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
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
艮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
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自上书房中传出。
自从深秋过后,寒气逼人,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可以看到地面的斑斑白霜。
洛阳城里的家家户户都已经准备好了过冬用的火炉,棉被窗户上贴满着各种各样的剪纸,树叶的表层上覆盖着薄薄的冰片儿。
洛阳城是大汉皇朝的两大皇城之一,千年来龙脉汇聚之处,人道文明气运汇集点,无论修为多么高深的妖魔鬼怪只要稍稍靠近一点就会化为灰烬,大汉皇朝自太祖斩龙起事已经八百又七十二年,从最初的海外番邦,到如今鼎盛繁华,地大物博的无上天朝。
大汉皇朝地域空前辽阔,从南往北就算是骑着快马也要耗费数月之久,统共有九州一百零八郡,二十三万万人口,数百年的积累下来可谓是根深蒂固,以无上天朝之威镇压高丽,大理,东瀛,蒙古,西域欧罗巴诸国,每到年关将近,就会有无数国家入朝进贡,三跪九拜,万国来朝。
这八百七十二年来,大汉皇朝总共传承了十三代皇帝,直到当今陛下,乾元天帝!赢!这其中有的皇帝励精图治,有的皇帝贪图享乐,有的皇帝狂妄自大,有的皇帝弑父杀兄,有的皇帝力图中兴,有的皇帝再创辉煌。
总之,八百多年的统治,让这个皇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易经一书,是中古圣人易子所著,开篇即提出世间是一个大苦海,每个人都想要超脱这片苦海达到彼岸,从而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数万年来,除了远古圣皇阳神-杰似乎成功了之外,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脱苦海,到达彼岸,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为什么杰皇消失之后,没有留下什么神兵利器,武道功法,只留下了一块刻着七个字的石碑——我命由我不由天!”
紫禁城上书房内,一个老者灰白长须,头发花白,锦衣儒服,气度从容,乃朝廷元老级人物,一代大儒,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傅孔融!
文道千年来至高无上的圣人孔子曾孙!
中古时代,圣人出而使万圣跪拜,圣人及中古万圣建立稷下学宫,千百年来为世人视为圣地。
孔子后传曾子,曾子后传孟子,孟子后传孔融,孔融即为孔子四代玄孙。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只不过是那些上古战神为了反抗圣皇统治时期振臂一呼,召集手下的口号罢了,他们对命运的诠释实在太过浅薄,一心想要大杀四方,动不动就号称要逆天而行,逆天改命,简直不可理喻!何必逆天?何必改命?命运从来就在你的手中,易子就曾经对我命由我不由天作过另外的解释。”
“易子自述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游历中古万国,一次,他路过一个叫做梁的国家,当时在他们的国都雍城有一位非常厉害的算命师,叫唐半仙,他专门给别人看手相,从来就没有不准过,只要让他看一眼你的手,就可以将你一生的命运算个清清楚楚。
“易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专程去雍城寻找这位闻名遐迩的唐半仙,当时唐半仙拿起了易子的手,将易子的出生年月日说得清清楚楚,几岁做什么,十几岁做什么,每一年都说得无比清楚。”
“但是易子却反而哈哈大笑,将自己手掌轻轻一握,笑吟吟的说到,你看,现在命运不是就在我的手心里吗?唐半仙哑口无言,拜倒在地称说,你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还有谁能成为圣人呢?”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才是圣人的解释,而不像那些战圣战神,杀伐天地,逆转天道,动不动就要逆天行事,其实命运一直就在自己的手里,又何必要去逆天改命?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够配得上称为圣人!”
孔融身为大汉三公之一,一开口就是极其精妙的世间大道,看着台下若有所悟的学生们,他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你们对此有什么感悟?十四皇子,你先说。”
十四皇子站了起来,一脸憨傻,衣服皱巴,乾元天帝一生共有十四位皇子,十四皇子是最小的一个,小时候也是天资聪颖,智慧超群,只不过十年前突然变得又痴又傻,浑浑噩噩,也常常被人欺负,没有半点皇子的气象。
“老师,我觉得饿了。”
“哈哈,方子明果然是个白痴!”
“自从十年前他智力就极其低下,这一次恐怕又要挨罚了。”
孔融摇了摇头,叹了叹气,“方子明,你先去藏书阁打扫卫生三天,三天之后再来上课。”
“哦哦……可以吃东西咯。”方子明一声憨傻的笑声再次引得众人狂笑,出门的时候还嘭的一下撞上门槛,又是一阵哄笑。
“九皇子,你常被人们称为我皇室第一才子,你来说一说?”
被叫到的九皇子双手负背,自然有一股不卑不亢的雍容气度,却见不到其他的皇子身上那种气质,半点不像一个皇子,倒像是一个瘦弱的书生。
九皇子方子圣,是即便在整个群星闪耀的大汉皇朝中也璀璨夺目的一颗新星,无论是皇室第一才子,还是独孤阀的东床快婿,亦或是稷下学宫长老亲传弟子的身份都足以让任何想要与他为敌的人提不起半点战意。
被乾元天帝封为文王,封地百里,数万百姓心悦诚服,精兵悍将俯首听命,智谋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师,我觉得这段故事说明了刚不可久,柔不可常,刚柔并济,王霸并用,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这才是圣人之道。”
乾元天帝规定他的皇子必须全部都送到上书房中由三公之一的太傅孔融教导,同时还有大内侍卫传授武道,而皇子中资质极高的就会被选择拜入宗派门下,背后的宗派到时候就是皇子夺嫡时是最有力的臂助。
而方子圣拜入的不是宗派,却可以说是天底下年代最久远,积累最丰富的宗派,稷下学宫!
