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1300000023

第23章 隋朝国师(2)

智顗长“嗯”了一声,否定了小和尚的回答:“苍生岂是你我能够拯救的?不要做好高骛远的事,跟着念好经,学好佛法才是你该做的事。”

小和尚点了点头,另一个小和尚倒是有模有样,低着头说了句“阿弥陀佛”。智顗笑着点点头,示意清明可以带两个孩子去休息了,这才转身,和灌顶继续说话。

这师徒二人的对话,不过是今日所记录下来的经文撰写到了哪个部分,灌顶详细的一一作了记录。

在其著作中,他将整个佛教教法分为藏、通、别、圆四教义,他的判教体系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关于佛说法的方式,即顿、渐、秘密、不定。二是关于佛说法的时间,即五个时期,谓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以及法华涅槃时。三是关于佛说法的教义,即藏、通、别、圆四教义。三藏教指原始佛教之小乘,三藏由经、律、论组成,是佛为声闻、缘觉所说之法。通教包括小乘佛教以及初级大乘的教义,是佛为声闻、缘觉和钝根菩萨三乘人所说之法。别教之无量的教义只适合大乘利根菩萨。圆教之事理圆融的中道实相的教义对最上利根菩萨,亦是佛为三乘人而说,旨在开权显实,会三归一。

智顗以名、体、宗、用、教五章(或称五重玄义)来统领整个《法华玄义》,五章既是诠释《法华经》的体例,组织整个文本的架构,也是文本所要阐述的宗旨。第一章“名”揭示了经题的含义;第二章“体”是有关《法华经》所本的实相之体;第三章“宗”解释《法华经》的根本教义,以修行成佛之因和证道成佛之果为一经宗要;第四章“用”所揭显的是《法华经》教化众生之力用;第五章“教相”分别评判佛陀诸说教,这使得不同的佛说都在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中各自占有相应的位置。

《法华玄义》的结构以“通释”和“别释”及“五章”贯穿,理论上则由“四教义”统摄。而形式上的结构乃是由纵、横两个方面来贯穿。从总体上说,整部著作由“通释”联系横的方面,涵盖广度;“别释”则为纵的方面,而形成深度。具体而言,由于通、别两部分均约五章而论,故各自又成纵横结构。也就是说,当“通释”在广度上展开时,“五章”则从深度上进行阐述。而当“别释”专注于深度时,“五章”则又在横向拓展,形成广度。

《法华玄义》的整个诠释如涓涓溪流,每一部分的讨论都互相关联,呈一逐步扩展的态势:“通”和“别”两大部分互为补充,第二大部分“别释”是第一大部分“通释”的延伸和扩展。除此之外,因《法华玄义》的理论建构由四教义贯穿之,故四教义是衡量每一部分诠释的准绳,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智顗对十二因缘境和四谛境的描述。对这两类真理范畴的理解分别是四种,相应于四教义。因有四种理解,而有四种十二因缘:思议生灭十二因缘是藏教之境;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是通教之境;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是别教之境;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是圆教之境。再者,因对四谛境有四种理解而产生四种四谛境:生灭四谛、无生灭四谛、无量四谛及无作四谛——与藏、通、别、圆四教对应。

此外,二十智可划分为四类,分属于四教。对行的阐述也是在四教的范畴中进行的。具体而言,每一教都以约教增数而明行。四教不同的实践之行便导致不同的修正果位,分别属于四教的范畴。对三轨的检视也是在四教的标准下进行的,故三轨在四教中各具不同的定义。显然,四教是智用来建构《法华玄义》的理论准绳,能统摄所有的佛教教义,使各种佛说成为一个圆融互补的整体。

作完今日的记录,智顗卷起自己的袖子,忽然发现有一处线崩开了,想是在哪里被树枝给刮了下。于是起身去找针线想缝一缝。待拿好针线坐到灯下,却怎么也无法将细小的线头穿入一针眼里去,他不禁皱着眉,有些沮丧。

这些灌顶都看在眼里,他心疼地感到,师父真是老了。连忙从师父手上接过针线,帮他穿好。

智顗却问灌顶:“你今年多大了?”

昏暗的灯火,是照亮智顗大半生中黑暗的主题,没有太阳那样强烈,但却散落着夜色的温柔。灌顶从光线里隐约瞧见智顗眼中有些湿润,他说:“师父,如今是隋朝的天下了,若算下来,开皇十一年,那弟子足有三十岁了。”

智顗感叹时光匆匆:“你都三十岁了,我如今五十有三,果真老眼昏花,都找不到针眼了。”

灌顶笑了笑:“师父是看到刚才那两个小弟子,才想到自己不再年轻吧?”

