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8200000007

第7章 “你要我的山头,我要你的后方”(3)

在苏中水网稻田、江河沟渠纵横的地形条件下,敌人“扫荡”用的汽轮比新四军游击队的木船快得多,这就使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优长难以发挥出来。“敌进我退”,难以摆脱敌人的追击;“敌退我追”,木船又赶不上汽轮,难以歼敌。针对这种情况,粟裕发动群众开展了改造地形的运动,在河上构筑明坝、暗坝、交通坝、阻塞坝,使每条河流成为敌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改造桥梁,变大桥为小桥,固定桥为活动桥;变大路为小路、直路为弯路,限制敌人机动,依托水网稻田和江河湖汊打击敌人,较好地解决了在水网地区打游击的问题。针对敌人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发动群众有组织、有计划地在100多公里的封锁线上进行大破击战,锯倒电杆、收缴电线、挖毁公路、火烧篱笆。为打击汉奸、特务,积极开展锄奸斗争,组织成武工队,采取盯梢、诱捕、“扎粽子”、“包馄饨”、“背娘舅”、“老鹰捉鸡”等各种办法捕杀汉奸、特务。粟裕还带领部队创造性地开展海上游击战争,打破敌人在陆上对我根据地的封锁与分割,建立海上通道,扩大行动范围。他曾风趣地说:我们背靠着大海,那里没有敌人的据点,真是海阔天空,我们可以自由来往。

四、分散兵力,隐蔽精干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重要内容,是正确处理分散与集中的关系。游击战争本来是分散的,所以成其为普遍的游击战,它的许多任务的完成,都以分散兵力为原则。然而,当一个游击部队执行消灭敌人的任务时,尤其是为着打破敌人的进攻而努力时,就仍须集中其主要的兵力。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精辟地概括了游击战的这一特点,较之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粟裕领导的浙南游击战争有其特殊性:红军极其弱小,起初只有500余人,最壮大时期也只有1600余人;敌人投入绝对优势兵力,还运用了长期“围剿”苏区的经验;在敌重兵集团的重重包围之中,根据地难以巩固和扩大,红军不得不经常跳到白区以躲避敌军和“围剿”。因此,浙南游击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保存自己,是在强敌面前学会分散打游击。在粟裕看来,能不能分散兵力,会不会分散打游击,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挺进师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长于野战的红军正规兵团,现在要分散打游击,需要从头学起,而最大的困难则是不少干部不愿意分开活动。粟裕就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在实际中来培养和锻炼。开始,派一个团级干部带一支小部队出去,要他在外面活动半个月。可是才过三天,他就带着部队回来了,人也瘦了,眼睛也凹下去了,胡子也长了,无论如何不肯单独行动。后来就改变办法,派小部队先出去活动三天,三天后会合再出去,增加到五天。

时间长了,办法多起来了,信心也慢慢增强了,以后出去活动的时间逐渐增加到七天、十天、半个月,这样就学会了单独活动。以后甚至一个班长也能够带一支小部队单独活动了。同时,根据敌情与任务,有分有合,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分散时也注意保留一两支较集中的部队,以便打游击性的运动战。

为了更好地贯彻“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的方针,粟裕和挺进师的政委刘英经常分开活动。粟裕带大部队公开打游击,刘英带少数便衣武装人员做群众工作。后来便把这种活动方式提到斗争策略的高度来对待,分别组成了“突击队”与“牵制队”。“突击队”就是武装工作队,主要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带领便衣队、短枪队坚持于基本地区,做发动群众的工作,进行游击根据地建设。“牵制队”则是游击队的主力部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广大范围内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牵制、吸引和打击敌人,以掩护和保卫基本地区,并发展新的游击区。刘英带“突击队”与省委机关坚持浙南地区,粟裕带“牵制队”在广泛的地域公开打游击。

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粟裕初步采取分散兵力的做法,以一部就地坚持,主力跳出敌人包围圈。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将两个纵队留在浙西南是留得多了,主力部队还可以少留一些;留下的部队应该化整为零,采取武工队和秘密工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坚持斗争。到浙南游击区的第二次反“围剿”时,粟裕更加自觉地运用分散以保存自己的方法。他确定了“把隐蔽精干、保存力量同机动灵活、积极作战的方针统一起来”的指导思想,使游击队的作战单位逐渐分散,由开始百把人集中行动,逐渐分散到几十人、十几人,甚至几个人。大家组自为战,人自为战,有分有合,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打破敌人的“围剿”。比如,游击队的指挥机关就是粟裕带的一个班。这个班的成员有参谋,有警卫员、卫生员、绘图员、司号员、炊事员、理发员等等。他们既是专业人员,又是战斗人员,非常精干。

