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以及台风或飓风。它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庞大的暖心气旋性空气涡旋,它一面强烈地旋转,一面在海上向前移动或登上陆地,引起狂风、暴雨、巨浪及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台风或飓风是最强一级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中的“老大”。
热带气旋的风力以近中心处最大。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热带低压为6~8级,热带风暴为8~9级,强热带风暴为10~11级,台风或飓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
热带气旋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习惯名称。发生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称为气旋性风暴;靠近菲律宾的,叫做“巴加峨斯”或“碧瑶风”;出现在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北部沿岸洋面上的,称为“威力威力”,意思是诡计多端、狡猾可怕,重复“威力”,告诉人们要加倍警惕;发生在马达加斯加东部印度洋海面上的,称为“毛里求斯”。
对于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国际规定统称台风或飓风。台风,原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强热带气旋。台风原是福州方言“大风”的发音,阿拉伯语意为“滴溜溜地转动”。飓风,通常适用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在玛雅神话中,“飓风”是仅有一条腿的风暴之神。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沿岸的东北太平洋上的飓风,又叫“可尔多纳左风”:在西印度洋群岛一带,春分和秋分前后影响该地的飓风,被称作“二分点风暴”。中国早期也曾将台风称为“飓风”,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日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
无论从范围、威力还是对人类影响等方面,台风都是最强大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家族中的“老大”。旋转半径一般在50~500千米,高度从海面直达平流层底部。中心气压很低,近中心最大风速在33米/秒以上。
台风通常生成在水温为26~27℃的广阔的热带暖洋面七。在那里,海面温度高,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空气对流上升过程中不断释放热量,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旋转的暖心气柱,最终发展成台风。在赤道南北纬5°之间,海水温度虽高,但地球自转偏向力极小或为零,台风无法形成;东南太平洋东部及南大西洋,由于水温较低等原因,至今也未发现台风。
全球海洋每年平均出现台风约45次,集中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等8个海区,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最多,平均每年出现18.5次。这18.5次台风相对集中在南海中、北部海面,菲律宾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洋面,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洋面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
西北太平洋台风对中国沿海地区影响很大,平均每年登陆的台风有3个,另有登陆的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