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用理智战胜情感。“早恋”虽易使人陶醉,但在年轻幼稚、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恋爱,得到的将不是幸福与欢乐,而是痛苦和烦恼。所以要引导学生跳出烦恼的圈子。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纠正错误的认识和想法,根据个人的思想性格,诱导他们树立理想和目标;其次,要给学生出路和机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鼓励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参加一些社团,推荐、提拔他们担任一些部门的工作,充实他们的生活,重新找到方向和体会到工作生活的乐趣。还要给他们一个有利于身心的环境,在座位上适当分隔得远一点,或安排几个品学兼优的同学在其周围帮助他。当他们有某种上进的需求,最好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条件。例如,有文学兴趣的,可提供一些中外名著供其阅读,推荐其加入文学社,或向其推荐一些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特长的老师和同学。
2.“冻”起来
“冻”起来,就是要求学生把情感冻结、埋藏起来,让其“冬眠”,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首先,在思想上“冻”起来,让其认识到“早恋”的害处,立下决心。协助他们找寻兴趣和目标,以转移他们的“视线”。其次,在行动上“冻”结起来,要求两人除了学习和工作上的问题外,不要单独来往,避免接触。使其“感情”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逐渐淡化、消失。同时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往,重新投入集体的温暖怀抱,体会到友谊的可贵。
3.“隔”开来。
“隔”开来,就是要尽量避免两人单独在一起。发动一些与他们关系较为密切,行为良好的同学与他们多接触、交往,大家一同参加有益活动。共同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关心他们生活上的事情,排解心中的忧闷,遇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尤其是在“分手”的初段,更要“隔”开来。人,毕竟是有感情的,要他们“分手”在心理上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分手”后的内心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迷惘感,这是他们最痛苦、最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此时,如不及时跟进,则很容易出现反复,则更加难以处理。教师和帮教的同学要趁“虚”而入,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抚慰,重新找到温暖和人生的意义、希望。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隔”,还要注意校外活动的“隔”开来,委派几个与其居住地相近的同学多点与他(她)来往,密切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监管”其外出活动的时间、范围及对象。这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形成一个严密的监督体系,有效防止双方的来往、接触。
在今天商品发达的社会里,中学生“早恋”问题已不容忽视,其危害及衍生的副作用已为人所共知,小则关乎学生个人的前途、幸福,大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宁、祖国的未来,只要我们深入学生,以诚相对,为学生设身处地,用爱心去感化,发挥群体力量,相信一定能妥善处理好中学生“早恋”的心理问题,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安全到达理想的彼岸。
帮助学生克服嫉妒的心理缺陷
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谁就要受它的玩弄。”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和成长之中,这种嫉妒之心也就更多一些。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疑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近来,不断有学生咨询“别人超过我怎么办?”日前,又有一个带着同样问题的女孩子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她细声细气地向我倾诉缠绕已久的苦恼。那紧皱的双眉,满面的愁容,期盼的目光,折射出她内心世界的茫然与惊恐。她不安地问我:“老师,您说我是不是神经有毛病了?”根据她一贯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能力,学习成绩保持在中上等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升入初三后,她看到同学都在埋头读书,特别是听到有的同学从暑假就开始系统复习初中前两年的课程,心理的平衡被打破了,担心落在别人后面。期中考试后,同桌小露的成绩超过了她,对她是个强烈的刺激。此后,小露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她的关注,她猜测小露是否又看了哪本自己没有的参考书了;是否又记老师讲得什么内容了;忍受不了小露那微笑的神情,总觉得是在嘲笑自己。现在,她进而发展到只要一看到小露的身影,就立即紧张起来,注意力分散,老师讲的内容就记不住了。不得已,她成天躲着小露,并与小露断绝了交往。她这样做的结果,使小露非常苦恼,同桌两年的好友形同陌路。小露多次乞求她保持友谊,但是她坚决回绝了,并说除非小露从此不学习,成绩下降,否则就别谈友谊。她也知道自己这样做太苛求,还会影响两人的学习,但就是控制不住,有时夜里醒来想起白天的事就难以入睡。
