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园丁精神
面对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教师的责任是全心尽职地培养他们,哺育他们茁壮成长。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园丁精神。
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自己应该清醒的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生机勃勃,鲜亮而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他们是可塑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比大人更富有情感,充满活力与主动。教师应给学生成长引路,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各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新时代的园丁应如何关注学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全彻底的尊重学生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
一位失学很久的学生,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校园,可是他的脸上并没有笑容,他觉得学校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的校园会给学生这样的印象?静心思考,我们何曾为孩子们想想,他们要得究竟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见到老师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为什么他们的脸上没有一点朝气,只有沉默?
其实我们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总有“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觉得自己应该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主宰者,这就造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弱化,使得学生总是盲从、被动,造成了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被压抑,其结果是本应生动活泼的“我要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要我学”。要想改变这种做法,就得学会完全彻底的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教师要学会低下身子倾听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就教材讲教材,我们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低下身子去倾听,了解学生最想知道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近教材,走近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课前问问学生: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想知道的?课堂中就讲学生想学的、不懂的。课后再问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打算怎样去弄明白?课堂教学应该常常出现“同频共振”现象,在双边的活动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及时听取学生建议,彼此尊重信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学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情感得以充分流露,人格得以尊重,自信心也将得以发展。
2.尊重学生,教师要学会宽容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不太成熟,也许他们的回答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面对这些我们要学会宽容。因为我们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许我们不轻易间的一句否定,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挫伤孩子的表现欲、自尊心、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的争辩,允许学生答错。因为当学生在不由自主插嘴时,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知的时候,我们要保护那些可贵的创造性的火花;允许学生争辩,让孩子把感受和怀疑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交谈,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据理力争,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理,在争辩中锻炼;允许学生答错,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诱发他们心中表现的欲望。
3.尊重学生,教师要学会赞赏
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一句简单的表扬在教师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他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他的成绩当时在班上一塌糊涂,而且调皮捣蛋。可是就因为他的一篇作文写得有进步,我表扬了他一次,没想到他从此精神振奋,学习的劲头一下就足了,期末时成绩居然遥遥领先。奇迹不是不可能发生,从这件事中我深刻的领悟到:辛勤的园丁不要吝惜你的表扬!
4.尊重学生,教师要学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
我们要打破师道尊严的束缚,认识到自己不是学生的统治者,我们是他们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赞可夫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就非常强调良好课堂气氛的培养,他认为,学生在课堂里高高兴兴学或愁眉苦脸的学,效果是完全两样的。课堂中创造一种使大家心情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的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以和学生作朋友的语气交谈;对待某些领域不懂的问题应勇敢的向学生承认和学生一起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这样我们不仅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能成为他们的益友。
(三)完全彻底的了解学生
作为园丁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才可以让找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主体学习的欲望。
1.“爱动”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孩子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试一试。应该说,孩子没有活动就不可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一个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活动,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创设情景做小导游、古诗竞背、各类知识大比拼等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把过去的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通过他们的自主活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好奇”是孩子的另一个特点
不要低估学生的判断力与好奇心,同样一个问题由教师提出和学生自己提出决然是一个被动与主动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总是很积极的去想办法解决,由教师提出问题,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学习期望。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不断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重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在这样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无穷的乐趣。
所以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课前预定好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质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对自己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总是很积极、很认真的想办法去完成。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养成了爱思考、会思考的学习习惯,而这才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受用终身的学习本领。
3.“知识丰富”是当今孩子的的显著特点
在这个信息传播极为便捷的时代,电脑、电视、报纸为学生提供了众多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捕捉信息的窗口。学生每天都会获得大量信息,知识面很丰富,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应充分给予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同时学会倾听、吸收别人的信息;课外经常布置学生看新闻写摘录、结合课文收集相关资料,阅读课外报刊出手抄报、开介绍会等作业形式。
