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它在时间推移中升值,会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它是一盏绿灯,帮助我们在工作中通行。选择了宽容,便赢得了财富。
宽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待到你的勇敢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误,你的真情融化了别人心头的坚冰,你的让步给双方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你的赞美得到了公众一致认可,人们便会更加理解你、信任你。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磨擦,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我们对人,不要太过苛求,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心情愉快,和睦相处。
《红楼梦》中的宝钗在宽容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在《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和宝钗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宝玉和宝钗亲近,黛玉一向心怀不满,因而把宝钗视为自己的“情敌”,倘若抓住了机会,黛玉总要对宝钗针砭一番。在这个问题上,宝钗表现出了宽容大度。对于黛玉的醋意、敌意,她不予理睬;就算是某些讽刺挖苦,她也只是作适当的回敬。但是,一旦宝钗抓住了两人和好的契机,就会努力争取,以从根本上消除黛玉的敌意。
有一次,贾母让各位姑娘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艳词”,这引起了宝钗的注意。在当时,这两种剧本都是禁书,黛玉这样的名门闺秀怎可读禁书,说艳词?这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尽管当时在座的人并没有听出来,但却瞒不过宝钗。按理说,平时受够了黛玉气的宝钗完全可以在当面或背后把这件事向众人揭露出来,奚落黛玉一番。但是聪明的宝钗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她与黛玉化干戈为玉帛的契机。
事后,宝钗在背后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黛玉一听,吓了一跳,知道她指的是自己在酒桌上说艳词的事,就赶紧向宝钗求饶:“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宝钗见黛玉满脸羞红,也就不再迫问,反而开导她今后在这些地方要小心谨慎一些,以免授人以柄。宝钗这一番真心真意的关心说得黛玉既感激又信服,心想自己平常刻薄待她,她对自己还是这样好,也就意识到了自己以往的过失。
聪慧的宝钗为我们做出了宽容的榜样。按照我们一般人的处理方法,如果真的有一个像黛玉那样屡屡讽刺挖苦、给我们气受的人,我们是断不能一味忍让的。平常忍一忍还可以,倘若有机会抓住了他的小辫子,一定要狠狠地出一口气。但是宝钗却十分清楚,黛玉与她同居大观园,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近旁树立一个敌人只会招来更多的气,而化敌为友就大不相同了。于是,她把本可以掀翻对方的把柄变成了与对方和好的橄榄枝,用真诚与宽容换取了黛玉的信任。适可而止,给对方留下余地,并通过巧妙的交际手段化敌为友,是解决受气问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但凡聪慧的人都是会宽容别人的,因为宽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怎样处理,怎样对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了。可能有的人会斤斤计较、牙眦必报;而有的人则以一颗宽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过罢了。两种态度,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宽容别人了,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敬我们。由此看来,我们宽容别人,其实也是在宽容自己。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在处世中不搞唯我独尊,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宽容别人,才会给自己带来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