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12500000007

第7章

衍与空等品第二十四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衍与空等。如是,如是,实与空等。”

“譬如虚空,亦不可知东,亦不知西,亦不知南,亦不知北,亦不知四维、上下。须菩提,如来衍者,亦无有东西南北,亦无四维、上下。”

“须菩提,譬如虚空,无长无短,无方无圆,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青黄,亦不赤白,亦不红缥,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须菩提,衍与空等,是故名为衍。譬如虚空,不过去,不当来,亦不现在,如来衍者亦如是,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不长亦不大,不增亦不减,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著亦不断,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亦无异,是故名为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善亦不不善,亦不言亦不语,衍亦如是不语亦不善恶,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见亦不闻,亦不有亦不识;衍者,亦不闻亦不见,亦不有亦不识,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不思亦不觉亦不作证,亦不弃亦不念,衍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淫法亦不无淫,摩诃衍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属欲界,亦不属形界,亦不属无形界,衍亦如是亦不属三界,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初发意,亦不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亦不十住意,衍亦如是亦无十住意,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非弟子地,亦非辟支佛地,亦非阿惟三佛地,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形色亦不非形色,亦非碍亦不非碍,亦非应亦不非应,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有常亦不无常,亦非苦亦非乐,亦非我亦不非我,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空亦不非空,亦不相亦非不相,亦不愿亦非不愿,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灭净亦不不灭净,亦非寂亦不非寂,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明亦不冥,衍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可见亦非不见,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行亦无不行,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以是故,须菩提,摩诃衍与空等。”

“如须菩提言,虚空覆护不可计阿僧祇人,摩诃衍亦如是。须菩提,众生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当作是念,当作是知。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仰摩诃衍。何以故?须菩提,众生、摩诃衍、虚空俱无所有故。众生无有限量,虚空亦无有限量,摩诃衍亦不可限量。是故,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望摩诃衍。”

“须菩提,虚空、摩诃衍、众生俱不可得见。须菩提,如众生无有限,虚空无有限,当作是知,摩诃衍亦无有限。众生无有绪,法性亦无有绪;如法性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如摩诃衍无有绪,无量无限亦无有绪;如无限无有绪,不可计亦无有绪。以是须菩提,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法性、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有量、不可计皆不可得见。”

“须菩提,如众生无绪,当知如来亦无绪;如佛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当知摩诃衍亦无绪;如衍无绪,阿僧祇无有绪;如阿僧祇无绪,当知无量无限亦无绪;如无限无有绪,当知一切众生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佛、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量无限、一切诸法皆不可见。”

“复次,须菩提,吾我绪乃至知见绪、真际绪、如真际绪,当如是知诸法绪。是故,须菩提,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诸法皆不可见。”

“须菩提,吾我众生绪及知见不可思议体,如不可思议当知五阴绪、诸法绪。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如吾我绪、知见绪,眼、耳、鼻、舌、身、意亦无有绪;如六情无有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如吾我无绪,及知见亦无有绪,当作是知,六波罗蜜亦无有绪;如般若波罗蜜无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须菩提,是故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

“须菩提,以吾我无绪,内外空无绪,及有无空亦复无绪;如有无空无端绪,诸法亦无端绪。以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众生皆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吾我众生及知见无端绪,及三十七品、十八法亦无端绪,如十八法无端绪。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诸法皆不可见故。”

“须菩提,吾我无端绪,种性已办及诸法无有绪,是故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

“须菩提,须陀洹无有绪,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上至佛萨云若及诸法无有绪,以是故一切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譬如泥洹性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是故摩诃衍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

“须菩提,所言摩诃衍,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何以故?诸法不动摇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亦无有住处。何以故?五阴性、五阴相、五阴事、五阴如,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识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四大性如事相、识性空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如、真际、不可思议性,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六波罗蜜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三十七品、十八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道及佛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有为无为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

“须菩提,如汝所言,摩诃衍亦不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者,名与三世等,是故为摩诃衍。须菩提,如汝所言审谛无异。何以故?过去世非世空,当来世非世空,现在世非世空,三世等等者空,摩诃衍、衍自空,菩萨、菩萨自空。”

