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跋涉了很长一段路程,当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依然是平凡的,不要为此而灰心丧气,只要拥有从容,便不会错过月光后,又迷失阳光;只要拥有从容,便不会失落春天后,又荒芜秋天;只要从容地珍视每一个起点,在平淡从容中你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或许等走过之后你才明白,平凡其实是人生最绚烂的色彩。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宁静,在浓郁中,默念一份清新,就像花开花落的悠闲,春去了的自然,相信吧,花落还会再开,春去了还会再来。
创造富有情调的人生
情调是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通俗地讲,情调是一种氛围,一种心情营造出来氛围。有一首宋词描述就是这种氛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种年龄层次和心境的不同,描述得太清楚了。
卢梭说:“女人最使我们留恋的,并不一定在于感官的享受,主要还在于生活在她们身边的某种情调。”女人的情调是女人精美的包装,也许女人并不漂亮,但是可以具有优雅的气质、迷人的仪态、高雅的谈吐和充实的生活。就如一盅醇香的酒,像一盏清香的茶,品尝过后是回味无穷的芳香,这就是女人的情调。
女人美丽的外表是由遗传因素和客观环境决定的,而气质不仅受先天素质的影响,同时也受后天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学识、阅历、能力、宽容、善良、自信等正是每个女人独特气质的体现,有了这些做容貌的肥料养分,就会把女人养育得越来越有情调。
岁月催人老,当女人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漂亮不再是资本,在注重外表修饰的同时,更要懂得,只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阅历所赋予女人的气质,才是无以比拟的恒久魅力,它随时间的叠加而与日俱增。青春的美貌漂亮一时,优雅潇洒的气质美丽一世。气质高贵而又有浓厚女人味的女人不媚俗、不盲从、不虚华,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做到善良温柔、积极上进、自信独立,有独特的审美观。在着装、颜色搭配方面,能体现自己独特的气质,在众人面前有优雅别致的风度,自然真挚,别具情调。
一个兰心蕙质的女人,不管生活多么平淡、多么简单,都懂得从生活中的点滴琐细中,采撷出五彩缤纷的情趣。
晶晶是一个大三的穷学生。一个男生喜欢她,同时也喜欢另一个家境很好的女生。在他眼里,她们都很优秀,他不知道应该选谁做妻子。有一次,他到晶晶家玩儿,她的房间非常简陋,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但当他走到窗前时,却发现窗台上放了一瓶花——瓶子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杯,花是在田野里采来的野花。就在那一瞬,他下定了决心,选择晶晶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促使他下这个决心的理由很简单,晶晶虽然穷,却是个懂得如何生活的人,将来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他相信她都不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阿兰是个普通职员,过着平淡的日子。她常和同事说笑:“如果将来有了钱……”同事以为她一定会说买房子买车子,而她的回答是:“就每天买一束鲜花回家!”不是她现在买不起,而是觉得按她目前的收入,到花店买花有些奢侈。有一天她走过街行人天桥时,看见一个乡下人在卖花,他身边的塑料桶里放着好几把康乃馨,她不由得停了下来。这些花一把才开价5元钱,比花店便宜很多,于是她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把。这把从天桥上买回来的康乃馨,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开了一个月。每隔两三天,她就为花换一次水,再放一粒维生素C,据说这样可以让鲜花开放的时间更长一些。每当她和孩子一起做这一切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开心。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她们这样懂得生活的情调的女人,她们懂得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拣拾生活的情趣。卡耐基说过,生活的艺术可以用许多方法表现出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不屑一顾,没有任何一件小事可以被忽略。一次家庭聚会,一件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家务都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与活力。亨利·梭罗说过:“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有理由享受生活的乐趣。”当然,享受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支持,因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在对幸福的感受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收藏、从事业余爱好等途径培养生活情调。
讲究情调并不是为了做戏给别人看,情调是发自内心地对唯美的体验,是骨子里透着的淡淡的幽雅。讲究情调的人也不是刻意吹毛求疵,很多时候简简单单也是一种情调。
