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它是一种正能量,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其他的情绪不是过于偏激就是情感力量不够,所以给工作注入热情是我们需要培养的一种习惯。
想在工作中有个好成绩,热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脑海里还时时刻刻需要自我提醒和监督才去做事,那么这个人还没养成积极做事的习惯。但是一个人一旦有了热情,那么他将不需要任何提醒和监督都会积极去做事,这就是热情的魅力所在。
尽管热情对于人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但是现在很多人恰恰缺失了这种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甚至有一些人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做事,这样的态度注定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难以有所成就。
吴丽是一个极富工作热情的人。
不过在10年前,吴丽可不是这样子的,她所赋予工作上的热情及现在的成就,都要感谢一个人,感谢对方告诉了她热情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
大概10年前,吴丽和外籍同事一起到北京参加一个论坛,由于是半官方性质,因此来了不少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官员。吴丽和同事阔步走在中国大饭店宽敞的通道时,楼道中间的一个旁门突然打开,信步走出一群意大利官员,吴丽和她的朋友跟那群人不约而同地相互打量却也都心照不宣地没有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就这样相互尴尬着,他们走在吴丽前面一前一后,只有一步之遥。
这些官员早前几天在天津某饭店举行了一个有关投资的记者招待会,吴丽和同事代表某机构和他们有过短暂的沟通,主要是吴丽的同事也是意大利人,所以和老乡交流时也差不多两眼泪汪汪了。
不过,这次在通道中的邂逅造成双方的尴尬难以打破,外籍官员很不自在地走在前面,吴丽和同事们在后面也不敢超越,小心翼翼地“恭候”着挪步。无奈之下,吴丽在后面用英语大声说:“这几位,是不是我们在酒店见到的那些人?”
话音未落,外籍官员们忙不迭地转身又是握手又是问好,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当所有人都走进大会议厅的时候,这些官员开始跟其他人互相“咬耳朵”,吴丽不知对方窃窃私语的是什么,但却有不少人向吴丽投来了鄙视和不屑的目光。似乎周围的人都看出有些不对劲,吴丽不明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依旧和同事说话。但是吴丽深知,她被鄙视了,被外籍官员们藐视了。这时,坐在吴丽旁边的一位中国官员微笑着问她:“你肯定刚工作没多久吧?”
“您怎么知道的?”吴丽疑惑地等着对方的答复。
“因为你不够热情,把‘问好’当作一种任务。这证明了你在工作当中也是不热情的,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人,很难把工作做好。”
从此,吴丽知道了什么叫热情,热情就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从那以后,类似通道中尴尬的事件再也没发生过。
如今,许多人在生活中大多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正因如此,许多年轻人开始抱怨——怎么失去了当年的热情?是的,他们当然会失去当年的那些热情,因为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或者生活的问题:什么是工作?生活是为什么?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谋生或薪水而工作,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充满热情地工作。这样的态度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
要知道,工作或者生活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和生活都需要热情,从这一本质上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要有好的生活,就一定要培养对待事和物都有“热情”的好习惯。
心灵法典
压力已经成为如今人们生活不愉快的病根,其实,这种“病”的形成,是没有形成对工作或者生活赋予热情的习惯。那么,在压力如此大的今天,如何培养工作或者生活的热情,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呢?
