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学生:汉武帝正准备死磕匈奴,厉兵秣马之际,霍去病去世,此后汉匈多年无战事?为什么汉武帝会放弃彻底打垮匈奴的好机会啊?
史老师:霍去病去世,朝中无大将。
熊学生:卫青呢?
史老师:卫青此时正遭猜忌。
熊学生:汉武帝在霍去病请封三王之时派霍去病出征,说明他对卫家至少还有着最基本的信任。在明明打了胜仗却受到匈奴羞辱,在部队已整装待发的时候,汉武帝会纠结不用卫青?为什么不先派卫青出征,回来再收拾他啊?
史老师:你出去。
李蔡之后,李家其实已经无法和卫家抗衡了。但是且慢,李家还有个二愣子李敢,既然他能够为了李广之死而打伤卫青一次,谁敢说他不会为了李蔡之死再犯一次浑?如果李蔡、李敢全死了,李家才算真正无还手之力。
李蔡死于公元前118年的春三月,紧跟其后发生的事情就是李敢被霍去病当着众人之面射死。
那一年,李蔡虽死,但李敢并没有受到影响,他打伤卫青的事也被卫青隐瞒了下来,而且一瞒就是一年。在这一年里,皇帝对李敢仍然相信,李敢丧父之痛也渐渐被时间抹平,他丢不下自己的工作,跟着皇帝刘彘到甘泉宫围猎。
这种皇家之间的围猎其实只能算是一种贵族的游戏。猎物都是事先养在林子里的,平时也不许别人围捕,数量多且因为天敌少而迟钝。有时皇帝还会带女眷参加,不过图个乐子。
谁也没想到,本来是一种乐呵乐呵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血腥的一幕。一直以舅舅卫青为榜样的霍去病听说了李敢打伤卫青这件事,按捺不住,直接在刘彘组织的甘泉宫狩猎时,当着众人的面,射杀李敢。事后,刘彘帮他隐瞒,说是李敢被鹿角挑死,没办法,围猎场没有其它的凶猛动物,李敢的伤又是箭造成的,可怜的鹿。(《史记。李将军列传》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馀,去病死。)
霍去病射杀李敢,这事不可能是事先谋划的,如果是事先谋划,要杀李敢的办法太多了啊,下毒、弹劾、暗杀,咋都可以。像霍去病现在选择的这种方式,实在太笨拙了啊。在甘泉宫,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即使皇帝想帮忙隐瞒也隐瞒不了啊,连司马迁都明确地知道,并记载入《史记》,说明尽管刘彘编了一个谎言,但真相还是流传出来,而且流传得非常之烈。
霍去病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他可是凭军功爬到了大司马的位置上,再怎么幼稚,最基本的道理应该懂的吧。
只有一个可能,有人选择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把这件事突然告诉了了霍去病。作为一个少言寡语,性格任性果敢的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霍去病最大的毛病就是冲动,做事情不顾后果,他可以冲动地带着很少的部队深入敌后去打匈奴,当然也可以冲动地当着皇帝的面射杀李敢。
可是,传递这消息给霍去病的人怎么知道霍去病会果断下手射杀李敢的呢?
前面说过,霍去病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李逵式的人物,霍去病虽然年轻,虽然鲁莽,但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智慧之人,否则,他能当得了常胜将军?打一场胜仗容易,难的是次次打胜仗啊。而且,霍去病与李敢原先其实关系非常的不错,这两人在战场上并肩作战,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还特地将李敢作为副将使用,要说这两人没有结下革命的友谊,还真不敢相信。
能够导致霍去病猝然翻脸,顶着上林苑那么多双眼睛,一怒之下射杀李敢,绝对不可能只是小问题。
隐藏在霍去病射杀李敢故事背后的,会是什么故事呢?
