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1021年,江西临江军军政长官助理(临江军判官)王益的二任老婆吴氏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出生时什么奇异事都没有。只是这孩子不太好看,重量很轻,脸色发黑。他一离开娘胎,自然就是哭,哭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停下来,然后开始吃奶,又吃了半个时辰。当老妈睡觉,老爹出去跟前来祝贺的人喝酒时,小孩呵呵直乐,一直乐着进入梦乡。
如你所知,这个孩子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王安石。1021年是大宋王朝极平常的一年,契丹人没有来找麻烦,西夏人正准备找麻烦,但还没有准备好。那位喜欢仙丹的皇帝宋真宗虽然将在明年死掉,但今年活的却很滋润。在江西,赣江一如既往的流淌,一切都没有可说的。
只有王安石的老爹王益例外,因为他有着一箩筐的故事。
如果把王益的仕途路线比作一条河,那王益就是一天到晚不停的游泳的鱼。
王家不是显贵,王益的老家本在山西太原,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迁到了江西临江。王安石出生的六年前,老爹王益考中进士,随后被中央派到福建建安担任副县长。几年后,王益调到江西担任临江军军政长官助理。
临江军相当于一个州,下面管了三个县,治所在临川。王安石出生后,算上王益第一任老婆生的两个男孩,已经是人丁兴亡了。但王益认为,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于是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让王安石有了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正所谓有付出就有回报,王益的七个儿子后来有四个成为进士,他的三个女儿也是才华横竖都流,其中一个女儿因一句诗而名扬后世: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烛火语平生。
王安石出生后,王益这条鱼就开始游泳起来,但大抵没出江西。先是从临川调到新干,然后到庐陵。王安石九岁那年,老爹终于出了江西,被调到广东韶关任职,后来又到四川新繁,最后,捧着官印到了江宁(南京),王益如果不是死在江宁任上,可能还要继续游泳。
在世俗人眼里,王益是个傻小子。虽然他做的官都是二把手或三把手,但想要搞几套房子是很轻松的。但是,王益一所房子都没有。他走到哪里,必须要拖家带口,住政府给的保障房,他的薪水又不高,孩子们每天刚吃完饭就喊饿。
王益就给使出望梅止渴的诡计来,他对孩子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你们现在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到时候就可以吃饱了。
在老爹的这一转移视线的教育方针下,孩子们果然一门心思读书而不再喊饿。王益则去处理他认为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事情去了。
王益的人生价值就是不做狗官。早在福建建安做副县长时,王益就让人见识了自己这一信念。建安是个穷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每年国税局收税,这里永远都有人不交。王益明察暗访得知,不交税的是一群有钱人,他们所以不交税是因为县衙里有人。王益决定杀鸡儆猴。“鸡”很快被王益找到,是一个在府里工作的富二代。
王益捉这种人太简单了,两个保安很快就把“鸡”带到了王益面前。王益什么都不问,先给富二代来了二十大板,打完后才问:“你可知为什么打你?”富二代当然知道。王益问:“交吗?”富二代龇牙咧嘴地回道:“交,三天内,我绝对交。”“鸡”,尤其还是公家的“鸡”都“被”交了,那些有钱人自然没有胆子和王益较量,于是纷纷交钱免灾。
王益一心为公的为官之道很不受人待见,就在王安石出生不久,王益被临江军的各路官员联合起来排挤出了临川。王益后来到各处做官,不是中央政府吃饱了没事干调着他玩,很多时候都是他的同僚驱逐了他。后来到广东韶州(广东韶关)当了一把手,王益游泳的心才停了下来。
据说在韶州做州长期间,翁源县盛产老虎,有时候老虎会跑到街上来溜达。王益要求县令组织人手上山打老虎,县令一面组织人上山,一面编织关于马屁的故事。几天后,猎人们扛回来五只死老虎,县令灵机一动,把虎头砍下来盛在盘子里,用大车拉到州里,随虎头而来的还有一封送给王益的信。
信中说:“自从大人来到这里,就风调雨顺。大人刚下令捕老虎,就有五只老虎列队而来,撞墙撞死了。这是因为大人的品德高尚,感动了老虎啊。”
野兽被感动而自杀这种事,世上只有两类人相信。一类是编童话故事的人,比如蒲松龄;一类是狗官,比如,很多。
王益看了这信既好气又好笑,对送老虎头来的人说:“回去问问你们大人,老虎既然是撞死的,脑袋怎么会是完好的呢?难道是用屁股撞的?”
