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我不相信运气。出人头地的人,都是主动寻找自己所追求的运气;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感慨生不逢时,感慨成功者赶上了好时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暗自辛酸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做任何事情。这样的人,不会创造机遇,只会消极等待。
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或创造了机遇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摘取着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还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甚至为错过机遇抱憾终生。
两位美国姑娘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这两位女孩一个名叫西尔维亚,一个名叫辛迪。西尔维亚出生在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家庭对她的帮助很大,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西尔维亚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能,因为她感到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她交谈,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时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准能成功。”大学毕业以后,西尔维亚等待了1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于是她变得焦急、苦闷,心情烦躁,她不断地企求上天能赐给她一次机遇。可是,机遇终究没有光临。
辛迪的情况和西尔维亚的截然不同。辛迪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顾不上辛迪。辛迪读书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于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读夜校。她们俩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拥有相同的理想,辛迪也很想成为一个节目主持人。毕业以后,辛迪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无休止地等待,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洛杉矶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她在每一个地方得到的答案都令她失望:“我们只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可是,这个要求是多么的不合理,不给机会,怎么能获得经验呢?辛迪和每一位接见她的人辩论。
虽然这时辛迪得到了和西尔维亚一样的结果,但她却没有像西尔维亚一样只是不切实际地等待。她开始为自己创造机遇。一连几个月,她都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杂志,她还托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姑娘。北达科他州在美国的北部,那里非常寒冷,经常下雪。辛迪是很不喜欢雪的。可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想要到那里去。她想: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在北达科他州工作了两年以后,辛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再次到洛杉矶电视台应聘的时候,几乎是轻而易举就找到了一个职位。又过了几年,辛迪得到提升,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从辛迪和西尔维亚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同的生活轨迹。辛迪不断地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自己创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机遇。西尔维亚却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她坐等机遇,期望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然而,时光飞逝,她却什么也没做成。和辛迪相比,西尔维亚显然是生活中的弱者。
机遇从来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在一步一步的追求中全力以赴捕捉到的。要想获得机遇,你就必须主动伸出手去抓,你就得行动起来,为机遇的到来做准备。人生中许多机遇是自己创造的,如果一个人既会利用外界的机遇,又能自己创造机遇,那么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成功的程度也更高。
如果说,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从未与机遇碰过面,那是非常罕见的。也许你的一生机遇只会降临一次,也许它会无数次地光顾你。机遇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但是,你若不能及时地抓住它,它就会瞬间即逝。所以,抓住机遇也是一种能力,它会帮助你在苦苦跋涉中来一次飞跃,让你看到成功女神的微笑。
提起彭丽媛这个名字,恐怕早已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从她的成功道路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时代赋予了她机遇,她也无愧于机遇。正是因为有很强的抓住机遇不放松的能力,她才拥有了观众、鲜花和掌声。
