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1000000009

第9章 前往非洲与第一次探险(4)

120年后,卡拉哈迪大沙漠周边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博茨瓦纳共和国”(Botswana),首都设在加波尼(Gabome),加波尼就是早期的克罗本,至今李文斯顿夫妇所建的克罗本学校仍是中南非洲的教育中心。

当克罗本逐渐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部落时,波尔人没有忘记西比卫曾在卡拉哈迪大沙漠击败他们的事。他们联合东非洲葡萄牙的军队,带四门大炮来攻击克罗本。此外,葡萄牙人也宣称淋波波河周边的土地都是他们的殖民范围。

在这战云方启之际,李文斯顿的友人柏涅特出面了,他向英国议会提出:“没有人知道淋波波河周边的土地有多大,英国政府怎能承认葡萄牙人所定的殖民地范围?何况首先抵达该地区的不是葡萄牙人,而是李文斯顿。”英国政府立刻要求葡萄牙人罢兵。葡萄牙驻非洲陆军统帅波特吉特(HendrikA.Potgieter)写给李文斯顿一封信:“你必须答应,不能向东南移进莫桑比克。”

解决部落间的战争

葡萄牙人罢兵,使波尔人更痛恨李文斯顿,他们下令:“李文斯顿,格杀勿论。”并且提供炸药给贝吉瓦纳族的酋长布比,打算引起部落间的内战。布比准备战争时,储放在村庄里的炸药爆炸,不仅布比酋长当场被炸死,许多战士都受了伤。

李文斯顿认为,这是维持中南非洲和平的关键时刻,他建议大酋长西比卫召集各部落的酋长来,共同建立“公义性的法律”,成为各部落共同遵守的公约。这是中南非政治史的里程碑。过去酋长的权力是世袭的,管理的方式都是残杀异己与严酷刑罚,各部落间经常争战杀戮。李文斯顿写道:“战争是非洲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他看到中南非许多部落的人已经听到福音,因此认为应该把福音真理建立在法律制度上,这是一项艰巨且深具影响的工作。当英国与葡萄牙的殖民势力互消,各部落主动寻求和平的时候,正是教导他们本着《圣经》的公义订立法律,发展各部落兄弟情谊的时机。1847年各部落共同成立“仲裁委员会”,用开会解决各部落的纠纷,并订定“星期日为各部落的休息日”等规定。

中南非的土着非常惧怕贩奴的波尔人,连带也排斥波尔人的宣教士,这些宣教士大多来自荷兰。李文斯顿致函给各部落的宣教士,希望来自不同国家与差会的宣教士们,不再代表他们的国家与差会,而是共同组成“非洲内陆布道团”(AfricanInteriorMission),建立非洲不同地区的教会,如“库鲁曼教会”“克罗本教会”等。人的软弱与各组织的狭隘,使得李文斯顿“非洲内陆布道团”的理想落空。但是,当年“非洲内陆布道团”若是成功,李文斯顿大概会被行政工作绑住,而无法进入非洲内陆。

我的名字叫保罗

李文斯顿也推动国外教会长期奉献,支持土着教师或土着宣教士。有一天他经过波尔人的边境,看见地上躺着一个垂死的奴隶与一个哭泣的小孩。他知道这是波尔人处置重病奴泰的方式之一,便将这垂死的黑人与小孩带回克罗本。这个土着的身体渐渐康复,听到福音后,就成为基督徒。他能讲一口流利的波尔语与葡萄牙语,可能是在当奴隶时学的。他从来不说自己来自哪个部落,不讲自己的方言与曾在部落中担任的职位。李文斯顿问他的名字,他回答说:“我的名字叫保罗(Paul)。”“没有姓吗?”李文斯顿问道。“是的。”保罗答道。“你为什么给自己取名为保罗呢?”李文斯顿继续问道。“因为我以前活在黑暗的地方,曾经是罪恶之子。如今,我转变成为上帝的儿女,一生愿像保罗将福音传出去。”

保罗后来成为19世纪非洲内陆最着名的布道家。保罗逝世后,他的儿子以赛亚接下父亲的棒子,把福音传遍中非洲。这对土着教师的福音事工与生活费用,都是差派李文斯顿前来非洲,远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小教会汉米尔顿教会长期奉献支持的。