史书上后来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
漠北大战后,汉和匈奴都损失很大,特别是匈奴,基本上是废了,悲慛到什么程度呢?悲慛到国内都以为单于死了,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后来发现老单于伊稚斜还活着,赶快再自废单于称号。伊稚斜命是捡回来了,但匈奴士兵死伤无数,再打下去也打不过汉朝,想来想去,决定面子是不值钱的,就是用来丢的。于是,采用了赵信的计策,派使者倒过来求和亲。这是什么概念?以前从来都是汉朝巴巴地要把公主当礼物送给匈奴的啊。
匈奴主动要求和亲!汉朝得意了。丞相长史任敞说:“才把匈奴给打得满地找牙的,威风还没摆够呢,现在应该把匈奴当成藩属国,让他们进贡。”
刘彘自信心也正膨胀着,立马派任敞出使,和匈奴谈条件。
结果任敞这个建议真把匈奴给惹怒了,人家好歹原来一直占上风的,这次伏底做小已经很不容易,还要再踩一脚,是不太厚道。匈奴如果称臣,单于还怎么统治臣下啊,他自己可以不要面子,但难保下面的老百姓不会为了面子造他的反啊。几十年后的公元前5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附汉时,大臣大都表示反对,理由就是一旦臣服,原来威风八面的匈奴就没了,那时已经是性命攸关的时候了,且匈奴已大大削弱,分成两派,还是这态度,更何况现在。(不可。匈奴之俗,本上气力而下服役,以马上战斗为国,故有威名于百蛮。战死,壮士所有也。今兄弟争国,不在兄则在弟,虽死犹有威名,子孙常长诸国。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虽如是而安,何以复长百蛮《汉书。匈奴传》)
所以,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朝的条件还扣留了任敞。
刘彘一看这个情况,奶奶的,还反了他了,反正咱有霍去病这个活阎王,不听话那就把这个阎王放出去,再把匈奴揍一顿,揍到听话为止。
从刘彘准备派霍去病再打匈奴来看,他对匈奴竟然敢在吃鳖的情况下还挑衅是非常不满的。汉马少不是一个问题,向民间再征收,打仗的马还是能凑起来的。这不,刘彘立即厉兵秣马,“复收士马”备战。整个大汉很快就呈现一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景象。
很可惜,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霍去病去世了。活阎王去见了阎王,大军没了主将,刘彘这下子瘪了,早知道就接受和亲了。可惜,这世界上唯一没有的是后悔药,在这以后,汉朝很长时间再也没有打匈奴。
(匈奴用赵信之计,遣使於汉,好辞请和亲。天子下其议,或言和亲,或言遂臣之。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汉使任敞於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史记·匈奴列传》)
很奇怪吧,霍去病虽然去世,可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了啊。匈奴的羞辱,部队的整装待发,刘彘从来都不是一个愿意吃亏的人。虽然霍去病去世,但还有卫青啊。卫青虽然打仗战绩不如霍去病,但他与匈奴凡七战,七战七胜,是代替霍去病出征的最好人选啊。后来刘彘连李广利那种二货都用,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竟然这次没用卫青。
有人说是因为君臣之间嫌隙太大。请注意,汉朝厉兵秣马是在霍去病请封三王之时,这时候的霍去病正在为争取卫氏亲情而努力着,刘彘敢在这时把军队交给对这样的霍去病,说明他和卫青至少还有着最基本的信任。换句话说,即使现在刘彘对卫青有点看法,在这时候,还是得派卫青出征,回来再收拾他啊。
只有一个原因,卫青受伤太重,从此无法再登上马背,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将军。否则,无法解释后来他一直没有再次征战四方。
李敢有勇力是被历史记载了的。公元前120年,李广带着四千骑兵出塞作战,结果命真的不好,一下子遇到了左贤王带着的四万匈奴军,4000对上40000,这仗没法打了,除了霍去病来还有胜算的可能性。李广胆子也蛮大,派儿子李敢带着几十名骑兵,到匈奴的军队中冲杀了一番后回来,说“匈奴一点都不可怕”。李敢的这个行为最终稳定了军心,让李广的部队一直支持到了援军的到来。李敢能在匈奴的部队中横冲直撞,这力量绝对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
这种力量李敢一般都用在打匈奴人上,公元前119年,他将它用在了卫青身上。
既然李敢去找卫青算帐,那他就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或许都抱着必死之心了,想必是非常惨烈的,但对这一场架,《史记》上只用了短短的23个字:“顷之,(李敢)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前面说过,社会的同情心在李家,司马迁也同情李家。很可能是司马迁因为个人感情,将这一段历史一笔带过了。司马迁是人,也是有喜恶的,他不是因为喜欢司马相如,不揭发相如当年骗卓文君嘛。只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史家,司马迁还是将这件事给记录了下来。
想想看,如果卫青只是一般的受伤,一年之后,再怎样的伤也该养好了,霍去病就算是贸然知道卫青受伤是因为李敢,哪怕再生气,脑子总归是清醒的,他可是一个大将军,统率千军万马,这点自控力都没有?以他的脾气,用鞭子抽李敢一顿,算是报复也就罢了。只有李敢伤卫青伤得很重,以至于卫青无法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才会让一直敬重舅舅的霍去病无法接受。
卫青打仗特点是“骑上下山若蜚”、“常为士卒先”,也就是骑术高明,身先士卒,但危险也大,如果他无法再“骑上下山若蜚”,他很可能无法再运用原来的战术,万一他被俘呢?
刘彘后来对李家的态度也在印证他对李家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