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越读越好了。谁接着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教学语言赏析4:
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讲课:“如同一幕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轻喜剧,一首清新雅致情景交融的儿童诗,一篇文笔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优美散文,一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行云流水般的乐曲。”从这一教学片断看出,教师并不在分析语言上着力,并不渲染和铺陈,不纠缠文字,而是沿着文本的感情方向顺流而下,进一步做“送入”的工作。
不在文本字词上花太多的功夫,于永正老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个人的问题最好个人解决,否则会浪费大家的时间。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不理会关键词句,教师在这里只抓取几个最为关键的词一个重点句,不是从词意上或遣词用句上进行分析,而是进行情感的延伸和辐射,同样也起到把感情、思考“送入”的作用。
精彩语言例引:
“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鲁迅先生说,如果要用极俭省的笔墨刻画人物,最好去画眼睛。因为人是通过眼睛走进对方内心世界的。那么,如果要精雕自己的讲课艺术,极俭省的笔墨也是眼睛,就是古人称为“文眼”的地方。“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种巨大反差,这种文字背后的巨大支撑力量,正是师生必欲要投入感情去体味和把握的。
教学片断5: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
生:(小声读第二段)
师:当你们边读边想像的时候,已经在脑海中出现母亲带领她的孩子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三段,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师在黑板上板书:笑、哪个)
师:很好,读得非常有感情。看黑板,护士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笑了笑,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从她的表情,从她的话中,你看到母亲的内心了吗?你体会出母亲的内心了吗?她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师: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生:我觉得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所以,她笑了笑说:“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再一起把第三段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第三段)“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多么感人的动作,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难读的、最感人的最后一段。请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
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
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
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详的。
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
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书,就叫“煮书”。一定要好好地去读,好好地去想,去思考,要读出字面里边包含的意思,像歌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在下课以前,我想请同学们再把书读一读,我最喜欢听小朋友们读书。我相信这一次读得比刚才大有进步,我还想请开始读的那五位同学来读,好吗?我们来看一看,这五位同学通过这两节课,和第一次读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进步。
生:(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同学们,我送大家一句话:“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下课。(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学语言赏析5:
教育专家说:“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教师的“学、识、才、情”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学识的厚重与非比寻常,就是语言表现力的艺术化与得心应“口”、纵横捭阖,就是让自己的情感流淌成汩汩的泉,升华为绚丽的虹,提纯成一缕缕清风,直吹入听课人心底。
整节课统计,教师活动(包括示范读)所占时间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但其学、识、才、情,无一不让人领略到真正艺术家的风范。
精彩语言例引:
“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
“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语言极尽铺陈,充分显示语言内在的张力,使语言语音语意尽显美的内涵,是教师常常惯用的艺术手法。教师常常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增加课堂的美趣要素,突出主体情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把课堂推向高点。
迁移,是现代学习理论中的重要理念,无数教师自觉而有效地把它引入到自己的实践领域。“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爱崇高神圣无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你——体会到了吗?你难道不是时刻沉没在无微不至的母爱的浸润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