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时期。苏俄及后来的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其他国家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一节) 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继任苏联领导人的职务,开始了近30年的执政历程。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新回到了世界强国的前列。
刚刚遭受了战争摧残的苏联可谓百废待兴,重建任务十分艰巨。1925年12月18日—31日,苏联召开了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宣布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国家将迎来工业化建设的新时期。他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主生产一切必需装备的工业国,并且要求将苏联工业化的重点首先放在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上。以此为起点,苏联开启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联共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又不断发表文章和演讲,阐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纲领。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一旦落后,就必然挨打,甚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他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在他看来,苏联可以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指令优势,集中调动人力物力资源,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实现工业化。
俄罗斯历史上一直是传统的农业国,不仅农业人口比重很大,而且农业经济始终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尽管从19世纪60年代之后,俄国保持了长期的较高的发展速度,使工业基础初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同欧洲主要列强的差距,但这种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特别是农奴制残余势力和封建专制统治依然存在的现实更阻碍了整个俄国社会的正常运转。直到1917年2月爆发革命前,俄国仍然是一个尚未完成经济现代化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因此,如何改造封建色彩浓厚的村社经济,使它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成为摆在苏联领导人面前的一个历史性任务。1927年底召开的联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专门就农业问题进行了讨论。斯大林指出:苏联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状况不能令人满意,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建立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大农庄,这样就可以利用农业机器发展规模化的现代农业。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主要是由于富农囤积居奇造成的,因此,更加坚信实行农村集体化是必要的。他宣布:“从1929年夏季起,我们进入了全盘集体化阶段,开始了向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方面的转变。”就这样,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苏联的富农阶级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很快就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根据联共中央十五大作出的决定,苏联从1928年10月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提前9个月实现了预定目标。随之进行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同样提前完成了任务。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各个经济部门都确立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受到抑制,小商品经济得到改造。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1937年,苏联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国内需求的0.9%,基本停止了外国设备的进口,工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的自主性特点。到1940年,苏联年产钢1800万吨,煤炭1.6亿吨,石油3100万吨,发电483亿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尽管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但工业生产总值比1913年增加了近7倍,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从1913年的2.6%上升到10%,超过英、法、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苏联在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下,以难以置信的努力,取得了工业化的大步前进,并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方面,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之后已经实现农业集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农民总数的93%,划归集体农庄的土地已占99%,全国播种面积1.35亿公顷,比1928年增加10%,全苏农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34%。黑麦、小麦、燕麦和亚麻纤维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皮棉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其他农牧产品在世界所占比重也都大大增加。农业集体化是保证加速实现工业化的最重要条件,它的顺利完成,不仅保证了工业化所需的商品粮,每年还为城市提供1500万~2000万劳动力,使苏联的工人数量由900万增至2400万。
(第二节) 粉碎德国闪击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6月22日,德国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前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前苏联国土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战场之一,前苏联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二次大战也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大部分地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万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
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展开浴血鏖战。莫斯科的民众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坦克班。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大部分是妇女。11月7日,在德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红场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阅兵式后,士兵们随即开赴前线作战。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公里~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德军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作战目标。
