。業累相關之罪輩。悉使偕來。矧惟徧知。常興普應。是以淨光照燭。無幽而弗明。神力提持。何苦而不拔。敢祈威重。少俟須臾。為受清齋。勉從至願。眾等無任懇禱激切屏營之至。
(眾動鈸)。
(法師大眾施主暫退點心。仍專令一誠恪人守護道場。勿令雜人干犯齋禁 ○少頃。法師領施主再入道場上香。眾動鈸)。
(表白執爐振鈴宣偈)。
歸命三尊無有上 天仙八部共垂慈 我今依教奉清齋 為誦密言先徧食
(表白徧食白言)。
諦觀茲食。不外吾心。繇知諸法常融。故得六塵互徧。是則出醍醐之上味。宣栴檀之清芬。雨七寶以穰穰。散四華而灼灼。聳光明之臺殿。列殊勝之輦輿。仙樂鳴空。笙磬之音間作。天衣擁霧。珠瓔之飾下垂。以念念具足不虧。故彼彼莊嚴無盡。惟此道場之內。紛然事儀之多。是以淨水明燈。懸旛揭葢。金鐃之聲震幽谷。梵唄之響薄層霄。悉入此宗。元非他物。至若了目前之法妙。觀世間之相常。鵲噪鴉鳴。總是深談般若。溪光山色。無非全露遮那。互古今不昧己靈。極依正皆成法供。莫不自存妙假。性本真空。雙照二邊。全彰中道。用一心之圓觀。扶三德之密言。庶憑助顯之功。用發等熏之意。
我今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加持法食。悉令周徧。
曩謨薩嚩怛他蘖跢 嚩路枳帝 唵 三跋羅三跋羅吽
(大眾誦呪。令足滿二十一徧。經云。若欲供養三寶。應以香華飲食加持二十一徧。則成天肴饍上味。奉獻十方三寶。即為滿足檀波羅蜜。呪畢。動鈸)。
(表白以水散洒食上。周帀令徧)。
(法師當知食即法界。具一切法。故能想此淨食出生種種甘露上味。及各肴饍。如前徧食文中。六塵互徧。彌滿法界。又知依正莊嚴一切諸法妙觀觀之均為法供。一時普獻十方三寶天仙聖賢之前。無不周徧)。
(表白振鈴獻供白言)。
唯是一心。唯是一食。以唯食。則一切法趣食。以唯心。則一切色趣心。此心融時色亦融。於法等者食亦等。是則普入三際其性常住。大包十虗。其體恒周。性常住故。一念不生。體恒周故。當處不動。不動。則一切處有。不生。則一切念空。一切念空兮。真空不空。一切處有兮。妙有非有。圓照二諦兮。不取不捨。融會一如兮。絕言絕思。如是觀心。如是觀食。何心非食。何食非心。是為同一覺源。畢竟俱名法界。今則奉為某人宏開嘉會。上奉慈尊。敢輸檀越之誠。仰效純陀之供。大慈憫物。弘誓在懷。為度有生。示受此食。
一心奉供。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佛。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眾和香華獻。動鈸。下例此。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法性體周誰不具 修成報智是為真 自他受用事雖殊 應化實繇機感見 此土能仁弘教主 西方清泰聖王師 天宮慈氏俟當來 補處下生宣大化 三世十方無上士 人間天上獨稱尊 自茲以外徧塵沙 無量無邊俱奉供
伏以遮那妙體。無非十界十如。般若靈知。不出一人一念。起上下冥資之智。現自他受用之身。雖實報之是居。於寂光而不動。至若乘時利見。設化知宜。為九道之歸依。獨尊無侶。以一音而演說。得解隨機。良繇自住大乘。乃能究盡諸法。壽量極長。則逾於塵點。光明徧照。則過彼河沙。定慧力以自莊嚴。天人類無不宗奉。惟願湛然真應。熟此方震旦之緣。嚝矣大慈。受茲日檀那之供。示八自在。顯六神通。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同時作禮)。
(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佛說華嚴圓頓旨 聲聞聾啞末堪聞 脫珍著弊為施權 不動寂場遊鹿苑 方等廣開諸法會 褎圓歎大俾回心 盛談般若顯真空 成熟羣生開佛慧 最後靈山宣妙法 指權即實更非他 涅槃唱滅捃殘機 演說真常朋佛性 經歷五時俱有序 分張八教本隨宜 了知曾不外三千 故我今辰勤奉供
