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综合征:发生在进食后2~4小时,故亦称晚期倾倒综合征,表现为心慌、无力、眩晕、出汗、手颤、嗜睡,也可导致虚脱。是由于食物过快进入空肠,葡萄糖过快地吸收,血糖呈一时性增高,刺激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所致。为了预防上述二种并发症,一般主张胃切除不宜过多,胃空肠吻合口不可太大,术后早期应少食多餐,使胃肠道逐渐适应,并须避免进甜的、过热流质,进餐后平卧10~20分钟,可使倾倒综合征缓解,多数患者在半年到一年内能逐渐自愈,极少数(1%~2%)严重患者,经过2年以上治疗而未能改善症状者,应做手术,可将毕Ⅱ式改为毕Ⅰ式,目前多推荐改做Roux-Y空肠式吻合或切取7~10cm长的逆蠕动空肠段插入输出段中,疗效较好。低血糖综合征在症状刚发生时即稍进饮食,尤其是糖类,即可缓解,少食多餐可防止其发生。
6.碱性反流性胃炎
常始于胃大部切除术后1~2年,一般认为由于丧失了幽门括纳肌,胆汁持续反流入胃,其含有的胆盐、溶卵磷脂破坏了胃黏膜屏障作用,使胃液中氢离子大量逆向弥散进入,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出血、糜烂等。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①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进食后加重,抗酸剂无效;②胆汁性呕吐,呕吐后疼痛依旧;③体重减轻。此外,尚有因胃炎引起长期小量出血所导致的贫血,胃液低酸或缺乏等症状。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轻度糜烂、易出血,活检常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以上特点,可与输入段综合征相鉴别。严重者应手术治疗,改行Roux-Y型空肠吻合术,以避免胆汁反流入胃,疗效可达75%~95%。
鉴于倾倒综合证和反流性胃炎均与胃大部切除术时切除幽门或替代幽门括约肌功能的多种手术提出,如游离带血管蒂的胃浆肌片包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等,但疗效尚待多方验证和长期观察。
7.吻合口溃疡
多见于吻合口的空肠侧,是一严重并发症,90%以上发生在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发病于术后2年内,症状和原来溃疡病相拟,但疼痛较剧,节律性不显,局部有压痛,极易并发出血,多表现为柏油样便,慢性贫血;穿孔也较多见,形成胃空肠结肠瘘,表现为肠蠕动增加,腹泻,含不消化食物和营养不良。吻合口溃疡的常见原因是胃切除不够,输入段过长或行溃疡旷置手术时,未彻底切除胃窦部黏膜所致,需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或甲状旁腺瘤所致的复发性溃疡相区别。吻合口溃疡药物治疗无效,且出血、慢性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宜做手术治疗,针对病因,重行合乎要求的胃大部切除术,或同时做迷走神经切断术。
8.营养性并发症
由于胃肠道吸收功紊乱所致,常见的有:
(1)营养不足,体重减轻。
原因有:胃切除过多的小胃综合征、严重倾倒综合征、胃肠排出加速所致的食糜不能充分和消化液混合,以致吸收功能不足所致。无明显症状,时有大便增多或为稀便,粪内含不消化的脂肪和肌纤维。治疗应针对发病原因,主要在于调理饮食和进营养食物。
(2)贫血
有二种:一是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较多见。尤其是妇女,主要是胃切除后胃酸减少,而毕Ⅱ术式时,食物不再经过十二指肠,小肠上段蠕动加快,影响了铁质的吸收,可给予铁剂治疗;二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由于胃切除后抗贫血内因子缺乏,造成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所致,可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等治疗,个别严重贫血者,尚须反复给予输血。
(3)腹泻与脂肪泻
腹泻多因胃排空过快,小肠蠕动增强,消化与吸收不良所致。自粪便中排出如超过7%摄入的脂肪则称为脂肪泻,多见于毕Ⅱ术式,因食物不再经过十二指肠,甚快地排出,致使胰胆的分泌与食糜不同步,不能很好地混合,丧失了胰液分解脂肪和胆盐的乳化作用,而影响脂肪吸收。在输入段过长,易于潴留(盲袢综合征),以致细菌繁殖加速胆盐分解的情况下,更易多见。腹泻和脂肪泻又互相加重病情。治疗宜进少渣、易消化、高蛋白的饮食,可用消胆胺结合胆盐,应用广谱抗生素以抑制细菌生长。
