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进一步以军事史来说明这个问题。弓箭、刀枪的冷兵器时代同来福枪、机关枪时代相比,战术大不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战术也有很大变化。用旧的东西对付新的东西是不行的。太平天国的军队对清朝的军队,打了许多胜仗,但是对"洋枪队"就打败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吃了亏,就是吃了希特勒闪击战的亏。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肯定会有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现代条件下作战,装备复杂,后勤复杂,指挥也很复杂。这就需要下功夫去研究。我们军队过去打了22年仗,战争年代虽然也办了点学校,搞了点训练,讲了些战略战术,但那是很不够的。所以,人民军队一定要结合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对于人民战争理论,我们既要坚持其基本思想,又不能不顾现代战争的新特点,在未来战争中原封不动地照搬照用以往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仅就组织人民群众支援作战的指导原则而言,从内容到方式,都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上,而要实事求是地向广度深度发展。
如何研究军事理论?徐向前着重强调了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要研究敌我双方,并且认为这是军事理论研究的重点。
他说,军事学术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就是研究敌我双方。对我们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要研究透。敌人会怎样打来?它上面有大批飞机,地面有成千上万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强大的炮兵和导弹部队,还有海军会从海上来,甚至会使用核武器。对于这样的敌人,我们应该怎么打?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道人家的情况怎么打?过去我们跟蒋介石打仗,他的情况我们很清楚,我们的情况他不清楚,所以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对未来主要作战对象的研究,不仅仅是军事方面,它的政治、经济诸方面都要研究。在军事上,要研究它的编制装备、战略战术、指挥特点;要研究它过去的作战经验、战史、战例和现在组织的各种演习;还要研究它发表在刊物上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到它的军事思想,看到它是准备怎样打仗的。大的方面要研究,小的方面也要研究。比如,人家是怎么管理部队的,是怎么进行训练的,都要研究。苏军的军事资料,其他国家的军事资料,应该尽可能发得广泛些,不要自己封锁自己。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徐向前对外国军事的研究十分重视。
1978年,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徐向前的意见发了一号文件,批准军事科学院将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翻译出版。当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完成时,徐向前立即写信,向担负翻译工作的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祝贺。
1981年3月,军事学院外军教研室主任给徐向前写信,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情况。他阅后批示:"二次大战史的研究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除了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外,很需要从战争中学习。和苏、美、英等许多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薄弱,现在开始初见成效,应继续予以重视。请召集有关同志研究,提出加强二次大战史研究的意见,并请在组织上予以落实。"
军委办公会议对此十分重视,认真研究了徐向前的意见,并抓了落实。在徐向前的关怀下,由军事学院编撰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不但要研究外军,对我们自己也要很好地研究。对自己的研究,重要的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现代战争和过去战争相比,无论是作战对象、战争规模,乃至作战的许多方法,都将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如果我们仍然用老眼光看待和指导现代战争,就会碰大钉子,吃大苦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些国家墨守成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战争指导上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应引以为戒。一定要学会根据情况,发展原则,创立新的原则。
二是要研究军事历史。
这是与第一个问题相联系的。徐向前说,军事历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军事历史,就是通过以往的战争实践来研究战争规律。"历史是一面镜子"。掌握了丰富的军事历史知识,就能更好地借鉴古人和今人的战争经验。研究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可以从过去的战争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史中找出一些规律来。我们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有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苏德战争,苏联也有防御(或叫退却)、相持、反攻阶段,但相持的时间不是那么长就是了。我们今后要进行的反侵略战争会是怎样呢?我看,以劣势装备对付优势装备的敌人,还是要打人民战争,还是要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打持久战。
由此,徐向前提出,对我军历史经验的研究要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他认为,我们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有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对此作了高度的概括,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但是,这还不够。还有很多具体的经验,并没有很好地系统地总结起来。我们的游击战经历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应该说经验最丰富,外国的同志曾经要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却拿不出系统的东西来。除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以外,还有许多老一辈的同志也写过不少军事论著。譬如刘伯承同志,就是著名的军事家,也是军事理论家,他有许多军事著作。这些都反映了我军的经验,有很精辟独到的地方,同样是我军的宝贵财产,我们是应该加以整理、研究和学习的。
应该说,徐向前的这一认识是很有见地的。正是根据这一思想,近些年相继出版了《彭德怀军事文选》、《刘伯承军事文选》、《聂荣臻军事文选》等,从而大大丰富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
徐向前号召干部要多读军事论著。他说,做一个称职的军事指挥员,除了政治条件外,一定要下苦功夫钻研现代军事理论,要有一定的军事历史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干部的根本办法,就是让他们学习。干部就是要多读书,一般地说,团以上干部,应该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举例来说,中国历史上军事理论著作很多,《孙子兵法》就是世界出名的,还有《吴子》、《司马法》、《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等等,都应该学习。许多著名的中外战例,也应该学习。一个军事指挥员如果历史知识太贫乏,要受到很大限制的。古语说,"只有足智,才能多谋","将不知古今,乃匹夫之勇",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徐向前还特别主张中青年干部要多读书,多注意培养、锻炼自己。他说,外国军事刊物上写文章的,很多是校级军官。对于我们来说,将来,仗主要靠中青年同志去打,我们的国家和军队寄希望于他们。因此,中青年干部要懂得自己的责任。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人:
"据我体会,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岁,什么书都想看,看得快,记忆力也强;纪大就差一些了。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这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帅对一代青年的殷殷之望!
十年前,当这本《徐向前兵法》付梓之时,笔者曾写下了这样几段话:
"校完了清样,不禁有几分欣慰,几分怅然。"说欣慰,是我们为宣传老帅的业绩、智慧做了一份小小的工作。元帅一生功勋卓著,世人景仰。对于我们这些较长时间沐浴军营风雨的人来说,更是仰慕元帅的风采。而今,我们为宣传老帅虽只尽了绵薄之力,也是聊可自慰的。
"说怅然,是还深深地感到书稿的不足。原计划写十二章,受资料和时间的限制,现写成七章,许多内容作了压缩、合并,因而老帅许多精彩的思想未能显现或未能充分显现出来,一些已经述及的重要思想的底蕴也还缺乏深入的挖掘,个别问题显得单薄。这只能留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弥补了。
"还应说明的是,本书材料许多取自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不仅是因为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这本回忆录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许多议论也相当深刻和精辟。在老帅的这些回忆和论述面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论述都是多余的。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材料(包括红四方面军战史等其他史学著作、资料)加以疏理,并尝试着进行了徐向前兵法一些分析和评论。严格地说,本书属于编著。"
十年后,当笔者再次校阅完这部书稿时,不禁感慨良多。面对着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出现的武器装备和现代作战样式的巨大变化,再来细细地翻阅、咀嚼当年老帅们指挥的一幕幕战争场景,内心在惊叹二者巨大差异和历史飞速发展的同时,更是感叹当年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喋血奋战的壮怀激烈!历史是割不断的。先驱者们的精神和智慧是不朽的!不无遗憾的是,由于手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书稿未能做大的修改。
感谢一青同学的热情筹划。十余年军营生活,使她由一名江南学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研究人才,如今又干起了颇不易做的编辑工作。没有她的热心,这套丛书恐怕是难以再版的。
作者
200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