伏以軌之成道。法為諸佛所師。煥乎有章。經通五人共說。列八教偏圓之目。開三乘小大之門。雖初後之多時。實卷舒於一化。如筏喻者。已到岸則應捨所乘。以指言之。既見月則必忘其示。然則出世度生之本。在乎開權顯實之功。是知說斯要於靈山。將欲演茲文於大地。遂令末代。獲究真詮。識箱轂輪軸。更無別車。會沼沚江河。皆同一水。惟願正因體徧。不遺此方震旦之緣。中道理彰。豈外檀那今日之供。言辭寂滅。性相混融。冀普悟於迷倫。俾咸開於本覺。(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菩薩僧。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妙德普賢諸法子 輔宣妙法振中天 觀音勢至德難量 世仰樂邦稱補處 賢首善財知識眾 金光明與淨名儔 圓初住至後心人 皆是法身諸大士 成道劫長常隱實 度生情切故揚權 十方菩薩大乘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立四弘之誓本。志在菩提。滿六度之行門。功繇般若。往古來今而常住。此方彼界以周旋。將悉動於羣機。俾率循於實道。以行悲之大。遂常為五道遊。繇出假之強。永不與二乘共。至若娑竭羅海中教化。兜率陀天上敷揚。威神示現於普門。勸發流通於妙法。皆所以用自性不思議智。應眾生所喜見身。既影響於當時。復津梁於末代。惟願等觀一子。念震旦之緣最深。寂對三輪。知檀那之供無著。密迴慧照。俯運慈心。冀廣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緣覺僧。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出有佛時知學道 聞因緣法悟無常 如斯得度號中乘 以鹿為車方便說 滅後未來常示現 自然覺悟豈無因 部行應化接當機 究竟權方皆實義 獨拔利根麟戴角 更侵習氣炭成灰 十方緣覺聖賢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緣覺獨覺。何遽列於兩名。內觀外觀。只同歸於一道。具相不具相以論大小。說法不說法而別智愚。繇一念空。以及根塵空。自無明滅。乃至老死滅。歷去來今世。斷苦惑業因。永盡見思。故不行於正使。常耽寂定。姑取證於無生。加更侵習氣之功。故特出聲聞之右。三多積行。十地分階。稟教次第。則從佛乃知。覽物榮枯。則無師自悟。惟願助宣正化。熟此方震旦之緣。權示中乘。受茲日檀那之供。密迴慧照。俯運悲懷。冀廣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盡虗空徧法界十方常住諸聲聞僧。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初度五人僧寶始 世尊高弟飲光倫 靈山一會實多徒 萬二千人無學侶 須跋陀羅居最後 五時聞法數難知 涅槃已過眾聲聞 三藏遺言俱結集 十六真人親受囑 未來為世福田師 十方常住聖賢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人分七方便。自加行至於停心。位列四沙門。繇無學訖於見道。是皆知苦斷集。帶果行因。為析法之權根。會人空之真理。至若證已辦地。入大乘門。其所學般若同。是故與菩薩共。內祕大心之行。外聞佛道之聲。既皆為賢聖之僧。故應受人天之供。惟願妙堪佛囑。熟此方震旦之緣。允副凡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迴慧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傳持教法。禪律諸宗。諸祖師僧。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二十三傳迦葉始 就中龍猛道尤尊 教弘止觀盛天台 禪號單傅從達磨 載仰東林修淨業 洪惟國一演華嚴 慈恩灌頂各開宗 至矣南山興律學 歷代譯經求法者 四依應世十科分 十方諸祖聖賢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諸法界等。固知佛不度生。列祖意同。是謂人能弘道。暨色心之論弗合。致性相之徒暫分。豈欲自異其宗。蓋亦各權所據。惟台崖之三觀。抗折百家。繄少室之單傳。流通五派。自餘諸部。咸振一時。極其理。則未善圓談。約其教。則但當別義。然江河皆會於海。而日星俱麗於天。以對機之有殊。故設化之無在。惟願尊居師道。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此日檀那之供。密迴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助宣佛化。持明造論五神通仙。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過去恒沙諸佛世 因中同行五神通 釋迦千聖轉輪王 共入雪山俱得道 歌利割身能忍辱 瞿曇團血復成人 華嚴毗目善財參 領攝萬徒為上首 造論五明弘正法 持身苦行誘當機 十方無量大權仙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外表大仙之相。