1.克服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通常表现为放弃对外界的接触,拒绝与他人沟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个人空间里,现实中很少有人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但是,类似这样的潜在行为很多人都有。虽然程度上可能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却有些类似,比如不愿意跟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不积极与人沟通等。这样的行为多了,会让当事人失去热情。所以,我们要积极与人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出我们的热情。也就是说,只要你主动去与人沟通了,你的热情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2.树立长远目标,激发工作热情
我们应该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工作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胸怀大志,这样才能激发出我们在工作中的热情。
3.将工作尽早地完成,热情才能不被时间磨灭掉
在工作中,要考虑到相互协调配合的问题。在自己这个工作环节,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尽早地将完成的工作转交给下一道工作程序的人,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后面的工作。
如若不然,人的激情就容易被磨灭,重复做一件总是得不到成果的事,此人势必会对这件事情失去信心,最后没有了激情,所以热情悄然离去。反之,只要我们速战速决,把一件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我们的激情依然还在。面对另外一件事情,你的激情也会再次持续。
学会微笑,说不定会换来一个惊喜
当一个人选择苦着脸生活时,很多事情会变得烦乱、没有头绪,容易出错;相反,如果他选择微笑着去生活,那些令人没有头绪的烦恼会得到相应地减少或者消失。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它与贫富、地位、处境等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当然,这里所说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不要只是流露在嘴角的微笑。
微笑的要求很简单,既不是贪婪的笑,也不是笑里藏刀的笑,而是在不卑不亢的态度下真诚的笑容。人际关系就像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平衡,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你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别人对你的微笑也会越多。所以,习惯去微笑吧。
吴明在一家报社任发行总监。他每次外出时,口袋里必定揣上自己的名片。他的名片很特别,上面除了印有姓名和联系方式外,居然没有任何头衔,只印有一行醒目的字:“你微笑,世界也微笑!”每当他递出名片的时候,总能看到对方会心的微笑。
其实,吴明原来并不是做报纸发行人的,而是经营了一家印刷厂,自己做厂长。当时,他的事业做得不错,在他所在的城市,一提到他的印刷厂,同行中没有不知道的。吴明的脑子灵活,经商有道,社交场合更是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但是吴明有个习惯,不管做什么,总是绷着一张脸,不苟言笑,对待员工更是如此。时间一长,员工们背后都称他为“老虎”。在他的工厂办到第5个年头时,他的工厂出现了危机:厂里40%左右的技术骨干纷纷跳槽了!更奇怪的是,这些人跳槽的公司福利待遇并不比他的厂强多少。吴明发现了这一危机,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如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食堂伙食等,可是一切努力都不见效。两年后,他不得不把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了5年之久的企业抵押出去那段时间是吴明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
吴明沉默了许多天,常常是一个人面对着湖面发呆。一个月后,他才走出了破产的阴影,决定重新出发,并且成功地应聘到一家晚报搞发行工作。
吴明说:“我找到了上次创业失败的症结所在,那就是缺少微笑。”
所以,吴明特地印制了全报社独一无二的“微笑名片”,外出发行时,他也是春风满面。微笑,成了他给客户的第一印象。短短8个月的时间,他就把业务搞得红红火火。后来,报社老总慧眼识英才,破格提拔他为发行总监。
职场中会有很多秘不外传的“成功诀窍”,而微笑,则是公开的、通用的秘诀。
要想生活中一片坦途,首先应清除心中的障碍,微笑无疑是清除内心障碍的最大利器。因为微笑能让你更乐观地面对困难,即便在人生中遇到挫折也不会沮丧,更不会失去信心。谁不希望与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微笑还能给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和热情。
微笑的实质便是爱,懂得爱的人,才能被人爱。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都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心灵法典
微笑能给人带来自信,散发一种亲和力。
1.每天对着镜子微笑5分钟
每天对着镜子微笑5分钟。这样并非要你练习嘴形变成微笑状,而是要你保持微笑的心情5分钟。此后,你的心情会跟着持续“微笑”。
日本一个推销员能对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微笑,这给他带来巨大的成功,他的业绩至今都是无人能及的。因为他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和感,因为有了亲和感,很多人喜欢跟他接触,时间长了,他的人际关系为之迅速增长,微笑为他的事做出了巨大贡献。
2.充分利用微笑,保持其持续性
一旦练习到一个满意的微笑表情,就要进行至少维持那个表情30秒钟的训练。尤其是照相时不能敞开心怀笑的人,如果重点进行这一阶段的练习,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当面部微笑的习惯形成后,内心便逐渐习惯微笑了。此方法贵在坚持。
3.心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