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告的话听起来一般都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或抵抗,取得相反的效果。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丞相比干多次进谏,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在商业行为中,对上司提出忠告很有可能招致嫉妒,结果自己被炒,走人了事;对于下属的忠告也往往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那么,怎么进行忠告呢?
忠告首先应该是对他诚心诚意的关怀。当你对某人提出批评时,如果对方发现你并不是为了关心他才批评他,而是出于你个人的某种意图,他马上会站到与你敌对的立场上。
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了解真实情况,不要捕风捉影。只有了解了事实,你才能清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职员,你对公司的计划背景缺乏了解就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相反,他会认为你思考问题不够周到。不了解朋友的意图就对他的行为妄加非议,他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尽一个朋友的责任。
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
掌握了事实真相和对方的心理,就该拿出勇气来忠告,指出他应该改善的错处。当然要注意你的措辞,得罪了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现在的年轻人自以为是”,“别理他,反正我们没有损失”,“这样太可笑了……”作为一名领导,诸如此类的措辞永远都是失败的。上司有指导属下的义务,对下属应有深切的爱护之情,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他们进步的动力,能够很快地获得愉快的人际关系。如果害怕得罪人,一味地保持缄默,做个老好人,最终是无法获得下属真正的拥戴和尊敬。
对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应该抱着体谅的心情。他诚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对,但是他可能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还要体谅他的难处,不要一味地强求或大加责难。必要的时候要深入他的内心,帮助他彻底地解决“心病”。
要注意,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忠告。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涉及他的短处,触动他的伤疤,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被当众揭短时,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台,从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让他当众出丑。
在当事人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在他冲动的时候,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火上浇油。提出忠告的时候,要注意简洁中肯,按照“一时一事”的原则。若是再追溯起对方过去的缺失,再予以责备,当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理睬你的好心了。所以要掌握重点,不要随便提及其他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方法。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把他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一错到底”。最后反而不如不提忠告。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一些优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平时工作努力,表现积极,惟一的缺点就是想问题的时候稍微草率了一点,如果你思考问题再慎重些,就很有前途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他会备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你的忠告。
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招来对方的反感,因而在提出忠告时,要注意策略,慎之又慎。
“模糊语言”有奇效
在现实生活中,让别人替自己办事时,有时交待得越清楚,事情反而越办不好。假设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高个儿、瘦瘦的、戴一副眼睛并且是一位男性,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他的身高、腰围精确尺寸,他倒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必须至少在办事说话时放弃这样一种观念:准确总是好的。
含糊的表达方法分宽泛式含糊法和回避式含糊法。
1.宽泛式含糊法
宽泛式含糊法,是用含义广泛、富有弹性而没有针对性的模糊的语言传递主要信息的方法。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在报刊、电视中扬名露面。他的《围城》再版以来,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机构的记者,都想约见采访他,均被钱老执意谢绝了。一天,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钱老家的电话,恳请让她登门拜见钱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他就妙语惊人地对英国女士说:“假如你看了《围城》,像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终被说服了。钱先生的回话,首句语义明确,后续两句:“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和“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虽是借喻,但从语言效果上看,却是达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其一,语义宽泛,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给听话人以寻思悟理的伸缩余地;其二,与外宾女士交际中,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宽泛含蓄的语言,尤显得有礼有节;其三,反映了钱先生超脱盛誉之累,自比“母鸡”的这种谦逊淳朴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仅无懈可击,且又引人领悟话语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钱老的品德与大家风范。
2.回避式含糊法
回避式含糊法,是根据某种场合的需要,巧妙地避开确指性内容的方法。
在涉外接待活动时,每当与外宾交谈会话中,遇到“难点”就应巧妙回避转移。
一个美国客人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之后,中午在一家个体饭店吃饭。老板娘的一手正宗的湘莱,使这位美国客人吃得非常满意。他在付钱时,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他突然提出如下发问:“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乡毛泽东还在,会允许你开店吗?”
