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是众所周知的文学界的泰斗人物,但是当年他的数学却考过零分。如果按分数的标准来衡量,他连及格都不算。可是,他在中国文学界却是泰斗级别的大师,他的文学水平到现在也鲜有人能及。如若当年他的父母单纯强调他的成绩,让他必须考高分,那么很可能,我们中国就丧失了这位大师级别的人物。所以说,分数不是考评孩子的唯一标准,父母们要全面看待孩子的发展。
孩子的兴趣需要家长的参与
【本节关键词】
参与 兴趣点 扼杀 一起探索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我们的兴趣是有很大不同的。尽管如此,如果父母能对孩子的兴趣予以关注,并能够和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那么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认可和支持。如此一来,孩子也才能更加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面去。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兴趣是持支持态度的,不过只有很少的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但能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让孩子做起事来更加专注。因此,父母们还是积极行动起来吧,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去,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虽然有的妈妈会支持孩子的兴趣,但很少有人会与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事实上,这种方法更直接有效,我们的参与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而且会让孩子做起事来更加专注,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画家达·芬奇的成才之路,就是在他父亲彼特罗的支持下完成的。
小时候,他的家境非常富裕,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过,达·芬奇最喜欢的大自然的美景。他最喜欢深入大自然,并用自己的画笔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呈现出来。有时,他在花园中描绘花瓣和树叶;有时坐在草地上把看到的蚂蚁等昆虫画入画板上……
对于儿子的种种表现,他的父亲不仅没有横加干涉,反而给予了儿子肯定与支持。在父亲的帮助下,达·芬奇很快在镇子里成为了“小画家”。
有一天,村上的一位农民拿着一块木板来到镇上,交给了达·芬奇的父亲,请求在木板上让达·芬奇画画,父亲当即答应了。达·芬奇将木板刨平,用锯做成盾牌的模样。等完成之后,他便想在上面画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成后,他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到画面不但结构合理,而且形象逼真,画面上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等小动物就像是真的一样。父亲高兴极了,决心支持孩子去学画画。
有了父亲的支持,达·芬奇彻底的投入到了绘画的学习当中,在绘画的世界里,他如鱼得水。后来还成为了维罗奇奥的弟子。维罗奇奥是当时着名的画家,在他的指导下,加上了达·芬奇自身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他的不凡成绩。
【爸爸妈妈找方法】
很显然,达·芬奇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亲的支持。在现实当中,您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兴趣的?在孩子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浓厚的兴趣时,自己有没有愉快地参与进来?在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时,自己会不会任意打断?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那么就像达·芬奇的父亲学习吧。不可否认,达·芬奇能够保持绘画的兴趣,并有所成就,多亏了他的父亲。正是因为他父亲能够陪伴他一起做他所喜欢的事,才让达·芬奇充分感受到了支持和鼓励,也才让他专注地将一件事坚持到底。
有不少父母总是抱怨,自己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事,可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当父母陪孩子做他并不喜欢的事情时,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所以说,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花了多少时间陪孩子,而是我们是否和孩子一起做了他喜欢的事。比如,当下班回家后,陪孩子一起画画,一起唱歌,一起就某个他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一番讨论,或者一起看场球赛,一起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等等。这些事情或许花费不了父母多长时间,但是因为我们的加入,孩子会更加投入,也更加快乐!
1.不要让孩子孤军奋战
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就像是天生的“探险家”,对于未知有着浓烈的兴趣。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这样很烦,但是,换个角度来讲,这是引导孩子的最佳机会。
虽然有时孩子的好奇心会让家长觉得危险,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扼杀孩子天性的理由。如果想要孩子健康成长,那么父母不妨参与到孩子的探索当中。这个过程既保证了孩子不会偏离方向,又能趁机引导孩子学习,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而且,父母的参与和支持能够让孩子对兴趣持之以恒,还有利于亲子关系。
2.在孩子的兴趣与知识之间搭一座桥
培养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扬,将来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因此,聪明的父母会想办法把孩子的兴趣和知识学习练习起来。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那么在支持他的同时,还可谓他提供有关的书籍。孩子看多了,做得多了,就会有更多的体验,也会有更强的成就感。再比如,孩子喜欢做游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来提高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兴趣。比如,玩扑克牌可以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猜谜语等形式教孩子认识、理解字词。可以通过玩卡片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学习英语单词。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将兴趣和学习知识相结合,也就不容易感到学习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了。
与孩子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本节关键词】
配角的身份 认真回答 发现
孩子能够一如既往地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但很多时候,这个愿望实现起来都很有难度。即使一个自制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也很难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学习是一件无比枯燥的事情。不过,孩子总会对某一些科目的学习感兴趣,如果家长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一点的话,不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帮助,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建议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探索。因为对孩子来讲,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更有兴趣、有动力投入其中了。对于一些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查阅资料。孩子也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养成不懂时及时查阅资料的好习惯。这样一来,他掌握知识的能力必然会增强,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案例】
笑笑前不久在儿童书法大赛上获了奖,亲朋好友每当看到笑笑的父母,都要夸赞笑笑一番。当问及他们如何培养女儿的时候,笑笑的父母说起了缘由。
在笑笑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正在看电视的笑笑调到了一个书法节目,看得入神的她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笔呀,看起来软软的,也能写字吗?”妈妈就告诉她:“这种笔叫毛笔,不但能写字,还可以画画呢。在古代,人们可就是用毛笔来写字和绘画的。”
笑笑听了,似乎更感兴趣了,她说:“我也要用毛笔字画画和写字。”笑笑的妈妈点头微笑,表示答应下来。之后,笑笑开始学起了书法和国画。平时,她的妈妈会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在书法和绘画发面给予一些引导。比如,在练习书法的时候,让笑笑逐步懂得书法跟写字的区别,逐步领会怎样把字写好、写美。在绘画方面,笑笑妈首先让她画适合儿童绘画的儿童画,尽量让她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一片天。然后再让她学一点素描的基本画法,巩固一下绘画技能。就这样,使丽丽在绘画和书法方面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除了在书法大赛上崭露头角,在绘画方面也有着不小的收获呢。
【爸爸妈妈找方法】
在生活当中,每个孩子都是从兴趣点出发,逐渐成长的。而兴趣的起点,正是孩子的“为什么”。当孩子问道为什么的时候,就是孩子对某件事物感兴趣的表现。有时,孩子的问题更是稀奇古怪。对于孩子各式各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呢?就拿笑笑来说,毛笔是一个完全新奇的事物,她的问题或许在成人看来很幼稚,但这正是孩子认识某件事物的起点。这个时候,家长不能斥责孩子,更不能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这样只能让孩子感到委屈,还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问问题的时候,或是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即使孩子提出来一些根本没有的答案,或者回答起来着实“费劲”的问题时,也不要急于责备孩子,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能增长知识,又可以提高注意力,何乐而不为呢?
