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称俾斯麦为“白色革命家”,这位出身保守阵营的容克,使用了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势力和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有关系,完成300多年来的德意志民族统一大业,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化发达国家之列。
(第一节) 铁血宰相上台
“我将成为普鲁士最大的流氓或最杰出的人物。”这是“铁血”宰相俾斯麦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
奥托?爱德华?莱奥波德?冯?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4月1日,是勃兰登堡下层贵族的后裔。两岁时随家迁往波美拉尼亚的克尼帕霍夫庄园。就其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说,俾斯麦的家族不是第一流的,但容克的那种专横暴戾作风在他身上却很明显,据说大学期间他曾与人进行过13次决斗。俾斯麦的母亲来自有名望的资产阶级家庭,给俾斯麦诸多的影响,他又在学习中进一步受到了资产阶级的教育和影响。
在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24岁的他经营起他的第一份贫瘠地产——波莫瑞的克尼帕霍夫庄园。父亲去世后,他迁往柏林附近父亲的舍恩豪森庄园,并投身到业已在波莫瑞开始的地方政治之中。
1849年,他把自己的庄园租赁出去,前往普鲁士的首都柏林从事政治活动。作为极端保守派、1848~1849年民主革命的批判者,他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两年之后普鲁士议会派遣他作为公使参加了在法兰克福召开的邦联议会。在那里,他代表普鲁士同奥地利在德国的霸权地位进行了长达9年的不懈斗争。
从19世纪50年代起,俾斯麦的政治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一个极端保守派转变成一个现实主义的强权政治家。1859年3月,俾斯麦被免去长达9年的驻联邦议会公使之职,调任驻俄公使,1861年转任驻法公使。在这些任内,他已充分了解到德意志兰的东西强邻都反对德意志统一。他也感到很失望,因为他未能进入权力中心。他把去彼得堡叫做“光荣流放”。尽管如此,俾斯麦仍然不断地向摄政王、1861年即位的威廉一世上书献策,提供“拯救之道”。军事改革引起的宪法纠纷,为俾斯麦提供了良机。1861年7月2日他写信给好友、陆军大臣罗恩,提出王权只有通过掌握统一运动才能获得拯救。这年夏天,普王正式召见他,向他咨询救国之道。10月,俾斯麦把自己的意见最后加工成所谓的《莱恩菲尔德备忘录》,对整个形势和事务作了纲领性的说明。他说:“需要把德意志人民发展起来的力量比较严格地、统一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时代潮流中复苏的民族感情,同时连同确保反对外部进攻的要求,迫使我们走向比较紧密地统一德意志兰的目标。”1862年6月,俾斯麦在访英时,毫不隐瞒地向英国发对党领袖说:“必须解散德意志联邦,使中小邦屈服,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使德意志兰获得民族统一。”
此时的威廉一世已经走投无路了,他深知采取军事政变和武力镇压一定会激发自下的革命,于是,在这年9月中,国王同意外交大臣发电报给在法国的俾斯麦,要求他“立即回来”。
9月18日,柏林普鲁士陆军部长罗恩再次发报:“柏林,1862年9月18日。危险临近!速回!”
4天之后,俾斯麦侍立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面前。国王正准备退位,因为大臣们一致反对他要推行的普鲁士政策。惊诧于国王一筹莫展的态度,俾斯麦向他保证愿为他组阁。他甚至准备对军队进行改革,而这项改革尚在争议之中,并遭到众议院多数派的反对。俾斯麦不久即被任命为普鲁士宰相,他向国王表示:“在这种形势下我宁可与陛下同归于尽,也不会在您同国会统治者的斗争中袖手旁观。”
没有人预料到这种君主与宰相之间的协作竟持续了几乎达30年之久——俾斯麦曾在与国王的谈话中对这种忠实意义上的协作大加赞赏。同样,几乎也没有人猜想到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目标会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实现。
从此以后,俾斯麦便决定实行强权政治。作为宰相,他在1862年发表的演说中便宣布:“德国期待的不是自由主义而是权力。”同时,他决然否定了民主议会的原则:“时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空谈和多数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铁与血。”
这篇讲话稿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俾斯麦讲话的矛头完全是针对那些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势力的。“铁血演说”表明俾斯麦已经从一个普鲁士容克转变为德意志政治家。于是出现了反对这样一位宰相的怒潮,人们谴责这位“牛皮大王”和“战争煽动者”追求暴力而置正义于不顾。王后也苦劝国王辞退这个“危险的俾斯麦”,然而他依然在职。
俾斯麦是个崇尚实力的人。他感到德国必须统一,才能在欧洲和世界有一席之地。要统一,就必须依靠普鲁士的实力,所以,一切都要从增强实力的原则出发。在成为宰相之后的演说中,他称普鲁士的实力和威力就是要靠“铁和血”来实现,也就是靠暴力和专制来实现。他认为议会的空谈是没有意义的,上台伊始他就抛开议会,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节) 德丹战争
德意志的统一是经过三次王朝战争达成的,这三次战争分别是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德法战争。第一次战争使得俾斯麦巩固了在普鲁士的地位,并为击溃议会反对派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战争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邦,消除了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使普鲁士在北德的霸权得以确立;德法战争使南德诸邦接受普鲁士鹰的保护,俾斯麦把铁血政策贯彻到底,通过白色革命完成了德国统一。
