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路
城内街道
县治之中,以街为干路,巷为支路。若支路之中,复有支路,四通八达,不能悉见正文者,则用旁注以详之。至地名仍从俗称焉。
总督口为肃政铺。上接宣政铺,即鼓楼前,属闽县辖。迤西之支路四,东属闽县。曰香巷、总督前、直达总督后、其北畔之支路,二,曰马房巷,曰西牙巷,可达府前街。虎节河。沿小龙湫出狮子楼,直抵南门,为南街西畔之支路十有一,曰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此谓七巷、均在安泰桥上。牛育巷河沿、侯官县前、南畔之支路,一可达来里巷,及乡约所。又侯官县前之北,有万寿巷,割属闽县。来里巷、城边街、南傍城北、有两支路、一曰乡约所、一曰上殿、直上则乌石山麓。西通南后街。后街之东,即七巷。西支路九,曰杨桥头河沿、小花巷、巷尾交杨桥头河沿。水流湾、北支路,一左折即杨桥头河沿,右折即文藻山河沿,过小桥直行即虎婆庵河沿。南支路一曰雅道巷,可通衣锦坊。小水流湾、巷尾转湾,即雅道巷。衣锦坊、北支路二,一即雅道巷,一为潘安巷。河沿中间有柏林坊,无出路。南支路一曰闽山巷,通文儒坊,巷西复有一支路,曰洗银营,通本坊尾。由本坊迳进过驿前桥,折左循河沿,过观音桥北畔。有富横巷、保定巷各支路。折右曰小园巷,曰驿里。驿里转车弩境,可达仓前河沿、小园巷、直出交金斗桥、亦达仓前河沿。文儒坊、北支路二,一即闽山巷,一打线营河沿,亦通衣锦坊、驿前,桥兜。其南支路二,曰三官堂,曰后巷,通光禄坊。本坊直抵金斗桥,过桥即仓前河沿。丰井营、无出路。光禄坊、北支路一,曰早题巷,通三官堂。南支路一,出小弄,通玉山涧。本坊直入抵后巷,一折过河,亦交仓前河沿。已上衣锦,文儒,光禄,谓之三坊。玉山涧河沿。北支路,一过老佛桥,通光禄坊。南支路一,通营房里,直前又分两叉,左交仓前河沿,右接仓角头。再下分三义路,东为侯官巷,侯官县前,西为怀德坊,达山兜尾、大营,其支路亦多,南曰花封别径,左折上乌石山,右折上第一山,直上为天皇岭,由天皇岭东下,即上殿,通于城边街。隆普营、永祚社,白水井,北曰营房里、水玉巷、官园里、二营、三营、横头街。由横头街越灵响境,出仓角头,右折仓前河沿,复有察院庄、仓王庙、春育亭各支路。此南区一带路径之大略也。
西区之干路自府西铺即府前街,东属闽辖。起,越定远桥,经西门大街而终于西门兜。北支路七,曰旧米仓,中又有两支路,折左可通渡鸡口,折右可通后曹河沿。后曹河沿、东有支路,一通择日街及营尾,西折为后曹。后曹北支路,一通城边曹,南支路二,一通西峰里,一通余府巷。小锦巷、西峰里、余府巷、谢婆巷、官厅后。南支路八,曰马房巷,西牙巷,达明河沿,虎婆庵河沿,孙老营,小排营,麻竹巷,善化坊。北区之干路自北门南下,分两干,一东南折,曰北大街,曰下土埕,曰北珠妈庙,曰夹道坊,曰正一行宫,曰涂街里,曰渡鸡口,一西南折,曰三山馆,曰北后街。其东畔之支路悉属闽辖。西有元翰巷,择日街,营尾,桅杆后等。支路则属本境,至如北泰山巷者实二干相通之小路。又有府东廊、在府署之左。府西廊、在府署之右、由此绕皇华馆而出,即涂街里。及府巷、由府署照墙畔而入,可通渡鸡口。亦皆本区之支路也。
城外道里
县治城外有五门,曰汤门,曰井楼门,曰北门,曰西门,曰南门。而五门交界之处,汤门外与闽县接,井楼门外与连江县接,北门外与罗源县接,西门外与大湖分县、水口分县、闽清县接。南门外与永福县接。其大路有五,而五路之中,尤以井楼门、西门、南门为冲要,是官府商贾行旅所必由也。兹就其道路远近交接之处为约计其里数,条列如左。
汤门外道路
出汤门外东北二里许,至前歧头,闽县分辖,支路迤西半里许为洋下,闽人读“原”作“洋”,今姑从俗。北行里许为水头合上两乡,倚山结庐。,山属闽县,田属侯官,迤西半里为湖塍。支路。东北行五六里为崎山,逾山峡东下为闽县辖苔井乡。迤西为厚山,地属西园区,距汤门十里。
由水头北行溪堘,地在西园乡前。六七里为涧田。迤东北一里为埔党,迤正北二里许为泉头。上下两湖在鹅鼻岭下。
