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约瑟夫·摩根与其他合伙人成立了一家为火灾投保的伊特纳保险公司。约瑟夫·摩根在纽约接纳了不少客户,为公司创造了不少的效益。美国独立后纽约政治经济发展很快,到19世纪30年代已成为美国最大、发展最快的城市,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人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开始纷纷向纽约迁移,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伴随着城市的膨胀,一些社会问题也显露出来了。外来人口潮流般地涌入,人口急剧膨胀,而公共设施并不健全,公共管理也跟不上,加上供水不足以及贫民区的存在,最终导致了1835年12月16日的那场大火。
当时,华尔街上有一所房子着火了,火势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以控制,但是由于天气寒冷,附近的自来水总闸门结冻,消防水管里面的水流不出来,人们眼睁睁地看着火越来越猛烈,开始在整条街上蔓延。这场大火持续了整整一天,使不少在英国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建造化为灰烬。在华尔街上刚刚建成8年的股票交易所也被彻底烧毁。
那时候,信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纽约发生的事情传到哈特福德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就在第二天,约瑟夫·摩根就听说这场大火所带来的灾难,损失已高达1500万美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火灾过后,那些投保了火灾险的商家开始找到各自的保险公司要求理赔。但是因为火灾的损失数字过于庞大,许多保险公司以人为造成的灾难为由,拒绝支付纽约投保者的索赔。那些投保的商人有苦说不出,他们中有的人所有的家当都在这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如果不能获得理赔,不仅意味着他们的巨大损失,还可能意味着他们从此将一蹶不振,但他们不能从保险公司的合同条款中找到索赔的依据,相当一部分人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约瑟夫·摩根参股的伊特纳保险公司也有很多客户在这场大火中损失惨重,伊特纳保险公司同样处在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的打击之下,投保者们聚集在约瑟夫的城市旅馆里,心急如焚地等待消息。公司的股东们也一个个不知所措。
“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火灾呢?这可怎么办啊?”
“哪儿拿得出那么多钱给客户理赔啊?我宁可放弃自己的股份,也不愿意拿钱来理赔,一辈子就积攒那么点钱,都赔给客户了,下半生怎么过啊!”
约瑟夫·摩根当然也很着急,如果理赔,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那么股东个人,包括他自己就要拿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不理赔的话,那损失的将是信誉。很快,约瑟夫·摩根意识到,这场大火虽然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是公司发展的一个绝好的时机,只要能处理好这件事,必将为公司争取到更多的客户,也必将给公司赢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支付投保者向公司提出的索赔。可能他的客户同样不能从保险公司的合同条款中找到必须理赔的依据,但这是保险公司对投保者应尽的义务,要对自己的客户负责。当约瑟夫·摩根提出这个想法时,整个伊特纳保险公司的众多股东中只有一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股东认为约瑟夫·摩根的想法是正确的,加上以往对约瑟夫·摩根的了解和信任,这次就只有他甘愿陪着约瑟夫·摩根冒这个险。成败与否,在此一举。于是约瑟夫·摩根和这位股东凑了10万美元,买下了其他股东自愿放弃的公司股份,对伊特纳保险公司进行了重组。
公司重组后,约瑟夫立即向外界表示,“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把旅馆卖了也在所不惜”。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大幅度提高再次参加保险的手续费”。
在随后的几天里,伊特纳保险公司派出了专门的代理人,和所有的投保客户接触,核查投保者的财产损失情况,对客户提出的合理索赔立即予以理赔,绝不拖延。
伊特纳保险公司此举立即在纽约商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信用可靠的伊特纳保险公司”在纽约名声大振,经过大火之后,信用成为纽约商人最需要的,也是最看好的,毕竟有着前车之鉴,他们都意识到了投保以及找到一家讲信誉的保险公司的重要性。所以,尽管伊特纳保险公司的投保费比以前增加了两倍,但还是赢得更多的投保人,而且投保者支付的大多数是现款。
约瑟夫和他的伊特纳保险公司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信任感的潜在效益非常高,而建立它却是相当漫长的。一旦一种行为让你感到值得信任,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轻松,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这次纽约大火的理赔过程中,约瑟夫·摩根为了支付高额的理赔费用,甚至卖了自己的几处房产,但是在理赔结束后,他还是大赚特赚了一笔,净收益约有15万美元。更为重要的是,约瑟夫·摩根的守信原则为伊特纳保险公司的其他股东树立了榜样,也为摩根家族的后代树立了一个榜样。