这是明知故问,其中含意不言自明。这时,老板娘略一寻思,就作出回答:“没有毛主席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然后她接着说:“如今,邓小平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显然,美国客人意在用老板娘的回答,来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乃因其中隐含一个必然的判断:毛泽东决不会允许你开店,那么你也富不了。因而,毛泽东应该是被否定的。而老板娘的答话,以回避正题的模糊法,反而作出令人折服的回答,既不轻慢美国客人,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赞扬了如今的富民政策。由此,反映了韶山人民的心声:“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打动人心的一句话
人们常说三句好话暖人心。求人办事时,说出一句打动对方的话,无疑会有利于你办事。
俗语有这样两句:“逢人减岁,遇货添钱。”假如你遇着一个人,你问他多大年龄了,他答:“今年50岁了。”你说:“看你先生的面貌,只像30岁的人,最多不过40岁罢了。”他听了一定喜欢,这就是所谓的“逢人减岁”。又如走到朋友家中,看见一张桌子,问他花多少钱买的,他答道:“花了40元。”你说:“这张桌子,一般价值80元,再买得好,也要60元,你真是会买。”他听了一定也很喜欢。这就是所谓的“遇货添钱”。人们的习性既是这样,所以自然而然地就生出这种公理。
利用这条公理,你于人不妨多说好话,保你有赚无赔。
过去,美国费城电力公司有一个叫威伯的推销员,他曾到农村去推销用电。走到一家阔气的人家,户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一见是电力公司推销电的,就把门紧闭了。威伯一看事情不妙,便说:“很抱谦,打扰了您,也知道您对用电不感兴趣。所以,我这次来不是做生意的而是买鸡蛋的。”老人消除些疑虑,便把门打开一些,探出头来将信将疑地望着威伯,威伯又继续说道:“我看见您喂的道明尼克种鸡很漂亮,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回城。”听到他这么说,老人家把门开得更大一些,并问道:“你为什么不用你的鸡蛋?”威伯充满诚意地说:“因为我的鸡下的蛋是白色的,做蛋糕不合适,我的太太就要我来买些棕色的蛋。”
这时候,老妇人走出门口,态度很温和地跟威伯聊起了鸡蛋的事。但威伯这时便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你丈夫养的牛赶不上您养鸡赚钱多。”老妇人的心被说乐了。是的,多少年来,她丈夫总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她将威伯视为知已,带他到鸡舍参观。威伯是小甜嘴,说的话句句入耳,并说,如果能电灯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老妇人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事,反而问威伯用电是否合算。当然,她得到了完满的解答。两个星期后,威伯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用电申请书。试想,假如威伯一开口就推销用电,老妇人肯定不会接受。而推销员威伯采取了曲线表达,用买鸡蛋的托辞,打开老妇人的心扉,然后以拉家常的方式,说一些恭维的话,很自然地扯到了用电的问题,说明用电灯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这就博得了老妇人的信任,自动递上了用电申请书。
“吹牛拍马”非正道
事实只有十分之一,或者连十分之一都不足,一个人却把话说到十分,虚多而实少,靠他“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非常动听。一部分人也许会上他的当,信以为真,比方他对于某种学问技术不过初窥门径,并未登堂,更未入室,居然自命为专家,到处宣扬。不认识他的人,自然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唬人。
比方他对于自身经历说得如火如荼,某事是他做的,某计划是他拟的,某问题是他解决的。好像他足智多谋,好像他是万能博士。不是与此事有关的人,自然无能证实其虚构,这叫做吹牛盗名。
比方他的事业并无什么发展,他却说经营得如何有把握,手中的货物如何的充分,某批生意赚多少钱,说得大家有些动心,这叫做吹牛欺人。
比方他跟某一位达官贵人实在并没有多少关系,他却对人说,某人如何器重他,某人如何看重他,某事曾和他商量过,某事曾由他经手过,把某人的私生活,描述得十分详细,不是有关系的人,自然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借势。
吹牛的动机,是表示他的了不起,是骗得大众的信任,或者借此提高他的身份,或者借此实施某种诡计,凡此都是不合道德的行为。
对于有地位、有权力的人,力求接近,巧言令色,屈节卑躬,专从小处上获取对方的欢心,未示而先应,未命而先趋。凡可以使对方觉得舒适的,无所不用其极。为直接与对方接近,甘为对方的奴才,侍候奉承,惟恐有失。不能直接接近对方,则不惜作奴才的奴才,借奴才作接近的阶梯,卑鄙龌龊,无耻之尤,这叫做拍马。
拍马的人必会吹牛,吹牛的人往往也会拍马。拍马完全是上谄,吹牛则近于下骄。上谄下骄,是小人的两面性格。
你看见世上会吹牛善拍马的,趾高气扬,春风得意,也许会以为吹牛拍马是成功的秘诀,不会吹牛,不善拍马,虽有真才实学,一世不会飞腾。我却要告诉你,吹牛拍马的人,真正成功了吗?
假话总有拆穿的一天,一朝被人拆穿,人将唾弃之不暇。虚是虚,实是实,以虚作实,总有细心人会看出他的破绽。所以吹牛的成功是假的,是暂时的。
拍马的最大成功是找到靠山,他的靠山,谁能保证永远不倒?一朝大树倒下,所有猢狲都要散,他岂能独免。有时被拍的人,忽然厌恶他的为人,这不一定是由于觉悟,多数是由于拍马者的争宠,而出于倾轧,如他被轧倒,再起极难,另找靠山,更非容易。从拍马得来的成功,能够保持终身的,恐怕世无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