智顗不回答,灌顶觉得师父应该是不服老的,他一直最缺的便是时间,他是需要很多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著作。他们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师父一生讲经无数,那些说出去的经典也需要一个完整的记录,结果,战乱总是迫使得他们背井离乡,四处奔波。

智顗问:“灌顶,你愿生活在锦衣玉食中,享受荣华富贵么?”

灌顶不知师父用意,只好不答话。

这位五十三岁的老人开始思考关于年轻一辈的未来,他年老了,若注定不是长寿的人,说不定明天就不再活在这世上,自己去了,但弟子们如何是好?

智顗一生所得全是来自于菩萨的机缘和师父的倾囊相授,无论是佛律还是禅法,他都学到了极致,他建立了自己的寺院,但没有一个能够达到他理想的规模,到现在,他开始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他可以不降隋,但他不能拿弟子们的前程去较劲。是的,这是智顗最后的觉悟,带着一点绝望。

他步入寺庙的庭院,在月下感到迷茫,月色如水,山门打开,外面像是有什么吸引着他向前,没有繁华,没有琼台玉楼,没有梵呗阵阵,没有木鱼之声。自然而纯净的庐山,只有流水和风吹树叶动的声响,他向门外走去。

而另一边,杨广瞧见外面的月色,突然来了兴致,要下车走走,卫兵们说前面便是智顗大师所住之寺,脚下的道路是一条不算长的路,寺庙在山中露出一角。

有人在前面引路,提着一盏灯,他上前将灯拿到手中,说着:“你们走后面,山中空气清新,我知道路怎么走,我先上前去。”

杨广心底里有些文人雅士的情怀,若不是生在帝王家,他或许会活得更加逍遥自在吧。

才到寺庙山门处,脚下的石子路有些硌脚,但杨广走得很轻微。

寺庙山门之上挂着两盏灯笼,亦是昏黄的灯光,他突然有了些莫名的感触,一首小诗便到了嘴边,慢慢地吟诵出来: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智顗从门里探出身子,两人在月色下相见,但灯笼却将两人都照得明白。

这种突然的见面,两人都有些惊异。智顗眼花,他问来人道:“可是隋晋王来访?”

杨广并未将眼前僧人当作一个开门的人,他的背挺得笔直,他在灯下的双眼有些朦胧,但异常地坚定而透着智慧。杨广答道:“正是弟子,前来接大师回扬州说法。”

智顗沉默半晌,说道:“看来一切都是天定啊!”

于是前来接过他手中的灯笼,引着他向山门中走去。杨广到底是中了智顗的毒,这毒不是令人致命的毒,而是对佛教虔诚的毒。

是夜,杨广在庐山与智顗秉烛长谈。

去扬州前,智顗向杨广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愿勿以禅法见期”,即请晋王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指望传授禅法;二、“朴直杵人,愿不责其规矩”,即允许保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三、“愿许其为法,勿嫌轻动”。这是为自己传佛法而不阿世敬请谅解;四、“若丘壑念起,愿随心饮啄,以卒残年”,他需要自己的人身自由。

杨广一一应允说:“悉由大师所说。”

得到了智顗大师的回答,杨广兴冲冲赶回扬州,向父皇隋文帝复命。

随后,隋文帝颁诏,宣布要在江都城内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会,请智顗法师登台说法。

隋文帝和杨广隆重迎谒智顗,他们对智顗的礼遇之隆重,比陈朝当初迎接智顗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场闻名后世的千僧会,再一次成就了智顗的盛名。就在这次隆重典礼上,智顗为杨广授菩萨戒,取法名为“总持”菩萨,十分恭敬地拜智顗为师,杨广则奉智顗为“智者大师”。时年杨广22岁,智顗53岁。

后来,杨广在江都设立了四道场,都在扬州城内总管府新官邸附近。扬州城内的寂照寺,则是杨广时常去聆听智顗讲经的地方。

20岁便平定江南的杨广,一开始便有自己的打算,他的管辖地为江南,江南的名人雅士历来自负清高,加之六朝统治江南时将此地常作分隔,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与政治差异,而隋朝为了达到真正的统一,时常要在组织镇压叛乱之上下大功夫。隋文帝杨坚命宰相杨素在江南坐镇,但其人阴险狡诈,野心极大,手段残忍,不利于收买人心。

