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很早便意识到了新科技革命对军事的重大影响,并始终密切注意着这一态势的发展,积极探索现代战争中的作战指导规律。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他结合对现代战争的研究,就国家战略方针、军队建设方针以及作战指导等问题,写了许多报告、文章和建议。1979年1月,他抱病为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班学员作了题为《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讲话。这个讲话,是他对现代条件下作战指导规律探索和研究的一次总结。他在讲话中,就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作了精辟的阐释。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作战方法的改变粟裕在讲话中首先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必然促进作战方法的改变;发展我军战略战术已成为当前军事战线上的一项迫切任务。从社会发展史和战争史上看,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常常是首先或最终必然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改进,而军队装备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又必然促使作战方法改变。在人们使用冷兵器打仗的漫长年代里,进攻或防御的作战方法只能是短兵相接,列阵格斗。可是,一旦火药和火器应有于军事,这种纯技术上的进步,便使作战方法发生了革命,接敌运动、疏开队形、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等新的战法相继应运而生。
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已经促使军队武器装备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即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作为先进武器使用的飞机、坦克、大炮发展到了以导弹、核武器和电子技术装备为代表的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变化,向我军的一些传统战法提出了挑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军的技术装备仍将较大地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军队,我们还要准备以劣势装备对付高度现代化的入侵之敌。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但是,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应当是建立在客观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并且要在新的条件下研究新的办法,完全不顾实际情况,不研究具体办法,抽象地空谈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是唯心主义的,是害死人的。我们必须立足于现有,着眼于发展,从现代战争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要着重研究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作战方法。”
(二)战争根本目的的新内容“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新武器装备对作战行动的重大影响,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未来战争中如何贯彻“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问题。粟裕认为,一方面,从战争全体来看,消灭敌人是主要的,只有大量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无论我们的作战对象、武器装备如何变化,无论战争形态、作战方法如何发展,我军的这一基本作战指导思想是不会改变的。另一方面,运用这个基本原则,实现这个战争目的,是要依据战争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发展的。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粟裕深刻指出:“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是立体战争。由于敌人拥有杀伤力、破坏力空前增大的武器和远战技术兵器,可以对我们的前方和后方同时造成严重破坏,并且有可能使我军在消灭敌人之前遭受重大杀伤,或者在我军歼灭敌人之后又遭到报复性的重大杀伤。这样,在未来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相应地发展我军的战略战术。”实践证明,在现代战争中,在敌人拥有海空和现代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首先要保存自己,才能战胜敌人。
(三)作战形式的新发展我军历来重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的转换。毛泽东是把这种转换提高到军事战略转变的高度来加以考察的。粟裕认为,在现代条件下,为适应战争情况的发展,对于作战形式的运用要有新的变化,要研究新的打法。他设想,在战争初期,作战形式的主要特点,将是依托阵地的作战和不远离阵地的作战,配合以广泛的敌后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
同以往国内革命战争相比,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初期,阵地防御战的比重明显增加。只要敌人一入侵,重点设防、重点守备地区,包括一些需要坚守的城市、海岛和海岸,以及某些战略要点,都要打坚固阵地防御战。其中,有的固守到一定时候予以放弃,有的则要长期死守,并作为大量消耗和消灭敌人的战场。同时,战争初期打运动战,既要力争依托一定的阵地去进行,又需要有较多的坚固阵地防御战来配合。因此,重视阵地作战,不断地赋予它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是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客观需要。
运动战的打法也将会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过去打运动战,主要是打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流动性大,对后方依赖小,而且在集中兵力和实施机动时基本上不顾虑被敌人打掉。现在在我军武器装备没有大的改善以前,我们想要大踏步地前进和后退,也踏不起来,“过去,我们可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现在,我们无论打得赢还是打不赢,都有个走不走得了的问题。”粟裕设想,在未来战争初期,首先必须在搞好战场建设的基础上,力求在预设战场依托阵地(包括屯兵设施)和不远离阵地,打一些中小规模的运动战。此外,还要打不依托阵地的游击性的运动战,并在具备一定条件后打规模较大一些的运动战。到战争的中后期,随着我军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进一步改善,运动战的规模才可能越打越大。
在现代战争中,游击战对于离开后方供应就不能持久作战的装备现代化的敌军来说,其威胁性特别大。粟裕认为,战争初期的游击战,其主要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运输补给线,特别是它的油料供应系统,这会对敌人的正面进攻迅速发生重大影响。因此,游击战同我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不仅在战略上,而且将在战役、战斗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直接配合的作用。要派一些主力部队到敌后去开展游击战和打游击性的运动战。执行游击战任务的部队和民兵,要学会现代条件下打游击的本领。
(四)集中兵力的新做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历来是我军打败敌人的主要作战方法。这个原则,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同样是适用的。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必须根据现代战争的条件和敌我双方变化了的情况,采取一些新的做法。例如,在战争初期我军装备处于劣势的条件下,指导思想上只能着眼于打小规模的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只能小口小吃,而不能企图在一时一地集中很大的兵力,一次歼灭很多敌人。在进攻作战中,必须实行隐蔽接敌、猛打速决、快撤远离的方法。集中兵力的内涵也有很大变化。所谓“优势”,不仅仅是指兵力对比,也包括火力对比,要避免出现那种在兵力上占很大优势,但火力并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的情况。
能否真正实行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很重要的是要靠指挥员能否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指挥员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判断敌人的各个方面情况,包括敌人的兵力、武器装备、军事素质、士气,以及敌人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和作战个性。粟裕说:要善于根据敌人指挥官作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打法。大家都看过《空城计》这出戏,为什么诸葛亮敢于设个空城计呢?因为他当时手里没有兵了,又知道司马懿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同时,他也知道,他一向是以谨慎小心闻名的,司马懿会估计到他不敢于干这个冒失的事情。假如诸葛亮的对手不是司马懿,而是像张飞那样的一员猛将,那么,诸葛亮就要当俘虏了。同时,还要了解我军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如我军指挥员的不同特长、我们的下级指挥员和战士对他们所在那个部队的指挥员是不是信赖等,以便正确地使用干部和部队。只要能够做到熟知敌我双方情况,就可以制造战机,抓住战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五)战争初期挡住敌人的“三板斧”
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初期在战争全局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粟裕认为,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初期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首要的问题是着眼于抗住敌人战略突袭,挡住敌人的“三板斧”,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从被动中夺取主动。在作战指导上,一是既要避免和敌人重兵集团决战,又要通过积极的作战行动,迟滞敌人的进攻,大量削弱、消耗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从而顿挫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二是迫使敌人打持久战和消耗战,贯彻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原则,在重要的作战方向上打坚固阵地防御战。同时,使用相当数量的兵力进行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三是在敌人深入我国国土,兵力分散,补给线延长,士气低落,以及其他情况有所变化,而我们的力量有所增长的情况下,应当在某些重要方向上组织较大规模的战役决战,以转换战局。
总之,粟裕的这个讲话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这个讲话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从现代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粟裕的这个讲话发表后,在全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战备、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多年过去了,现代战争的情况又有了很大变化。应当看到,粟裕在当时的着眼点,还是立足于打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全面的人民战争。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场向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扩展,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样式,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形态。战争正在加速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已呈现出新的特殊的规律。因此,粟裕关于现代条件下作战指导规律的一些具体论述,有的需要补充完善,有的已经过时。然而,他探索现代战争的方法论原则和一些基本观点,贯穿于他的全部研究和探索过程始终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信息化战争的指导规律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粟裕在军事思想和作战指挥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