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解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梁思成,甚至连梁思成本人也在婚前问过她这样的问题:"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换作旁人,一定会列举出一长串的理由,而林徽因没有,她这样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从步入婚姻的那一刻开始,爱情便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平淡的相处,是越来越乏味单调的生活。
如果某些人的婚姻真的葬送了爱情,那么,请不要把罪过推给婚姻。谋杀爱情的,并不是婚姻,而是人们自身对爱情的忽视。
婚姻本来就是两个人结伴过日子,是操持一日三餐,是张罗柴米油盐。只有秉承相恋、相爱的初衷,以爱为纽带,以宽容、信任为前提,才能维持它的美满,才会避免爱情在婚姻里消亡。
女人天生的细腻、柔情是最好的工具,不时地撒撒娇,学会依赖,在不经意间满足丈夫的男子气概;不时地制造些小惊喜,将房子布置得明艳动人,摆上可口的饭菜,犒劳他的胃口。
梁家亲戚回忆起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生活,即便是相隔几十年,那段可爱又亲切的往昔依旧如此鲜活:
夫妻二人懂得愉悦生活,有着很多情趣,绝对不只是呆板地忙于工作,闲暇时,夫妇俩比拼记忆,互相考测,哪座雕塑出自何处石窟,哪行诗句出自谁的诗集,那甜美的家庭文化氛围,恰似李清照、赵明诚重返人间。
林徽因在建筑上的才思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才女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便多了一份小女人的情怀。在工作时,她从来只肯画出草图,剩下未完成的工作自然落在了丈夫身上。宠爱她的梁思成,只是温柔地笑笑,随后就会细心地将凌乱的草图绘制成最后的成品。
这不是懒惰,是夫妻间的相处之道。女人喜欢被男人宠着、惯着,男人自然也乐意为自己的女人效劳。看着她一脸满足地笑容,男人哪怕辛苦一些,也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林徽因不是不能自己动手,只是她偏爱被丈夫宠爱的感觉,这也正好是梁思成最大的快乐。
婚姻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只属于夫妻间的小幸福。日子是一成不变的,而人可以变化,也需要去变化。
对于丈夫的宠爱,林徽因并没有认为这些宠爱是理所当然的,她也会以顽皮小女人的姿态出现,用各种吃食来讨好梁思成。
舒畅的日子很多,烦闷的日子当然也不在少数。
家务是婚姻中最令人头痛的部分,一件接着一件,感觉永远在忙活,却永远忙不完。男人总是很自然地将家务活扔给女人,打心底认为这是作为妻子的义务。女人但凡有些许不满,便会开始数落男人的不是。
结果会怎样呢?适得其反而已。男人更加懒惰,女人更加愤懑。双方产生矛盾时,一味地生闷气是最不可取的。将矛盾摊开来谈,最后互相谅解,让对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婚姻是一座城,它可以困住你,也可以守护你。
一起生活,磕磕绊绊总是在所难免。既然真心爱着彼此,可以跟自己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还有什么矛盾是不能化解的呢。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足可以弥合任何间隙。
大多数夫妻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大相径庭的专业领域,在对方遇到问题的时候,没办法给出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此时,比起探讨,陪伴才是最好的安慰。
婚后,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致力建筑事业,对我国建筑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在生活中,梁对林呵护备至,浓烈且绵长,深厚且笃定。
他爱她,欣赏她,信任她。除了梁思成本身是一等一的好男人,更重要的,林徽因是经营婚姻的能手,将婚姻变成了感情的盾牌,抵挡着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恋爱时的两个人,靠着对彼此的好感和欣赏走到一起,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全部是他的好,并不自觉地将优点无限放大,自顾自地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中。
"情人眼里出西施",大抵就是如此吧。
结婚后,夫妻二人的恋爱如坐过山车,忽上忽下,仿佛腾云驾雾,品尝到的幸福会格外甜,受过的委屈会格外痛。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脾气、习惯,她说向北走平稳顺畅,他说向南走新奇刺激。各有各的理由和坚持,相持不下的时候,难道真要各走各的路吗?
迁就、包容、忍让,在婚姻中显得尤为重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要再轻信"婚姻是爱情坟墓"的谣言,你一定可以运用智慧将婚姻经营得很好。
君子风度
爱情是最难琢磨的一种感情。
情到浓时,甘愿上刀山下火海,上天入地无怨无悔;情转淡时,因爱生恨,为爱反目的也大有人在,一句"没有缘分"就可以解释所有矛盾。之后暗自发誓,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从亲密爱人转眼就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从朋友到爱人容易,从爱人再做回朋友却难上加难。曾经亲密无间,知晓彼此的所有秘密,如今只能遥遥相望,连一句问候都是客套的对白,试问,如此还有何人愿意承受这份尴尬?