上帝的伟大事工与教堂人数的多寡,真的关系不大。

黑犀牛的攻击

森林夜奔

建了水坝以后,克罗本缺水的问题略获解决,但是犀牛仍然造成不少的问题,夜里犀牛经常进入田里吃玉米。除了犀牛以外,水牛与河马也经常上岸吃玉米。在玉米田里插旗子、放稻草人,都无法吓走犀牛。李文斯顿后来在玉米田埂外插置整排的刺竹,才收到一些吓阻的效果。

犀牛的另一个危胁是攻击人,人若被犀牛角刺到,非死即伤。1848年,有天夜里,有个土着奔进村里嚷道:“十多公里外,有人被黑犀牛刺伤了。”李文斯顿立刻背药、取枪、上马,准备救人。酋长西比卫跑来,抓住马缰说:“不要去救,在这样的深夜里,我们的战士绝不会出去,何况对方巳被犀牛刺了,一定活不了的。”李文斯顿说:“我是基督徒,又是医生,不能见死不救。”李文斯顿策马前进,在林里奔驰,到了出事地点,发现那个受伤的人已经肚破肠穿,流血过多而死。

危险时刻的冷静

犀牛中,最危险的是黑色母犀牛,它为了保护幼兽的安全,有时会像个火车头似的冲过来。李文斯顿写道:“我与保罗到东边的皮拉尼(Pilanies)村落传福音,当地的土着挤在周围听我们讲道。讲完,我们两人走出村庄,涉水经过河中浅滩,正要爬上停在河边的篷车时,赫然发现我们居然站在一只巨大的黑色母犀牛与小犀牛的中间。拉篷车的马已经脱缰逃开了。母犀牛一看到我们,立刻全速冲来。我们赶紧上了篷车,巨大的犀牛却已撞上,整个车子几乎快被摇散。在那危险的时刻,我立刻想取枪射击,但又体念母犀牛护犊心切,不该为此反击。母犀牛冲撞车子好几次,直到车轴断掉,才慢慢地带着小犀牛扬长而去。后来,我们驾着歪七扭八的篷车回了家。”

冷静,并不表示每次都要留在原地被攻击。有次李文斯顿出去看望病人,路上看到一只巨大的公象朝他冲来,他站住不动,让大象知道自己并没有要触犯它的意思,没想到大象并未停下。李文斯顿看情况不妙,转身就逃。他后来写道:“是上帝保守,让我跑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可以继续在非洲工作。”

非洲大巫师的出现

“默里莫(Morimo)来了!”这是另一个危机的前来。默里莫是土着里最大的巫师,所有的土着都怕他,却要恭奉他,连大酋长西比卫都对他畏惧三分。

李文斯顿很惊讶地发现,这位让人害怕的大巫师,竟然是个长相丑陋的人。李文斯顿写道:“他长发披肩,满脸皱纹,大鼻小眼,齿牙杂乱,衣衫褴褛。他看起来对人亲切,对我也友善,当土着围拢过来时,他指着我说道:‘你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来,为什么尽说一些我们不关心的事?’我答道:‘你经常在这里教导人,为什么不教导人上帝与永恒的事?’他说:‘我就是上帝。’我平静地回答:‘难道你从未想过你这说法的正确性?难道你从未考证这种说法的来源?’他对于土着的生活、恐惧、不安、古老习俗,了若指掌,但是说到有关永恒的题目,所讲的就像吹在空中的泡沫,空幻不实在。他讲完道,又回头问我:‘你能让雨降下来吗?’我回说:‘我不会,但是我愿意做你的学生,跟你学习使雨降下来的方法。’”

这是李文斯顿的智慧,使得大巫师挑衅的态度急转直下。大巫师要求一张狐皮的人门费,李文斯顿付了三张。

“非洲大地上有许多植物的根、叶、树皮具有医疗的药效。虽然医学无法解释其作用,但是大巫师积累过去的经验,确实可以治疗土着的某些疾病。他也知道硫磺有抑制皮肤病的功能。但是迷信精灵,使他过度自信,对许多医治无效的人说‘这是你不够诚心,才治不好’‘治不好是你的命运’‘这种病是鬼魂对你的惩罚’等,然后就不管病人死活。我现在才知道,迷信不只是所信的对象不正确,而且会劣化人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他们当中最聪明的人,在信仰崇拜上都这么混乱,整个种族退化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李文斯顿将大巫师使用的植物,采样放人纸盒中,请人送到伦敦大学医学院研究。

