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唐穆宗、敬宗父子堪称一对低能父子,他们先后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一段时间内大唐帝国的“掌门人”。父子同出一辙,耽于享乐,荒废朝纲,致使大权旁落于宦官,宪宗定下的大好局势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泱泱大唐至此已显出它必然衰颓的模样。
本不该是您二位
穆宗上接英明能干的宪宗,敬宗下连文宗、武宗,资质都还不错,因此皇室好不容易出现的优秀血统一不小心便在这儿断了流,空留给后世诸多感慨。
穆宗即位时已经26岁,对于壮年登基的皇帝来说,如果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这正是一个使人钦慕的年龄,唐太宗就是29岁登基,玄宗则是28岁。如果想饱食终日、游乐享受,那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时候。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
为父母守丧三年之礼古已有之。当年孔子的弟子宰予曾经对这一制度提出不同意见,他有些闹不明白,去问孔子说,老师,三年的居丧守孝时间,未免太长了吧。作为一个君子,三年不参加礼仪活动,对‘礼’就会生疏;三年不练习音乐,对音乐就会忘记。旧的粮食吃完了,新的粮食也已收割,一年一换的打火木也已经轮了一回。守孝嘛,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宰予,而是反问他,父母去世了,没有满三年的守孝期限,就吃新粮食,穿好衣裳,你安心吗?宰予漫不经心地说,安心啊。孔子很不高兴,很愤怒地跟他说,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吃饭没味道,听音乐不感到快乐,起卧不安心,所以才不这样做。如今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好了。宰予起身走出去后,孔子痛心地摇摇头叹口气说,宰予这个人啊,真没有仁爱之心。儿女出生后,需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父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遵行的规则,宰予就难道没有得到父母亲三年的护爱么?
由此我们可以见看到,在古代传统里边,为父母居丧守孝期间是不应该享受声色之娱的。如果父母去世,在职官员必须去职回家丁忧,否则便是不孝。当时白居易因为母亲去世,他辞官回到老家待了三年,没有薪水也没有什么赚钱的产业,又穷又病,连心爱的女儿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幸好当时元稹混得还可以,随时从自己的俸禄里边抽出一些来救济老朋友。好歹没让白居易饿死。
但穆宗就截然不同了。朝野上下还在为宪宗居丧,穆宗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享乐了。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游乐的喜好。登基不久,他登上丹凤门赦免天下。仪式完毕,大臣们尚未完全走出大门,他就已经把丹凤门当成戏台了,让人在上边演出各种戏剧杂耍供自己观赏,看得兴味盎然。
他最喜欢游猎。宪宗下葬没几天,他就带着亲信随从狩猎取乐去了。十一月的一天,穆宗突然下诏说,我打算去华清宫玩一天,落日时分就回来。而这时正当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率神策军4000人及八镇兵赴援,形势很是紧张。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必须要皇帝亲自作出处理,但他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想出宫,大臣们都很着急。御史大夫李绛、常侍崔元略等跪倒在延英殿门外切谏,穆宗竟然说我已决定了,别再烦我。第二天一早,穆宗带着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直奔华清宫,一直到天色很晚才回来。
他还很喜欢大兴宴会。在历史上,皇帝举办的最有名的宴会无过于乾隆的“千叟宴”,由和绅一手操办。举民间老人、宫中老太监、朝中老大臣等数千人在一起陪同老乾隆进餐,场面自然是极端热闹。穆宗没有这么大的排场,也没有像和绅那么善于迎合上意的臣子,但他总是借各种各样的机会找人一起吃饭,认为这样才有意思。
六月的时候,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大加颁赐。他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当永安殿新修成的时候,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在永安殿,穆宗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以取乐,连他的嫔妃都参加。