伊特纳保险公司的这次赔偿行为更成为世界工商管理史上的经典案例。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讲到信用,讲到诚实经商的时候,还会不厌其烦地提到这个案例。其实,不仅是经商做生意,做人也是一样,诚实讲信用应该是一个人立身的基础,没有这样的美德,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再有财富,也不可能世世代代传下去,因为这样的人将失道寡助。信用仿佛一条细线,一时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假如这一次约瑟夫像别的保险公司老板那样,不守信用,不给客户理赔,那么他再想建立起信用恐怕真是不容易了。所以,信用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生银行里最重要的存款,千万不要透支。要想建立自己的事业,要想基业长存,必须重视信用,没有信用,一个人将一事无成,特别是在这样的商业社会里,信用既是良好的个人品质,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成功标签。
荣耀无比的外祖父家族
本书的主人公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名字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其中约翰是他的名字,摩根是父亲家族的姓氏,而皮尔庞特则是母亲家族的姓氏。前面对摩根家族的祖辈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接下来对母亲皮尔庞特家族也做一个追溯。
皮尔庞特家族起源于法国,1640年,皮尔庞特家族的一个后代约翰·皮尔庞特远渡英吉利海峡,从英国移居到了美洲大陆,在波士顿开始了家族的繁衍。
皮尔庞特家族的声望与地位要明显高出摩根家族。
约翰·皮尔庞特的儿子詹姆斯·皮尔庞特毕业于哈佛大学,着名的耶鲁大学就是他参与创办的。
詹姆斯·皮尔庞特的女儿萨拉嫁给了一位神学家,名叫乔纳森·爱德华兹,他们的大女儿玛丽嫁给大商人蒂莫西·德怀特,在他们的子女中有一个儿子叫蒂莫西,是作家、公理会的教士,曾经担任过耶鲁大学的校长。另一个儿子叫西奥多,是一位出色的律师,也是一位杰出的联邦主义者。二女儿埃斯特·爱德华兹嫁给老阿伦·伯尔牧师,而老阿伦·伯尔创办了普林斯顿大学,是该大学的第二任校长。他们的一个儿子也叫阿伦·伯尔,是托马斯·杰斐逊政府的副总统,是美国竞选制度的鼻祖,被称为“现代竞选之父”,他后来在与政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一次决斗中,枪杀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以叛国罪受到审判。
皮尔庞特家族在美洲这片土地上历经百余年的繁衍之后,在1785年,约翰·皮尔庞特出生了,他就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外祖父。
约翰·皮尔庞特在180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他曾经在南方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里做家庭教师。当时美国南北方的政治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南部实行奴隶制,到处是白人奴隶主的庄园,成千上万的黑人奴隶在庄园里劳作,奴隶的悲苦生活及社会地位与种植园主的奢侈生活形成鲜明对照,奴隶的悲惨处境使约翰·皮尔庞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北方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工业正在快速发展,呈现一片兴旺景象。
后来,约翰·皮尔庞特返回北方,开始研究法律,凭着他的聪明刻苦,很快成为一名律师。他喜欢写诗,为了达成自己的诗人梦,他又放弃了律师行业,自己做了个小生意,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去写作,并且可以养活自己和一家人,没想到他的经商才能实在有限,他的公司也很快就破产。
早在1810年,约翰·皮尔庞特就已经和他的一个表妹结婚了,并且很快就有了三个孩子。1816年,他的公司破产后,约翰·皮尔庞特变得一贫如洗,这时候,他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巴勒斯坦的天空》,引起了巨大轰动。在这本诗集中,约翰·皮尔庞特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情感和浪漫主义的自然活力,约翰·皮尔庞特被尊为美国的先驱诗人。
在文学上取得一定的名誉和地位后,博学、聪明、不安分的约翰·皮尔庞特又接着开始研究神学,一度担任波士顿市霍利斯街教会的教长,年薪2200美元。但是约翰·皮尔庞特是一个执着而狂热的人,他不遗余力地抨击南方的奴隶制和“罪恶的朗姆酒”,结果被那个教会给停职了。
不过,约翰·皮尔庞特具有顽强的抗争精神,他绝不屈服于外在的任何东西,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他和那个教区的人打了多年的官司,最终,他取得了胜利,保住了教职。
1842年的上半年,有消息说约翰·皮尔庞特考虑竞选国会议员,但这事最后不了了之,不久,他在纽约州的特洛伊又找到一份牧师的工作。那时候,在美国做教职工作是很受尊敬的,而且都是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才能担任这样的工作。