要下雨的云跟着风去流浪了

大巫师的压轴好戏是祈雨。他首先在一大堆的兽骨上点起大火,焚献两只公牛,再烧一大堆的药草、树叶。大巫师口中念念有词,烟不断上升,在高空冷却成一朵乌云。大巫师愈烧愈多,乌云的面积也逐渐扩大,如果这时高空的气温够低,便有下雨的可能。正当大巫师逐渐得意时,吹来了一阵风,把那朵乌云给吹散了,大巫师气得指着李文斯顿骂道:“都是你,才让风把雨吹走了!”李文斯顿没有辩解,所有的土着笑成一团,哪有老师变不出把戏就骂学生的?大酋长西比卫说:“从今天起,我不再吃大巫师的任何草药,只要单单祈祷,依靠真正的上帝。”李文斯顿却说:“真正的信心是上帝赐给人心中的亮光,祖先所流传下来的药材,有些还是应该保留的。”

事后,大巫师参加聚会,听到《圣经》中写道:“到了末后,还有上帝对人的大审判。”大巫师吓得浑身发颤,匆匆离去,再也没有回到西比卫的部落。

卡拉哈迪大沙漠探险记(-)

神秘的湖泊

1849年,李文斯顿注意到贝克文族中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卡拉哈迪大沙漠并不是辽阔无际的一片沙,在沙漠北边有条大河,河流旁还有许多的树木与野兽。”李文斯顿问大酋长西比卫这个传说的真伪,西比卫说是真实的,因为他小时候被波尔人追杀时,他的父亲曾带他到达那条大河边的村落里。那条大河名叫邹迦河(ZougaRiver),村落的酋长叫瑟必多安(Sebituane),是一个非常英勇、睿智的领袖,管理邹迦河以北许多的部落。邹迦河边还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恩加米湖(LakeNgami)。

李文斯顿初抵南非好望角时,也曾听说卡拉哈迪大沙漠的北边有个恩加米湖,不过外人从来没能抵达那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曾经组成一支30辆篷车的探险队,但是在中途就铩羽而归。波尔人的象牙贩子也曾想到那边猎象,结果全部丧命在大沙漠里。没有外人知道横越卡拉哈迪大沙漠的路线。李文斯顿决定进人卡拉哈迪大沙漠。

1849年6月1日,李文斯顿预备妥当,同行的有25名贝克文族的土着与探险家奥斯维尔(WilliamCottonOswell)。奥斯维尔是杰出的运动家,酷爱探险,曾经进出西藏的高山地区、中东的沙漠、印度北部的大草原与巴基斯坦古坟墟。奥斯维尔认为:“探险是向人类体能与智能的极限挑战。”奥斯维尔带他的助手墨雷(MungoMurray)与牛车、马车、猎狗同来,并且负担前往邹迦河与恩加米湖探险的一切费用。

卡拉哈迪大沙漠就像一个从未被外人击败过的巨人,在他们前面等着。

奇特的人种

李文斯顿刚进入卡拉哈迪大沙漠,就遇到了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种——“布希曼拔人”(Bushman)。布希曼族人身材矮小,皮肤呈黄棕色(非洲一般的土着皮肤是黑色),面颊上的颧骨突出,扁平的鼻子,粗厚的嘴唇,螺旋型的发型编织,世界上没有其他的种族长这种模样。在布希曼族人的语音里,有用牙齿咬合发出的声音,世界上没有语言是发这种声音的。布希曼族可能是七八千年前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还没有形成以前,由中东地区沿着北非南下到卡拉哈迪大沙漠。由于外族难以在卡拉哈迪大沙漠生存,3万个散居在大沙漠里的布希曼族人,是最知道如何在绝地求生的人种。布希曼族人后来也成为李文斯顿的好朋友,李文斯顿探险队后来能多次进出世界上最危险的沙漠、丛林,就是因为他的探险队中,常有布希曼族人做向导。

