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1700000008

第8章 情寄江月(1)

1、永远的大宁河水

十年前的一个春天。

不经意间来到久负盛名的小三峡,于是,活泼泼的大宁河水流进了心田,滋养我到今天,到永远……

那时的我,似乎心情正不是太好,以至从西陵峡口逆水而上,过了巫峡尚心无所动。泊船,上岸,投宿,到大宁河口坐小艇。蓦地,河水注入长江处的清浊分明,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大宁河之游有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希冀。希望点什么呢?想想,还是不明白。

大宁河也有三峡,俗称小三峡。峡,果是两山所夹吧?可不,小艇前行,山影后撤,水面中央间或有一线亮光。偶尔也有开阔处,水中不见了山的影子,然而常常地,水边是山,水中也只是山。

龙门峡的栈道,巴雾峡的悬棺,都只激起了我瞬间的恍惚。滴翠峡的河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迷离。深绿,浅绿,泛一点黄的绿,溶些许墨的绿,似绸似缎的绿,若油若脂的绿,满眼的如痴如梦说也说不清的绿……下意识地把随身所携水杯伸进河里一舀——当然是无色透明、晶莹透彻的玉液,便有一丝清醒了。看着一河的绿,看着两山参差斑驳果然欲滴欲流的翠色,看着手中这一小杯,心中一动,思绪便更纷乱,似乎又更明晰。想着这下意识的可怜的占有,想着似乎流行于都市充满诱惑的“止于欣赏,何如拥有”的广告词,想着尘世间难乏蝇苟之嫌的得到与失去,想着读了无数次,教了许多遍其实仍未必懂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

想着,返回到龙门峡口。要与大宁河道别了,却觉大宁河水永远地注入了心田。将舀起的杯水倒回了大宁河,将滋润了的情怀凝注于笔端:

大宁河水碧如春,悟得朱公女儿吟。

势犹可揽直欲揽,质或容擒便当擒。

一杯在手已无色,漫江自在若生嗔。

始识人间最美妙,柔姿丽颜不媚人。

2、青春张家界

2001年夏,携妻带子游张家界。走前就想,火车什么时候直通张家界了?到站才知道:大庸市早已直名为张家界市了。天门山下机场建成,航班渐多,旅行社林林总总,人员练达,景区面积渐渐扩大,六条精品线路条条火爆,景区内交通便利快捷……张家界成熟了!

成熟的张家界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走金鞭溪,赏秀水迂回,听佩环清鸣;登天子山,悦奇峰林立,观画图卷舒;入黄龙洞,游三重地天,惊笋乳奇绝;行大森林,感林木苍劲,品清净幽远……

我喜欢张家界。我想起了我的第一次张家界之旅。

1992年10月间,我到湖南常德师范参加二十五省市中师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这是继1991年参加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的中师文科教学大纲研讨会后,我连续参加的第二个重要的会议。教学十余年,年又而立,正渴望有新的拓展与突破。常德师范为会议准备了很好的语文教学现场,全国中师语文教学的前贤新秀来了,《师范教育》的创编者们来了,《中师语文报》、《中师生报》的主编来了,《中师报》主编李文健先生更以满腔的热情尽着地主之谊……我如饥似渴地听、看、问、学,如梦似幻地经历着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惊喜之旅。一个问题反复叩击着:我该做一个怎样的语文教师?夜宿芷园,园临沅江,江水涌流,流注心田,心有所动,得诗一首。会后,《中师报》予以刊发。诗曰:

教海苦渡明亦迷,四方八面会湘西。

满园芷兰送清香,一江秋水起涟漪。

惊喜之旅并未到此为止。会后,李文健先生邀游张家界。张家界1982年被林业部命为国家森林公园,其神秘面纱才渐渐撩开,峰奇水秀林幽洞绝之美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渐为人识。正是在1992年,其核心景区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当时的张家界,游人并不多,旅游设施也还并不完备。但,仅就在黄石寨,我平生第一次感受了叹服,体验了震撼,解读了鬼斧神工,懂得了不可思议。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造就了千百座奇异巍峨的峰峦,听去,给人无尽遐想:天书宝匣、南天一柱、定海神针……看去,让你目瞪口呆:数百米高的山峰,或兀自独立,或三两相伴,或一组一丛……真可谓峰峰峭拔,柱柱擎天。登上黄石寨顶险峻异常的摘星台,不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未能体会伸手摘星辰的奇妙,想着刚刚听到的“不登黄石寨,枉到张家界”的民谣,鸟瞰群峰,耳听林涛,神游云海,青春张家界激荡着青春的冲动,芷园激起的涟漪涌动起了阵阵波澜:

不言枉到张家界,此身已在摘星台。

云海茫茫快人意,林涛浩浩荡胸怀。

擎天傲宇多巨柱,拔地穿云志未衰。

嗟尔望峰息心者,何必匍匐仰危崖(ai)!

