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俯下身子通过部队的翻译告诉小女孩:“我们是中国军人,来这里是为了把欺负你们的美国佬赶出去,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要振作起精神,只要我们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把美国佬赶回老家去,打赢这场战争,使大家过上安生日子。”然后他站了起来,面对前来救人的朝鲜民众说:“大家非常清楚,自从美国鬼子踏上你们的土地,整个国家整天叮咣叮咣的没消停过,靠近中部的村子、县城几乎夷为了平地,并且这个战火愈烧愈烈,马上就要烧到这里,到那时你们也不会消停的。”
李扬还没讲完,围观的群众高声喊道,大意是: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把美国鬼子赶出朝鲜,还我们一个安宁,中国军人万岁。喊过几遍类似的口号后,李扬接着说:“我理解你们现在的苦衷,困难是暂时的,光明就在前头。刚才我已经说了,只要我们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把美国鬼子赶回太平洋那边儿去。”
小姑娘又是作揖又是道谢:“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好人。”
救人的第二天,战士们刚吃过早饭,大门口来了俩男一女的当地人,手里拿着一个完整的纸卷,跟警卫兵说要进去找首长。经请示团长同意,三个人愉快地走进了团部。这是部队入朝后李扬接待的第一个当地代表团。代表团中一位年龄稍大一点儿的男士打开纸卷,一面锦旗散落下来,据翻译说,锦旗上写着八个大字:中国军人,救命恩人。落款是小孩父母的名字。另一个团员拿着一架照相机,嚷嚷着要面见石柱,非得要跟他照一张合影像不可,并亲手把这面锦旗和慰问品交给他。经了解,这位拿着照相机的团员敢情是小孩的爸爸。
石柱救人的事迹第二天便传遍了朝鲜大地,各类报纸纷纷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救人现场的黑白照片,还编发报道了石柱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
同样,石柱的救人事迹也传到了国内,各大媒体迅速进行了报道,部队上下迅速掀起了向石柱同志学习的热潮。
几个留守老兵听到石柱英勇救人的事迹后非常高兴,聚在一起,每人倒上一杯酒,共同举杯向石柱祝贺,他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高兴。
在李扬一团的驻地,几天来前来慰问的朝鲜同志络绎不绝,他们以当地特有方式感谢中国军人英勇救人的大无畏精神。被救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再一次来到团部,看到石柱后,一家四口齐刷刷地都跪在了地上,一个劲儿地磕头,嘴上说着感谢之类的话语。
为了表彰石柱同志的英雄事迹,团首长决定并报上级批准,授予石柱同志优秀军人的光荣称号,并荣立二等功一次。
确山南麓同样不平静,正在县里开会的金环,被一个同事拉到了一边,指着报纸的头版头条兴奋地说道:“你快看,你们村的石柱在入朝作战的当天就立功了,真了不起!”她只知道石柱和金环是一个村子的,并不知道他们是恋人。
金环正在考虑散会后如何贯彻会议精神呢,被同事这么一拽有些懵了,根本就没听清她说的是什么,随口问了一句“你说什么呢?”
同事把报上登的新闻又重复了一遍。金环一把夺过报纸,瞪大双眼,目不转睛的看了起来。这时候的金环满脸红晕,心潮起伏,双手不住地颤抖,心里说:石柱啊石柱,你没给乡亲们丢脸,没给你的老爹和我丢脸,更没给中国军人丢脸,给你写了那么多的信你都没回信,敢情你是随部队赴朝参战了,把我和老爹急得都快崩溃了……。
想着想着,金环突然趴在墙角哭了起来,这下可把周围的几个同事吓坏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刚才的那位同事忙问:“金环,你怎么了?怎这么激动啊,看你的脸都红了。”
金环擦擦眼泪:“没事儿,我听说石柱立功高兴的就哭了,也许这就叫喜极致泣吧。”
“石柱是你什么人?恋人?同学?亲戚?”有个同事提出了问题。紧接着其他几个人也发出了不同的疑问声。
“她俩是一个村的,发小。”
“没那么简单吧,这里面肯定有秘密,是不是金环。”
一串眼泪流到了嘴边儿,金环抹了一下,说:“石柱既是我的发小,又是我的好朋友,他立了功我能不高兴吗?我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他的爸爸和李各庄的老百姓,让大家都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自豪。”
她忽然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张帆,她看到今天的报纸了吗?如果她看到石柱的事迹后肯定会高兴坏了。她知道李扬也赴朝参战了吗?可能不知道吧,因为军队有纪律。带着这些疑问,金环拿起了电话,通过县武装部分机,接通了张帆所在的赣南基地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