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嚣听到消息后,十分生气,立即派遣王元在关山进行防御,把守番须道,同时亲自率领大军包围略阳,挖山筑堤,企图放水灌略阳城。隗嚣攻城自春至夏,士卒疲惫。一场厮守与争夺略阳的战斗十分激烈。来歙和将士们誓死坚守,拆房作兵器,隗嚣的精锐部队几个月攻不下略阳城。
同年闰四月,为了占据略阳城,刘秀亲领精兵沿番须道西进驰援至陇。统有河西五郡的窦融,从张掖率五郡兵数万,车五千余辆,由武威东进,东西夹击,所到之处,隗嚣的十三员大将、十六县、十余万人全部归降,略阳解围。后来,刘秀用四个县的土地封窦融为安丰侯,窦融的弟弟窦友为显亲侯,封地为显亲县。因此,我以为张家川县马关乡窦氏是窦融、窦友的后裔。
为了夺回略阳城,隗嚣挖山筑坝,水灌城池,挖断了完整的一座山,因此就有了断山。
龙山镇地理十分独特,南北两座山脉,自东向西,逶迤连绵,像屏障一样矗立在南北两侧。南北两侧湍急的河流,像黄土地母亲脸上两行长长的泪水。古称略阳川水的两条河水,可作护城河,战略位置十分险要,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塞之地。在南北两山间,坐落着一座断山。
龙山镇既是防御工事,又是重要的军事供应线。东西南北有四条出口,构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控扼龙山镇,便切断了岍陇道和番须道,千百年来,一直锁控着丝绸路最重要的通道。若屯兵于此,东可挡阿阳之锐,西可护金城之安,南可断清水之路,北可防张棉驿之兵。魏明帝曹睿曾说:“昔汉光武遣兵悬据略阳,终以破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有人说,从龙山镇的地形来看,像一个“略”字。“略”在《说文》里是这样表述的:“略,经略土地也。从田、各声。”在南北朝后,略阳在史料典籍里消失得无踪无影,我以为居住在略阳的大批氐人迁徙他乡,有可能是现在的陕西略阳县了。
断山,即龙山镇中间平地上截然凸起,与众山不相连的山峰,我们称为西梁子,有的称为碉堡梁。
明代出版的《秦安志》说的更为明了:“略阳川水源亦出于陇山,流经三甸川、断山、陇城县故城。”“东百有二十里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处起,不与众山联属,望其势若断。俯断山镇陇水径焉,其下为连合川,云川连而山断。”
清代版本的《秦安县志》记载:“略阳川水源出华亭主山,西流为清水邓川,亦名蚶头川,又西为三甸川入县境,又西经龙山镇北。又西桥子沟水,出桥子山经木河沟来注,所谓连合川也。又西松树镇水自南注之,又西卧龙川水注之,又西石板川水,自北来会,水亦源于主山,西南流经褒嘉寺入县境。又西南石板川野稷渠水,自东高妙沟水自北注之。又西南与连合川会,自是通称略阳川川水。又西经马家河北顷塬水自南注之……”,“乔子山之支为断山,下为断山镇。迤西为连合川,云山断而川连也。”
在我的家乡,人人都会讲断山神奇的故事。相传在一个烈日高照、电闪雷鸣、暴雨如射的白天,只见一团火光冲天而起,有一鲁班爷来到龙山,用一把巨大的铁锨将龙山当街的山脉端了起来,走到宁夏境内,清晨有一妇女出门倒尿水,鲁班爷感到非常可笑,结果铁锨把断了,将山土放在了海原县。有人说,现在海原县和龙山镇的土质一样,长的树木、花草一样。当然,这有几分荒诞的神话传说,除了民间文学的情趣外,并无多大价值,但它使断山增添了几分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也不失为旅游者探幽访胜、感怀天地的点滴意趣。的确,站在南山上瞭望断山,如太极图中间的曲线,又蜿蜒曲折,直跃云天。东高西低,形如“见龙在田”或“跃龙在渊”。
五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除了李时珍、徐霞客等少数例外,大多数习惯于从书本来到书本去,阐述比较空泛,致使我们的学术传统至今还缺乏坚实的实证基础。
文物,是特定历史时代留下的文化纪录,是无法替代、不能再造的。岁月沧桑,龙山镇昔年胜景,已十不存一。即使这样,文明之痕还是永不磨灭,仔细寻找,认真挖掘,毕竟有若许古迹遗存逃过了一次又一次劫难,得以幸存,成为历史的见证,今日的比照。
一九七三年三月,地处龙山镇东不足三公里的木河乡坪王村发现了王司徒墓志碑。这块普通而平凡的墓碑,现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详细记录了王真保生前真诚的业绩,这是研究略阳史以及略阳故城地址不可多得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将碑文记述如下:
君讳真保,秦州略阳人,实轩辕之裔,后稷之胄。盖隆周即豫,霸者专征,陈生嗟去,获兆西域。遂飞实武威,别为王氏,历代名位,左右贤王。暨汉世大统,诸国内属,因朝入士,鸣玉西都。后中国失御,魏晋迭升。或龙腾白马,凤扬金城。所在立功,图勋帝室,受晋茅土,遂家略阳。高祖擢晋龙骧将军、宁夷校蔚、赵显美侯。石虎之子,于时冲年立操,二九登庸,布萼蕃方,联晖相袭,分金益部,片珪井野。入服貂珰,出任推毂。兆虽槃根海底,即亦抽柯入汉。后石室告屯,苻宗策马,张氏承机,抚剑河西。豪杰鼎峙于三方,壮士偃蹇于斯年。爵命缤纷,竞溱如雾。公匪义张祚,东辕入秦。明帝置席,建师贤之礼;分土南安,托殊常之寄。将欲问策帏中,委戈厝门。不幸寝疾,薨于京师。翼赞之功未宣,六奇之谋掩发。秦后痛之,追谥曰庄。曾祖陵,抚军将军梁州刺史。烈祖伏仁气伏世,祁连汉阳二郡太守。父润,陇西太守。秦畿戎裔,习俗悠犷民负颠碍,世为嘱虑。乃是将军仞锋之场,帝王雕威之地。世祖为之徘徊,曹公于是逊遁。自代国启基,洮陇初开,抚新御险,时难其委以。公器略渊明,经纬有方,济时所托,以为德人。公体敦惠和,化邻南岐之风;育海千里,治□□欺之术。年末致仕,暴患而薨。民怀市哭之恋,吏报□祭之哀。魏苞余善,赠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君气品渊澄,资含玉质,良工不能侥其劲,脩纶未足度其深。弱冠仕郡,历政功曹。刺史山阳公,魏之懿德,识亮高明,光临申举,择必良彦,自非累代毫家王公之族,才逸孤群,都无以豫其选。于时民毫列庭,冠带鳞萃。公独被嘱盼,留自丁宁,即补西曹,用强贞干,在公清雅,声驰北京,孝文嘉之,策授广武将军城都侯。公执操自高,每多慷慨。志兼择翮之规,情含矫鳞之望。风随之节未申,腾雾之忱未举,寝疾不豫,晻然即世,时年六十,豪友痛之。自魏道厉终,大赵应期,寻仁恋德,望坟追赠。加使持节大都督、西道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徒公,天水郡开国公太原王,谥曰懿。使持节即柩宣策,祭以大牢,仰述美绩,镌铭记德。颂曰:孤根特秀,歹番条映月;凄风雅至,容不暂憩。非霜不酷,自有贞骨;倜傥不群,资狼亦别。严严荆山,遏遏蓝田,下积瑶琨,上插雾间。时遇善璩,宝器在焉。记斯明德,响玉相绵。金石永勒,千载长宣。
大赵神平两年岁次己酉十一月寅朔十三日庚寅记。
志文落款刻有“大赵神平二年”字样,查对史书,这一国号和年号均无记载。墓碑藏在甘肃省人民博物馆。今人曾在一九七五年第六期的《文物》杂志上作了大量有效的考证,认为年号为“神平”的“大赵”国,是万俟丑奴建于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即公元五二八年。
文物是时代的投影,古迹是历史的凝固。作为文物,王司徒墓志碑成为一个活的标本,一个令人读之不尽、百感交集的历史见证。作为文化遗存,它负载着远古的信息,构成了可以触摸的历史轮廓,这是祖先们留给我们为数不多的孤本和不可再生的信物。王司徒墓志碑发现的同时,也再现了历史。
近些年,一有机会,我匆匆回趟老家,每次都会在路边长久停留,设想着那些呼啸惊叫,那些锋镝遍地,那些炮火连天。中国古代战争留下生命痕迹的地方,一般都太稀少。
当时,六万人在这里作战,死伤者肯定不少。难道和街亭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马创明,龙山镇南街人,和我是同乡,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小学毕业,搞过小商品生意,最近几年一直收藏文物。二〇〇九年五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聚在一起,谈论街亭一战。他告诉我,冯塬、西沟、连柯,汉墓特别多,盗掘墓葬现象十分严重。
冯塬、西沟、连柯,这些地方我小时候经常去,在龙山镇西南方向,它们都和“谡依阻南山”的南山上连在一起,东高西低,依次自东向西排列,这里正是蜀军逃跑时经过的地方。回到家里,我一直在猜想,“冯塬”是不是“坟园”的谐音。
第二天,我们乘坐小轿车,一起去看汉墓。从西沟疙瘩川上山,他给我讲解这里文物分布情况。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冯塬、西沟埋葬着大量的士兵,古墓中挖出了大量木炭和青铜器。连柯埋葬着将军,出土了大量的战马鞍、战袍、盔甲、各种类型的青铜酒器,大小不等的护心镜,墓主人生前用过的兵器、剑、弓箭,还有古钱造、玉器、佩戴弓箭用的虎头腰带、铜铁箭头、战马铃铛、长矛、盾牌、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