青春,充满稚嫩。

怀念青春。怀念稚嫩。

3、周庄微吟

是梦中的江南小镇:散散落落的小屋,小屋托起的阁楼,曲折灵动的流水,流水浮着的小桥……乌篷船吱吱呀呀划过,水面上的波纹便漾起了人们心头的涟漪,只是人们依旧闲散、恬适、安然。好像还有江南小曲儿飘起,婉转明丽,舒徐可人,又像有丝丝细雨洒落,恰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酥酥的,甜甜的。

快到周庄了,寻梦的欲望便愈加强烈:周庄是江南小镇的典范啊!据说几十年前仍还被一汪湖水围在中央,无旱路可通,日本鬼子也没能进入。周庄,躲过了一场场的浩劫,保持着固有的美丽。

这是周庄吗?是的,是周庄。可是,满眼是人——说挤挤挨挨远远不够,说水泄不通似不为过。小屋阁楼依然,可透过人缝儿看去,哪里是散散落落呢!小桥流水是有的,只是透过密匝匝的船只看去,真的不知何为曲折何为灵动了。游人,游人,还是游人,匆匆地赶,挤挤地走。

毫无感觉不由分说地到了双桥。周庄是以双桥而名动天下的。导游介绍说,陈逸飞先生一幅以双桥为题材的画,经美国石油大亨之手转赠于邓小平同志,周庄因而瞬间名显,很快火爆。接着就说她某次领着游人过双桥,三五分钟的路程,竟走了差不多一小时——人多走不动,留影轮不着。

导游的语气很是漠然,我却似乎听到了双桥的叹息。周庄,你是留恋不为人识的昨日,还是满怀着对今日人如蜂拥的自我欣赏?周庄不做声,默默地。也许,周庄无奈,无奈昨日,无奈今日,她只在祈盼着朦胧的明日吧!

并非梦中,我却又分明听到了周庄的微吟:

一波相拥数百秋,无缘面君闺怨幽。

双桥梦醒惊天下,半媚半惭语还休。

告别周庄,我还是买了一张明信片寄给了我的儿子,上面写了一行字:

但愿你来的时候,周庄,不似这般喧闹。

4、迷惘灵隐

寺前牌匾上分明是“云林禅寺”,哪里就到了灵隐寺呢?

“康熙皇帝本来是要题写‘灵隐寺’的,不成想一下笔,‘灵’的雨字头就写大了,于是将错就错,题为‘云林禅寺’。臣子和方丈都说叫云林禅寺比叫灵隐寺更好:周围有绿林,上空有祥云,禅意自在其中。所以,到了灵隐寺,看不到‘灵隐寺’的牌匾,只能看到‘云林禅寺’的牌匾……”导游煞有介事,津津有味。

真好!山石嶙嶙,水声潺潺,佛音袅袅,寺庙严严,祥云飘飘,林木苍苍……不怎么起眼的小亭子,一副楹联吸引了我,有趣!“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两问,一问冷泉水从什么时候冷起,一问飞来峰从什么地方飞来。“不知何人能答”——我心中想着。导游似乎没说冷泉的事,又似乎在说据传飞来峰是某朝某代从印度飞来的。其实我知道真要答出这两问是很不容易的,也就不理会导游的说法,更没有去认真。转过背面,妙极!又是一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正是对前面一联的回答。答出了吗?答出了。说清楚了吗?似乎没有,又似乎说得最清楚。其实,问题在于,有必要说清楚吗?说得清楚吗?

何止冷泉?何止飞来峰?想想,权当导游所说是真的,那么,康熙的臣子,寺中的方丈,说叫云林禅寺比叫灵隐寺更好,难免拍马之嫌;我辈不必也不屑,但,寺名灵隐,匾名云林,不也另具情趣!真想说清?俗。罢了!