顯示五通。中懷開士之心。常行四攝。敷草葉而作座。編樹皮以為衣。化固及於多徒壽或延於一劫。威容異眾。去留在所以光明。方便濟生。呪願隨言而成就。至若釋迦學地之千聖。毗目知識之萬人。占儲貳而預卜休祥。忍割截而不興瞋恨。高風可仰。苦行難踰。極今古以無遷。畢自他而俱利。惟願助宣佛道。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十大明王。穢迹金剛。護法諸天。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十大明王同穢迹 華嚴海會眾天王 梵王帝釋四門天 功德辨才摩理制 密迹散脂韋駄等 樹神善女及堅牢 藥叉鬼母大天神 至此俱稱為護教 八部天龍聞法者 二十八類顯威雄 十方無量大權天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具大威德。故建號於明王。闡妙神通。遂稱名於穢迹。惟力士英雄之狀。皆如來變化之方。欲顯正以摧邪。故揚權而隱實。可愛樂獨尊於****。得自在推長於欲天。大梵之王娑婆。亶作初禪之主。帝釋之君忉利。實司下土之權。凡華嚴海會之神。及方等道場之眾。莫不輸誠立誓。護法安人。豈惟翼贊於當時。亦復扶持於末運。惟願大揚佛化。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迴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十方法界。護舍利壇塔伽藍。齋戒護國鎮宅諸大神王。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佛舍利光常照世 伽藍壇塔徧莊嚴 三歸五戒有堅持 諸大天神俱宿衛 鎮國安家能錫祐 護人育物為延祥 六齋觀察四天王 太子巡行并使者 南盡閻浮咸助化 東漸震旦亦蒙休 十方無量眾神王 於此一時俱奉供
伏以內熏宿誓。特冥本證之身。外化善權。故假神王之號。是以持佛舍利。護僧伽藍。效吉祥以鎮國家。放光明而守壇塔。衛五戒則來於天上。察六齋則降於世間。具大勢以伏諸魔。垂深慈而育羣品。靈而能應。猶空谷之答人聲。湛兮若存。類澄波之現月影。惟茲末代。嗟彼鈍根。學不真湻。心多懈怠。有能顯示威雄之相。親宣告誡之辭。庶愚情自策以知慚。俾善類相箴而寡過。惟願大方無外。熟此方震旦之緣。一物不遺受茲日檀那之供。密迴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白言)。
一心奉供。發揚水陸。流通至教。製儀立法十大士眾。并諸眷屬。
惟願不違本誓。安住道場。是日今時。受茲供養(表白振鈴宣偈。并述讚文)。
聖者阿難為起教 勸行水陸夢中僧 誌公大士贊神機 梁祖武皇開勝會 僧佑當年親秉法 英公後世復中興 總持感驗有金山 載仰長蘆能敘述 內翰蘇公親製讚 節推楊氏為修文 惟茲十士最功高 故我今辰勤奉供
伏以體俱用寂。理同則生佛一如。智與情分。事異故聖凡十界。欲至普熏之益。爰興等供之誠。植悲敬之兩田。具財法之二施。自開端於慶喜。至製儀於武皇。感異人之見求。斯文未蠧。幸諸賢之繼作。此道彌彰。不惟德重於傳弘。亦復功高於著述。時平而法甚盛。俗變則化幾亡。自非命世亞聖之材。何識設教度人之意。惟願益堅宿誓。熟此方震旦之緣。冥監物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迴智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云)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法師施主作禮。表白宣呪獻供)。
我佛如來有獻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誐誐曩 三婆嚩 嚩日囉 斛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各聖賢受此供養。悉喜而起護念)。
(表白白言)。
願因祕密不思議熏。悉使微肴轉成妙供。奉諸聖賢。無不徧周。施主歸依。虔誠作禮。
(表白振鈴獻六種供養。初獻香。述偈。并宣呪)。
