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几十年过去,一代代共产党人未曾忘记,十六大刚刚闭幕,胡锦涛同志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
2009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期间,仍然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他说,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因
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说明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面对历史转折时期的严峻考验,头脑是非常清醒的,并向全党指明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政治作风保证。
夺取全国胜利,这一步是伟大的。一是这一步胜利来之不易。夺取全国胜利,这一步是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取得的。在28年的革命斗争中,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2000多万革命者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革命者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给我们。据统计,全国有案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战死在沙场上的,仅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期间就有76万;在敌人刑场上壮烈牺牲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的5年间至少有100多万;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仅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伤亡的人民解放军就达24.2万多人。这是一条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胜利之路。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这第一步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珍惜它,决不能把它丧失掉。二是这一步胜利扭转了中国历史的车轮。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蹂躏和压迫。打着"民国"旗号的蒋家王朝,就是集专制、独裁、卖国于一体的反动集团,在它的统治下,广大人民群众处在被愚弄、被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彻底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从而,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三是这一步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宣告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的终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把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崩溃了,标志着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在一个世界大国的胜利。它不仅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而且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这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世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根本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它不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深刻的伟大变革。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关系到能否沿着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选择的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前进的问题。
"两个务必"是巩固和发展革命成果,夺取新胜利的保证
巩固这一步胜利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和很大的气力,对此,中国共产党向来是旗帜鲜明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始终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和奋斗目标的。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显然,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夺取全国政权并不意味着已经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第一步胜利只是为新征程第二步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道路。尽管中国民主革命费去了中国人民整整100年工夫,这也仅仅是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准备。中国的革命是长期的,胜利的取得是逐步的。因此,要实现我们的理想,完成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夺取政权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坚持"两个务必"是国情与党的使命使然
一、"人口多、底子薄"
解放前夕中国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最高年产记录钢90多万吨,原煤6000多万吨,粮食2700多亿斤,棉花1700多万担。
到1949年,钢只有15万吨,原煤只有3200多万吨,粮食只有2100多亿斤。棉花只有850多万担。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生产只占17%。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连同手工业只占30%。许多工业品都要靠进口。
1954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2012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
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产3.8%。煤炭产量36.6亿吨,原油产量2.05亿吨,原油净进口2.66亿吨。天然气产量1060多亿立方,同比增长3.3%,天然气净进口447亿立方。
汽车产销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二、我国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仍然偏低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过半、覆盖13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旧在世界百名左右、城乡鸿沟仍存、资源环境压力犹在……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这道简单的乘除法,生动而真实地彰显出中国国情的复杂。
美国《纽约时报》曾说,中国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更接近阿尔及利亚、萨尔瓦多和阿尔巴尼亚等穷国。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曾几何时,这一质疑成为不少人心头的巨大问号。
占世界近1/5人口的中国,却仅拥有世界不足10%的耕地。当很多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信息化时代,中国仍然离不开"农"字当头。
繁华的北京周边,仍然环绕着河北省25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县,235.9万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
整个中国,仍有2000多万人等待脱贫,若按联合国提出的人均每天1美元的标准,还有1亿人没有达标。
三、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
这里的地势从海平面到海拔8000多米有着三大台阶的跨越,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中平原只占1/3,其他的丘陵和山区沟壑纵横、山势陡峭,自古地质灾害多发。
这里的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的7%;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的50%;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的1/4,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这里的自然资源承载力仅能满足9.5亿人,如今生息于斯者达13亿之众。
如果说自然禀赋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内外环境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着现实的国情。
四、创新能力严重欠缺
我们用一亿个飞机模型,仍换不回来一架波音787。目前全球上空飞行的2万多架喷气式飞机,还没有一架是中国产品。
我们一方面是"世界工厂",一方面又在失去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我们在用最便宜的成本组装的产品被我们自己大量消费,让大量的钱被外国人赚去。然而有些代价往往是很难用数字计算清楚的,我们比较容易看到的代价包括:土地、原材料、环境污染、劳动力伤害及其他资源消耗。如: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中国组装,中国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被苹果公司赚去了。
出口一台DVD一美元利润---出口售价32美元,其中:交专利费18美元,成本13美元,企业利润1美元。
数一数中国制造,却不拥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少?
大与小、快与慢、强与弱、富与穷--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这就是真实的中国。怎样变"黑色发展"转变为"绿色发展",把"快字当头"转变为"好字当先"?
五、三公消费和铺张浪费严重
我国的政府人员比例世界负第一,三公消费、铺张浪费奢靡之气严重。
尽管中国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是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没变。
步入21世纪,中国越发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种形态复杂共存、互交织的状态;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中问题增多、困难增大;随着与世界的深度融合,摩擦和矛盾也在加剧……
"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历届领导集体坚持的政治本色
"两个务必"是执政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更是我们党历届领导集体坚持的政治本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届党的领导核心,都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充实"两个务必"教育的新内容、新措施、新形式,增强了"两个务必"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978----1989年)
一、主要问题
1.这十年,是改革开放起步发展的阶段。拨乱反正,消除"文革"影响。
2.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也随之而来,一时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乍起,理想信念出现滑坡。
3.出现"一手软一手硬"的偏差。
二、主要理论和措施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袭,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
他强调,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奋斗。
邓小平指出,最近几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没有告诉人们,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
1.1982年,党的十二大针对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问题,用3年时间整顿党的作风。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全面部署。这次整风为全党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享乐主义,抵制外来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1986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
3.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求全党始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4.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在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显增强。同年8月,中央在"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要求,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第二阶段: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1989-2002年)
这个阶段,把党的"两个务必"教育与党的反腐败教育紧密结合,并在相互融合中升华,使"两个务必"教育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
一、主要问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缺乏一贯性"
2.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
二、主要理论和措施
1、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两个务必",要"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
2、1992年,就党的作风建设明确"五种精神",强调大力提倡谦虚谨慎、崇尚先进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3、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次为期3年的教育活动,发扬了延安整风运动的精神,采取自上而下,分期分批进行,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全党同志,尤其使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无疑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巨大的作用。
4、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后来党中央又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三个代表"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要求全面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这是对"两个务必"在新形势下"两个务必"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