莫愧负嶙嶙山石、潺潺水声,莫愧负严严寺庙、袅袅佛音,莫愧负苍苍林木、飘飘祥云,自顾游玩最好。游玩到“欲辩已忘言”更好,也许游玩到“忘辩不须言”方才近乎绝佳。

正在迷惘不迷惘之间,想在党纪国法立场观点大是大非之外,日常生活中能有多少或是或非,冰炭不容,终又忘言不得:

泉自冷时冷,峰从飞处飞。

云林隐灵隐,是是亦非非。

唉!不能脱俗,奈何!

5、在路上

那一次,在路上。看到路边标牌上“江油”两个字,心中一跳:太白故里?果然!随后便见一些宣传标志。隐隐约约地,远处山上似乎有太白塑像一座。于是,看到了“疑是地上霜”的“床前明月光”,听到了“行路难”“蜀道难”的“长咨嗟”,涌动起“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万丈,升腾起“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逸兴壮思……同车的人有的昏昏欲睡,有的聊着想像中目的地的美妙——是的,江油,只是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自知飞驰的车轮不可能停下来,只好做起了神遇太白的美梦:

驱车赴远地,江油会谪仙。

谪仙知何处?渺渺云汉间。

青莲飘逸出,诗名天下传。

谁言抱月去?万古共婵娟。

又一次,在路上。看到路边标牌上“眉山”两个字,紧接着就见带着箭头的“三苏祠”标志。虽然高速路两边看不到一丁点涉及苏洵父子的遗迹,但他们,老泉、东坡、子由,相携走来了——他们就从这里走出,走进了大宋文坛,走进了中华文化,走进了有宋以降不知道多少人的精神世界。同车的人大都昏昏欲睡,偶有三两醒来的聊起了刚刚游历过的地方,发着“看景不如听景”之类的感叹——是的,眉山,只是在从目的地返回的路上。车轮飞驰,停下来的奢望是无法满足的,但耳边分明响起“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宏论,恍惚中,我追随东坡于黄州、惠州、儋州,沐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一任东去的大江在胸中浩荡:

东坡故里空穿过,恨不仰瞻三苏祠。

明月为魂江作魄,流风泽被敢相期!

其实,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在路上。也许,当我们不由自主或不能自主被裹挟着向远方、向所谓目的地奔波的时候,路上诸多极可宝贵的东西一一被我们忽略了;倘若真是一路上都在忽略,那人生远方或者人生目的地的美妙又在哪里呢?

在路上,我们不妨驻一驻足,或把脚步放缓,至少,小憩于暖暖的心灵驿站。

6、从橘子洲到韶山冲

江雾蒙蒙/岳麓有无中

微雨细沙/橘黄橘绿橘红

湘水如止/问情思何处

沉浮谁主/词采风华传远空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怎样才能以自己满意的方式表达一点浓郁的纪念之情呢?萦绕于脑海,挥之不去,实在是愈久愈浓。

恰赴长沙参会,满心希望圆心中的一个梦——登橘子洲!怎么能不是梦呢?“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是无数次吟诵过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湘江秋景图,是不知多少回地憧憬过的。吟诵着,憧憬着,会议间隙,与同好相约到湘江边乘船上橘子洲。初冬时节,与寒秋之景应无大异吧。渐浓的江雾,渐渐笼罩了充满期冀的心情,忐忑不安地上了橘子洲,所见果与所盼相去甚远!岳麓山西去不远,却难见真容,湘江水就在身边流淌,却是这般的娴静,倒是洲上黄的绿的红的橘子,显示着一派生机。当地的人告诉我们,洲上的人家、单位都在搬迁,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是全新的旅游观光景区——现在还更多地属于名胜。我无心听这些,我在追思湘江中的毛泽东,橘子洲头的毛泽东,我在梦游毛泽东的湘江,毛泽东的橘子洲,那“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于是我好像第一次试着读懂《长沙》中的那些句子,那怎么可能是词人某次游泳归来的即兴之作呢?怎么可能只是眼前之景甚至怎么可能只是湘江秋景呢?“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深一问,是在历史的舞台上,“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江雾依旧越来越浓,我的心中却越来越明朗起来。