后来杨坚派遣皇子杨广前来,并规定“每岁一朝”,让人们臣服在皇家的威严之下。

杨广深入了解江南的民情后,以攻心为上,注重招抚。如招安吴郡士族名士陆知名,在陆知名的游说下,有17城叛者纳城迎降。他还勤学吴语,善于与人交流。

隋文帝、杨广极力拉拢智顗,是因为他们明白智顗在南方的影响。当时的佛教与名流接触广泛,而智顗作为其中佼佼者,自然受到了杨广的礼遇。

智顗哪有看不穿杨家父子用意的,在扬州住持完几场盛大的佛事后,他便立马要求回家乡荆州弘法。尽管杨广盛情挽留,奈何智顗去意已决。为不违背当初自己的诺言,杨家父子只好放智顗归去。

同类推荐
  •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本书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省(市、自治区)委书记走上岗位的的传奇人生历程,通过这些历史记忆的片段,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到第一任省委书记的革命经历,感受到建国背后的艰辛,还可以激发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以史玉柱的各个方面入手,由梦想、人生、方向、创业、投资、成败、个性、高度、团队、人才十个角度入手,题目涉及当代社会人们最容易出现困惑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史玉柱的选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以期令读者得以从这种传奇商人的经历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些经验、建议。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热门推荐
  • 顶峰的光芒

    顶峰的光芒

    元陵闯进意武界之后,渐渐找回了自己,恢复了本世的意识,逐步走向巅峰的故事
  • 奇虫萃

    奇虫萃

    首先,欢迎你阅读这本书。你找到了一本非常小众的书,我不保证你会十分喜欢,所以我不会提前恭喜你。这是一本明清体的笔记小说,书里的故事就像一个个锦囊,锦囊里有化解人生不同困境的妙计。其次,如果你喜欢,看完请记得在评论区打卡,作者看到会非常非常开心。最后,如果喜欢本书,还可以看那本更加小众的《奇犬记》,同一个作者,同一种风格。祝各位温暖阳光,前程似锦。
  • 长梦生

    长梦生

    一场大雨,一只黑猫,一场梦境,另一个世界!
  • 娃娃牌

    娃娃牌

    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却被一群大魔王缠上了。封印多年的恐惧再度开启。各种玩具纸牌,你听说过娃娃牌吗?那是一种恐怖的东西。“其实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但都是因为你们。”仇恨是什么。既然发现了,那就是你的命运。如果再有人这样对待我们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 重生之乱战国

    重生之乱战国

    一个老人穿越到异国,面对落后,陈腐,未开化的时代,他将何去何从?少年身,老人心的他又如何面对理性与欲望?是为母国而战,还是为了忠心追随他的臣子而改革?跟随本书体味曾经鲜活的历史吧。
  • 傲笑星河

    傲笑星河

    一位满腹经纶却不得志的少年,在祭奠自己的母亲时被一道雷电击中,灵魂被带入反空间,经历种种奇遇和意外重生在了一个与原来世界平行的宇宙中。幸运的是,身边的亲人竟然与他前世的记忆相重合,而他也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带着高等文明智脑传授的知识的他,会带领人类如何发展,在茫茫宇宙中又会闯荡出怎样的精彩人生,尽请看本人科幻长篇《傲笑星河》。新人新作,求各位大大多点击、收藏、推荐,在书评中提出您的建议和见解。
  • 夜之君王

    夜之君王

    原本只是想过安逸的生活,一场穿越却在这平淡生活的现实画上了句点。神秘的家族传承,妖异的紫色双眼。因天才少女而被赶出家族的少年,又会开启怎样的旅途。沸腾的血脉,龙族的封印。一切的开始尽在夜之君王!
  • 阿拉德大陆之万灵天尊

    阿拉德大陆之万灵天尊

    神秘的黑色晶体为何会出现在泰波尔斯上空,哭泣之眼赫尔德到底要想做什么?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 曾有深海携光来

    曾有深海携光来

    我终归还是要走的,在某个春意盎然的早晨,某个清风暖阳的午后,某个星海温柔的夜晚。总之不会是风雪阴雨天,要是你突然难过,那就不好了。
  • 转生成阿瑞斯

    转生成阿瑞斯

    摩天大楼的顶端,看到女票在厮混,上去捉奸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楼,醒来发现已穿越。睁开眼时,等等,这金盔金甲,高大的身形,我变成啥了?“阿瑞斯大人,请问有何吩咐?”旁边容貌秀丽的女神官一脸谄媚。“哈?我是阿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