由涧田之照北岭西北三里许为扬坂,迤北为廷坑,在观音山下。西北行里许,为龙坑尾。象福寺在其西,地属西园区,距县治二十里,此为汤门外之一路。
东岭又名大坑岭,为闽县交界处。其往来多由闽县东门外之上埔乡。距县治二十里,东北行十里为陈洋。与连江交界。东北行五里为捷坂。与连江交界。设有界牌。迤东十里为关田。折北行八里为分溪桥。折西北行十里为牛汶。东向梅洋,为连江辖。由捷坂迤西,有两径。下径西北行七八里为土猫垅,又西北行四五里为洲洋尾,为水鸡口,与鹅鼻后之中元境接。上径西北行三里为后房,为隔下,地属大北岭区,距县治六十余里。此为汤门外东岭内之支路。鹅鼻岭左接东岭,右接观音仑。其往来或由东门外,或由汤门外。其上为岭头乡。迤左里许为竹园,又里许为恩顶。迤右为观音仑,又里许为贡产岭,与大北岭内之猫椆相接。
由岭头北行二三里为后坪,在后为大帽峰。有山最高,鹅峰寺在其地。北行四里为雷厝坪。又北行里许为中元境。左邻洲洋尾并水鸡江。又北行十里为增楼,逾山即为连江界。距县治六十余里,此为汤门外鹅鼻岭内之正路。
井楼门外道路
井楼门外绕城东行半里许为河尾。迤北行里许为汤边东西两乡。绕城西行半里为营房里、为营迹。又半里为红墙,为山头角。折东北行半里为樵兜。北行里许为思儿亭。折东北行里许为茶园。沿山北行半里为西园。中有杭头、中亭二乡。迤东南半里为凤山。迤东南二里为斗门。
由思儿亭北行半里为岑亭。中附墓亭一乡。又北行半里为磐石。俗呼彭石,中附四井、原厝尾二乡。沿溪堘北行二里,分支路。西北入秀山乡,后有秀山后一乡。北行半里为溪里。迤西北行半里为满洋。又西北行半里为篁墩。折北行半里为阳畲。在虎爬岭下。
正路又北行里许为桥头,为下店。迤东北行百余武为下井。北行半里为东埔园。又半里为下楼。又半里为东埔顶,与扬坂接。
由磐石东北沿山行里许为钱厝谷。沿山行半里为郭前,西向与下井接。
由桥头北行百余武为岭下,再上为岭下塘,在大北岭下,地属西园区,距县治二十里。此为井楼门外之大路。大北岭左接贡彦岭,右接北岭。上有岭头乡,北行二里为官溪。折东行二里为茶山。东连猫头乡,又东北行里许,为牛角垅。地与鹅鼻岭后之后坪接。
由官溪行半里为梅岭。折东行四里为硋窑。北行逾岭三里为大山。又北行三里为弥高。俗呼弥陀。折西北行四五里为弓竹山。沿岭西北而下十里为汤岭,与连江县交界。
由梅岭北入三里许为板桥。北行五里许为降虎。又四里许为洪水桥。设有界牌,其路直趋汤岭,距县治六十余里。
由宦溪折西行二里许为陈坑园。迤西支路行三里许为柴里。逾岭北行三里为黄田。此为桂湖十三墩之大路。过一溪至连白洋。北行三里为黄土冈。俗读冈为去声,山脊也。循岭西趋直下二十里为桂湖。分两路,其一西行二里许为湖墩,其一北行二三里为后垅。北行里许为罗汉。又分两路,其一路西行里许为大洋,西南下四里许为垅头。折西行五里许为山洋坑。又三里许为溪湾。此地有寨,其一由罗汉上岭十里为月洋。北三里为峨嵋。西与南边之山宅相连。里许至半岭,西北行十里为院前、为芙蓉,此为名山之一。折北行二里许为中楼、山宅。凡山宅皆畲民所居。此处与连江交界,距县治七十余里,是为井楼门外大北岭之大路。
小北岭左接大北岭、右接虎爬岭。西北行三里为井囝。又里许为七星坪。又西北行三里为牛汶,此别是一牛汶,与东岭不同。南折行六七里为红庙。折西行三里许为白土。俗呼土字,作平声。其上为火烧阑,其下为溪尾,三乡如鼎峙之势,均在莲花峰后。东南下可达虎爬岭,距县二十余里,是为井楼门外之支路。
北门外道路兼由井楼门出入。
北门外折东绕城行半里为龙腰。东行里许折北为魁炉头。北行百余武为湖前亭。又上行里许为文斗店。其前为大路,上达新店。折东百余武为富村。其乡有三,东向者为前面,北向者为后面,西向者为墙头。北行里许为新店,亦小北岭往来之市集也。
由新店东折,过马嘶桥,分两路,东行百余武为厦坊,又东连下张,北行百余武为后塘,北连土头里。又北上百余武为战坂。八墩中为坂墩,东为许厝里、为桥下柳、为石厝里。其上为塞兜、为斗顶、为洪厝里、其西为西垅边,皆在莲花峰下,距县治十八九里。