“须菩提,空者亦非数,亦非多,亦非少,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与三世等,无偶无只,无淫怒痴亦不离淫怒痴,亦不恚亦不可见,善恶亦不可见,有常无常及与吾我亦不可见,苦乐我非我亦不可见,三界亦不可见,度三界亦不可见。何以故?其形事不可见故。过去色以过去色自空,当来色以当来色自空,今现在色以现在色自空,痛、想、行、识亦尔。过去色空不可见,过去空空不可见,现在五阴色空尚不可见,何况当来过去五阴空而可见者?空亦不见五阴,五阴亦不见空。假令空能见五阴者,五阴亦当见空。”

“须菩提,过去六波罗蜜亦不见,当来六波罗蜜亦不见,现在六波罗蜜亦不见,三世等六波罗蜜亦不见,等亦不见,三世等亦复不见等,等不见等故三世不见,过去、当来、今现在三十七品、十八法亦不见,三世等亦不见。”

“须菩提,等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过去、当来、今现在等亦不于三世不可见,于三世中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何况于三世等而可见者?”

“复次,须菩提,过去凡人、当来凡人、现在凡人亦不可见,三世等凡人亦不可见。何以故?众生本不可见故。过去、当来、今现在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亦不可见,三世等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众生本不可见故。”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当了三世事,当具足萨云若,是为菩萨摩诃萨三世等学摩诃衍。菩萨摩诃萨已住其中者,便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出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菩萨摩诃萨从摩诃衍中学,自致具足萨云若慧。过去十方诸菩萨,皆从是摩诃衍得成逮萨云若慧;当来十方诸菩萨,亦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得成逮萨云若;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不可计诸菩萨摩诃萨,亦皆从是摩诃衍得成具足萨云若。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皆当从是衍中学成萨云若;已逮者、未逮者、甫当逮者,皆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具足萨云若慧。”

合聚品第二十五

于是,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唯,世尊,世尊使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教为?”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须菩提说摩诃衍教,将无离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者,顺从无违,不失般若波罗蜜教也。何以故?须菩提,诸所可有一切善法,及诸声闻、辟支佛法上至佛法,皆共合集于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善法及声闻、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共合在般若波罗蜜中?”

佛告须菩提:“所谓六波罗蜜、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三脱门、四无碍慧、大慈大悲、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无所望法、常等行,须菩提,是为善法、三十七品、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为合聚般若波罗蜜中。须菩提,所谓摩诃衍、六波罗蜜、五阴、十二衰、十八性、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三脱门、善法、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苦集尽道法、欲界、形界、无形界、内空、外空、所有空、无所有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佛十八法,如是如来所说法、教、律,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泥洹,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一相者所谓无有相。以是故,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与般若波罗蜜,其义顺从不相违错。所以者何?摩诃衍与般若波罗蜜无别无异,摩诃衍与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复不别。摩诃衍则佛法,佛法则摩诃衍,是事一,无有二,亦不相违背。须菩提,以是故说摩诃衍教者,则为说般若波罗蜜。”

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无有端绪,无有边际,亦无有底;色、痛、想、行、识,亦无有端绪,亦无有边际。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欲言色是菩萨乎?非也。痛、想、行、识是菩萨耶?非也。”

须菩提言:“世尊,我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当教何谁?”

须菩提言:“所谓菩萨,菩萨但字耳。世尊,譬如自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云何色、痛、想、行、识不生?世尊,不生者,为非色亦非痛、想、行、识,尚无所生,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亦不离于生处。见菩萨行道作是说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悔、不怯,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须菩提:“若使菩萨前后边际、中央际不可得,何以故色与菩萨俱无有边?云何色、痛、想、行、识为非菩萨?云何言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言菩萨但有字耳?何以故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五阴何以生?何以故言不生者为非五阴?云何言无生当教谁说般若波罗蜜?云何言不见有离生行菩萨道者?何以故言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用众生始终端绪不可得故,菩萨前后中央际不可得见。舍利弗,以众生空故,菩萨端绪亦不可得见;用众生寂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用五阴无有边际,用五阴空,用五阴寂,用五阴不真故,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无有底、无有边际故。何以故?舍利弗,空及五阴、菩萨等无异,是三事一无有二。是故,舍利弗,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本际亦不可见,末际亦不可得见,中际亦不可得见,空与菩萨俱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菩萨、端绪一无有二,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内空、外空及有无空边际不可见,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佛法空,佛法寂,佛法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从六波罗蜜至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不可见。”