維此妙香真法供 久修戒定慧為熏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香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杜婆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窣癹囉拏 三末曳(平)[合*牛]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香雲徧名聖賢之前)。
(表白次獻華。述偈。宣呪)。
維此妙華真法供 久修萬行為莊嚴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華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補瑟波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華雲徧各聖賢之前)。
(表白三獻燈。述偈。宣呪)。
維此明燈真法供 是為智炬勝光明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燈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你婆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燈雲至各聖賢之前)。
(表白四獻飲食。五獻衣服。述偈。宣呪)。
維此現前真法供 忍衣智食妙難思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食獻衣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阿弩怛囉婆 日嚕跛摩 三摩地 婆鉢那跛那 部折那 薩網(亡可切)那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呪三徧畢。動鈸)。
(法師想種種飲食茶果衣服如雲徧至一切聖賢之前)。
(表白六獻寶。述偈。宣呪)。
妙寶現前真法供 金剛能斷智難思 以繇中道觀心融 徧法界中常奉供
我佛如來有獻寶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摩訶跛折嚕 嗢(烏沒切)婆摩怛那 波羅密多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 三末曳 [合*牛]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想七寶徧至一切聖賢之前)。
(表白獻法供養白言)。
興曠濟懷。發大悲智。須行法施。以滿心期。所謂取如來深妙之經。為眾生分別其義。不輕初學。但以大乘。豈令信受於一時。要必思修於此日。成就六度。隨順四依。有能用心誘進其人。是為以法供養其佛。
我佛如來有法供養真言。謹當宣誦。
唵薩婆怛他揭多 悟呬耶 摩訶鉢哩鉢底 波羅密多 布闍瞑伽 三慕達囉 窣癹囉拏三末曳 [合*牛]
(誦呪三徧。動鈸)。
(法師當想前所奉種種供事。妙觀觀之。皆三諦理。是則一一無非真法供養。此理雖易通。人或未達。故今更修法供養者。使義理俱彰。則三諦一體。生佛咸同。法施迷流。可開佛智。作此想時。三寶聖賢咸皆喜之。冥密護念)。
(表白舉經。或呪。大眾誦畢。不必繁詞 迴向但唱偈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法師對三寶普說水陸緣起。及今日施主舉行齋法。雖別有所為之事。其實普度眾生。故今拳拳懇禱。乞於今晚成大利益)。
洪惟釋迦牟尼大聖人。不動法身。垂應茲土。其於一代施化之迹。皆有可觀。是故初為高山王機。演說大教。而其小根聾啞。未堪所聞。於是不得已而調之以三教之漸。歷之以四時之久。逮乎機既湻熟。時亦將至。靈山一會。極暢本懷。大事因緣。得以開顯。指九界之權。即一實之道。點眾生之情。即諸佛之智。始知四十餘年不務速說者。於此更無餘蘊。至於中間備明眾善。能為緣種。將可以成就萬行莊嚴法身本有之德者。則無不讚之。然於眾善之中。求其事簡而功最深者。唯施食一法門爾。是故昔在阿難尊者。嘗於靜夜。見燄口鬼前至白言。卻後三日。當生鬼趣。爾時阿難甚大驚怖。白佛求救。而世尊乃教之以具斛施食之道。且復受以陀羅尼法。俾詛少為多。以成法供。上奉三寶。次及婆羅門。下則施諸餓鬼之眾。咸令捨彼鬼身。生於天上。而阿難尊者遂得以免三日之必死。延百年之具壽。