1.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孩子的先天能力,也是驱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源泉。所以,做父母的,需要学会因势利导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这样孩子就能满腔热情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同时,父母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追求知识方向的眼睛,引导孩子通过主动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2.孩子是探索问题的“主力军”
虽说对于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是父母不能走在孩子的前面。正因为孩子有很多未知,所以主导权应该交到孩子的手上。探索求知的过程当中,父母要辅助孩子,而非控制孩子。也就是说,孩子要自己取探索,父母要在旁边关注,而不是指挥孩子。只有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一定会问各种问题。有时虽然问题很幼稚,但这也反应出了孩子的内心。作为家长,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只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各种古怪问题,才能让孩子不断的提问、思考、探索。
只有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敷衍,才能引导孩子继续探究、发问。最好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引出一些相关的新问题,这样在拓展了孩子知识面的同时,也引导了孩子的发展,培养了孩子的兴趣。所以说,家长不能简单粗暴的打击孩子的好奇心。要学会耐心的引导。
用有意思的问题引导孩子的注意力
【本节关键词】
开放式 时机 自己解决
孩子的走神问题无疑是家长和老师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而这种现象偏偏又在很多孩子身上存在。对于孩子的走神,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实,要想避免这一现象,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这个方法就是:巧妙地提问。举例来说,在孩子做作业不认真的时候,父母看到后,可以轻声问一下孩子:“宝贝,作业是不是写完了呀?妈妈看你都已经开始‘思考’其他的问题了。”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就会意识到父母这是在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说自己不专心呢,因此他就会让注意力重新回到做作业上面来,甚至比之前还要更加专心。
【案例】
以前,丽丽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他事,总是爱走神。为此,父母不知道批评过她多少次,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丽丽的班主任夏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丽丽的不专心程度较其他同学要强不少,老师只好找她的父母询问一下情况。从丽丽妈妈那里,夏老师了解到,原来丽丽这个走神的现象由来已久,看来已经形成了习惯了。
为此,夏老师和丽丽的妈妈商定,要想一个好办法帮助丽丽改正走神的毛病。夏老师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这样的办法,即在丽丽走神时,巧妙地问她一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丽丽把注意力拽回来。
果然,经过丽丽妈妈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丽丽的走神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看到这一局面,夏老师和丽丽的妈妈都深感欣慰。丽丽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她自己看到自己的转变,也开心不已呢!
【爸爸妈妈找方法】
其实,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孩子都有丽丽这样的问题。而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事实上,有时候通过提问,能够有效的制止孩子走神的问题。
孩子之所以会走神,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也就是说,孩子如果置身于感兴趣的事情当中的时候,就可以集中注意力了。而家长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1.多对孩子进行开放式提问
现在的电视、电影大都讲究开放式结尾,对孩子进行提问也同样可以来点“开放式”的。开放式提问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这种提问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一方面还能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
由于开放式提问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孩子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然后联系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再进行比较、判断和推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必然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才行。比如,当孩子表示对一位许久不见的阿姨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他:“这位阿姨是谁,还记得吗?”“你怎么知道她是医生?”或者当孩子看故事书的时候,我们指着某个人物形象问他:“他在想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是这样想的?”
2.给孩子一些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父母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与孩子共同讨论,一起设计解决方案,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分析和归纳,以及处理问题的办法,这将对于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帮助。
比如,带孩子去商场或者超市,结账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注视一下收银台的显示数字,并让孩子学着计算需要花费的价格;或者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琢磨一下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换作是他,他会怎样做等等。
类似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多思考,培养他的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3.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即使他说的并不完全正确,也要让他说完,并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孩子有自信地说下去。如果孩子发表了正确的意见,父母要及时肯定和表扬,这样孩子就会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练就活跃的思维能力。
兴趣培养不能太生硬
【本节关键词】
眼前的兴趣 分享热情 提出问题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有比较强的“功利”心理,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前途,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财力和精力,带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全能”手。对于孩子自身拥有的一些乐趣,父母们却往往置之不理,甚至横加阻拦。比如,当看到孩子观察蚂蚁搬家,父母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的毫无意义的事;当看到孩子研究两种颜料混合后能发生什么现象,父母会认为这对考出好成绩起不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