怕鬼的种族

李文斯顿写下首次与布希曼人相遇的过程:“那是一个老旧的沙坑,坑口掩盖一些灌木的枝条。坑口边架着一个煮饭的架子,架下放了一个乌龟壳,壳下有一些树枝烧过的灰烬。同行的向导警告我,这是布希曼人死亡的禁区。我看到沙坑边的灌木下躺着一个老人,我们走到他的身旁。老人说他得了不治之症,根据习俗,他的亲属将他的穿戴剥光,把他赤裸地放在沙坑内等死。老人在坑里躺了几天,又饥又渴,只好爬出坑口找东西吃,爬到灌木下就爬不动了。我立刻给他水喝,给他东西吃,再用一条毯子包裹他,将他抱上担架。我们将他抬回他的村庄,村庄里的人看到老人回来了,通通恐惧地逃走。我们把他抬到另一个村庄,村里的人也都逃光。最后,将他抬到更远的村庄,没有人认识他,老人才能留下来。”

后来,李文斯顿才知道,布希曼人非常怕鬼,怕到不敢埋葬死人,就将生病的老人丢弃在外。李文斯顿与布希曼人同住一阵,发现了布希曼人在沙漠中生存的方法。

备沙地的植物

李文斯顿写道:“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布希曼人却能找到二三十种植物的根当作食物。这些植物是在地面上看来矮小、只有几片叶子的爬藤。他们顺着根往下挖,挖到一二公尺深,这些植物的根竟然有手指头那么粗,布希曼人就采这些根部食用。他们不采地下二公尺以下的根,这样底下的根部,仍会不断地延伸到地面上来。”

“在炽热的沙地上,竟然长出一种小西瓜,布希曼人用刀在西瓜皮上切条小缝,用容器去装流出来的液体,这是他们最好的饮料。他们说这果汁有点甜,我喝来却是苦涩。小西瓜的种子,布希曼人取出咬碎后,连口水吐在碗内。这种混着口水的液体,用来浸泡兽皮,能产生鞣化作用,柔软皮革。这种种子可能含有酸性物质,能够与皮革起反应。我尝过这种子,有股强烈的辛辣味。”

“这种小西瓜在开花的时候,空气中布满芳香。我本来以为这花的味道像是法国花茶里的香精。我将花晒干后用来泡茶,喝起来觉得像醋一样的酸,喝进肚后,全身就像忽然浸泡到冰水里一样,由手指尖到脚指头都麻痹,隔一阵子才逐渐恢复感觉。后来才知道,这种花液被布希曼人拿来涂在箭头上,当作毒液。”

“布希曼人的居住环境昼夜温差很大,得风湿病的人多,严重的风湿使得患者跛脚。另外,沙漠风暴常挟带一些极为细小的颗粒,这种沙粒吹进眼中,使他们容易罹患眼结膜炎,长期缺乏治疗使得不少布希曼人失明。布希曼人的食物非常辛辣,胃病是他们常见的疾病。我在这里行医的消息传出,立刻有许多人从附近地区涌来,我的名声也如火焰般燃烧出去。替他们治病是我学习他们语言的好机会。”

感动的泪水

“布希曼人有高度的忍受力,有时我替他们切割手脚上的肿瘤,他们连哼都不哼一下。他们自称是不会哭泣的种族,认为只有小孩子才会哭泣。但是晚上我与他们聚会时,讲道给他们听,他们感动得用双手捂着脸哭。有一次他们集体冲出去,全都到外面痛哭。我想我可能说错了什么,他们明天大概不会来了。没想到,隔天夜里来听道的人更多,我才知道是圣灵在他们心里大大地工作,他们的行为也有改变……原来那古老福音的真理与大能,又重显在这非洲的原始村落中。”

卡拉哈迪大沙漠摇险记(二)