“复次,舍利弗,诸三昧门、陀邻尼门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皆无有端绪,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声闻、辟支佛、如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道、萨云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始终端绪中边皆不可得见,故菩萨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五阴、菩萨是三事皆一,无有二法,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如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有底故,当知菩萨亦无有底。”

须菩提言:“五阴如虚空,虚空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

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

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是故五阴与菩萨皆不可得见。舍利弗,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空,内外空、内外空自空,乃至有无空、有无空自空,三十七品、三十七品自空,乃至佛十八法、十八法自空,如及真际、不思议性、陀邻尼三昧门、萨云若、道事、声闻、缘觉、佛、佛义各各自空。舍利弗,如来五阴空,亦不有亦不可见。以是故,舍利弗,是故菩萨五阴不可得见。舍利弗所问,何以故菩萨不可见、不可得?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舍利弗:“色不见色,色亦不见痛,痛亦不见色,痛亦不见行,行亦不见痛,痛亦不见想,想亦不见痛,想亦不见识,识亦不见想,色、痛、想、行、识亦如是。眼眼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意意亦不有亦不可见,眼识、意识亦不有亦不可见,眼触至意意触至因缘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至六波罗蜜亦不有亦不可见,内空、外空至所有空、无所有空、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有亦不可得见,从须陀洹法至罗汉法亦不有亦不可见,十住亦不有亦不可见,道法、萨云若法亦不有亦不可见,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及佛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教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舍利弗,以诸法无所有不可见,菩萨不可见,以是故无所教。”

须菩提语舍利弗:“如所问,何以故但以字为菩萨者?字法但以名字假号为菩萨耳,以是故但字为菩萨也。色、痛、想、行、识亦复假号有字耳,诸有名者亦无色、痛、想、行、识。何以故?空无有真名故。若使空者非是菩萨,是故言但以字为菩萨耳。

“复次,舍利弗,六波罗蜜者但字耳,六波罗蜜亦非字,字亦非六波罗蜜。何以故?字、菩萨、诸波罗蜜俱等不可见故,是以菩萨但以假号为字耳。舍利弗,内外空、有无空亦但以字著耳,字亦非空,空亦非字。何以故?字空、内外空乃至有无空俱不可见故。舍利弗,是故但以字为菩萨耳。舍利弗,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假名与字耳,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复如是,乃至萨云若普皆如是。”

“如是,舍利弗所问,何以故名为吾我至本无所生?从本已来至于吾我,亦不可得见,当那得生?从有生、有命至于知见,常不可见,当那得生?从有名以来五阴不可见知,当那得生?从六情至十二因缘起亦不可见,何况有生?六波罗蜜亦不可见,何况有生?从内外空及有无空常不可见,何况有生?从有名以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以来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已来声闻、辟支佛及佛亦不可见,当从何生?舍利弗,是故名为吾我,诸法皆不生故。”

“复次,舍利弗,如所问诸法有无之事,无有作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所有无有作者?”

须菩提言:“五阴所有无有作者,六情内外至于十二缘起所有亦无作者,六波罗蜜所有亦无作者。以是因缘,舍利弗,诸法亦不有亦不无。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无能坏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诸法无有常无能坏者?”

答言:“五阴无有常无能坏者。何以故?无常无所有消尽,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乃至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已记法、未记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无常无所有消尽,以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诸法亦不聚亦不散。”

舍利弗言:“何等不聚?何等不散?”

须菩提言:“五阴不聚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乃至善法、恶法、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亦不聚亦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以是故,诸法亦不有亦不无。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所生者,用五阴六衰无有作者,不见有作者故。诸法皆无有作者,以是故无所生。”

“舍利弗,所问无所生非五阴者,以五阴性自空故,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乃至有为性性空故。性自空者,亦不起亦不灭亦不住,是故无所生非五阴。”

“舍利弗,所问无所生为谁说般若波罗蜜者,若无所生为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非无所生,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一法无有二,是故言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所问亦不离五阴生行菩萨道者,无所生则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则是无所生,无所生则是五阴,五阴则是无所生,而不别是法亦不二。舍利弗,是故亦不离生行菩萨道也。