彭丽媛的家在山东省郓城县。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县城,偏僻、闭塞,是一个被大家认为不可能出歌星的地方。童年的彭丽媛从没有出过远门,她是爸爸妈妈眼里一个撒娇的小孩子。可是,到14岁的时候,彭丽媛第一次要像大人一样独自出远门了,她要去济宁市,山东省艺术学校正在那里招收声乐班学员。
彭丽媛有一个充盈着艺术气氛的家。爸爸是县文化馆馆长,母亲是豫剧演员。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使她从小就爱唱爱跳。每每看完妈妈和同事们的排练以后,她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照着大人们的样子演起来。父亲是个懂得子女教育的人,他看到彭丽媛如此迷恋艺术,便多方培养她,送她去练书法,学美术,参加体育活动。温暖的家庭给了彭丽媛求知的动力,她唱歌、跳舞、朗诵、画画样样全能。同时,一颗艺术的种子在她的心底扎下了根:我要当一名歌唱家。
当彭丽媛一身征尘地赶到考场时,初试早已结束了,而且人家听说她是郓城来的,都以为她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爱做梦的小姑娘。她只看到了机遇离去的背影。她的艺术梦怎办?她的歌唱给谁听?情急之下,倔犟的小姑娘面对着墙壁,大声地唱起来:“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正准备离去的老师们听到这响亮、清澈的歌声,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盯着这位面壁而站、身穿旧罩衣的“丑小鸭”。一位老师说:“请转过来唱吧。”
这时,他们才真正地看清小姑娘的模样:苹果般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双黑黑亮亮的大眼睛,棱角分明的嘴唇,洁白的牙齿……从她眼睛闪射出的光芒中,老师们分明看到了一种叫做顽强和倔犟的东西。一曲唱罢,再来一首。歌儿唱完后,又跳舞给大家看。终于,老师们严肃的脸上露出微笑:“好了,准备参加第3试吧!”彭丽媛也笑了,快乐地笑了,她看到机遇女神转过了身。
小小年纪的彭丽媛,在机遇第1次拜访她的时候就抓住了机遇,而且紧紧咬住不放。无疑她是幸运的,她有抓住机遇的能力。但是,机遇并不是轻易就肯降临的,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辛和汗水。
彭丽媛懂得这个道理。来到艺校以后,她严格按照老师的规定,每晚必练4个小时的钢琴,寻找乐感、音准、掌握乐理知识。有时,别的伙伴逛街去了,她却一头扎在琴房,一练就是一天,直到手指酸痛为止。两年多,她从不敢放松和懈怠。毕业了,她被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招了去,成了台柱子。
机遇总是光顾那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它从不肯与懒惰的人会面。在工作了1年多以后,机遇又一次向彭丽媛舒展笑颜。
那是1981年的事儿。当时她正应邀参加广州羊城花会的演出,在下榻的宾馆,她巧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凌。虽然那时她还不认识李凌,可他认识她。到更高一级学府去深造是彭丽媛长久以来埋藏在心底的愿望。她渴望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通过一番交谈,她下决心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成了一名进修生。两年以后,她又考取了声乐系本科,开始了更系统的学习。
再来说说彭丽媛是如何第3次抓住机遇的吧。1985年6月份,中国歌剧舞剧院向她发出了邀请信,希望她能参加歌剧《白毛女》的重排演出、并饰演女主角喜儿。接到信后,彭丽媛的心情是又高兴,又害怕。
彭丽媛小的时候就最爱看《白毛女》,田华演的电影、郭兰英演的歌剧她都喜欢,每看一次就要为喜儿的悲惨命运流一次泪。今天,自己也能有幸担任喜儿的主演,她怎么能不高兴呢?可是,高兴之余,她又害怕。歌剧是音乐王国里高难的艺术,自己能行吗?况且,《白毛女》并不是第1次演,它已经被艺术家们演了40年,被观众看了40年,品评了40年,田华、郭兰英等名家们早已成功地塑造过喜儿,自己能演出她们的水平吗?又能超越她们吗?再说,离演出只有20多天了,这么短的时间,能来得及吗?
每一次机遇的到来,对于奋斗者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它不仅需要你有坚实的功底和知识贮备,更需要你在看到机遇的时候拿出拼搏和应战的勇气。许多人之所以让机遇白白溜走,就是因为在紧要关头他没有接受挑战的勇气。
在作曲家施光南的鼓励下,她接下了任务,开始了最艰苦的训练。当时正值夏天,北京已经相当炎热了,下午,大家都在噪耳的蝉声中午休,准备晚上排练,而她却给自己加班;晚上10点多钟,大家都回去休息了,她还留在排练厅里苦苦地练;星期天,她也没有时间写写家信,逛逛商场,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被她用在了排戏上。时间太紧了,她别无选择,只好让汗水一次次浸洗衣衫,双膝被磨得发青……整整20天,她用惊人的毅力完成排练,凭着顽强和拼搏,她又一次与机遇相视而笑!
在看完演出之后,贺敬之兴奋地说:“出乎意料!出乎意料!”《白毛女》的曲作者之一陈紫也赞叹说:“白毛女千千万,能载入史册的,恐怕只有王昆、郭兰英、彭丽媛。”
就是这样,凭着踏踏实实的奋斗,凭着敢于接受机遇挑战的勇气,彭丽媛在她的艺术道路上坚定地进行着。如今,她已是民族声乐中的“大腕”,机遇没有亏待她,她也没有负于机遇。
企盼机遇是每一个想成功的人的共同心理,但是,并非人人都有抓住机遇的能力。彭丽媛有这个能力,所以她才向艺术的巅峰不断地攀登。这种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彭丽媛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做准备工作,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勇敢冲刺、迎接挑战,才有成功的可能。
人生感悟
机遇对于想成功的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机遇会光顾每个人,没有抓住机遇,再有才华的人也会被埋没一生。一个人不会时刻都面临机遇,这需要靠你自己去创造机遇。你要知道,抓住和创造机遇,必须付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