俾斯麦上台以前,普奥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日趋紧张。俾斯麦力图把德意志两大强权之间纯粹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尽可能同德意志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把奥地利突出成阻碍和破坏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力量,而把自己充作民族运动的“矛尖”。
1863年秋,当俾斯麦发现重新激化了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问题,是同德意志民族运动和自由主义的努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他就立即介入了这场民族运动。问题涉及的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和劳恩堡三个易北河公国地区,后两个地区的居民基本上是德意志人,而前一个地区却杂居着德意志人和丹麦人。根据1852年由英、俄、法、瑞典、丹、奥和普共同签订的《伦敦议定书》,这三个公国同丹麦结成同盟,而荷尔斯坦因和劳恩堡同时也是德意志联邦的成员。但丹麦的民族运动却力图将这些公国纳入丹麦的版图,而德意志联邦则要求按照德意志的意愿解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问题。1863年11月,丹麦议会通过新宪法,加快推行合并石勒苏益格的计划。这无疑将两国民族运动的矛盾冲突推上了新的高峰。就在丹麦新宪法通过两天后,丹麦国王去世,新王签署批准《丹麦—石勒苏益格新宪法》。但他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的继承权却没有得到当地社会各阶层的承认,于是引发了关于公国王位继承权的争执。这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感情的巨大浪潮,要求对丹麦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在这种形势下,俾斯麦采取了明智的策略。他打出维护1852年《伦敦议定书》的旗帜,堂而皇之地避免了英、法、俄等国的干涉。他还拉着奥地利一起行动,既可以掩饰普鲁士吞并两公国的野心,又能使奥地利紧随普鲁士的政策,从而使普鲁士掌握德国统一运动的领导权,也为日后发动对奥战争埋下了引线,真可谓一举三得。经过周密策划,普奥两国于1864年2月联合进攻石勒苏益格,迅速击败了丹麦军队。丹麦政府在求援无望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维也纳和约》,将三个公国交给了普奥两国。
德意志各中、小邦一直呼吁由奥古斯滕贝格公爵为三公国地区的公爵,奥地利稍后也予以支持。俾斯麦却独排众议,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他相信,出现一个独立的诸侯不会给德意志统一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如果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成为诸侯独立邦并获得联邦和国际列强保证的话,就会形成一种原则范例,即必须保证德意志联邦中所有中、小邦的独立地位,而这是普鲁士所不愿看到的。普鲁士不仅不能统一“小德意志”,甚至也无法实现普鲁士在北德意志的霸权。1865年8月4日,普奥签订了关于共管易北河诸公国的《加斯坦因协定》,规定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理,荷尔斯坦因由奥地利管理,而小小的劳恩堡公国干脆以250万塔勒的价格卖给了普鲁士。
俾斯麦根本没有把这种安排当作最后的解决办法。他一直认为,普奥两方在解释协定条款上会发生摩擦和冲突。他设定的唯一出路是由普鲁士“统一”两公国,这样做最终能得到“小德意志”民族运动的支持,而且为了达到此目的,当然也无须惧怕一场普奥战争。
(第三节) 普奥战争
俾斯麦为统一德国所发动的第二场王朝战争是对奥地利的战争。俾斯麦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要实现普鲁士主导下的德国统一,必须用军事手段排除奥地利的阻挠。因此,他一结束对丹麦的战争,就将尚未冷却的枪口对准了奥地利。
俾斯麦首先着手在国际上孤立奥地利的准备。当时对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争霸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国际因素主要是俄、法两大邻国的态度。由于奥地利在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反对俄国,因此俄国自然站到普鲁士一边。对法国,俾斯麦则主要采用了拉拢诱惑的办法,主动向法国发出暗示,表示将承认它对比利时的占有权。法皇拿破仑三世信以为真,表明将不会站在奥地利一边。此外,俾斯麦还笼络了希望从奥地利手中收复威尼西亚的意大利,与之签订了同盟条约。
俾斯麦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向奥地利提出了貌似公允、实则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要求在不将其并入普鲁士的前提下,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两公国交由普鲁士亲王管理。奥地利对普鲁士吞并两公国的企图心知肚明,为了打击普鲁士的野心,提出将两公国的前途交由德意志联盟议会决议,以便使普鲁士与整个联盟为敌。但这却正是俾斯麦等待的机会。他立即宣称,奥地利此举破坏了奥普两国的协定,于是命普军于6月7日开进荷尔斯坦因。
6月11日,奥地利号召联邦军队对普鲁士作战。6月14日,德意志联盟通过反对普鲁士的议案,普鲁士则以联盟议会越权为由,宣布联盟解散,战争正式开始。15日,普鲁士军队首先开进相邻的萨克森、汉诺威和库尔黑森诸邦,在很短时间就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大利立即加入普鲁士一方作战,从南方牵制奥军。主要战场越来越移向波西米亚。1866年7月3日在柯尼希格雷茨附近的萨多瓦村进行决战。在这块小小的狭长地带集中了大约23.8万奥军和29.1万普军。这种密集程度在欧洲战争史上是空前的。普军三大军团在总参谋长毛奇统一指挥下,分兵合击,到第三天才扭转战局,最终打垮了奥军主力。萨多瓦战役所解决的,是建立德意志民族资本主义国际的霸权究竟属于普奥这两个资产阶级君主国中哪一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