其為自他得益之多有如此者。此即施食起教最初根本也。至我此土梁武皇帝。萬機餘暇。遊心佛理。嘗於夜間夢一高僧來謂帝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宜建水陸大齋以普濟之。帝於明旦問諸羣臣沙門。莫知其義。唯誌公大士勸帝廣尋經教。必有因緣。帝即遣迎大藏於法雲殿。積日披覽。創造儀文。三年乃成。遂於廣內嚴建道場。手捧儀文。悉停燈燭。告白三寶而自誓曰。若此儀文理協聖凡。願拜起燈燭。不爇自明。若此體式未詳。無所利益。其暗如初。言訖一禮。燈燭盡明。再禮。宮殿震動。三體。空中雨華。乃於江上金山名勝之地。以二月望日。始命僧祐律師親宣其文。當時利益羣品。應驗非一。齋法之行。於茲為盛。此是水陸起教之始。竊詳其事。即阿難施食之遺意也。陳隋之間。此法暫隱。至唐高宗咸亨年中。時則有西京法海寺英禪師者。因夢中往泰山府君所。為演法事。後過旬日。獨坐方丈。見一異人衣冠甚偉。前來告曰。弟子向於府君所竊覩尊容。且知慈德及物甚多。弟子聞世有水陸大齋。可以利霑幽品。其文是梁武所集。今大覺寺吳僧義濟得之。久寘巾箱。殆欲蠧損。願師往求之。以來月十五日如法修設。英公許之。尋詣大覺。果得其文。遂克日依法修齋。既畢。後見向異人與徒屬十數人來致謝曰。弟子即秦莊襄王也。又指其徒曰。此范睢。穰侯。白起。王翦。張儀。陳軫。皆秦臣也。咸坐本罪。幽囚陰府。昔梁武帝於金山設此齋時。前代紂王之臣皆免苦得脫。弟子是時亦暫息苦。但以獄情未決。故未得脫。今蒙吾師設齋懺罪。弟子與此輩。并列國君臣。皆承善力。將生人間。慮世異國殊。故此來謝。言訖而隱。自是英公常設此齋。而天下遵行之者逮今尤盛。凡世之人。有欲息災除病者。欲求願乞福者。欲資糧來報者。欲升度先亡者。未嘗不以是為先務焉。矧經有云。施諸鬼食。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信乎施鬼趣之食既同供佛。亦應同彼三乘及餘五趣。然則即此一食。普霑法界。平等廣大。事盡理到。如南嶽禪師所謂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即此義也。我輩追惟佛祖垂教天下。而於施食一門致意勤切者。以一切眾生因得食故。有二種益。謂能近資色身以行六度。遠資法身以顯四德。原始要終。其實一道。我等生當末運。竊服真風。深知此道普博深遠。供養中最。於是與我同志恭依舊製。增益新儀。謂於古人所立名位不足者補之(上堂增諸宗祖師護國神王起教大士三位。下堂僧地府諸王及中陰二位。使上下堂各列十位。方為整足。竊詳梁武首創此儀。在天台之前。是時宗教未明。故於名位未能盡善。今因而潤色之。非為有所破立。識者詳之)重出者刪之(僧寶已開作三乘請之。不必更虗立僧伽一位。或者以謂古人所立。不可輙去者。此徒能遵古。而不思其不然也。或以為三寶是總稱。三乘是別稱者。夫言總別。必前後異時可也。今於一處同時奉供。豈可得論總別耶)。義未安者刊定之(改辟支佛為緣覺。使無知者免佛稱之疑。而於三乘之名亦可易曉)。意未已者附益之(如隨筵城隍當境宅神等。雖於福德神位中已通請之。今更別設。以見施家專奉意)。齋法之備。振古絕今。當莫有過於此者。罄法界。等聖凡。即水陸空行一切有生悉舉而普度之。如為一人。眾多亦然。既飽以食。又施以法。法施食施無有二相。淨名所謂於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於食亦等。蓋此大乘法食。體是法界。法界之理。只一三諦。然則於食於法均是三諦。而此理未嘗不平等也。是故我輩以能深推此理。觀食當體本不可得。即真諦也。香味宛然。即俗諦也。非宛然。非叵得。既雙亡之。復雙照之。即中諦也。得圓解者。三諦一心。絕待對。無前後。如此照理。是為不可思議第一義諦。如此行施。是為無上第一法施也。我等今者為欲依第一義諦行無上法施。廣度羣品。各遂正性。繇是敬遵成法。開建大會。延四聖於午前。召六凡於初夜。盡十法界。致平等供。悲敬兩田無不具足。求其所為之事。雖有別意存焉。莫不以此為緣。而大興普度於此日者也。動天地。感鬼神。警昏迷。燭幽闇。不離當念。能發道心。不離此心。能開佛慧。然則所以能建如是廣大之功者。其在我大檀越此日之善用心也。今則粤有奉佛某人。敬發大心。修營齋法。聖凡等供。無或有遺。然恐儀禮未必周。精意未必至。以故未能感通聖心。利益羣品。而況於六道在迷眾生。障重過多。當召請時。未必一念即能來至。誠如是。則法事雖舉。將成虗設。普度之功。其實何在。是以我輩已於先時敬憑使者修書通請上堂四聖。及以諸天。已荷光臨。亨茲微供。