(4)骨病
一般发生在术后5~10年,女性较多见,可能和怀孕、哺乳有关,可分隐性骨质软化、骨质疏松和混合型,其中以骨质软化为多见。主要症状具有骨骼疼痛,常位于下背部、股部和胸部,局部有叩压痛;下肢无力,容易骨折;患者消瘦,常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为首先出现的症状,血钙、磷下降。骨骼脱钙常达30%~50%时,出现骨质疏松。发生原因主要特效药钙质在十二指肠内吸收,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不再通过十二指肠,钙吸收减少。此外,由于食物和胆汁不能很好混合,脂肪消化发生障碍,小肠内脂肪酸增加,和钙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钙皂,更影响钙的吸收。脂肪呼收不良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治疗主要是补充钙和大量维生素D。
9.残胃癌
指胃因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至少5年以后所发生的残胃原发性癌。据大量统计报道,残胃癌多发生在离第一次手术约20~25年,最长为40年。近20~30年来报告日益增多。据大量病例分析,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施行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机会,大致相等。发病原因未明,可能和大部分切除术后,胃内无酸,胆汁和肠道内细菌逆流入胃,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所引起。主要症状和原溃疡病相似;胃痛、餐后饱胀、消瘦、呕血,常误认为溃疡复发,以致延误早期诊断。诊断依靠X线和胃镜检查。治疗:再次手术做根治切除,但迄今报道成功者不多。
(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
有的常见的并发症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相似,如倾倒综合征,呕吐胆汁,消化不良,腹泻,溃疡复发。腹泻多发生在术后,近期和数月内,但可自行缓解,严重者不多,应用高选迷切后很少发生。溃疡复发率较高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据报道一般溃疡复发率约在3%~10%,高于胃大部切除术的1%,常为手术切断迷走神经不彻底所致。该神经变异较多,在高选迷切时游离食管下段不够长或遗漏切断胃壁后支所致。其余常见并发症有:
1.胃潴留
各类迷切都可发生,高选迷切断术后较少见,多在术后3~4天,拔除胃管后,出现上腹不适,明显饱胀,呕吐胆汁和食物。X线吞钡可见胃扩张、大量潴留而无排空,但可用手推钡剂过吻合口。实系术后胃张力减退,蠕动消失所致。上述症状一般可在10~14天内逐渐自行消失,也有拖延更长者,但一般无须再次手术。治疗是禁食、持续胃管减压,用温热高渗盐水一日多次洗胃,输血,输液纠正低血钾,还可用新斯的明0.5~1.0mg,每日1~2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2.吞咽困难
术后早期开始进固体食物时出现,下咽时胸骨后疼痛,X线吞钡见食管下段狭窄,贲门痉挛,常见原因是迷切后食管下端的运动失调或食管炎。大多于1~4月内自行消失,仅在长期不缓解者,考虑为食管炎症后所致的食管壁纤维化或周围炎症黏连引起,须行手术扩张食管或作黏连松懈术。
3.胃小弯坏死穿孔
见于高选迷切术后。因手术分离小弯血管和过于贴近胃壁造成损伤所致。加以胃小弯又无黏膜下血管丛,是一个潜在易缺血区。穿孔后突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和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须立刻进行手术修补。预防在于避免手术分离小弯血管过广,在脂肪较多患者,更应注意,术后须在胃小弯侧进行浆膜层完整而严密缝合。
此外,在手术中还可发生各种内脏损伤,如食管下段、脾、胸膜,肝左叶、肝左静脉、甚至下腔静脉,也可以引起纵隔血肿等,大都由于术者对解剖不太熟练所致。发觉后均须立刻手术修补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