我在和她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她是一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弱,易受暗示,有较强嫉妒心的女孩。给她做多项人格(MMPI)测验,结果显示,精神衰弱(Pt)T=65,社会内向(Si)T=66,表明她敏感多疑,内心混乱,独立性差。这些自身个性发展中的弱点,导致其抑郁、不安,难以适应毕业前夕充满竞争氛围的学习环境,如果不及时疏导,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疾病。
我决定从调整她的认知结构入手,理顺她的情绪,启发她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周围环境,排除消极的心理因素,敢于面对竞争,向自我挑战。
我微笑着对她说:“你不是神经有什么毛病,而是你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心理暂时失去了平衡,不必犯嘀咕。现在,是你应该想办法从这种状态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了。不然,任其发展下去,那可要真的有病了。现在,我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好吗?”她点了点头,同意了。我首先向她提出一个思考题:“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里?”她未估计到我会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迟疑了一会儿才说:“我们处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化、人际交往频繁、优胜劣汰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怎样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如果各方面实力不强,就找不到好工作,有下岗、失业、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我鼓励她说:“你很有头脑。我们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你认为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她依次列举了许多方面的素质,其中提到了心理素质。
我及时抓住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我说:“你讲得比较全面,这些素质中最关键的是心理素质。个体的智力相差无几,为什么智力水平相同的人,学习和工作成绩却相差甚远?为什么许多智力平平者反而比高智商者学业有成,工作贡献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智力方面的心理因素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接着,我给她举了她们年级一位同学的事例:这位同学刚来我校时,学习成绩在年级仅属中等水平,但她能冷静分析自己的实力,认真观察别人的学习特点,汲取他人的长处,找到了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刻苦学习,自制力强,学习情绪稳定,总是以一种平常心态去追求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其结果是将一直和她角逐的高智商者远远地甩在后面,学习成绩由刚来时的中等逐步上升为整个年级的前列。当同学求教于她时,她总是放下手中的作业,耐心细致地帮助同学解答问题,还被评为学校的“十佳中学生”。她入神地听着,沉醉于故事当中。我问她:“你能说说你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了吗?”
她若有所悟地说:“我不如她,她想的是如何赶上去,我想的是怕别人超过自己,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更没有那种超越向前的勇气。”
我又问:“为什么你和她的表现截然不同呢?竞争的目的是什么呢?在竞争中如何发挥自我效能呢?”她无力地摇了摇头说:“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些问题,只是整天担心。”
我接着说:“我们所说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要看谁跑得快,又要互助,争取都能冲到终点站。竞争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激励每个人的进取精神,所以我们既要讲竞争又要讲合作。你跟小露展开竞争,这很好,她超过你,可以激励你迎头赶上。你们可以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然,在竞争中失利是常事,只要不气馁、不沮丧,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有勇气克服困难。若是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失望现象,潜意识中的自我效能就会被关闭,影响大脑思维的活动和发展。你的思想只集中在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上,那就很难看到自己的潜能。不知你是否理解这个道理?”她边用右手拇指掐着自己左手虎口边说:“我就是对自己学习退步没有认真地分析原因,认为别人在和自己对着干、留心眼,更没想怎么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具体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我趁势说:“这样必然使自己的眼睛只盯着别人,而不能发现自身的有利因素和需要克服的学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一次比一次失去信心,那怎能超过别人呢?”她点头默许。我又问:“除了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外,还有什么弱点阻碍你前进?你为何只盯着小露而不与总考第一的班长比呢?”
