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破家亡
满清鞑子如此没有人性,我们就算不能替家人报仇,也不能当其奴才。——王鹏云
话说自明朝永乐年间以来,王鹏云祖上一家世代祖居于江苏省内。
据王氏家谱记载,老王家的远祖为秦朝时期的名将王翦。
王翦,攻陷邯郸,灭赵国、燕国,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家世代为官宦之家,后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期间,居住于南京城内。
朱棣起兵和侄儿子建文帝争夺帝位,兵临南京,此间,由于战乱,王氏家族亦随难民辗转迁徙至扬州定居。
自明朝永乐年间至崇祯年间,王家这一支家族也没有离开过扬州,其家虽不称名门望族,却亦系月进斗金的殷实之家。当是时,扬州城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之城,许多富可敌国的盐商、船商、丝商也聚居于此地。
王鹏云一家世居于扬州城彩衣街上,王氏宅院虽不能和《红楼梦》里的贾府相比,然则,却亦疏阔轩敞。
鹏云在青少年时代,由于家中富裕,全家家人只有十几人,可光护院、仆役、厨师等人都有近百人,鹏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是官宦商读之家的渊源,鹏云亦曾苦读四书五经,中了秀才之后就无意科考,闲暇之际,亦曾吟诗作对,赏月观花。
崇祯七年,鹏云年届三十一,已娶妻生子。此际,鹏云的大姐王倚云嫁往嘉定张氏之家;二姐王梦云及二姐夫邵嘉良不幸染上时疫,救治无效而病故,遗下一孤儿邵世杰,年方三岁,世杰年幼失祐,甚为孤凄。
鹏云毅然决然料理毕姐夫、姐姐的丧事,将外甥世杰收养,并视为已出,教以诗书。但世杰却无这方面的天赋,读背诗、文如当苦差,而颇喜练就一身好拳脚,使枪弄棒,居然能无师自通,而其身体亦甚为伟健,生得团团一个面庞,臂长腰圆,身手矫健。
鹏云无奈,只好任其学习武艺,且于扬州城中执厚礼将侄儿拜至武术名家李子舟门下,李子舟为当时为江苏著名武林高手,师出浙东武功绝伦之名武师章见亮。世杰师从子舟师傅,日日苦练,颇得师傅真传。三年内,就将十八般兵器演练得虎虎生风,件件娴熟……
王鹏云在南京、扬州、苏州三城有三处当铺,在扬州城又经营两间布店,三间盐店,生意虽不大,但以诚信为本,做得较为红火。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4年),大顺农民军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
同年,吴三桂投降清廷,引清军入关,农民军溃败,李自成退至湖北九宫山遭伏遇害。
当是时,满清八旗军队约共20万,史载:八旗劲旅,所向无敌!加之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等率军来降的30万关宁铁骑,50万军队以顺治帝皇叔和硕豫亲王多铎为主帅,以吴三桂为先锋,南下攻略南明势力及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农民军。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亲自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当月25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烧杀YIN掠,无所不至,繁华都市顿成废墟,人民死亡在八十万之上。史称“扬州十日”。
清顺治二年六月,清军攻陷江南扬州、嘉定等地,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严重地伤害了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于是纷纷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六月十三日,剃发令下,群众开始酝酿反抗。清嘉定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民众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
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忿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中,王鹏云一家除王鹏云、邵世杰叔侄二人幸免于难外,其亲朋故旧均惨遭屠戳。
也算苍天有眼,王鹏云、陈世杰舅甥先于扬州被清军围困之前至宜兴、淮安等地收账。等回距扬州三十里地的小镇上,扬州城早已被清军围得滴水不漏了。叔侄入不了城,焦急万分。
后来多方打听,知道扬州城内的百姓都被鞑子屠杀,家里的人也未能幸免,整个家产被洗劫一空。
“舅舅,我们怎么办?”世杰悲愤地握着拳头道。
“国破家亡,国破家亡啊,满清鞑子如此没有人性,我们就算不能替家人报仇,也不能当其奴才,走,跟着残余的明朝廷走吧。”鹏云眼中含泪地道。
于是舅甥两人无奈跟随难民及溃兵逃至广东。
公元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年号“永历”。
然则,永乐帝的叔叔唐王朱聿鐭
抢在侄儿子永乐帝朱由榔之前,在同月初五日正式称帝。
一国不能容二主,只占据了西南数省的南明小朝廷再次发生内讧,叔叔绍武帝和侄儿永乐帝的军队互相攻伐,狡猾的清廷坐收渔人之利,还让清军伪装成了明军,攻击绍武和永乐的军队,两个叔侄皇帝都被清军打败,广州被清军占领。
永历帝被清军所逐,鹏云舅甥二人又随南明残余势力迁徙,二人的足迹遍布了西南数省,南明朝廷的军队退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永历帝在农民军孙可望、李定国的辅佐下,辗转流亡于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战乱之中,叔侄二人于入滇之前失散。王鹏云只身来到昆明。此间,王鹏云百般寻觅侄儿,然终无所获。无奈之中,王鹏云在昆明居住数日,生活无着。穷愁潦倒之际,道听途说在昆明之南数百里开外有一宝地——个旧,那里蕴含采之不尽,用之不绝的锡矿,如果幸运或经营得宜,立可靠锡矿致富,锡的价格没银的高,可却是铜的价格的三到四倍,是除了金、银之外排在第三位的贵金属。
清代时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一代地方的姑娘出嫁,娘家都要陪嫁一套锡器生活用具,如锡茶壶、锡酒具、锡花瓶、锡盆等,这种陪嫁在当时再时髦不过了,稍富裕的人家更是讲究,供桌上的油灯、烛台、香炉、弥勒佛,以至餐具也少不了用锡器,而且用的越多越显身价和富贵。
于是,鹏云与在昆明之几个热衷于去干锡矿者,相约结伴取道个旧矿山。
王鹏云数人历经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来到个旧矿区。
娇生惯养的鹏云先是在卡房黑姆井、蚂蚁脚等处佣工,从事过下硐背塃、挖塃等艰苦劳作,其后在黑姆井、蚂蚁脚几座炼银炉劳作。
由于其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且能写会算,劳作善于动脑筋,常向老板提出改进技术、提高效益的意见,而其建议亦常屡试屡灵,因而,颇得老板青睐。
年终结算工钱,分润亦较其余砂丁多。
为别人打工,一辈子都是老板的,自己当老板,苦多苦少才是自己的。数年后,鹏云将省吃简用所积攒下来的银子作为资本,雇佣了六名佣工,到老厂蛤蟆口赵家硐干起个小尖子。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洞越打越深,却总是不见富矿和好矿,入不敷出,钱都快花光了。
再这样下去,很快又一夜回到穷困潦倒时,难道前三十年就把这辈子的富贵都享受完了,后三十年注定要过苦巴巴的日子?鹏云心中无限悲凉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