仍別委使者。通書致請下堂六道一切羣靈。及隨筵真宰。受薦先亡。冀在今宵。來趨法會。然恐地府幽囚。未能自便。於是備錄施家拳拳之意。專發奏章。上達梵王。乞行大赦。仍備奏帝釋。號召四大天王。分遣天將。同所委使者。徧報六道會內一切羣生。仍已移文地府泰山城隍當境諸廟。請各伺候天庭赦文指揮。盡地府所屬十方阿鼻諸大地獄。正住八熱。邊地八寒。諸大地獄。惡業重罪。歷劫未脫一切極苦囚徒。及泰山城隍當境諸廟。一應山間水邊諸獨孤獄。輕罪拘繫。久未釋放者。殺害呪詛。怨讎論對。未得伸理者。一切受苦囚徒。及當境管內。新死故亡。山林海島。一切橫死傷亡無祀孤魂。并人間地府餓鬼類中宿業為障歷劫拘囚者。並照指揮。悉與放行。來赴道場。受供聞法。永脫幽途。轉生淨土。今則三寶在座。梵釋同臨。願於此時。特垂悲憫。所冀再與嚴戒天王諸將。令使先時所召六道羣生。若幽若顯。克在今宵。無一不至。如是言之。則知今辰所修齋法。福利所及。無有邊際。固雖三寶聖賢無緣大慈普救普護所能至此。實在乎施主勤勤懇禱之心以為之發起也。故此虔祈。伏惟冥監。
(法師作禮而退)。
(表白為施主推廣普度之意。發報恩願。先為白言)。
孤蟾高照。江河沼沚。現影無偏。一雨均霑。草木根莖。受潤不別。是知此日所營梵福。豈唯私門獨被洪休。要須專主於博施。始可得稱於普度。敬推齋意。虔發願言。用舉殊勳。仰酬至化。是以九重恭祝。百辟俱資。懷父母之生成。感師友之訓誨。蒙受故業。銜荷舊恩。念衣食之自來。暨屋廬之託處。當思報本。豈不知心。至若贊兩儀育物之權。明三教誘人之道。皆陳弘誓。冀表真誠。敢對慈悲。特伸披露。
修齋功德 恭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 伏願永膺天歷。誕布皇猷。允執厥中。日新盛德。克勤克儉。無怠無荒。四海驩心。咸歸聖化。
修齋功德。恭伸仰祝東宮太子。德茂元良。幼海澄清。前星朗耀。重離有慶。萬國維貞。列國諸王。世為藩輔。
修齋功德。恭伸仰祝中宮聖后。天壽永延。懿德宣明。母儀天下。上閤元妃。才人采女。賢淑貞良。同膺天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儒宗賢哲。學古力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此道大明。化行天下。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公卿百僚。增祿延壽。事君以忠。為政以德。立身揚名。傳家有慶。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外臺守令。福祿昌熾。布宣德化。獄簡刑清。風俗還醇。人物富庶。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將帥部曲。忠義威勇。御眾有律。安邊有謀。不事于戈。四夷賓服。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若官若史。共務公平。賄賂不行。請託不顧。獄訟明察。無令枉濫。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若官若吏。為政仁厚。租賦所入。悉本經常。保養小民。無令橫斂。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勢力官豪。不矜富貴。凡居鄉黨。忠信仁恕。存恤小民。無令侵奪。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出家四眾。福慧雙修。萬行圓成。三觀妙悟。住持三寶。無令斷絕。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弘教伽藍。大明祖道。法華大義。止觀正宗。有說有行。貴逃數寶。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修禪叢席。大明祖道。單傳心印。見性成佛。宗說兼通。貴祛闇證。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奉律伽藍。大明祖道。遮性兩戒。持犯二門。有說有行。貴逃毀足。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仙宗道流。助發正念。但慕長生。非是究竟。當遂精勤。求無上覺。