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调查显示,在自杀人群中,90%是由于一时想不开冲动地选择了自杀行为,这是由于浮躁在作怪。所以,我们要预防自杀,除了要心存希望外,最重要的是从心底里把“浮躁”这棵毒草拔出来。
继张国荣跳楼自杀后,韩国现代的公子又跳楼自杀了。在抑郁、精神分裂、自杀三大精神疾病中,惟有自杀最神秘,也惟有自杀被人作为一种特异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而就在此前两天——2003年9月8日,复旦大学发生一起女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这起事件再度向我们敲响警钟: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应该重视、关爱那些精神忧郁患者,防止他们做出过激行为。
许多自杀者在自杀前多有自杀征兆,这种自杀征兆也常被患者家属或同事、同伴忽略,如一些暗语或行动不被进一步地理解等。
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的心态,同时又有渴望被人救助的矛盾心理,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通常一个人考虑要自杀时,我们可以从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来加以判断,是否这类的话语或事件可以造成自杀行为的产生。一般而言,在自杀行动执行之前,想要自杀的人不管是在语言或是在非语言的表达上也好,都会显露出极为明显的警讯。
但是仍有一些危险的指标,我们必需加以注意:喜怒无常的情况增加;看似情绪低落或是哀伤;感到无价值或失望;从朋友、家人与日常活动中退缩下来;饮食、睡眠或性习惯的改变;特殊的自杀性威胁信件、诗词或短文论及预期性死亡的内容;持续性的苦闷;课业或工作表现的低落;在年轻的朋友身上,可见暴力、敌意或反叛的行为,其中也包括经常性的不告而别,中断亲密的关系,增加药物及酒精的使用量,失败的爱情关系,不寻常的忽略个人的外表,快速的人格改变,生理症状的抱怨,如:头痛或倦怠感陈述,“这是没有用的”、“不再有任何牵挂”的字句,突然丢弃所拥有的物品;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事情,整理得井然有序,等等。
当发现所接触的人,有类似的情形时,你可以确定他是自杀的高危险群者。他急迫需要你的紧急送医协助,不管你是自行送医或是报警处理,你的立即性协助,将可挽救一条脆弱无助的生命。
人类为什么会有自杀现象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什么是最大的生存恐惧呢?那就是绝望,就是一个人对现状或未来彻底绝望。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防止自杀,首先要铲除产生绝望的土壤。
有一些绝望基本与社会或他人无关,比如某人患了人类目前无能为力的疾病后对生活失去了勇气。这似乎是他一个人的事,但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因此而自杀,因为他的一死了之,作为一种记忆的阴影,会把长久的遗憾和疼痛留给活着的人。我们应该帮助他战胜病魔,应该给他以关怀,应该尽力为他减轻痛苦,让他用自然的方法走完人生之路。
有一些绝望既与个人有关,也与社会有关。比如:恋爱、婚姻失败,经营破产,上当受骗等等,少数人也往往会选择自杀。怎样减轻他们的绝望感呢?对绝望者,我们可开导他擦干眼泪向前看,而社会的责任是,要不断改善整体生存环境以改善个人的处境,如通过法律、道德等多种因素,让恋爱、婚姻、家庭更加理智和谐,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让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让奸诈者越来越少。
一份调查显示,在自杀人群中,90%是由于一时想不开冲动地选择了自杀行为,这是由于浮躁在作怪。所以,除了要帮助想自杀者建立希望外,最重要的是要帮他从心底里把“浮躁”这棵毒草拔出来。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
浮躁是人类所面临的普遍状态。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振荡于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浮躁是因为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祟。当压力太大、急于成功、太闲太忙、缺乏信仰、过分追求完美等问题出现并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时便会滋生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