约翰·皮尔庞特有三个儿子,他似乎对自己几个儿子的成长都不太当回事,他只顾着追求知识,追求自己的理想,家里贫困不堪,生活很艰难,他也很少去关照。他离不开钱,因为没有钱就没法生存,但他也从不把钱当一回事,他认为那样会降低他追求知识的热情。他的三个儿子各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他也没有为他们设计过什么。他的大儿子威廉因为酗酒在40多岁时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二儿子小约翰,人生足迹与他的父亲几乎一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到南方参加了布道工作,而且很成功。
詹姆斯是皮尔庞特最小的儿子,我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假如我们说起那首歌曲《铃儿响叮当》,你一定不会陌生,这首歌就是他创作的。他是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安定的生活满足不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渴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麻烦,他从不畏惧。他24岁时结婚,有两个孩子,当50年代的淘金热来临时,他毅然把全家人交给父亲照管,只身去了加利福尼亚淘金。他在那里尝试着做过好几种工作,但都失败了,最终也没能通过淘金发财致富。1856年,妻子去世后,他把孩子丢给岳父家,又去了佐治亚州,为那里的一座教堂谱曲并演奏风琴。但是,生活并没有因此稳定下来,美国内战时,他参加了南方的邦联骑兵部队,与北方军队作战,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出色了。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创作了令他永垂不朽的《铃儿响叮当》。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会唱这首歌。
两大家族的结合
约翰·皮尔庞特牧师一辈子精力充沛,博学多识,在当时的美国很有名气。他的外貌也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红色的肥大性酒糟鼻,这个酒糟鼻也传给了他的外孙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使日后这个将摩根家族事业带上巅峰的人一辈子都受到这个酒糟鼻的困扰,为它吃尽了苦头。
约翰·皮尔庞特和玛丽养育了六个孩子,除了前边我们说过的三个儿子,还有三个女儿,她们是玛丽、朱丽叶、卡罗琳。因为生活拮据,加上夫人玛丽患有严重的皮肤病,需要人照顾,所以这几个女孩都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
这时候,二女儿朱丽叶已经长大了,1835年,她和哈特福德市的富商、摩根家族唯一的儿子朱尼厄斯·斯宾塞·摩根订婚了。第二年,他们结婚了。这是文化和商业两大家族的结合。
年轻时候的朱丽叶并没有美丽的容貌,相反,她还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严重的皮肤病,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肥大性酒糟鼻。但她比较勤劳,她的家境很不富裕,她的父亲对家里的关心也不多,她辍学后就在家里帮助母亲料理一些家务,并照顾脾气暴躁的母亲。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把这两个家庭连在了一起,她的丈夫朱尼厄斯·摩根喜欢发号施令,喜欢让别人遵从,他继承了家族杰出的商业才能,非常善于捕捉信息,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二十几岁时,他就在社会上表现得游刃有余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很社会化,很会左右逢源,这对经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但他未来的岳父对这些显然非常不在行。
前面我们提到过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祖先来到美国后,一度子孙繁茂,但是到了他的祖父约瑟夫·摩根这里,情况就有所转变了。尽管约瑟夫·摩根事业不断攀上新台阶,但就是人丁不兴旺,他和妻子只生育了三个孩子,即玛丽、露茜和唯一的儿子朱尼厄斯·斯宾塞·摩根。
朱尼厄斯·摩根于1813年4月出生在西斯普林菲尔德,长大后帅气英俊,继承了父亲那天生的商业才能,并且最后成为世界一流的银行家。
朱尼厄斯在16岁时从学校毕业,随后来到波士顿,给商人兼银行家阿尔弗雷德·韦尔斯做办事员,一做就是五年。21岁时,朱尼厄斯结束学徒生涯,与朱丽叶·皮尔庞特订了婚,并与银行家莫里斯·凯彻姆合伙,在纽约的华尔街40号成立了一家公司,即摩根-凯彻姆公司。
纽约是摩根家族走向巅峰的幸运之地。19世纪二三十年代,纽约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伊利运河连通了纽约和太湖区的水道,交通方便了,运输成本也降低了。朱尼厄斯来到纽约的时候,曼哈顿已经成为美国最主要的“资本中心”,美国40%的对外贸易都集中在这里。
纽约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华尔街的投资家们疯狂地投机,钢铁、铁路、航运领域都得到了大量的投资,铁路线的建成造成了土地价格迅猛上涨。随着西进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辽阔的西部地区,工厂和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地而起。银行业也飞速膨胀。1829年,美国只有329家银行,到1837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大部分银行在吸收存款的下一秒钟便立刻放出贷款,而需要的担保却很少很少。从1829年到1837年的8年间,贷款金额由1.37亿美元激增到5.25亿美元。投资泡沫极度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