到了八月,穆宗又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将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九月初二池水开通后,他就在鱼藻宫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由于时间临近九九重阳,穆宗又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上疏劝谏,认为:“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就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穆宗根本不听。在重阳节那天,还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饮酒高会。
一次穆宗在麒德殿观赏杂技和音乐,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外边的大臣们也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听听小曲看看杂技,看来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衣食富足,这样子多好啊。丁公著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穆宗说:“凡事过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诗,都是雅事。国家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穆宗对他的这番说辞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
史书上说夏桀其实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只是他太聪明了,极端自信以至于压根就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穆宗则头脑简单多了,别人一说,他都觉得蛮有道理的,不过到做的时候就全然抛诸脑后了。
穆宗这种近乎疯狂的游乐,到了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十一月才算有了收敛。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游玩中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由于事发紧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就在这一当口,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结果是中风卧病在床。自此以后,他身体一直没有康复。
穆宗驾崩,敬宗李湛继位。他是在穆宗中风后被册立为太子的。当时大臣们都极力请求穆宗立嗣以备后患。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因穆宗健康恶化,他以太子身份监国,之后登基。
敬宗登基后,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敬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一天到中和殿击球,一天又转到飞龙院击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摆宴筵,尽欢而罢。
三月的一天,群臣来到朝堂准备入阁议事,可是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还没有上朝。大臣为了参加朝会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皇帝迟迟不到,时间长了,臣僚们有些坚持不住以至于啪嗒一声倒了。后来敬宗在大臣的催促下,过了很长时间才姗姗来迟。
敬宗充分继承了他老爸喜欢游玩的基因。有一次突发奇想,要去骊山游幸,大臣们都极力劝阻,他就是不听。左拾遗张权舆在大殿叩头进谏,说,从周幽王以来游幸骊山的帝王都没有好的结局,秦始皇葬在那里国家二世而亡,玄宗在骊山修行宫而安禄山乱,先帝(穆宗)去了一趟骊山,享年不长,回来就驾崩了。敬宗听了这话,反倒引发了更大的兴致,他对匍匐在脚下磕头不止的张权舆说,骊山有这么凶恶吗?越是这样,我越是应当去一趟来验证你的话。于是他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了,晚上回到宫中,他对身边的人说,那些向我叩头的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可信啊!
敬宗非常喜欢打马球。他常常让禁军将士、三宫内人一起参加。六月,他在宫中举行了一次体育盛会,马球、摔跤、散打、搏击、杂戏等,项目很多,参加者也很踊跃。最有创意的是敬宗命令左右神策军士卒,还有宫人、教坊、内园分成若干组,骑着驴打马球。大家在驴子上的狼狈之样让他兴致大增,一直玩到半夜才罢。