如若是没能做成爱人,那是不是连最初的朋友都做不成了呢?
林徽因的答案是可以。她不拘旧俗,与徐志摩依旧保持密切的书信往来,甚至以知己相待,大度地与之来往。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都没有使她退缩。
1921年,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远赴英国,陪同丈夫在伦敦郊区一个名叫沙世顿的山村里定居下来,日子过得平淡温馨。
同一年春,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来到英国观光游历,开始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
当儒雅的徐志摩见到灵动的林徽因,瞬间便被吸引住了。懵懂的林徽因崇拜博学而又不失浪漫的徐志摩,徐志摩更是倾心于正值芳华的林徽因,见面时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不见面时,泛滥成灾的思念催促着他寄出一封又一封信函,期待着她回信的同时,又积攒了一肚子的话想对她说。
在林徽因看来,这算不上爱情,只是朦朦胧胧的感情罢了,而对徐志摩而言,她就是他要寻找的真爱。为了她,他可以忤逆全世界。1922年3月,当爱情之火再也抑制不住的时候,他决定与妻子协议离婚。
徐志摩自以为挣脱了婚姻的枷锁,可以迎来崭新的爱情时,现实却让他扑了空。
林徽因不辞而别,悄悄和父亲回到了国内,不久便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爱,孤家寡人的徐志摩并没有放弃,爱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减退。为了爱情,他从英国回到中国,急切地想要向心爱的人证明真心。
心有所属的林徽因,自然又一次拒绝了他的追求。也许很多爱情都是由友情开始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友情就一定可以转化为爱情,林徽因对此坚信不移。
她欣赏这位才华出众,又有着天马行空般想象力的大朋友,却也深知在感情的认同点上,她与他并不一致。
她感谢他的垂爱,却无法做出他所期待的回应。她珍惜这段友情,也珍惜这位真诚的朋友。
1924年,印度"诗哲"泰戈尔访问中国,在华访问期间,皆是由徐志摩全程陪同,也是他最先于4月12日抵达上海码头迎接来自印度的"诗哲"。
他们二人的年龄虽差距很大,但灵魂却是相通的,几句交谈后,当即引为知己,成为20世纪诗坛上有名的忘年交。
在出发赶往北京之前,徐志摩在杭州西湖盛情款待泰戈尔,赏月、吟诗、谈心,从傍晚到黎明,彻夜未停。
满怀心事的徐志摩,向老诗人诉说了爱而不得的苦闷与彷徨,讲述自己心仪的姑娘叫林徽因,讲她的迷人,讲他的沉醉。
原来情到深处,可以不问归路。
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诗人,倾听着徐志摩的诉说,他的每一句心声,都带着深切的向往和迷恋,激情澎湃,令人动容。泰戈尔深知,面前这位年轻的诗人,是何等情深,不由得想要帮一帮他。
结束了西湖之行,这一老一少在4月23日到达北京,在车站,林徽因也在欢迎、接待的人群中。老诗人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满脸笑意地与前来迎接的众人合影,以须发皆白的老诗人为中心,其余人物分别是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及其父林长民。
徐志摩、泰戈尔、林徽因肩并肩站在一起,如同老树、鲜花与青藤,交相辉映。一袭旗袍、身材婀娜的林徽因,神采奕奕,如画中的淡雅美人。
泰戈尔见到林徽因后,赞叹徐志摩有眼光,忍不住想要为徐志摩求情,撮合一下这对年轻人,他以长辈的身份与林徽因心交心地畅谈感情,可惜的是她已经将深情给了梁思成,留给徐志摩的只能是义重。
她有自己的考量,对未来也有自己的打算,既然做了决定,就不会轻易反悔,更重要的是,她对梁思成的爱是真切的,她有自己的坚持。
两年前,当徐志摩亲口向她求爱,表示愿意与妻子张幼仪离婚时,她更加认定,对他只是友情。
许久后,她向好友费慰梅提及此事,费慰梅说:"这些年徽因和她伤心透顶的母亲住在一起,使她想起离婚就恼火。在这起离婚事件中,一个失去爱情的妻子被抛弃,而她自己却要去代替她的位置。"
破坏别人的家庭,取代别人的位置,是她不能接受的。纵使她并不是思想传统的女人,也断然无法容忍自己走上这样的道路。