110周年诞辰,这样特殊的时日,已自北国来到长沙,韶山是不能不去的。拜谒主席铜像,参观主席故居,追寻他童年的足迹,揣摩他少年的情怀,读着他1910年秋第一次离开韶山时的一首诗——《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我仿佛觉得韶山冲他老人家故居前的池塘连着湘江,连着长江黄河,映衬着他老人家铜像的韶峰连着岳麓,连着三山五岳,韶山山水连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看到主席家乡的人民为迎接他老人家诞辰110周年,在建设着一些新的纪念设施,更在建设着自己的新生活,我想到橘子洲旅游观光景区的建设,想到全面小康全新中国的建设,想到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的事业是他老人家和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心潮澎湃,情不能已,竟至步主席诗韵草就:

血性男儿出乡关,阅尽春色终未还。

华夏同辉桑梓地,雄文伟业傲青山。

7、情寄黄山

离名满天下渴慕已久的黄山越来越近了,浓烈的渴望却似乎正一点点淡去,代之而起的是越近越浓的莫名的不安。怕什么呢?想想,好像是怕游了黄山却对不起黄山。

不要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文歌咏,书画礼赞,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就说尽了黄山在游者心中的分量。归来看不看岳倒在其次,要是无诗无文,真不知该当如何。

可能是因为负担真的太重的缘故,迷迷糊糊坐缆车,迷迷糊糊看山看石看树——初冬季节,树早不怎么绿了,水也不见多少。到了一个导游称之为西海门的地方,从“门”看出去——清醒了!脱口喊出“云海!云海!”不料导游轻轻一笑:那算不得云海,充其量也就能算个“雾海”。刚为自己的清醒而高兴,一下子又落入了自嘲:

远山若岛浮云海,老夫癫狂频喝彩。

靓导朱唇轻启处,却道云海是雾海。

黄昏时分,上得光明顶。看不远处一峰,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如初绽莲花,一问,果然是莲花峰。

起床,用餐,下光明顶,过鳌鱼峰,登百步云梯,到了或登莲花峰主峰峰顶或绕主峰而下的岔路口。夜里还曾想着一定要登上峰顶,就要登顶了,看看通往峰顶的陡直的石级,想想回头从峰顶下行的恐惧,我却和大多数同伴一样选择了绕峰而下。刚走几步,突然间想起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心生悔意:为什么不登呢?莫非也要“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不成?折回头去,上!真也就上来了!

还是登临绝顶的感觉好:势接云天,群峰来赴,烟涛翻滚,我自岿然。徐霞客称莲花峰“即天都亦俯首称臣矣”,站在莲花峰顶,眺望天都峰、光明顶,我却觉得黄山这海拔1864米的莲花峰,与1860米的光明顶、1810米的天都峰,三大主峰,结伴挺立,共傲天宇,英气聚集,似有所蕴。独臂难支的感叹应该能得到山风的应和,只手擎天的神话定然会在黄山面前破灭。于是,借来“突兀撑穹隆”的石刻,记下了自己的感受:

何来突兀撑穹隆,黄山绝顶莲花峰。

天都做伴相瞩望,会聚三英有光明。

群峰奔突偕来赴,云波诡谲自从容。

寰球凉热古今异,休与世事论殊同。

从黄山往下走,分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连我自己也奇怪,为什么本来的游玩放松怡情养性,在我却非要背着个大包袱?岂非自讨苦吃?

许久以后,我似乎明白了:

我对黄山情太深!

同类推荐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兼爱者:墨子传

    兼爱者:墨子传

    作家陈为人广泛收罗材料,迎难而进,撰成此书,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墨子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广大读者会喜欢这部新的墨子传。——黄留珠《兼爱者:墨子传》汇集广泛学术资料,别开生面地展现了墨子的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较为完整和全面地展示了墨子学说的内涵和特征,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中可谓独树一帜。
  • 未厌居习作

    未厌居习作

    1935年叶圣陶出版的散文集,收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
  • 军旗下的方队

    军旗下的方队

    本市包括“军事博物馆上空的五星”“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军旗上写满了烈士的名字”“长枪、大炮也属于女兵”等内容。
  •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本书精选了从1901年到2005年2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演说,其中包括品特、耶利内克、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海明威、黑塞、加缪、聂鲁达、叶芝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演讲或深沉凝重,或婉转抒情,像智慧的泉水,深邃的大海,超越了语言和种族,贴近人类的本心。他们用文学诉说着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灵魂和真理,正是这些大师使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人类精神领域因影响巨大而据有独特的地位。读者在欣赏精彩演讲的同时亦可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热门推荐
  • 邪佛狂魔

