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讲,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就好比加在孩子心灵上的一把锁,它锁住了孩子的开朗和勇敢,锁住了孩子的手脚与心灵,让孩子无法向美好的前途奔去。当孩子感到自卑时,这种消极情绪会像野火般迅速蔓延,从而吞噬孩子坚守的信心阵地,让他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还会自暴自弃。
【案例】
刘浩出生于条件较好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无忧无虑地成长。由于家里只有刘浩这么一棵独苗苗,因此他得到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无尽的宠爱。他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小家伙身上,希望他和他的爸爸妈妈一样有知识、有成就,甚至超越他们。
为此,在刘浩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为他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刘浩就已经开始学习英文;三四岁时,刘浩就已经是个“大忙人了”,早上起床要练发声、上午读书,下午学跳舞,晚上练琴。
一刻不停地学这学那,虽然让刘浩懂得比同龄孩子多很多的知识,但他的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都受到了严重的束缚,这一点父母并没有看在眼里,仍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学习,而且对他非常严厉,所学的课程必须门门得第一,否则就会训斥孩子“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为什么还有比你考得更好的同学?”……
在父母无休止的训斥声里,刘浩一次次自卑地低下了头,也一次次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渐渐地,刘浩变了,他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那个活泼、开朗、调皮、聪明可爱的他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害羞、胆怯,不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再也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孤僻孩子。
【爸爸妈妈找方法】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的心里都不免会泛起一丝涟漪,一个优秀的孩子在父母的压迫下,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孤僻。这是刘浩的悲哀,更是他父母教育的悲哀!
事实上,自信心就好比一把照亮我们生命的熊熊燃烧的火炬,高举着它,我们的人生就能驱走黑暗,充满光明。
试想,如果刘浩的父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当刘浩没有考第一,但仍然取得不错名次的时候,父母能够报以真诚的夸奖和鼓励的微笑,而不是一副冰冷的面孔,那么,刘浩一定不会流下下委屈的泪水,更不会把高昂的头悄悄低下去。
当然,造成孩子自卑的因素还有很多,除了像刘浩这样,父母对自己期望值过高,自己无法实现而自卑,还有的可能是由自己的外在形象引起,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口吃等缺陷,也或者是受到同学欺负、嘲弄,老师、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如批评、挖苦,让其当众出丑等造成的……
不管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自卑心理,作为父母都应该积极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奔赴一个美好的前程扫除障碍。
1.解放孩子的手和脑
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这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因此,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家长要戒除比较心理
家长爱比较也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有些家长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
可能在父母看来,通过比较可以刺激孩子,进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岂不知,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为了这份自尊,他们会追求上进,追求别人的赞美。也因此,他们对自己都有一定的期望值,当达不到时,他们也会感到沮丧,这时,如果父母还要拿孩子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就好比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会让孩子越发觉得自己没用。
所以说,做父母的,不能仅仅从自己认为的角度去做“对孩子好的事”,而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灵,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
3.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得孩子很难实现父母的愿望,进而让孩子时时处处被批评被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在潜意识里先否定自己:我本来就是很笨的,这个事情我肯定干不好,别人也不会喜欢我的,我一直处于失败之中。
因此,父母不可对孩子定下过高的目标,也不要奢求孩子能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从而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要想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远大目标,就必须先给他确定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难度一点点加大,目标一步步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肯定他,鼓励他,从而一点点地增强他的自信心。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4.鼓励孩子与人交流
孩子一旦陷入自卑,就不愿与人交流,这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家长应常带孩子出外进行户外活动,耐心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时,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邀请有相近年龄小孩的家庭一同进行。这样的户外锻炼,既可以让孩子开阔心胸,逐渐敢于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让爱唤起孩子心中的自信。
乐观也能让孩子专注起来
【本节关键词】
快乐的心境 允许不完美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勤奋并非成功秘诀,快乐才是成功之道。心理学家们说,保持快乐心境的人们更乐于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并在此过程中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保持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使人自信,而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可爱、更快乐、更专注,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心理学家门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结论: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人的大脑工作效率的提高,会使一个人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地完成一件事情。如果孩子能够长期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中,那么他的注意力也就更容易集中。
【案例】
方凯在一所重点小学的实验班上学,学习成绩很优异,由于绝大多数时候都能考第一名,以至大家给他送了个绰号——“超级NO.1”。
然而,这个绰号在叫了几年之后,却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戛然而止。这次方凯考“砸了”,凭他那点分数,别说上重点中学,就连二级以上的中学都考不上。当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方凯伤心地哭了。他躺在床上想:完了,一切都完了。顿时,方凯恨不得打自己几下。
妈妈看到儿子这样气急败坏的样子,温和地说:“谁的人生路上总能够一帆风顺呢?挫折是难免的,对于坚强的人来说,失败更能磨炼他的意志。妈妈相信你,只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次的失败,你就会战胜它的。”
听完妈妈的话,方凯沉思了一会,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的小失败和小挫折,但是,只要不放弃,继续快乐地生活,乐观地面对失败和挫折,那我们就称得上是生活的强者!
