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静安寺,循着寺院外的幽深小路,我漫步于寺庙之外,欲寻找出家人的尘缘萍踪,比起喧嚣的城市,这里是一个佛门净地,聆听着深沉而悠远的钟声,香烟缭绕在寺院上空,古老的寺庙在朦胧的雾色笼罩下,像飘在浮云上的剪影,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在这样一种意境里,我试图用禅心走进柴墨白的心灵,昔日重现,渐渐看懂他一直以来,苦闷的灵魂别无出路,只有通过宗教寻找精神的抚慰,他看清了自己心的方向,真的悟到了,放下就是清凉,远离浊世,寻找净土,一洗尘心,把生命回归自然,他追求灵魂和性命的究竟意义高于一切,而我们这些眷恋红尘的凡夫俗子,岂能渗透此中的玄妙。
曾经在文章中看到这样的先例,台湾作家三毛看破红尘离我们去了,青年诗人海子看破红尘离我们去了,艺术大师梵高看破红尘离我们去了,这些知名人物都是因为厌倦了红尘,选择了极端开脱悲凉的离世。
而柴墨白选择了继续活下去,并在佛性中体验生活万般滋味和生命的真谛,他没有在苦难中沉沦,而是把自己的苦难换成另一种精神的升华,从某种意思上理解,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热爱生命的人。
没错,这里就是他的归宿,能给予生命力量的信仰就是一种精神之物,信仰能给生命带来希望,信仰能使绝望走出囚禁,信仰是给精神留一片净土,有了信仰,生命永不褪色……
在我心里,爱就是我的信仰,仿佛是心灵的感应,我想他和我一样,彼此执着的爱没有停止,这种爱,来自两颗灵魂之间的纠缠,是心灵的相伴,是爱的皈依,是生命里的柔情,是两颗心的牵绊,我把这份爱深植心底成为信仰……
寺院内传来木鱼声声,清脆,空灵,悠远,是他在敲?我想象着他双眸微合,心静如水的佛态,泪眼婆娑的坐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静静的听着,梵音和木鱼的清净微妙之音,悄悄地触动着我的心弦,梵音的妙善特质,超出人世间各类音乐,清净、平和而深远!
木鱼声声不断,佛音如灵光一现,照亮了我那颗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迷茫心,佛既是心,心既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佛心是我心,我心是佛心,佛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如能明心见性,自己就是佛,此乃禅宗悟道之境界,我突然悟了,是佛的智慧之光注入了我黑暗的心房,原来我一直生活在自我禁锢的囚室之中,心只要留一丝缝隙,光明就会照进,是佛光照进了我的心门,为我打开一条通往菩提的心路。
墨白啊!你可知道,因为爱你,让我悟出佛性,因为你成佛,我又喜上梵音木鱼声,爱是一种追随,也是灵魂的融合,心灵的默契,如果终究逃脱不了分离,那就一同成佛吧……
找到心的方向,我笑了,伸出双臂,拥抱新的生命……
身后不远处,站着两个人,一身休闲的男人说:“她笑了……”
“南无阿弥陀佛!……”
……
我们的故事结束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全文终
后记
小说今天完结,故事结束了,也许过些时日,这些人物和故事才会在我脑海慢慢落幕退场,一路写来,虽然是虚构幻想,却也是我用心打造紫月和柴墨白之间的一场情感心路。有朋友问,为何不写家庭伦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自己的浪漫情结,写着言情小说,感受着紫月和柴墨白的爱情,每天心里都是暖暖的。
爱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柴墨白心甘情愿的付出,紫月刻骨铭心的眷恋,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才是美好的,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才是深刻的,紫月和柴墨白两人的爱情,爱得那么的荡气回肠,让人羡慕而又揪心,把一场爱情演绎得:执手相看泪眼,竟然无语凝噎……
一个人的作品,多多少少离不开她生活的影子,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结局,和我数年前经历一次佛缘脱不开关系,那年的我,第一次踏进开封一禅寺、听到佛堂传出的梵音木鱼声,恍如前世再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百感交集、心不受控制的泪如泉涌……
后来,禅寺师傅曾托付同游寺院的朋友,说我有佛性,欲度我出家,定能修成正果,可惜,这个对我来说重磅来袭的好消息,被朋友当玩笑无关痛痒地夭折了……若干年后,无意中聊此话题才得知。不知师傅当时是怎么注意到我,也许是与佛有种感性的联系,正是有此一遇,一种佛之心缘,无形的蛛网尘埃心中多年,由此今天借助写小说,让故事里人物在笔下挥洒人生,了其遗憾!
也许有读者会问,即有此深刻经历,难免会选择遁入空门,我想说,人生迂回曲折,难以捉摸,谁又能看清自己的将来?我认为把握当下才是福,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也都有自己的定位,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来自感官对外界带给你的认知,幸福是一种魂魄,唤醒你对生命的热爱,牵引你找到生命的意义,最后祝愿所有人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