有情调的人生活中一定是幽默风趣的。幽默与滑稽近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不懂幽默而在那搞笑,真正幽默的人是表面上看似平淡实际上透着深刻的那种意境。刻意模仿别人的幽默,聪明人一眼就能识破,弄不好会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因为情调和幽默全在于人的思想、品位、心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修炼。我们常说一个人傻,并不主要是说这个人的智商低,而是说他缺乏情调和幽默感,也就是他的情商低。
二十几岁的女人,做一个有情调的女人吧,这样胸怀就会比较豁达,就不会和别的女人斤斤计较,会把自己的眼光放在远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周围的人在你的感染下,也会充满浪漫情调,让大家感受到有情调的你原来是那样的美丽动人。
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就能让人觉得幸福、能达到极大的满足。但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不再容易满足了,当然更不会觉得幸福了。
幸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个标准。一个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中徒步孤行、饥饿难耐的人,意外地找到一片满是泉眼和挂满果子的绿洲,对于那个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幸福!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想要的东西越得不到越想得到,千方百计才得到了就会觉得很高兴;但是,得到的多了就会变成负担了。这时候,就会往更高的需求进发了,要不然就会觉得生活无趣,现在的一切都不能满足精神和物质的需要。
在我们被欲望禁锢住心情的时候,我们何不重新审视一下那个在沙漠中获得“幸福”的人呢?用心去体会一下沙漠中的那个人的感觉。假若那人是生活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的,那么“绿洲”之福就显得微呼其微[微乎其微]。他有种类繁多的瓜果、有滋味各异的饮料,在享受自己的所有时,是否还会想起在另类时空下,同样的恩典却有不同的感受呢?那可真是让幸福大打折扣了!
其实,生活中的所有痛苦皆由心生,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变化而引起了感觉的变化——山还是那座山,可是看见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了。人处的环境越好,需求、欲望就会越高,当认为一些事情是理所应当的时候,肯定就不会觉得幸福了。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感受。想要活得一直幸福,就要学会感受幸福,不要让我们的心麻痹了,失去对幸福的敏感。因此,我们要经常思索幸福的意义,寻找幸福,记得幸福。
在走向富裕和幸福的生活时,请别忘记沙漠中的口渴、别忘记无鱼、无肉、吃糠咽菜的三餐,别忘记又饿又累又病的日子。多与自己的过去比,知足者常乐。古人说:“恒念物力之维艰,常思一饭一粥来之不易。”
1620年,一批清教徒新移民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结果他们面临的第一个冬天非常严酷,天气恶劣,农作物几乎绝产。
将近一半的清教徒移民在饥饿中死掉了,或者返回了英国。留下来的人们忍饥挨饿,虽然“主”告诉他们要诚信、不能偷窃,但是不少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去偷窃。
当时,总督想尽了办法,想让大家熬过这场艰辛。最后,他决定让人们在地里尽量多种玉米,希望能够获得好的收成。
清教徒们在英国就习惯于大家一起合作种田,然后把大家的收成全放在一起,按需分配,这也称为合作的农垦方式。
总督以为大家把土地放在一起,建立一个共有的社区,大家就都能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结果却事与愿违,社区中的人产生了很多不满情绪。
在经历了三个饥荒的冬季后,1623年春,总督决定采取一种新的政策,他把土地分到每一家,让人们自己决定种植多少玉米。
结果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大家都有了劳动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妇女们也愿意下地劳动了,有的背上还背着孩子;原来以年老或者有病为借口不肯下地的人也愿意在自己私有的地里劳动,享受更多的劳动果实。在这种做法下,人们生产出的粮食比预期多,大家都非常满意。
1623年秋天,新移民们终于有了一个丰收的季节。于是,他们把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确定为感恩节,用来感谢上帝和亲人、朋友以及自己。在感恩节这一天,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水果,还有丰富的其他食物和果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菜是烤火鸡和南瓜馅饼。这种感激之心让每个美国人时时都感到格外幸福和快乐。
二十几岁的女人应该认识到,“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的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要在不断进取、不断向上的同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得到的幸福更加持久。但是要记得经常提醒自己,因为人们常常不知道幸福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