自此之后,带着这种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方凯更加专注认真地发奋学习。妈妈还和他一起制定了合理而周密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地实践着。就这样,方凯的各科成绩都进步得很快,到初一上半学期考试时,方凯已经名列前茅了。上到初二时,校长还破例批准他直接升入高中。
【爸爸妈妈找方法】
孩子的乐观离不开父母的安慰和鼓励,离不开父母切实的帮助。案例中的方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正是由于妈妈的帮助才顺利渡过了难关。
对于父母来说,应该认识到,孩子天性是活泼开朗的,要想让孩子变得积极乐观、活泼开朗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1.不限制,让孩子享受无“限”快乐
很多父母都喜欢居室整洁,喜欢安静。当活泼好动的孩子把屋里弄得乱糟糟或者喊叫时,他们便会想办法制止。这样一来,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这种情况表面上看似乎是父母管教有方,但实际上能带来什么呢?无非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
可是,父母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耍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天性,他们需要去鼓捣家里那些他们有兴趣去探索的物品,他们需要去扑蜻蜓、堆雪人、看蚂蚁搬家等等,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往往能给他们带来其他活动无法带来的快乐。
2.不严肃,做爱笑的父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说到教育孩子,我们脑海里就会闪现“板着脸”的严肃神情。很多父母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要想培养性格开朗的孩子,父母自己也要“笑出声来”。这并不会失去作为父母的尊严。要知道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是最好的爱的表达。
3.不苛求,允许孩子不完美
由于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有限,所以孩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如果父母太过追求完美,对于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总是提出批评或指责,这样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自信。所以,当下一次你想要抱怨孩子某些地方做得不好的时候,不妨先想一想,这个过错会不会和他的年龄有关系呢?5年甚至10年后他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请别再唠叨个没完。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本节关键词】
家庭氛围 赞美孩子 我能行
留意一下我们生活的周围,很多家长经常把对孩子的焦虑挂在嘴边,比如:“我家孩子并不笨,可就是不专心”,或者“本来成绩就不好,告诉他一定要专心学习,可他就是不听,真是没辙”……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变相的指责孩子,或者说是用消极的暗示来告诉孩子:“你很笨”,“你不专心”,“你学习不好”。
殊不知,父母的消极评价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认识,孩子就会真的以为自己笨,自己不专心,自己学习不好。这样一来,带着悲观情绪的孩子怎么还能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或许会从中较深刻地感悟到一定的道理:
【案例】
振振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至少在妈妈的眼里看来是这样的。振振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慢半拍,再加上温吞的性格,总让振振妈觉得自己的儿子脑袋不够灵光。
但事实上,振振并非智商不健全,他狠聪明,而且比起一般的孩子更细心、更有耐心。做事情的时候,其他的孩子都尽快做完去玩了,只有振振在最后一分钟交作业,因为他想做得更完美,做得更好。但他的妈妈却不这样想。
振振的妈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商不高,有点笨,为此,还总是带着振振测试智商,这样幼小的振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渐渐觉得自己有毛病,真的比别的同学笨。他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而且上课时也频频走神,反应真的慢了起来。考完试成绩不理想,振振也归结到自己太“笨”这个理由上,振振妈看儿子成绩越来越差,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放任振振不管了。
【爸爸妈妈找方法】
其实,振振的智商再正常不过了,只是他性格温吞而已。在振振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所以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好。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让孩子有一种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并且慢慢会这样发展,让孩子变得自卑。
反过来说,有消极的暗示就有积极的暗示。不管自己的孩子怎样,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比别人差。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惧挫折,勇于向前。
1.为孩子塑造一个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
有了快乐的家长才会有乐观的孩子,要想你的孩子具有乐观的心态,首先要给他塑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来源于父母的乐观、自信、豁达,父母的这种态度将深深影响和熏陶你的孩子。
比如,某天早上你出门上班时,碰巧下起雨来。这时候,千万不要说:“真倒霉,偏偏要出门的时候就下雨!”,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这个事实,却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糟糕情绪。如果换一种说法,比如你说:“呀,太好了,下雨了!绿树和小草都会长得更快一些了。”这样的话语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好心情,同时也会将快乐传递给孩子。长此以往,父母的这种良好心态就会让孩子受到影响,使他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2.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要赞美孩子
家长应该多赞美孩子,在心理学中,这叫“积极的暗示”,这种暗示对孩子尤其能发挥奇效。据说,着名围棋名手林海峰在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经常这样对他说:“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于是,他从小就以“大人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见,如果家长懂得适当运用积极的暗示,孩子将会受益终身。
3.让孩子学会说“我能行”
有些时候,孩子遇事容易退缩,这是因为孩子内心当中有失败的经历,或是有放弃的暗示。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有战胜一切的勇气,要让孩子有着“我能行”的自我暗示,这样无论面对什么,孩子都有着勇往直前的信念,因为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平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比如“我可以集中精力”,这样有助于孩子专注力的塑造。
让孩子相信失败不是终点站
【本节关键词】
挫败感 预防 换个思维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失败,甚至一谈到失败,很多人会觉得它是消极的负面因素。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怎么看待失败,在失败之后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做出样的行动。对于孩子来说,也不例外。可以说如何让一个孩子能够正确面对失败,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课题。父母的职责并不是让孩子免遭失败,而是让他学会正确地面对失败。
其实,每个孩子在遭遇失败之前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点“盲目”的自信的,然而就是这一点自信心,对孩子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家长呵护和珍惜的。遭遇失败,孩子会产生挫败感,这时他的自信难免会动摇起来。而如果家长的态度再加剧这种挫败感,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容易被打败,甚至破碎。
【案例】
9岁的彤彤是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彤彤学习成绩优秀,在班级里担任学习委员。提起彤彤,爸爸妈妈经常以放心而骄傲的语气说:“我们女儿从小就做事认真,从来就没让我们操过心。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从上幼儿园起就特别好,而且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我们相信女儿在学习上肯定会一帆风顺,将来上个名牌大学,读硕士,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