敬宗还喜欢打猎,大明宫西面和北面的广阔地域都是皇家的禁苑,是射猎的好地方。敬宗每次都是晚上出动,人们称之为“打夜狐”,到了这个地步,天子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顽童了。除此外,他还喜欢看人“手搏”,也就是现在的散打。不过这散打一没有防护用具,二不能手下留情,更不能弄虚作假。因为一旦被皇帝看出来便要被杀头。那些侍卫、军士、宦官们就惨了,折骨断腿是常有的事情。
史书上评价敬宗为“不君”,与对夏桀、商纣的评价一样。孟子去看魏惠王,别人问他这个国君怎么样,他怒气冲冲地说,看上去不像是百姓的君主。意思都一样,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极力满足一己之私而荒废朝政,不顾他人、百姓的死活。孟子对于这些国君的态度是可杀,当年齐宣王问孟子说先生您知道当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的事情吗?孟子直接回答说,史书上有记载,不过我听说的是周武王只是杀了一个贼仁害义的“独夫”,而不是以下犯上,流放了自己的国君。
从受迫害者的角度来看,孟子的理论无疑是正确而且非常有力量的。可惜敬宗他估计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跟他在一起“游玩”的奴才们都很悲惨,敬宗动辄就将人配流、籍没;不少宦官小有过犯,轻则辱骂,重则捶挞,搞得这些人满怀畏惧、心中怨愤。宫中宦官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还因为与他“打夜狐”配合不好而被削职。敬宗这种肆无忌惮的游乐,很快就把自己送上了末路。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还宫之后,兴致昂然,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从宽等二十八人饮酒。酒酣耳热,敬宗入内室更衣,此时大殿上灯烛忽然熄灭,内室传出了一声惨叫。第二天一早,刘克明等人宣布,敬宗驾崩,由绛王李悟继位。
“清思殿上吃杯酒”
敬宗近乎疯狂的游乐,在宫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他即位不久,就有位叫徐忠信的平民百姓闯入了浴堂门,引起了一场虚惊。四月,又发生了染坊役夫张韶与卜者苏玄明联络数百染工杀入宫中的严重事件。八月,又发生了宦官季文德勾结马文忠等一千四百人企图造反打入皇宫的事件。
徐忠信闯入澡堂门的事情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普通小百姓对皇宫的好奇造成的小事件,相当于当初刘姥姥在大观园迷路误闯误撞进了宝玉的卧房,性质类似程度不同而已。而染工事件要有意思得多。
事情发生在公元824年四月。主要人物既不是王公大臣,也不是宦官藩将,而是两个老百姓,一个是染坊的役夫张韶,另一个是在长安街头卜卦的苏玄明。
张韶和苏玄明是朋友,关系不错。有一天苏玄明跟张韶说,我以前曾经给你算过一卦,发现你我都不是普通人,我们是命中注定要一起在皇宫的御座上喝酒吃菜的朋友。张韶当然不信,说我不过是一个染匠,怎么可能在御座上吃喝呢?苏玄明一本正经的说,当今皇上白天打马球,晚上猎狐狸,忙得不可开交,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宫中,你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共图大事。
事情就这样敲定了,他们接下来从长安的集市上角落里招来一百多号人。这些人有和张韶一同在染坊工作的同行,还有各种长安街头的闲人。当时长安城号称百万之众,各色人物聚集。有本领高强的神偷,所吃的水果是宫中的贡品洞庭桔。还有武功出神出神入化的老者,住在城内一个偏僻的角落,偶尔露上一手。也有年轻漂亮的女子,专门租下高档的住房接待有钱的公子,估计着对方钱快花完了就退房走人。更多的是街头的闲人,这些人多爱刺青纹身,刺青分文武,文刺青者浑身刺满白居易的诗,武刺青者左胳膊刺着“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上刺着“死不怕阎罗王”。长安有很多古惑仔,当年李白也曾经在长安街上混过,据他自己说还曾经在大白天杀过人,所以张韶他们要找一帮亡命徒并不是很难。
剩下便是怎么把这一帮人弄进皇城的问题。张韶在染工坊干活,平时经常往宫里送东西,时间一长,把守的卫士对他也不再详细查问。因此他们商议把人和兵器放在运柴草的车里,准备混进宫去。
前面的路途一帆风顺,当他们来到右银台门时,一个机警的宦官看出了蹊跷。他看着这运送柴草的车子慢腾腾地,而且车轴也好像承受不了重压似的轧轧作响,便上前询问车中的物事。这一问打乱了原有的计划,张韶只得仓促行事,抽出刀杀了这个宦官。藏在车中的人也纷纷跳了出来,手持兵器,呐喊造势。其中一部分人去攻打弓箭库,以实现可持续性战斗的目的,另一部分人则朝清思殿杀去。当然,也有少数人脱离队伍到别处踅摸宝物去了。一时间,大明宫内杀声四起。
此刻,唐敬宗正在清思殿小球场打马球。马球在唐代属于皇家运动项目,历朝皇帝中不乏马球高手,知名度排在前面的当属唐玄宗李隆基和唐宣宗李忱。唐敬宗的父亲唐穆宗就是因为打马球受惊而中风,从此落下病根,次年一命呜呼的。但也许是遗传基因使然,净宗基本继承了老爸的所有爱好,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新爱好,从而打开了新局面,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