在苏中抗日游击战争期间,粟裕这一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便是大力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实行部分主力地方化,建立地方兵团。他把大批干部从主力兵团抽调出来,加强地方部队的领导力量;把主力兵团的一部分分散下去,作为建立地方部队的基础。1942年9月经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批准,新四军第一师进行统一整编,各旅保留一个主力团,其余均编入地方军,实行主力地方化。经过整编,使苏中军区有主力在手,随时可对重要方向实施突击,而各分区、各县也都有较强的武装力量作为机动兵力,配合区游击队和民兵,担负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使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得到充分发展。

这不但对坚持当前斗争富于极大灵活性和坚韧性,而且在新的发展形势到来时,为实行机动战略任务准备和积蓄了力量,为迎接又一次的军事战略转变———由游击战争逐渐向正规战争的军事战略转变,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

在谈到发展地方部队时,粟裕生动地说,对地方部队的发展,要采取老母鸡孵小鸡的办法,不能采取割韭菜的办法,刚长出来就一刀砍光,这是有历史教训的。他要求主力兵团的领导干部要象师傅带徒弟一样把地方部队带出来,到适当的时候,才放手让他们独立坚持一个地区的斗争。在战斗中分配战斗任务时,要使地方部队力能胜任,每次都要使他们得到一点胜利,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战斗力。主力兵团打了胜仗,缴获了敌人的武器弹药,在许可范围内,应尽量满足地方部队的要求。他深谋远虑地指出:一个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巩固,没有主力兵团作拳头固然是不能设想的,但是,没有建立有战斗力的足够的地方兵团,势必把主力部队长时间限制在地方任务上,就不能起到它的应有的拳头作用,也不利于主力兵团的建设。①粟裕还结合苏中实际,对党政军机关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军队要短小精干,裁汰老弱,紧缩机关,减少非战斗人员,充实连队,变“大后方”为分散的“小后方”。党政机关要军事化、游击化,提倡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反对大呼隆、一般化。群众组织要把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严格分开,以便在敌伪侵占时仍能坚持隐蔽斗争。关于作战方法,以团为单位的战斗和行动大为减少,代之主要以营连为单位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经常而有效的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正是由于采取了“分散兵力,隐蔽精干”的战法,苏中新四军不仅有效地保存了自己,而且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的各种“扫荡”、“清剿”和“清乡”计划。

当然,粟裕的游击战思想并不排斥集中,而是把分散和集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条件许可,他经常集中一定数量的主力部队在手,保持强有力的拳头。如在1941年8月的苏中反“扫荡”作战中,新四军一师在军部的统一指挥下,集中主力南线、北线攻势频频,攻势的重点明确,直指日伪最敏感的后方地带,震撼极大。这次作战把分散的游击战发展为战役规模的攻势,一波接一波,终于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有效地保卫了根据地。如果没有适时的、经常的集中,这种攻势是不可想象的。

五、战略支撑点:游击战的根据地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有一次,粟裕与当时闽东特委的主要负责人叶飞深谈。粟裕说,他在游击战争中最苦恼的一个问题,就是丢不掉“尾巴”。“尾巴”指的是跟踪的敌人。他问叶飞,闽东的队伍是怎么摆脱跟踪的敌人,丢掉“尾巴”的呢?叶飞回答说,有什么经验谈不上,闽东部队(即闽东独立师)是土生土长的游击队,没有本事不要根据地或者远离根据地到白区(即国民党统治区)横冲直闯,部队要到白区开展游击战争,一般的做法是先派人去做工作,掌握情况,了解道路,然后部队才出动。这叫做:群众工作在先,部队在后。而且,部队到白区活动是以根据地为依托的,当时闽东地区有四块根据地,部队活动的规律是不走回头路,即从这块根据地出去活动,回到另一块根据地隐蔽休息。粟裕听了后说:“哦,这就叫做‘狡兔三窟’!‘窟’,就是根据地。”他还说:“我们在浙西南就是吃了没有根据地的苦头,所以甩不掉‘尾巴’,部队得不到休息,伤病员也没法安置!”①在这里,粟裕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刻总结了开展游击战争要有根据地的思想。

红军井冈山会师后,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粟裕曾积极参加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毛泽东在当时经常使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对部队进行建立根据地思想的教育。毛泽东说,人不能老走着,老站着,也得有坐下来的时候,坐下来就靠屁股,根据地就是红军的屁股。这个比喻,粟裕终身铭刻在心。

