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悟语
居里夫人说过:“懒惰和愚蠢在一起,勤奋和成功在一起,消沉和失败在一起,毅力和顺利在一起。”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选择了勤奋,他才能取得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勤奋好学本身就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灵灵是个10岁的小女孩,他特别爱玩橡皮泥,而且能用橡皮泥捏出一些花样来。妈妈看到灵灵的这个爱好,于是给灵灵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许多橡皮泥,让她照着泥塑捏。
她对灵灵说:“你要喜欢捏呢,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妈妈会支持你的。”灵灵听了以后很高兴。在妈妈的鼓励下,灵灵更是充满了干劲,一有空闲的时间,也不去找别的小朋友玩了,就去拿着橡皮泥在屋子里捏呀捏的,而且她捏得越来越生动,甚至能捏出许多人物形象,妈妈还给她报了特长班。
没过多久,灵灵的作品就在儿童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向妈妈表示感谢,妈妈说,这都是灵灵自己努力的结果。
延伸阅读
让孩子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稍许浏览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的。
现在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太过急切,常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忘记培养孩子一些决定他们命运的好习惯。请父母们注意,为了把你的孩子打造成一个你心目的“天才”,就要用正确的、合理的方法去培养孩子,激发他们的斗智,通过自我努力、自我教育形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
好奇心能够使人产生一种欲知其所以然的愿望,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激发人的进取心,使人才的成长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父母要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导。爱迪生由于好奇心强烈,被教师认为是低能儿,还被学校开除,但他的母亲在家教育时又培养了他的好奇心,使他终于成了“发明大王”。另外,父母给孩子自己找答案的机会,提供丰富而有用的资料和用具,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发展,长久保持。
父母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人的灵感与知识的背景有关。兴趣越广泛,知识面就越广,产生灵感就越多。孩子的兴趣要从小培养,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如参加小制作,科学游戏,绘画和读书活动,看科幻影片,都可以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
孩子往往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时父母的行为和学习态度,在孩子的心目中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父母对知识的热爱也会强烈地感染孩子,因此,父母要注意给孩子做出榜样。平时要经常鼓励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知识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勤奋是成功的希望,并结合孩子的兴趣,讲述有关知识,把孩子的好奇心转移到学习知识上来。
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学习前辈们勤奋学习的精神。比如,《燃糠自照》的故事。
在南朝时,有个人叫顾欢。他非常聪明,六、七岁时就能推算四时节气和六十甲子。邻居们都夸他说长大一定会有出息。
有一年秋天,稻谷熟了,爸爸让小顾欢去看稻田,还特意嘱咐他:“别让麻雀把稻子吃了。”小顾欢满口答应,还没等爸爸说完,就一溜烟跑了出去。他来到了稻田边,那金灿灿的稻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粒粒金豆子。在稻田上空有一群麻雀。小顾欢见麻雀叽叽喳喳怪好玩儿,突发奇想,坐在田埂边写起了《黄雀赋》。
晌午,爸爸来叫小顾欢回去吃饭,看见稻田里的稻子被麻雀吃掉了一大半,原先鼓鼓的谷粒,刹那间变成了空壳儿,稻秆东倒西歪的。爸爸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你瞧瞧你,稻子都快给麻雀吃光了,你在干什么?”小顾欢战战兢兢地回答:“我……我在写《黄雀赋》呢!”“哦?《黄雀赋》?让我看看。”爸爸说。小顾欢用发抖的小手把写的文章递给爸爸。爸爸看了看,叹了口气,说:“可惜我们家穷,不能让你读书啊!”
顾家附近有个私塾,小顾欢白天常常跑去偷听。只见他拿着纸和笔,歪着小脑袋,仔细地听着,遇到精彩或重要之处就记下来。晚上,他就在家里复习。顾欢家里穷,买不起蜡烛,他就点燃稻糠、松枝照明。
顾欢就是这样勤奋好学,老了也是这样。朝廷要让他做官,他不肯,一直隐居在天台山。这就是才子顾欢小时候的《燃糠自照》的故事。
其实,我国古代有很多勤奋学习的故事,比如匡衡凿壁借光、孙敬悬梁刺股、苏廷吹火读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车胤囊萤夜读、司马光警枕励志、顾炎武读破万卷书、蒲松龄草亭路问、宋濂冒雪访师,等等,这类的故事数不胜数。父母可以多为孩子讲一些这样的故事,让孩子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
讲给孩子的故事
练字的秘诀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书法家,与他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学字。
相传,王献之曾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父亲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中的18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18口水缸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里不服,觉得自己人虽小,字写得却还是不错的,决心显点本事给父亲看看。他便从头练起基本功来,他天天仿照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了两年,才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视而不答,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
儿子又去天天练各种各式的钩,足足练了两年。拿去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开口。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
从第五年开始,王献之才天天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4年,才把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这才在一个“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为“太”字,因为儿子这个“大”字架势上紧下松。王献之把自己写的字拿给母亲看。母亲对儿子写的每一张都仔仔细细地察看,看了3天才看完,最后才叹了口气对他说:“你练字练了整8年,现在总算有一点像你父亲了。”王献之这一下惊呆了。原来,母亲指的那一点,恰恰就是父亲在“大”字下面加的一点!
王献之感到很惭愧,悻悻地走出家门。走到城门口,看见一个老婆婆在卖烙饼。老婆婆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顺手一撩,就撩进背后的竹筐里,而且张张都叠得很齐整。王献之见了很惊奇,便上前请教老婆婆:“您头也不回,怎么撩得那么准呢?”老婆婆回答:“这没啥,也不过像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这句话使王献之猛然醒悟,大有启发,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功练字。
王羲之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突然间拔他手中的笔,没有拔动,才高兴地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他知道王献之写字有了手劲了,于是悉心教导王献之。
后来,王献之遵照父亲的教导,完完全全写光了院内的18缸墨水,终于了解了父亲所说的秘诀所在,成了名震一时的书法家。
告诉孩子
所有的高超的本领或技艺,都是勤奋苦练至熟能生巧的结果。如果能付出勤奋去苦练,就一定会练就一身高超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