她半晌不语,看来此问题触动了她内心的隐蔽之处,即不敢正视自己的痛处。我用关切的语气说:“一个人只有敢于将心灵深处的东西袒露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如果你现在不想说,什么时候想说,随时来找我聊聊,好吗?”她点头默许,迟疑地出去了。我相信她很快还会来找我。
果然,第二天一早,她出现在我上班的必经之路上,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现在有时间吗?”在我办公室里,她侃侃而谈:“小露一直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我惟一的朋友。我俩的学习成绩差不多,以前我比她好,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现在她突然超过我了,所以我就嫉妒她,总是暗暗地观察她。一看到她听讲那么专心,记笔记速度那么快,我就担心起来,生怕她学的比我好,瞧不起我。”说到这,她微微低下头,双手不停地搓着膝盖,好象觉得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我想消除她的“负罪感”,进一步帮助她认识怯弱、嫉妒、自卑等不良心理品质对她的学习、交往乃至走向社会的危害。于是,我真诚地说:“和你一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一般地说,往往爱和在班里的位置与自己相近的人比,所以你把小露当成了影响你个人利益的敌对力量。嫉妒心理的核心是自私,想处处压倒别人,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学得好、生活得愉快。这种自私观念的具体表现是,恨别人比自己强,心胸狭隘,容不得人,对他人的长处产生愤怒、恐惧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也是个性发展不良的表现。嫉妒心理会损害身心健康,在恐惧、猜疑、紧张、怨恨、焦虑的心态下,会使人的躯体出现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失调乃至神经衰弱、精力不足,影响学习效率。有一种人能欣赏别人的成就,他生活的天地自然就比别人宽;还有一种人恨别人挡住了自己的去路,那是最可怜的,因为他没有能力使自己看到两旁广阔的视野、宽广的大地,只顾在一条固定的路上与人竞赛,即使侥幸抢先,也只不过一个人而已,又何光彩之有?你想做哪种人呢?”
她思考了片刻,说:“老师,我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你争我斗,而是共同携手创造未来。我由于只想着自己将来能考上重点高中就行,就怕别人抢了我的位置,这不仅使我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反而弄得我心神不宁,还把小露的成绩下降当做友谊的砝码,我想改掉这个毛病。”
我鼓励她说:“你能悟出这个道理是一个飞跃,但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自我锻炼、自我修养。再有,嫉妒的另一个表现是当自己超过别人时,会丧失信心,这也是可怕的。只有真正明白了竞争的意义,不断总结曾经成功过的经验,才能增强信心。你说对吗?”
她急切地问我:“老师,我怎么改掉这些毛病呢?”
我微笑着、语气坚定地说:“有办法!你不妨试试这几种方法:第一种是自我暗示法,即每天多次对自己说,小露是我的好友,她有许多优点,我喜欢她。同时,要多次自我暗示:我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基础挺好,只要继续努力下去,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第二种方法叫系统脱敏法,就是你先尝试在心里与小露对话,回忆以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然后尝试地看小露几眼,每天多看几次,你就会发现,第二次比第一次的害怕心理弱一些,第三次、第四次会继续逐渐减弱,坚持下去,即可达到见到小露和见到其他同学一样,没什么反应了。这时,你可以尝试与小露对视,并与她作简单的交谈。第三种办法是转移法,将和别人比转为自己与自己比。正确分析并评价自己,制订力所能及的期望目标,激励自己奋进,只要自己比以前有进步,就表扬自己,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第四种是补偿法,就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文科学习的优势,补理科之短,把从文科学习获得的自信扩散到学习理科上。第五种是互励法。你不妨和小露深谈一次,谈谈你的苦恼和想法,以便消除以前的误会,恢复友谊,获得她的谅解和支持,并与她共同讨论学习方法和技巧,互相取长补短和激励对方,才能共同提高;而且要学会真诚地赞许他人的成功,学习他人的长处,促进自己更加完善。”她向我借了一支笔,记下了这些方法,表示要按这些方法进行自我训练,然后,心情舒畅地离开了心理咨询室。
一个月后,她告诉我,现在已和小露恢复了友谊,情绪稳定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嫉妒程度有浅有深,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觉察。如自己与某同学是好朋友,他的学习成绩、能力等都较强,对自己的好朋友并不想加以攻击,但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点酸楚。而程度较深的嫉妒,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对能力超过自己的同学进行挑剔、造谣、诬陷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嫉妒心理对人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