(三)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让水手站在海边,而不让他游泳,他永远都不能征服大海。”同样如果学生不能学会自己学习,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他以后也不能适应社会的残酷筛选,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那些学生受用终身的能力的培养:
1.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预习的习惯。(2)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3)养成读书写批注的习惯。在读的基础上写眉批或尾批,对好词佳句品评,对含义深刻的词句写解说等等。将悟与写结合起来,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能力何愁不能提高?(4)养成合书重温的习惯。一篇文章看完,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印象,也许是一些词,也许是一段话,也许是一个道理。合上书,再重温一遍,印象会更深刻。有了平时的积累,才能有用时的“顿悟”,正所谓“厚积薄发”。
2.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只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设疑问难。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课文重点环节设置悬念;抓文章言已尽意无穷的语言材料,设置疑问,拓宽学生思路;对文章的不足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唱反调。长期训练可以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明显增强。但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教师还应教给一定的方法:(1)抓重点词句品悟领会。记得《赤壁之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黄盖为什么会想到火攻?我让学生读读划划重点词语,圈出关键词“连”“接”,学生一下就明白了。(2)迁移旧知、联系生活化解疑问;许多事物、情感单从书本上去认识是不够的,如果不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怎么读都觉得隔了一层,可一旦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就仿佛身临其境,对文章中的意境会有更深的感悟。在教学《养花》一文时,我问学生:你们的生活快乐吗?没想到学生一个个怨声载道,不是抱怨家长成天不许自己出去,就是关在家里看电视、写作业,生活很无聊。我追问道: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有的说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平时不太爱关心周围的人和事。认识到了学生生活观的消极后,我又问他们下一步的打算。学生各抒己见,表示要选择一样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爱好,平时多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和好朋友相处,学会美化生活。使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很丰富,只有乐于付出、积极对待,就会感到生活的快乐。(3)环顾全文,顺藤摸瓜,找到原因。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学生环顾文章,一下就能找到答案:曹操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大江,非坐船不可。
3.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凝结起来才能将事情办得更出色。所以现代社会除了强调竞争,更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组内成员应在组长带领下,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每个人轮流担任职责:主持人负责组织大家有序讨论,协调进程。记录员负责将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记录学习成果。中心发言人负责将大家的学习成果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检察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纠正不足。这样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尽所能,同学之间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既提高了集体的竞争能力,又使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扎扎实实塑造学生的人格
教学过程如果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那是我们教学的极大失职。学生不是被肢解的被窒息的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学生,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富有爱心、富有同情心、富有责任感、富有教养的。
人文精神、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情趣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在小学阶段,往往是在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陶冶鉴赏中得到的。教书更要教做人,将字里行间蕴涵的人文性挖掘出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五)学做开放型的教师
做开放型的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全方位开放的心态吸纳新潮,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
1.备课要学会合奏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让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将语文和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这就为新时期的园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的所得、所思总是有限的。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打破那种学科教师间“独奏”的形式,要学会与其他学科教师建立联系,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从习惯于孤芳自赏走向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还要学会放手发动学生参与备课,将学生预习笔记中反映的情况录入教案,以促进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2.“走出去”,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的开放型教育
学生不能只学书本,社会、自然更是学生成长、锻炼的舞台。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找到快乐、提高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带他们走进生活,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将教材所体现的思想,道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请有特长的家长或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3.发动学生全方位交流
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本班学生中,我们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实行跨班级、年级以至学校的自由组合学习方式,让志趣相投的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
我们应该学会了解学生,承认他们个性发展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有意识的将优势领域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实要想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方式很多:①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学,可以借助参考书;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可以自己大声读,努力思考;也可以问老师。读书时你可以读给好朋友听,可以同桌互相读,可以自己大声读。②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可以抄写文章的优美段落,也可以试着写一段,也可以画成一副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③让学生参与板书。一改老师一统天下的格局,你想用哪些词语赞美他?让学生自己写在黑板上;你想用哪些名言概括你对课文的理解?师生共同合作,共同设计,共同完成板书。④让学生参与评价。如课堂中让学生评价别人的朗读、发言。互评别人的作文。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没有压力,只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往往会发挥出最佳水平,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新时代的园丁,我们意识到责任的重大,更应该深刻的明白:只有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生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造就百年的大树,无论风吹雨打,总能坚强屹立,最终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也许这才是新时代园丁精神的精髓所在。
园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