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是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编撰的一部关于园林的书。该书又名《夺天工》,刊行于明崇祯七年(1634)。这本书并不是从理论视角来写作的,而是从实用的角度来撰写,因此拥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3卷,分别叙述了造园的各个环节,例如掇山、选石等,其中对太湖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借景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借景内容包括:借山水、动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为景物;借天文气象景物等。如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最早出现在计成的《园冶》一书中。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太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堆叠假山的必选,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宛转险怪,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不论是单独摆设,还是叠为假山都独具特色,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即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计成在《园冶·选石》中说“苏州府所属洞庭山,石产水涯,唯消夏湾者为最。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婉转、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其质文理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坎,盖因风浪中充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采人携锤凿入深水中,度奇巧取凿,贯以巨索,浮大舟,设木架,绞而出之。此石以高大为贵,唯宜植立轩堂前,或点乔松奇卉下,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鲜矣”。说的就是太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