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埃及文化中可说是最为辉煌的部分。在埃及的艺术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绘画、建筑和雕刻。埃及艺术的风格由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则所构成,每个艺术家从极年轻时就得学习。虽然有这种法则,但是埃及艺术在古代与旧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及以后时期还是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一节)埃及的艺术概述
本节拟对埃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做一简要的介绍,使大家能对其全貌深刻的影响。
一、埃及的艺术综述
艺术在埃及文化中,可说是最为辉煌的部分。埃及人一登上历史舞台,在艺术方面就有非常精彩的表演。其艺术品之瑰丽壮观,除希腊艺术可与之媲美外,不但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埃及艺术,之所以如此辉煌,第一,得力于其孤立和平的环境;其次,由于瑟特莫斯(Thutmose)三世及拉美西斯(Rameses)二世因征服而获得的大量财富。有了这两个条件,埃及人创造了很多富丽、壮观的建筑、雕像及其他艺术品。
埃及风格由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则所构成,每个艺术家从极年轻时就得学习。坐姿雕像的双手必须放在膝上;画中男人的肤色要比女人的更黑;每位埃及神的容貌已有所限定:太阳神霍勒斯﹝Horus﹞必作鹰隼状,或有鹰隼之头;死神阿奴毕斯﹝Anubis﹞必作狐狼状,或有狐狼之头。他还得学习一手好字体,以便在石头上明确地刻下象形文字之图案与符号。一旦他搞熟了这一切规则,就可以结束学徒生涯。没有人要求任何不同的东西,没有人要求他应有“原创性”;相反地,他越能使雕像与大家钦慕的昔日纪念像相似,便越能被视为最好的艺术家。所以三千多年的埃及艺术,几乎没什么变化。金字塔时代被认为美好的作品,一千年后依然被认为非常出色。新格调当然也出现过,艺术家也试过新题材,但那些呈现人与自然的手法,基本上仍维持原样。虽然有这种法则,但是埃及艺术在不同的时期还是有其不同的特点。
二、埃及的绘画艺术
埃及的艺术主要包括绘画、建筑和雕刻。就绘画而言,埃及的图画主要有两种表达形式,一些图画是画在神庙的墙壁上,也有些画在墓穴里的墙壁上,这些统称之壁画,这种画内容最丰富;另有一些是画在莎草纸上的。图画的内容则无所不包,反映了很多埃及人的生活资料,有平民,有商贾,有贵族,有战士,甚至帝皇,也有娱乐及家居,工作及死亡,甚至宗教。
三、埃及的建筑艺术
建筑在古代埃及艺术品中,是最为华贵的一种。埃及古代建筑,可说兼具伟大、壮观、耐久与实用诸侯特点。建筑之进步,启端于居室、墓地之改良与修饰。埃及之居室,大半以泥、土、木为材料。这类居室,大都具有几扇日本式的雕花门窗,及一根坚韧耐久的棕棺屋梁。埃及人的住宅,大半都是这种格局。环着居室,得进入围墙,经由天进。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之内均有花园,有山有水,布置颇为精美。穷人虽没有私人花园,但却有市政机关开辟的公园。一般而言,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其住宅附近皆有花木点缀。屋内,墙壁四周通常均设有帐幔。很多人家的地面都铺着地毯。由于石头昂贵,除宫殿庙宇外,老百姓很少用它来盖房子。即使贵族,他们虽有财力及机会获得石头,但也得优先于法老及祭师。在阿蒙霍特普(Amenhotep)三世时代,沿尼罗河,几乎每英里都布满了石建的宫殿庙宇及陵寝。埃及人一开始就起劲地造金字塔,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第十二王朝时代。在依山采用柱廊形式建筑后,又开了一种新风气。其后,数以千计之柱廊式建筑,以各种不同姿态,出现在尼罗河西岸。不过,埃及的建筑,不管是金字塔还是神庙,其巍峨壮丽,3000余年来,可说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望其项背。
廊柱式建筑的大本营,当然是凯尔奈克(Karnak)及卢克索(Luxor)这两面三刀地的建筑。它们经数十代法老的苦心经营。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有了另一种风格的建筑。许多巨型大厦,全圆柱构成这种阿拉伯式村庄的构筑,曾延续达数世纪之久。此外,阿比道斯(Abydos·)的塞抻(Seti)一世神庙,在一片广大废墟中,显得神秘而阴森;小巧的赫那姆(Khnum)庙(前1400年)则精致幽雅,显具希腊风格;哈特谢帕苏特(Hatshepsut)女王的柱廊建筑,庄严华丽、无与伦比。在上述柱廊建筑附近,由拉美西斯二世之建筑师及奴隶们所完成的巨大石像及雕塑,不但多而且美;在菲莱(Philae·),由于阿斯旺水坝的修筑,所发现的伊西斯(Isis)神庙,柱廊精美,世所罕见。观察埃及建筑,一方面,由于巨石累累、柱廊林立——其所以需要这么多巨石柱廊,原因在于想对抗强烈的阳光——觉得颇为不均衡不对称,但却有一种远东特有的原始风格之美;一方面,由于拱门圆顶及弓形架构之采用——这种采用,显然不是为了需要,而是为了美观,就此点而言,后来的希腊罗马及现代欧洲,可说均系其衣钵传人,——使我们不禁兴起庄严、崇高、富丽、伟大之感。除此之外,关于装饰图案的设计,关于水草型圆柱、洛蒂式圆柱(Lotiformcolumns)、复式多丽式圆柱(“Proto-Doric”Cloumns)、嘉丽雅特德圆柱(Caryatidcolumns·)、赫兹奥尔柱头(Hathorcapitals)、联窗假楼(clerestory)楣梁(architrave)等之发明,均予人以无限美感。埃及人,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