“舍利弗,所问云何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者,菩萨摩诃萨见诸法皆空如梦、如幻、如炎、如响、如影、如化,以是故菩萨闻是教不恐不怖。”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是时亦不见色,亦不入色,亦不生色,亦不住色,亦不言是色;痛、想、行、识亦不见识,亦不入识,亦不生识,亦不住识,亦不言是识;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六波罗蜜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内外空至有无空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

“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至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色,乃至萨云若亦无所见。”

“世尊,不生色者为非色,亦不生痛、想、行、识者为非识,不生六衰者为非六衰,不生六波罗蜜者为非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至无所生一法无二。不生内外空为非空,不生有无空为非空,有无空及无所生一法耳无二。”

“世尊,三十七品不生为非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生为非十八法,无所生及佛十八法一法无二。”

“世尊,无所生一法耳,亦非二,亦非三,亦非四,亦非五,亦不若干数,是故佛法、无所生法一法无二。”

“世尊,如及不思议性不生者,为非如,为非不思议性,不生道者为非道,不生萨云若者为非萨云若,无所生、萨云若一法无二。”

“世尊,无所生亦不一无有若干数,是故不生。萨云若者为非萨云若,灭色者为非色,灭色者是一法无有二。”

“世尊,灭者一无有二,是故灭色者为非色,灭痛、想、行、识者为非识,是故生识者为非识,内空、外空至有无空及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如是。”

“世尊,是为灭非若干也,从识至萨云若亦如是,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通关999次第一层

    通关999次第一层

    身患重病的仪白被神折磨后,强制穿越到罗聂大陆与原始阶暗精灵神夜鉴定契约。在“杀了神”这个想法的驱动下,仪白决定活下去,可拥有超强资质的他却无法进行最初的职业选择。【很遗憾,没有检测到与您匹配的职业选项。】仪白没有就此认命,在通关999次第一层刹魂塔之后终于解锁了隐藏职业。从此作为唯一【散人】开启了冒险家的人生。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 夫人又不听话了

    夫人又不听话了

    陆寒风:“我至始至终爱的只有你一个。”林小洛:“哪怕失忆,我也依然爱着你。”《夫人又不听话了》连载中,每天四更,绝对不断更!
  • 浮生一梦为卿歌

    浮生一梦为卿歌

    重生为吸血鬼少女寻找转世的他。等待千年,只为守护他一世。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中庸》提倡“中和”与“诚己”,以“中庸”作为儒家的优选道德标准,注重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人天和谐,道法自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大学中庸》对原文做了深入浅出的翻译,并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做了详细的注释。
  • 谪仙追夫记

    谪仙追夫记

    『暹罗猫·Club』我自以为是九山八海最丑的阿修罗女,此生褒奖与男子再无相干。一次海外遇险竟遇见他,看到纯白背影衣袂轻飘青丝渺渺。“你走吧,从今以后便再也别来此处了!”是怎样的男子,想不明白为何搭救完就逐客。“跟我走,带你去看月光下的阿修罗城!”好强硬的态度,这是首次有男子主动邀请我。未想到意外变美同时带来灾祸,遭侍女嫉妒,阿娘萌生欲望,威胁逼迫接踵而至,而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当狼烟染尽九天苍穹,眼角泪水亦随风落入海中。此生既沦为阿修罗女褒奖之词注定无需有。奈何忘川,轮回似梦,愿相伴到白头,看尽世间余晖可好?
  • 重生之战神转世

    重生之战神转世

    内容简介沉眠三载,不知多少流言飞语,废材?天才!命运沉沦,走过多少世道艰辛,庸碌?强者!面对列强,迎难而上!唯我男儿本色。仗剑天涯,热血铸就!笑傲天地宇宙。修武道,踏九霄,眇苍穹。于是他仗剑天涯,拥红颜,护家人。上天入地,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磨难,他选择:迎难而上!于是,在剑魂大陆,有了一个从废物到绝世强者的传说……
  • 猪倌朱勇

    猪倌朱勇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不良丑妻:气死陛下大大

    不良丑妻:气死陛下大大

    她前世是个孤儿,没人关爱,渐渐走上了不良的道路,穿越后的她摇身一变,成为纳兰家的掌上明珠——纳兰容容,可是为啥我是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