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魔民男女。開發正見。但勤茹菜。未是真修。當遂回心。進求大道。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官僚士庶。勤行護法。伽藍經像。隨力修營。廣度出家。不斷佛種。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道族男女。勤修淨業。稱名誦經。觀佛依正。定散二善。皆得往生。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道族男女。常相勸發。舉行大齋。普度一切。盡未來際。無令間歇。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歷劫宗親。增福開慧。隨所居處。常聞大乘。進學菩提。入佛知見。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高曾以來。祖宗上世。生產術業。成立我身。憑此追嚴。增長福德。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生身父母。增福開慧。見在世者。富壽康寧。或以遷神。即歸安養。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兄友弟恭。妻和子孝。奉承家訓。行義有聞。憑此良緣。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師席友朋。教誨我者。世及出世。嘉言至行。憑此酬恩。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此生恩舊。提挈我者。官祿財物。俾至富貴。憑此酬恩。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外親眷屬。情好密者。患難相救。饋遺往來。憑此酬恩。願增勝福。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梵釋四王。諸天聖眾。護持佛法。光顯伽藍。保護出家。永無外侮。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天神地祇。遊空真宰。三災殄息。風雨調和。穀果豐成。草木蕃廡。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護國天王。係祀神靈。保持土境。常降吉祥。主聖臣賢。四民樂業。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鎮宅神王。住居香火。保持門戶。訶禁不祥。火盜災殃。永無干犯。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盡法界內六道四生。一切男女。皆我父母。憑此莊嚴。增福開慧。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盡法界內地水火風。一切依報。皆我故身。憑此莊嚴。轉成妙境。
修齋功德。奉為仰贊僕隸婢使。奉承我者。願承勝福。俾脫賤流。實冀他生。免相責報。
上來施主。虔對三尊。恪意開陳。三十二願。報恩心滿。普度功圓。法界羣生。齊成佛道。
(法師施主同作禮。上香。表白述偈讚三寶。宣疏。 此偈十二句。出涅槃經)。
獨一無侶。無師自悟。人中象王。大法之師。所可說法。最上最妙。諸佛所遊。常不變易。受正真法。隨順修行。一切眾生。良祐福田。讚歎三寶。恭請證明。茲日開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法事周圓。所有疏文。謹當宣讀(宣疏畢。再為施主祈福保安)。
上來文疏。披讀告圓。仰冀慈悲。特垂監念。弟子某人伏願所修齋事。本自誠心。上奉三尊。下度六道。惟冀舉家眷序。終日歡和。飲食起居。吉祥安樂。增輝祖業。垂裕孫謀。既壽而康。曰富且貴。火災絕警。寇黨迷蹤。隨心有求。無事不遂。眾等無任歸依懇禱之至。
(此祈叩語隨人換易為之。未必專用此也法師施主俱作禮。眾動鈸。少時俱退)。
(齋退。設香燈凡席。大眾就一處誦經。準獻狀迴向上堂三位。并下堂十位。及隨筵諸位。正誦經時。須各安坐靜心。肅淨口業。不接俗語。觀心誦經。祖有明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