徐志摩离婚后,梁启超作为他的恩师,得到消息后,特意写了封信加以谴责劝导,劝诫他不要"追求幻梦中的极乐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徐志摩给恩师复信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态度坚决,理直气壮。
林徽因却坚定地一再拒绝,在她这里,没有商量的余地。
25日,林徽因与梁启超、林长民、胡适等一起陪同泰戈尔游览北海,参观松坡图书馆,又赴静心斋茶会。
26日,又与徐志摩、陈西滢等陪同泰戈尔游览京郊法源寺,观赏丁香花。
27日,林徽因陪同泰戈尔游览故宫御花园,并拜会溥仪,兼做翻译。晚上陪同参加北京文学界欢迎泰戈尔的宴会。
28日,她与梁思成等陪同泰戈尔前往天坛同北京学生见面,徐志摩担任翻译。
29日,再与胡适、徐志摩、王统照、颜惠庆等人陪同泰戈尔,上午参加北京画界在贵州会馆的欢迎会。下午参加庄士敦的招待。
晚上,她与丁西林、胡适等人陪同泰戈尔参加了凌叔华在私宅举办的欢迎泰戈尔家庭茶会。
林徽因与徐志摩一起,时刻伴随在泰戈尔身边。
她迎着他投来的目光,没有任何躲闪,落落大方地报以微笑,不掺杂任何伪装和欺骗。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到林徽因超凡脱俗的品质,旁人再怎样议论纷纷,都敌不过她内心的坦然,她的自信足以让她对过往释怀,不扭捏,也就不会尴尬。
多少女人做不到这一点,一直顾影自怜,不知道是感情绑架了自己,还是自己纠缠了感情,点点滴滴都难以平静对待,心中的空洞似乎用什么都填不满,受过的伤害任凭多少岁月流过也治愈不了。
这是傻姑娘的做法。
视若平常,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5月8日是泰戈尔64岁的寿辰,北京文化界借座协和大礼堂为他庆寿。由胡适主持庆典,主要内容:一是梁启超代表大家为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并将一枚"竺震旦"印章赠送给他留作纪念;二是众人用英语演出了他的诗剧《齐特拉》。
剧中主人公齐特拉公主尚武却其貌不扬,在山林里邂逅邻国王子阿俊那,对他一见钟情。她屡建战功却依旧得不到王子的欢心,于是她祈求爱神赐给她美貌。最终,她如愿以偿,以姣好的面容与心爱的王子结成夫妻。
婚后的齐特拉还是开心不起来,后悔失去了本来的容颜。她又得知王子仰慕邻国公主征服乱贼的英名,却不知道这位公主正是自己的妻子。
喜忧参半的齐特拉再次恳求爱神恢复她原本的相貌,王子得知真相后,无比惊喜,最后相互爱慕的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戏剧由张彭春导演,梁思成绘制布景,林徽因饰演女主角齐特拉,担任其他角色的皆是名流:张歆海饰演王子阿俊那,徐志摩饰演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演春神伐森塔。
新式的布景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高悬于丛林之上的新月,晶莹皎洁,齐特拉公主的造型曼妙动人,美妙绝伦。
5月10日,北平《晨报副刊》说:"林宗孟(按,即林长民"君头发半白还有登台演剧的兴趣和勇气,真算难得。父女合演,空前美谈。"林徽因的姿态优美,成为众人赞羡的焦点。
待泰戈尔离开中国之际,他特意为林徽因作诗一首:"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他也在惋惜这段不会有结果的单恋,那一声无奈的叹息,是为了徐志摩,也是为了林徽因。
随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之下,远赴美国留学。
1927年,林徽因与梁思成正式订婚。
1928年,二人在加拿大完婚。
光明正大的人,从不惧怕流言蜚语,更不会因为他人的指指点点而乱了分寸,慌了阵脚。
不论是旧情难了,还是新情难料,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去面对吧,感情本来就说不清楚,也不需要计较太多。
毕竟曾经真心相爱,说好的天长地久虽然未能实现,可曾经真切的满足和感动,也是爱情的礼物,多记一些美好,少回忆一些糟粕。
女人也该保持君子风度,淡定从容。
下一次偶然相遇,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躲闪,大大方方地面对面,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微笑,轻轻一句"好久不见",算是最平淡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