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欲如水般无孔不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不愿意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其实,简朴的生活是人生的至理,也是一份非常宝贵的生命领悟。我们只有透过简朴才会生活得有活力,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那一份真正的快乐。
陶渊明所过的那种“世外桃源”式的简单生活,一直是许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向往的境界。耕的主人。他时时记取先师孔子“忧道不忧贫”的古训,保持着一种安贫乐道的可贵精神和情怀。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秧苗一片嫩绿,生机盎然地迎着和风旭日。呼吸着朗润的空气,望着丰收的美景,加上劳动休息时的静谧,愈发让人心足意惬。落日归山,杯酒酬邻,品尝着村酿的甘淳,分享劳作之余的愉悦。比起相互倾轧的上层社会,躬耕自资的田国生活更显淳朴、安逸。陶渊明离开了富贵奢华、明争暗斗的官场,与农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自得地做了垄亩之民。
陶渊明这种返朴归真的生活让我们在羡慕的同时更受启迪。我们生活在万丈红尘中,烦心事儿总免不了。很多时候,为事业、爱情、家庭操劳,老人孩子、柴米油盐、得失浮沉、邻长里短,似乎件件桩桩的琐事、俗事都让我们心力交瘁、忙碌不堪,于是觉得自己像只陀螺,在生活这根鞭子的抽打下一直旋转到形神俱疲。
每每这时,我们总会期盼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状态,真正的简单是繁华落尽的朴素,是悲喜尝遍的领悟,是坎坷过后的坦然,是无求无欲、不矜不躁的大气,如雨过天晴,天地澄明。如不是世路走惯,人事久历,哪能识得简单的真意?
世界上很多复杂的东西究其原意本来都是非常简单的:饮食就是能维持我们生命的东西,衣着就是能带给我们温暖的东西,居室就是能让我们遮蔽风雨的地方,旅行就是迈动双脚从这里走到那里,美术就是得意时在岩壁上刻刻画画,音乐就是高兴了在旷野里扯长嗓子吼叫……而如今,这一切原本简单的事情都变得非常复杂起来,我们在享受着高度发展的文明带给我们许多物质上的享受的同时,也承受着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烦躁不安的心绪,越来越多的人在对物质与名利的追求中丢失了自己,丢失了快乐。人们在频频抱怨的同时,已经不知如何去找回快乐。
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个老人在自家的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人愿将一间房子送给一无所缺、全然满足的人。”过了几日,一位富翁骑马经过,看到牌子,便下马走了进去,对老人说:“老人家,我最合适要这间房子了,我是个富有的人,任何想要的东西都拥有了,所以我现在一无所缺,全然满足了,怎么样,把房子给我吧!”老人看了看他,然后不紧不慢地说:“如果真如你所说的话,你一无所缺了,还要这间房子做什么呢?”
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而欲望就是一切不快乐的根源。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并不是要我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也不是让我们以贫穷为乐,没有人希望自己是贫穷的,我们也没必要去追求贫穷,相反,我们都需要富足而且快乐。然而现实总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总是顾此失彼。
经常听到有些人怨天怨地,怨自己没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怨自己运气不好,做什么事都不顺。其实这些人生活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心里不平衡,自己没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真正生活艰苦的人很少有怨言,而是默默地工作着、生活着,他们用他们的勤劳、他们的质朴,过着普普通通而又充实幸福的生活。他们不去和别人比较什么,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当一个人不去妄想而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着的时候,他们就很快乐了这就是知足者常乐。
也正因为拥有那份简朴,才真正展现出一种单纯的心智,而透过这种单纯的心智,一个人的智能更容易发挥,志气更容易坚定,心情、情绪更从容而稳定,才能更好地从最为简约的生活中领略生命的原汁原味。这也就是所谓的“自得其乐”了。现实就是这样,出生有贵贱,能力有大小,但生活得快乐不快乐、知不知足就要看每个人自己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妄想,要自己去努力去付出。妄想是无止境的,生活在妄想里的人对生活是永远不满足的,所以他们是活得很累的。他们要攀比,他们虚荣心强,见不的别人比他们好,他们永不知足,所以注定他们永远不会快乐。生命本来已经很短暂,我们何苦还要自寻烦恼?“幸福无需一百万”,让我们学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体味快乐吧!
欲望是人的本能,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人有欲望并非坏事,很多的时候还会是一种动力,它能激励人们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去探索努力。但是,一定要想办法让欲望变成合理的、适可而止的,因为更多的时候,欲望的满足是要付出尊严道德及人格的代价的。祸大莫于贪多,富足莫于心满,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对于诱惑和贪婪总是有所警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