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的,由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均是民间艺人通过手工雕刻彩绘而制成的皮制品。它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成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已远传至西亚和欧洲。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明珠。
在山西,皮影戏流传范围很广,南北皆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孝义市和侯马市,两地都是亦演亦刻,皮影制作工艺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山西皮影在制作方面,取料以牛皮为主,牛皮的韧性、透明性极强,着色颜料甚为讲究,艺术效果颇佳。工具选用木板(一般用枣木锯成长一尺五寸、宽八寸、厚二寸)斜角刀、平刃刀、圆口刀、刮刀、针笔等。
一般来说,制作工序分为八道:
选料:毛皮的选择和泡制很重要,最好的皮料是年岁小、活杀宰了的牛皮;
泡制:用干净的凉水浸泡两三天;
刮皮:经过刮牛毛、去肉渣等工序把牛皮刮好泡亮,然后绷在木板上,阴干而成。当中尤以“刮”字为重,否则刮出来的皮薄厚不均就没法用了;
绘图:将要雕刻的皮影图像绘在皮上;
雕刻:包括断口、断隔、暗刻、绘刻、镂空、刻线等;
染色:皮影的用色多是原色、大红、大绿和书法用的黑墨;
熨火:也叫火熨、出水,熨出水分,利于装订、保存;
装订。
皮影作品主要有:人物、动物、山水、布景、摆设、亭台楼阁、车辇道具、兵器道具、杂类器具、殿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