由新店迤西北上百余武为官路,左为古城,右为后坂。折西北行四五里为七桥。沿山行里许为龙潭里。其山谷颇长,距县治二十里有奇。
由新店迤西仅半里为溪墩。又西连山头墩,迤西北行三四里为猫头山。其地在升山下,距县治十七八里。
居北门兜者为桥头亭,迤北行仅半里为崎上,为畸下。又西折北坛,折东北行半里许为梅柳。其山后为王墓。迤北行仅半里为义井。此二乡均在五凤山下,距县治六里。
小北岭左对莲花峰,右接升山。其上为岭头,约分三路,左右皆支路,中为官路。
其一东行三里为前洋。又东行二里为石牌墩。朱文公曾经此地,黄勉齐之墓在焉,在莲花峰后。北行里许至溪下,折西北行七八里为左岭。北行三四里为大横。北行逾桥二里许为过东坑。北行三里为九峰。此为名山之一。折西四里许为南洋。其东为洋坑,东北为赖婆里。此处与大北岭之桂湖交界。又北五里许为芹石乡。东向与芙蓉近。距县治六十余里。
其一由岭头北行三里,至聚齐亭。又四里许为青石溪,过桥登岭六里为蔡岭。由山兜转入西北行十里为下楼。是为罗源、大湖必由之路。设有五县寨汛地。此处又分两路,一由北行二里许,至长弯里登岭,三里为翠微院。有亭,有寺,北行五里为黄坑。地与芹石相邻。折东过石桥十里许至寿山。为名山之一,产图章石。距县治六十余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黄坑西北行五六里为文洋。折东北行五里为楄囗坑。折东二里为党洋。山宅。又东五里为南峰。折东南五里东坪,路接磉下,为连江界,距县治约八十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文洋下岭有石磴一千八百三十五级,至飞坑桥、旁有飞坑乡山宅,迤西二里为杉洋。过桥、折西二里、为湖里乡。北行为日溪乡。有渡船,北通罗源大路。折东十里至小沧溪,与连江交界。由日溪上岭五里为古楼。折东五里为梓山。西北行十里为西楼。折东五里为张洋亭。内有客寓。又东行五里至多桥亭。初名倒桥,俗嫌不美,改名多桥。又东行五里至分胶山,与罗源交界。直入四里为歧峰,则属罗辖。距县治约百里有奇。此又大路之分支也。
由文洋之西北上岭十里为点洋。与长箕,只隔见天岭。折东五里为梅坑。山宅。自点洋十里过溪为路口。折南行三里为上万洋。又折而东北行二里为下万洋。上岭六里为石竹山。与永福石竹山同名。北行里许为官洋。折西行三里为坂头。其西皆属大湖辖,距县治八十余里。由下楼折西二里为中楼。又西五里为上楼。上岭半里为长箕。一名桃枝,又名长机。折东二里为鹅洋。又东五里为西洋。此又大路之分支。此小北岭内之支路也。
由上楼西北行十里至长长垅,两川夹溪,内无人居。又西北六里为柯岭。西为冈洋,属大湖分县。过溪六里为文石。俗呼“石”字作“蜀”音,西有左拔属大湖辖。折西五里为社坑。迤西三里为河洋。距县治七十余里。
其一由岭头折西行十里为叶洋。分为内、外两乡。折西北行七里为桃田。北行六七里为半洋。北行四里折东为贵洋。折西二里过松葊寺,又西二里为沙溪。此水经官源出桐口乡。又折东北行五里为上仑。其山脉北与上下楼相接。其地势南与官源里相连,距县治五十余里。此小北岭内右畔之支路也。
北门外由桥头亭西北行半里为白水塘。过北岳境里许为台后。其西为铜盘。又西邻竹柄乡,循山迤北半里许,是为丞相坑。迤西里许为粗芦店。又名溪头店。又循山西北,入半里许为内马鞍。迤西仅半里为雷峰。距县治约八九里。
西门外
出西门后可分三路,一由西湖边西出文山里,一由中路直趋洪山桥,一由城边过西涧,南行可达南台,兹就其序列之。
由城边折北百余武为西湖头,迤逦荷亭,西北行里许为马厂亭。折西百余武为后县。过桥入西湖,中有褒忠祠、开化寺,隔湖相望者为窑角乡。
由马厂亭西北行仅半里为井边亭。折北半里为湖尾乡。迤西里许为外马坑。迤北半里为白龙、有厉坛、地藏寺、宝福寺在焉。西行半里许为梅亭。迤西里许,可达黄店。迤北里许可达文山里,距县治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