孔子创立,孟子传承,孔融执掌的稷下学宫!天下文官一斗,学宫独占九石!
老一辈有孔融,荀子,姜子牙,朱熹,为大汉三公和天底下最强文圣。
中年辈有七武侯,六尚书……
大汉众多皇子,但是最终能够登基继位的只有一个人,这中间艰苦而漫长的争斗过程,就是夺嫡!夺嫡最看的是皇子身后的宗派势力和母族势力。
大皇子方子苏,他的母亲是千年世家的大家闺秀,文武双全,最得乾元天帝宠爱,封为斌王。
二皇子方子辨,他的舅舅是当今朝廷的凉州王武圣董卓,手握重兵,势力极大,封为魏王。
三皇子方子协的外公是唐国公李渊,八大世家的李阀之主,整个李阀都是方协背后夺嫡的助力,封为汉王。
十四皇子方子明的母亲是大汉朝敌国“云朝”公主,送来和亲之用,后来乾元天帝在位时兴兵灭了云朝,大将项燕被武侯王翦击杀,大部分的王公贵族尽数被杀,得知国家覆灭,青莲公主也自尽而死。
“云朝”割据云州,和大汉皇朝对持了百年,结下血海深仇,直到嬴登基才彻底灭国,而且这场战争中,大汉皇朝先是派出了号称二百万大军可以灭云朝的将领李信,结果对阵时昌平君突然倒戈,大军溃败,死了一尊兵马大元帅,还有数十个大将,百万大军。
帝国遭受重创之后,乾元天帝再发王翦六百万大军,势如破竹,攻破国都之后屠城三日,把都城的百姓杀得干干净净,后云王昌平君自刎而死,到现在,到现在都有云朝的百姓暗中谋划,想要复国。
“好!好!好!你的理解很不错,未来绝对可以在稷下学宫有一席之地!当今天下文者称雄,武者称霸,武道,如当今八大世袭亲王曹操,袁绍,刘备,孙坚,董卓,杨坚,赵匡胤,李定国,肉身成圣,精气狼烟,可以拔山倒海,拘山拿岳。”
“文道,也可以惊天动地,能够笔作江山社稷,墨化滔天巨浪,况且眼下大儒数不胜数,苏东坡,李白,诸葛亮,孔融,王阳明,朱熹……而东海之滨的稷下学宫,还屹立着最强文圣,亚圣荀子!”
“为师!认为,以你的资质,走文道的路子必定是大有可为,只是切记不骄不躁,不要骄傲自满才行。”
孔融对着方子圣说道。
方子圣微微一笑,恭身拜道,“多谢老师教诲,学生铭记在心。”
角落处,一个少年紧紧握住双手,面部通红,观察细微的人可以发现手掌在微微颤抖。
“文者称雄,武者称霸?武者可以肉身成圣,拔山移海轻而易举,文生可以吟诗颂词,衍化江山社稷不在话下么。”
抬起头,望着窗外,思绪已经不知飞到了何方,双眸中满是向往,握紧拳头,少年热血在此刻沸腾。
“我一定会成为被尊为帝的男人!”
纵然大皇子方子苏只要成功洗髓就可以突破成为武道大宗师!而且还是稷下学宫的大师兄!
纵然二皇子方子辨得到董卓的宝物神功已经成为先天武师已经三年!
纵然三皇子方子协受唐国公精心培养已经距离先天武师只有一步之遥。
那又如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七皇子,方子晔!
练肉,是武道的基础,利用打磨肌肉的方式将全身上下三百零六块肌肉全部练得结实饱满,反应灵敏,一跃足足有数米之高,反应灵敏,可以对付十多个彪形大汉的围攻,双手奋力一击可以达到三百斤的力量,这样的人被称为武生。
练筋,是武道的第二境界,全身筋伸缩强劲,如同一条条弓弦,爆发力量凶猛,身体敏捷,能够对付数十个彪形大汉的围攻,深呼吸一口气,可以跳到屋顶上,这样的武生,被称为武徒,双臂足足有八百斤的力量。
练膜,则是武道的第三个境界,全身的皮膜十分结实,如同坚实的木石,一拳打过去,非但不会伤到对方,反而可能被反震震伤,能在近百人的围堵中取得胜利,足足有一千二百斤的力气,这样的武徒,被称为武士。
练骨:是武道的第四个境界,一身骨骼如同金铁,穿透力惊人,双臂合一,可以瞬间爆发出数千斤的力气,一拳打在一个人身上,整个人都会散架,而且刀枪不入,能力敌数百人,行走疾如奔马,跳跃灵动如飞鸟。这样的武士,被称为武师。
练脏:通过呼吸吐纳使内脏强大,呼吸连绵深远,体力悠长,并且领悟先天真气,一挥手就能以真气攻击远在数米之外的敌人,可以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是为将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武师被称为先天武师。
练髓:拳法武术的修炼已经深入骨髓,真气可以凝聚成型,甚至可以横跨百米与人斗法,真气的余波可以摧毁附近的一切,这样的先天武师,称呼为大宗师。
换血:骨髓强大之后,进过修炼,全身血液焕然一新,所谓是练髓如霜,练血汞浆,脱胎换骨,伐毛洗髓,武中圣者,万里之外可以救人,挪移空间一步千米不在话下,是一国的镇国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