四、埃及的雕塑艺术
埃及的雕塑分为雕刻和浮雕两种。一般刻在神庙外墙及内墙的图案,只要不是全立体的,都可称之为浮雕;浮雕有两种手法,一种是向下向内刻画,把想要表现的图案的线条完全刻下去,把阴线留在墙上;另一种是把想表现的图案线条突显出来,是为阳刻。这些雕塑作品,通常出现于陵墓和寺庙。在陵墓中的雕像,是作为人的替身;神庙中的神像和葬祭庙中国的国王像,通常是纪念性的,供人们瞻仰和崇拜。雕像所用材料一般是石、木、象牙、陶土等。最早的雕塑品是前王朝时代巴达里文化和涅伽达文化中墓葬出土的男女人像及动物雕塑(动物雕刻,遍于整个埃及历史,一般均雕得栩栩如生)。第二王朝末期的哈塞海姆(Khasekhemwy)的两件雕像,是埃及艺术史上最早的国王雕像。陵墓内描绘着他们多彩多姿生活的各个层面。墓室内的浮雕和文字叙述墓室主人的一生,他的职务、他的家人、他的财富,甚至他心爱的宠物,还有各种工匠、行业、市场、收割的场景、礼仪、庆典、舞蹈和音乐。墓室主人通常都会准备自己的雕像,譬如这座夫妻雕像。
埃及浮雕和绘画中,呈现独特的透视观点。头部和身体为侧面,肩膀却是正面。男女的比例显示地位不平等。
埃及浮雕和绘画中,呈现独特的透视观点。头部和身体为侧面,肩膀却是正面。人物的造型相当一致。男人多半具有宽阔的肩膀,以表现他们的男子气概。男人立姿的雕像通常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象征活力充沛。男女成双相伴的雕像非常普遍。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可以由男女比例和坐立的姿势轻易可见。一般来说,一家的雕塑中,男性家长与其妻女的雕像依其雕像人物的大小可知男性家长绝对是居于优势的地位,至于妻女则以较小型态出现。男人还可以将失宠的妻子敲掉,以示不愿意在来世由她陪伴。这也说明,陪葬品可能在死亡前很多年就开始准备。
(第二节)埃及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
本节将向大家介绍埃及的绘画艺术,分三个时段介绍:古代与旧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及以后时期。
一、古代与旧王国时期
埃及人偶用纸草绘画或书写,但大部分绘画均在坟墓或庙宇内。此一时期之绘画多见于浮雕上,两物间之空间甫来以象形文字,以产生幻觉上的景深。题材多数有关神话传说、庆典、日常生活情形等等,其中尤以对动物的观察特别细微。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内,主题为「鹅」之绘画,为壁画之一部分,其动态、造型及羽毛均显示埃及画家对动物画已具相当深度之造谙。
二、中王国时期
此一时期之绘画色彩较美,人物造形及线条均极为简略,并有大眼、尖鼻与身躯瘦长之特征,同时画面无景深,似全在同一平面上。线状之线条为当时画家常采用之手法,例子可见于安提福卡﹝Mentuhotep﹞墓内,主题为“舞女”之壁画。
年代:第十二王朝﹝2134-1786B.C.﹞名称:舞女tombofAntefoker地点:安提福卡墓,底比斯,埃及说明:此一时期之绘画色彩较美,人物造形及线条均极为简略,并有大眼、尖鼻与身躯瘦长之特征,同时画面无景深,似全在同一平面上。
三、新王国时期及以后时期
在埃及绘画中,最好的作品多属于此一时期。在此一时期中,前期之绘画多用鲜艳色彩,背景多用蓝色,人物亦僵硬;后期则姿态较优美生动,色彩亦多柔美。
埃及的绘画,常以浮雕的方式呈现。线条优美、描绘生动;有些更附有象形文字的说明。浮雕通常加上彩绘,装饰在宫殿、庙宇、陵墓之中。在埃及人的绘画观念里,认为绘画必须把每一事务尽可能清晰且永久地保存下来。因此,他们将每样东西以最能表现它的角度画出来。以人像为例,头部可以从侧面看得清楚,﹝包括鼻、耳、口﹞但是眼睛则应从正面看才不失真,因此就把一只正面的眼睛画在侧面的头上。上半身则以正面表现,下半身则是以侧面表现即可。而在形象的配置上,也常以较大的图形表示较尊贵的身分,因此在这样一张图中,常常包含着很清楚而生动的故事。
时代:第十八王朝﹝1450B.C.﹞名称:捕鸟图地点:阿曼连罕墓,底比斯,埃及说明:埃及画家在处理人物时,仍以体积之大小显示其重要性。阿曼连罕墓内之狩猎壁画,主要人物特大,右侧为其妻子,头上顶看香油,下方为其女儿,皆侧面、大眼、尖鼻、全肩显露、线条分明。色彩极为鲜艳,背景以蓝色为主,缺乏景深,且无空间。主角右腿前方有一猎猫协助主人狩猎。尤可注意者为鱼、鸟等物皆细腻写实,甚为生动形似,几可媲美今之一流动物画家,由此可知埃及画家对自然及动物观察之深刻。
(第三节)埃及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
本节将向大家介绍埃及的建筑艺术,分三个时段介绍:古代与旧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及以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