1942年7月,希特勒调集40个精锐师团100多万人的优势兵力,从已攻陷的基辅杀来,企图一举攻占斯大林格勒,然后拿下高加索,再溯伏尔加河北上,直取莫斯科。1942年8月27日,朱可夫被任命为最高统帅助理,并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如德军占领该城,将切断苏联南部和中部的联系,苏军将失去伏尔加河这条交通命脉。29日中午,朱可夫到达斯大林格勒;9月5日,苏军发起反攻,但是打得很艰苦。德军一步步通过市内的废墟逼近伏尔加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顶不住了,但苏军却把废墟变成了堡垒。10月末,德军终于筋疲力尽了。11月19日,苏军大反攻全面开始,23日已按战役计划合围了德军22个师约33万人。斯大林格勒会战最后的合围和消灭敌人由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完成,朱可夫此时被派往列宁格勒组织反攻。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国人认为,此战役打断了苏德战争中德军的脊梁骨;而世界舆论则认为,它是二战的转折点。
在进行反攻时朱可夫已升任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大将。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朱可夫又指挥了一系列战役。最值得一提的是,库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1943年7月4日库斯克会战开始,8月5日会战结束。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共伤亡了50万人,损失坦克1500辆、飞机3700架、火炮300门。斯大林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德军的衰落,库斯克会战则预示它的灭亡。西方评论则说,前苏联赢得库斯克会战,就赢得了战争。为庆祝这一胜利,莫斯科在二战中第一次鸣放礼炮和礼花。
1945年1月,苏联红军在波兰和东普鲁士境内连续作战,歼灭德军100多万人。接着,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捣柏林。希特勒不甘心失败,纠集了100万人马防守柏林,他下令死守顽抗,直到最后一个人。
4月16日拂晓,苏军投入250万兵力,打响了进攻柏林的战役。成千上万门大炮一齐轰鸣,炮击半小时以后。143架强光探照灯一齐打开,把前进的道路照亮得如同白昼,同时叫德军难以睁眼。两支苏军主力突破德军防线,迅速推进,25日在柏林城以西的波茨坦汇合,对柏林形成包围。同一天,一支苏军进抵到易北河上的托尔高,同美国军队胜利会师。
随后,战斗进入城区,双方打得十分激烈。德军凭借坚固的工事,企图负隅顽抗。残酷的巷战在每一条街道展开。然而,谁也阻挡不住潮水般涌来的苏联大军。4月27日,苏军突入市中心地区。4月30日,苏军终于占领了象征第三帝国的国会大厦,胜利的红旗在大厦的圆顶上高高飘扬。
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4月30日,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匆匆举行了婚礼,而后双双开枪自杀身亡,遗体被部属烧掉了。
5月2日,苏军占领柏林全城,纳粹德国彻底覆亡。在17天的柏林战役中,苏军共歼灭德国武装部队近百万,自己也付出了3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
攻克柏林以后,德国基本上丧失了抵抗能力。5月9日凌晨,在柏林郊区的苏军总部,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的仪式。朱可夫元帅主持了这一仪式,美英法三国的代表出席了这一仪式。5月9日也就成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攻克柏林战役有一段戏剧性的情节。指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科涅夫想从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朱可夫手中争得荣誉。苏联政府许诺看谁首先占领柏林接近地即获得荣誉。但在最后一刻,在当时划的战役分界线中,柏林的象征——国会大厦被划在了朱可夫的区域。看来,苏联政府认为,只有朱可夫才应当享有这个荣誉——把苏联红旗插上国会大厦。
就指挥艺术和军事成就而言,朱可夫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人物。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说:“朱可夫具有卓越的统帅天赋,他生来就是从事军事活动的,特别是从事军事战略活动的。在因战胜法西斯德国军队而享有荣誉的苏军统帅中,朱可夫是最杰出的。”
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说:“朱可夫始终是一个意志坚强、处事果断、具有杰出才干和天赋的人,一个要求严格、持之以恒和目标明确的人,所有这些品质对于一个精明强干的军事首长来说无疑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些品质正是朱可夫的特点。”
曾经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也曾说过:“朱可夫是一个天才的组织者、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他作为一个司令员我非常尊敬他。尽管我们后来分道扬镳了。即使在那时,我对他作为一个军人的评价仍然是很高的。”
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是这样评价朱可夫的:“作为指挥若干重大战役的军事长官的经历,朱可夫比我们时代的任何人都强。”
(第三节) 赫鲁晓夫的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共政权几经更迭,直到赫鲁晓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地位稳定下来。
赫鲁晓夫也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度,执政后,他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另一方面,他又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斯大林去世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所以为世界所瞩目。大会批准了赫鲁晓夫在总结报告中提出的新的路线和方针,标志着苏联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不过,苏共二十大最令人震撼的事件乃是赫鲁晓夫的一份秘密报告。
原来,斯大林去世以后,有关他生前个人崇拜、滥用权力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了。中央委托书记处书记、斯大林原先的秘书波斯别洛夫领导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调查这类事情,结果揭露出许多骇人听闻的材料,而且牵涉到莫洛托夫等现任领导人。所以,当赫鲁晓夫要把调查结果向代表大会报告时,遭到党内一批领导人的坚决反对。不过,在赫鲁晓夫坚持之下,中央主席团作了个折中的决定,让赫鲁晓夫在内部秘密会议上作这么一个报告。
2月24日深夜,大会代表们突然被召集到会议大厅,赫鲁晓夫向他们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手里拿着波斯别洛夫写的详细提纲,即兴发挥,一讲就是三四个钟头。报告不仅披露了30年代以来大规模镇压无辜人士的内幕,而且通过批判个人崇拜,将矛头直指斯大林本人。
赫鲁晓夫作报告的时候,尽管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但报告的文本还是通过外国代表团泄露出去了。6月4日,美国媒体全文公布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现在看来,秘密报告的内容基本上是真实的,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无疑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强烈震荡,引起了一些混乱。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苏联进行了改革。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外交、教育、军事等方面。
一、政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