布希曼人的找水法

同类推荐
  • 陈永贵传

    陈永贵传

    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记述了陈永贵从一个穷苦农民成长为全国劳模,直至升任中央高层领导的非凡人生。生动展示了他带领大寨人艰苦创业的感人经历,记述了大寨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后,学大寨运动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记述了“文化大革命”中大寨推行“左”倾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陈永贵晚年的反思。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 回忆与思考

    回忆与思考

    《回忆与思考(卢博米尔·什特劳加尔回忆录捷克1970-1988政府总理)》的作者卢博米尔·什特劳加尔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捷共)多年的高级领导人,1970-1988年连续担任捷克斯洛伐克中央政府内阁总理18年之久。这本书是他多年亲历的历史见证。我们经历过的生活既有光明的方面,也有黑暗的方面。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作者描述了他亲历的各种事件,并揭示出历史的概貌,而这些事件和历史慢慢地也将被时间掩盖起来了。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重要问题。在契诃夫创作的剧作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一起来翻阅《契诃夫》吧!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热门推荐
  • 天才萌妃:透视三小姐

    天才萌妃:透视三小姐

    意外穿越,迎接她的是未知的架空王朝,美男在侧,身怀绝技,穿越生活即将开始。。。。
  • 乱世邪风曲

    乱世邪风曲

    三国豪杰的一滴泪能做什么?秦朝只知道师父能将其化成一片魂鳞。晚上的三国杀博物馆赫然变成通往三国之门。雄兵乱世,夺燧火煅,炼轩辕剑,雄兵天下。这里,英雄豪杰习武修炼,只为寻找英明主公。这里智者超群,才气就是煞气,才气咄咄,可谓剑气逼人这里豪杰宁死难流一滴泪。美女似水柔情却比钢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风火诸侯乱,谁谓乱世金龙?群雄主公?唱罢邪风曲,乱世剑中行。
  • 风铃秘史

    风铃秘史

    相传大周王朝赤月龙帝陵寝内藏有一件镇国至宝名曰铁血战甲,此甲能生死人,肉白骨。保一朝气运不衰,武运长久。然而一千年前龙帝帝陵内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大周第十二位龙帝赤伽龙帝前去皇陵祭拜时,一条青龙带着赤月龙帝尸身飞向北慌,从此大周北境战火连天,漫长岁月中更是孕育了一个新的种族—鬼族!
  • 阴阳少女捉妖录

    阴阳少女捉妖录

    顾家少主随缘救人,萝莉苏苏随缘爬床,两只随缘搞一起辽。每一段故事都牵扯出一段感人的因由顾氏表演法!show——time
  • 网王之当时明月在

    网王之当时明月在

    后来你总会遇到一个人,他会视你如命,你会把一切都安心的交给他后来,你会生活的很幸福,只是,再与我无关——“尽我所有,护你周全”——“相见入心,相识动情”——夏夏,照顾好自己;夏夏,再见——我喜欢你,你不必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食在人为

    食在人为

    刚失恋就穿越了,穿就穿了,还附赠包子一枚。什么,什么,还父不祥,天咯咯,这要让人怎么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眼泪亲吻过的脸

    眼泪亲吻过的脸

    风,吹落了枯叶。飘散了她及腰的长发。飞舞了她洁白的纱裙。她伸出了纤细的手,颤抖地拂上那冰冷的碑石。然后跌落于他的墓边。“苏慕,等我。”鲜红的血液在她的衣裙上盛开了一朵属于地狱的彼岸之花。仿佛之中,似乎看见了那个已逝的男子缓缓走来,展颜一笑。“陶陶”……秋风萧瑟,掀起了枯败的落叶。爱情的指针慢慢回转,时光的逝水慢慢回流,记忆的碎片拼凑流年。一切的一切仿佛回到了起点,爱情将从最初上演。
  • 真神圣主

    真神圣主

    天道?简直笑话,有我还需要你?大道?此乃行走也,这有何难?拳打天道,脚踢大道,王八之气引动四方星辰,上击宇宙虚空,下斩九幽黄泉!打破生命枷锁!何谓真神?真正凌驾众人之上,长生不死,掌控大道!此乃真神!何谓道?凌驾众神之上,成就真神,指点江山,此乃苏寒之道!真神圣主书友群号:101862446
  •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貉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貉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这套图书为农家书屋必备书系—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