中国官僚集团中有很多如翁源县县长这样智商连马桶都不如,却靠赤裸裸的拍马屁而坐着尊贵位置的人。我们很失望翁源县县长没有留下大名,不然,他的名字绝对可以受到为了讨好上级而拍马屁人的顶礼膜拜。
王益的行政能力极为突出,这是因为他把别的官员苦心钻营的时间全都用在了思考上。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当时,四川籍的500名士兵在韶州服兵役,期满后,中央政府还希望他们继续服役。士兵们不干,商量着搞个暴动,一起回老家。
王益得知这消息后,一点都不慌。老子我像条鱼一样游了多少地方,什么事情没有见过,当兵的只是四肢发达而已。他没有调动军队,韶州也没有军队可以调动。他只是派了几个头脑清醒、身手麻利的大汉到兵营中,探听到了领头者,然后突然抓捕,连夜流放到偏远之地去,一场兵变就这样被王益悄无声息的搞定了。
像王益这样的地方官在宋朝官僚圈中,数不胜数,王益所做的这些正义事,别的官也能做到。使我们记得大宋还有一个叫王益的地方官,全是因为他生养了一个好儿子王安石。
伤仲永
《伤仲永》并不是王安石最好的作品,但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使这篇文章居然成为王安石最好的作品。仲永全名方仲永,是王安石舅舅家附近的一个神童。此人四岁之前,没有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写过一个字。就在四岁那年,他突然幽灵附体,喊叫着要笔要纸,然后写下使十年寒窗苦读的人都为之嫉恨的诗篇。
王安石小时候曾跟随父亲见过这位神童,名不虚传。但几年后,王安石再见他时,所写的东西就很烂了。当王安石写《伤仲永》的时候,方仲永已经不会写文章,天老爷带走了他的一切才华。原来,方仲永的老爹是个脑筋极灵光的人,见儿子有如此神技,就开始领着孩子四处写诗赚钱,当他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方仲永也因为不读书而成了普通人。
王安石用这篇文章告诉大家,即使真是天才,也要努力。天才是什么,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不过,这句话后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但百分之一的灵感尤其重要。也就是说,即使你流了几百吨汗水,却没有那点灵感,汗水也都是白流。灵感的爆发是件极不容易的事,要有智商做根基。
王安石和方仲永一样,智商奇高。他小时候就可以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尽管直到九岁时才开始启蒙,但学业的进展速度却跟火箭似的。他的两位兄长读了四年才读到《尚书》,而王安石不出两年就读到了。在私塾中,老师都给王安石开小灶,别人都是老师一板一眼地教着来,而对王安石,老师却是放任自流,你自己读。就这样,小王安石的老师还不止一次地对王安石的老爹王益说过:你家这孩子是个天才,长大了绝对不是池中之物。
十二岁时,王安石开始学习宋朝的典章制度,由此可以知道,他后来的变法章本不是凭空想来的。王安石做文章的速度极快,可谓运笔如飞,表面看很不经意,但写完后却是篇篇佳作。据王安石的一些好朋友说,王安石的眼珠在眼眶里永远是转动不停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动,就说明心在动,说明一个人在思考。王安石善于思考,敢于思考,这是他老爹王益的功劳。
王益虽然出身科举,但从不迷恋科举。他也不是孔门圣贤,他的很多想法都很实际。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王益始终主张,学以致用。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很宽松,在他这里,没有惩罚教育,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极为温和,而使人奇怪的是,他的孩子们个个都极为聪明。王安石后来写《伤仲永》,自然是说汗水和灵感的比例问题,但他的确是做到了刻苦读书。在人们印象中,这个孩子与书是粘在一起的,王安石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准备读书。
刻苦的学习与思考,尤其是重要的天赋,使王安石成了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和文学高才。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有天赋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天赋,却使你很难成功。
1036年,王益回东京述职,十六岁的王安石跟在老爹背后,昂首阔步,大有澄清天下之志。本年,东京城里发生了一件让世人哗然的大事,王安石有幸耳闻。
本年,东京市长范仲淹绘制了一副《百官图》呈给仁宗皇帝,《百官图》是范仲淹精心制作,上面的很多官员,他声称都是宰相吕夷简通过非法手段提拔的。范市长确认,吕夷简滥用职权,结党营私,应该加以治罪。
范仲淹是北宋史上的牛人,据说他小时候在学堂读书时,宋真宗的车架从校园外路过,学校里包括保洁员都跑出去看热闹,只有范仲淹在专心的读书。有同学提醒他,皇上来了,赶紧去看啊。他头也不抬的说,慌什么,将来看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