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攘臂极力,一犯手自家先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过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无数次暴风骤雨侵袭过它,都未能让它倒下。但在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使它永远也站不起来了。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却是持续不断地进攻。这样一个森林中的巨木,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将它动摇,却因一小队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终于倒了下来。
这是卡耐基引述别人讲过的一个故事,他是要说明常常为小事烦恼,会损坏人的身心健康。而从这个故事,大家还可以发现了另一个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明人吕坤讲的:要想完成艰巨的任务(撼动庞然大物、摧毁坚固的东西),要慢慢地下手,长久地显出功效,默默地用心。如果挽袖子使猛力,(想一下子成功),一开始自己就失败了。
你看,面对那棵科罗拉多州的大树,闪电不可谓不凶,狂风不可谓不猛,暴雨不可谓不疾,但都缺乏持久和耐心,结果大树依然不倒,闪电以及暴风骤雨都“一犯手自家先败”。再看那不起眼的小甲虫,“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终于靠锲而不舍的韧劲创造了“撼大摧坚”的奇迹。
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撼大推坚”的艰巨任务:运动员要向世界纪录挑战,科学家要解开大自然的奥秘,企业家要跻身世界强者的行列,就是一般人,也会有一些困难的工作要去做。比如要把一堆砖头从甲地搬到乙地,如何做?有人可能会“攘臂极力”,一次搬100块砖,结果只能是“一犯手自家先败”。太急于求成了,刚一动手就闪了腰。而有的人一次只搬自己能搬动的十多块砖,持续地搬下来,再多的砖头也会搬完。
莎士比亚说:“斧头虽小,但多次砍劈,终能将一棵坚硬的大树伐倒。”
还有一位作家说过:“在任何力量与耐心的比赛中,把宝押在耐心上。”
小甲虫的取胜之道,就在持之以恒的耐心上。
一位青年问著名的小提琴家格拉迪尼:“你用了多长时间学琴?”格拉迪尼回答:“20年,每天12小时。”
也有人问基督教长老会著名牧师利曼·比彻,他为那篇关于“神的政府”的著名布道词,准备了多长时间?牧帅回答:“大约40年。”
现在有一种流行病,就是浮躁。许多人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他们有如吕坤讲的那种“攘臂极力”的人,不去做扎扎实实的长期努力,而是想靠侥幸一举成功。比如投资赚钱,不是先从小生意做起,慢慢积累资金和经验,再把生意做大,而是如赌徒一般,借钱做大投资、大生意,结果往往惨败。网络经济一度充满了泡沫。有人并没有认真研究市场,也没有认真考虑它的巨大风险性,只觉得这是一个发财成名的“大馅饼”,一口吞下去,最后没撑多久,草草倒闭,白白“烧”掉了许多钞票。
现在当影视明星,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为许多青年男女的梦想。每年广播学院、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招生,都会吸引来成百上千的“俊男靓女”。他们中不少人只看到了明星的风光无限,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辛劳与努力,以为靠着漂亮的脸蛋就能成为第二个赵薇、章子怡。他们忘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明星”,是“撼大摧坚”的功夫,所谓“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需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北影的一位老师曾评价说:“很多孩子外形条件很好,可是文化素养太差。”美丽的花儿不是一夜开放的。这些年轻人应该听听大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说的:“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也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兔子。凡事不能持之以恒,正是很多人最后失败的根源。英国诗人布朗宁写道:
实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
空腹高心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没有找到则身已故。
实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一百件。
空腹高心的人一下要做百万件,结果一件也未实现。
要想“久久见功”,就要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有时要强迫自己一件一件地去做,并从最困难的事先做。有一个美国作家在编辑《西方名作》一书时,应约要撰写102篇文章。这项工作花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加上其他一些工作,他每周都要干整整七天。他没有听任自己先拣最容易阐述的文章入手,而是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严格地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决不允许跳过任何一个自感费解的观点。另外,他始终坚持每一天都首先完成困难较大的工作,再干其他的事。事实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吕坤讲“撼大摧坚”,除了要“久久见功”即有耐力有恒心外,还讲到要“徐徐下手”,就是说面对要完成的工作,不能不问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做。要在着手做之前,先周密思考,找好下手的地方,确定完成的方法。如小甲虫进攻大树,就是从根部开始下手的。再如庖丁解牛,要摸清牛的筋骨空穴、身体构造,才好下刀,游刃有余。三国时代,刘备要打天下,如此“撼天摧坚”的功业要想完成,光凭一腔热血,与关羽、张飞一道勇猛冲杀是不行的。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确定了“以蜀建国,三分天下”,最终再图统一的战略。战略已定,便不避挫折和失败,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在与强大敌手的争夺中,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的成功。
完成艰巨的工作,需经历“久久见功”的过程。过程长,耗时也多,极容易产生疲惫和绝望。这种情况下就要“默默留心”,不是傻干,而是寻找比较聪明的办法,把艰苦的长过程“缩短”。
在田径比赛中,马拉松是最艰苦的比赛,他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而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却能轻松应对,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均获得了冠军。他说,他是用智慧战胜对手的。他在自传中谈了他的取胜秘诀: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上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这样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完了。山田本一说:“起初,我并不懂这个道理,我把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分段完成大目标,这就是山田本一“默默留心”得到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