同类推荐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刘胡兰传(马烽经典作品集)

    刘胡兰传(马烽经典作品集)

    《刘胡兰传》描写了刘胡兰从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区妇女干事,15岁便牺牲在国民党的铡刀下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鼓舞了千千万万男女青年的革命热情。千千万万的男女青年们,正在继承着烈士的遗志奋勇向前……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临水照花人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临水照花人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热门推荐
  • 国民初恋:元气少女恋上高冷学霸

    国民初恋:元气少女恋上高冷学霸

    “哼哼,你死定了。让我捉到,你肯定起不了床!”夏安安最擅长就是躲猫猫,本想自己已经胜利的之后,突然失重,被人横抱起来。“哼哼,抓到了。”“喂!放我下来!”夏安安不停锤打顾余帆的胸膛。“就不放!”自己可是好不容易才抓到这只小妖精的。三年的相恋,换来四年的异地恋,中途还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是相恋这么久了,除了偶尔拌拌嘴之外,也没什么大事情发生,别人都说“七年之痒”,而两人之间还保留着新鲜感......
  • 浮香绕岸

    浮香绕岸

    这世间,纷纷扰扰,无休无止。利欲熏心的人比比皆是,强权者的路,不知,铺满了多少人的鲜血?吾欲放弃一切,不争,不夺,享这一世太平。
  • 叵测之仙途

    叵测之仙途

    这世上,有人想要击败璀璨闪耀的天才叫世人再不敢小觑他;有人想要成为宗门栋梁修之大能受一宗朝拜享万世繁华;甚至,还有心高气傲者想要作那纵横天地不死不灭的九天之仙逍遥世间!当从尸山血海中挣扎而出的安夜踏上仙途,他面北而望,在那——必有一宗将为其所屠!ps:于我本人而言,本书最大的乐趣是不同人物的变化成长。这是第二版简介,希望诸君喜欢。
  • 诸神消失之后

    诸神消失之后

    诸神突然消失,人间再也无法诞生新神,人间却迎来最为繁荣的时代
  • 异世天之圣宠

    异世天之圣宠

    冠以十七年的天才之名。一息之间,她从天堂落入地狱,被打得永世不得翻身,绝望之下选择了死亡。然而,另一个灵魂自异世而来,接替她的一切,微笑——“游戏,重新开始。”————————————————————————————————————通俗点讲,此坑是女主穿越到一个被情敌废掉的悲催天才的身上,谁说天才就好命的?顶着各种牛叉闪闪的光环,世间各种羡慕嫉妒恨,暗算排挤接踵而来。曰:天才不好当,尤其是被废的天才。(求收藏!!!)
  • 白昼降星

    白昼降星

    我白愿,是一只九尾天狐。总之,我是一只狐狸,一只懂道法的狐狸,一只可以破奇案的狐狸。(柳州:那也是只小~狐~狸~啊!)
  • 异界横行

    异界横行

    异界之枫行天下一个继承了自己编制游戏n多变态技能的人,被雷神送去了异界,有目标才有人生,楚羽枫:我得目标就是收尽天下美女,招揽强悍小弟,抢尽天下金币……且看他如何,富甲天下,坐拥天下,纵横天下,一切尽在《异界横行》……
  • 辰夕之恋

    辰夕之恋

    她们本是姊妹情深,可是因为他的出现,让姐妹两人反目成仇,母亲去世,更让妹妹憎恨姐姐,充当富家女,报复姐姐,当谜底一层层地揭开时,他会留在谁的身边,博红颜一笑……
  • 爆宠甜妻:隐婚老公超给力

    爆宠甜妻:隐婚老公超给力

    宁夏天不小心将恶魔看光光,结果被纠缠上了,每天都梦想着甩了他,甩了他,甩了他,而那被她称为之恶魔的男人每天都想着该怎么扑倒她,扑倒她,扑倒她。“冷宇爵,就算我看过你光身子的模样,那也是我的损失好吗??我回去洗了多少次眼睛,滴了多少眼药水,你知道不?”冷宇爵:“我做事向来公平,既然你看了我觉得委屈,那我就委屈一点看看你,脱吧……”“脱尼妹!”
  • 枭雄那些年

    枭雄那些年

    你还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吗?星空下的誓言,实现了吗?儿时的梦,今时可还在?江山,美人,能臣,武将,你会选什么?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全都要好不好?这里有一部日记,一部由平凡走向枭雄的日记,记录着枭雄那些年都经历过哪些事,也许现实你不能有重来的一次,但在这本书中,我们一起仗剑走天涯,一起追逐那些年失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