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一生著有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该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说到《西厢记》的创作,不得不提到元稹。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元稹幼年时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好学。在贞元九年(793)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后因得罪宦官及权臣而几遭贬谪。后又因结缘宦官,而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升沉不定。他曾连续经历过贬谪之苦,也曾享受过身为宰相的荣耀。虽然后人对他的人品、官品评价存在分歧,但他的文学成就比较高,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至今未被忘却的原因。
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和代表作家之一,他写作新乐府诗早于白居易,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元稹是白居易的启发者。是元稹看到李绅的新题乐府而“取其病时尤急者”写出和作,这才触发了白居易的创作激情,写出《新乐府五十首》,从而把运动推向高潮。元、白二人共同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把诗歌创作同人民的苦难、朝政的得失以及社会的种种矛盾紧紧联系起来,使诗歌成为反映现实的利器,也成为他们手中的谏诤工具。他们被后人称为是中唐的诗坛双璧。他不仅写诗歌,还写小说,骈、散文章也颇有名气,他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优秀之作。
元稹的《莺莺传》叙述的是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的故事。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以身相许。后来张生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莺莺传》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在流传过程中,结局逐渐被改写,到了金代董解元著《西厢记诸宫调》时,就出现了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的美好结局。王实甫在此基础上经过改编,成了老夫人最终妥协,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正是这一主题的改变,让《西厢记》成为了一面反对封建道德的旗帜,而备受世人的赞誉和青睐。
现在意义上的“红娘”是指热心成全他人美事,善于斡旋青年男女结合,乃至所有帮助他人、牵线搭桥的中间人。而“红娘”一词的最初来源,就是《西厢记》。
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虽然只是一个小丫环,但是她聪明热情,活泼勇敢,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是令人喜爱和赞叹的美好艺术形象。她为了成全张生和崔莺莺的美满婚事,从中穿针引线,跑来跑去,无怨无悔。在事情败露之后,她冒着被棍棒抽打的风险和痛苦,勇敢机智地反诘老夫人。在她的机智反驳下,封建门第观念极重的老夫人,最终同意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红娘是全剧中最活跃、最关键、最具光彩的人物,她与主角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西厢记》的广为流传,红娘就逐渐成为成人之美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