    邪佛狂魔

    现代高中生赵天,被“安排”穿越?他称霸东汉末年!搅乱九天仙界!独闯幽冥鬼界!颠覆极乐神界!放浪不羁的他,怎会为一女子怒吼“天要阻我,我捅破这天!地要挡我,我踏碎这地!”。想知道主人公赵天如何成为一代帝尊,他又经历了哪些坎坎坷坷,敬请观看《邪佛狂魔》!
  • 彼岸:倾心

    彼岸:倾心

    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也许是一长一短的距离,也许是青春的曲终人散,倘若她们之间隔了不止十年,是不是也就应该配合上天来扮演无动于衷的遗憾。夏沫永远也不会知道,原来他喜欢的一直都是她,而她喜欢的人却不是他。“浪够了就回来吧,我还在等你”
  • 萌妻陷阱:国民老公休想逃

    萌妻陷阱:国民老公休想逃

    老公和表妹在一起被我捉个正着,狗血喷了我一脸:“哪个男人不是彩旗飘飘?!”飘飘…飘你妹啊飘!姐果断分手,却成了人人眼中不值钱的二手货…等我好不容易找到了靠谱国民老公,渣男竟像狗皮膏药一样粘上来求复合。尼玛出轨你随意,可别挡姐的桃花好吗?我觉得我的人生简直是一部传奇史诗大戏,和渣男斗勇,和男友EX撕逼,时不时还冒出几个鲜肉搅乱姐这一池春水……尼玛,还能不能愉快的过了?
  • 阿豪

    阿豪

    中学时代都经历过无知的叛逆,烦躁的学业,纯真的恋爱。我们在一起哭过,笑过,疯过,傻过!忘不掉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看着飞逝的青春一点点消耗殆尽,蓦然回首那份曾经的时光我们多想再回去!因为那是我们的青春
  • 乂市

    乂市

    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由于那天是全球生物的末日所以没人记得那天所有的人也都不敢想起那天。。那天,一场被人们名为末日元素的大雪,同时落在了地球上的每个地区,整个地球被暴风雪连下一年。这一年不单只没有太阳,落在地面的雪粒也都慢慢变成细菌。被这细菌感染的生物,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 幸福(花雨短篇小说集之二)

    幸福(花雨短篇小说集之二)

    [花雨授权]爱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一次凝望还是下一个拐角再长久的等待准备真正的动心也许仅在那一刻
  • 大圣天尊

    大圣天尊

    少年任途,资质普通,修行之路举步维艰,但,他有一颗绝不认输的心!偶获神奇玉符,他逆天崛起,震动整个世界。面对命运,他绝不低头!面对不公,他绝不屈服!面对强敌,他绝不退缩!横扫天下封大圣,踏碎山河任天尊。
  • 剑亦平

    剑亦平

    魔神,拳打正派,脚踢魔教,不正不邪,不人不魔,修仙术,练魔身,配上一把乌七八黑的黑牙剑世间谁与争峰。邪魔,至阴至邪,要看不到,手摸不到,谁能将其降服明苍剑,简名明剑,曾用名黑牙,乌七八黑,剑刃凹凸不齐犹如牙齿,能够封印世间所有力量。灭彦剑,简名灭剑。
  • 等四季也等你

    等四季也等你

    “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遇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吗?” “放心吧,请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衡量。” 苏月也像无数个普通少女一样,一生渴望找到自己的soulmate。 “可谁的人生又曾完美无缺?”一起骚扰事件让她从此无法对男性敞开心扉,现实最终打碎了她的纯爱梦境…苏月一路跌跌撞撞地寻找着,她质疑过,期待过,也失望过…直到她遇见了一个叫路泽的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出现却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 ———————————————————— 本书并非虚构,没有雷同,没有巧合。 谨以此书纪念,愿与您共同成长!
  • 铁旗列传

    铁旗列传

    一个被国家被家族放弃的人,通过自己的才智,与救命恩人同生死共患难,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建立了一个终于能容下他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