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如果那位招待员只是生硬地让对方解下餐巾的话,对方一定不会同意,还会询问原因,而经理又强调不能让对方感到不快,那么招待员接下来的工作将更难进展下去。招待员的问话明为关心,实则暗示那位顾客这样做是不文明的。由于他采用了声东击西的问法,显得委婉含蓄,一点儿也不咄咄逼人,既完成了经理指派的任务,又不会得罪顾客。
人们在交际中的困境与僵局之所以能使人“困”起来和“僵”起来,正是因为当事人自己没能从固有习惯的思维圈子中跳出来,而打圆场者若想成功,就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把引起发生困境的事物、事件和问题调换一个角度,重新向好的方面解释,从而诱导当事人认同这种全新的、入情入理的说法。
人们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或有辱身份的举动,而旁人又往往不便于直接指出这种举动的不合理性,于是进一步导致了整个局面的尴尬或僵持。在此情形下,最为行之有效的打圆场的方法莫过于找一个视角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据来证明对方的举动在此时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这样一来,个人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面也得以继续下去。
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窘境,在当事人无法解释、无力摆脱与无可奈何的时候,第三者往往可以跳出思维定式,从问题、事物或事件的反向去思考,做出让对方欢喜、满意的解释,这也是打圆场中较高层次的方法。
一位中国人去美国探亲,他的姐夫在西雅图开了家餐厅。一天,他正帮大姐洗碗,忽然店堂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餐厅为招揽生意,每当客人离座时,总要奉送一盒点心,内附精致的“口彩卡”一张,上面印有“吉祥如意”、“幸福快乐”等吉利话。
眼下,店堂里的一对新婚夫妇原是老主顾,昨天他俩满怀喜悦地光顾。这天上午,他们打开点心盒,意外地发现竟没有往常的“口彩卡”。新郎还算克制,只是追究原因,新娘却委屈得快要落泪了。身为招待的外甥女自知忙中出错,急得张口结舌,大姐不断地赔礼道歉仍无济于事。去探亲的这位弟弟不慌不忙地跨到大姐跟前,微笑着,用不熟练的英语说道:“Nonewsisthebestnews!”(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一句话使新娘破涕为笑,新郎也顿时喜上眉梢,高兴地和他握手拥抱,连连道谢。
这句平息风波的妙语就是反向思考的结果。没有吉利的话当然不好,但是否就是绝对的不好呢?反过来想一下,就想到了美国的一句谚语:“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妙语一下子就找到了,而因此引起的麻烦自然也就消除了。
技巧6随机应变,巧言妙语化解尴尬
在我们的生活中,碰上尴尬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随机应变,巧言妙语地回答,这不仅能够很好地化解尴尬,而且还会使气氛更加浓烈。
在我们的生活中,碰上尴尬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尴尬的窘境,如果置之不理,会有损自己的尊严;如果斤斤计较,又会有损自己的风度;如果无所适从,会有损自己的形象;如果处理不当,又会激化矛盾。可是,如果随机应变,幽他一默,巧言妙语地回答,不但能够很好地化解尴尬,而且会使气氛更加浓烈。那么,化解尴尬的具体方法都有哪些呢?
1.自嘲式化解
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自我解嘲、调侃自己。自嘲是一种幽默、一种智慧。如今人际关系那么复杂,想处理好它可不容易,一旦陷入尴尬境地,那么多人盯着你,不妨自我解嘲一下,既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又能巧妙地缓和气氛。
着名诗人莫非应邀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举办学术讲座。诗人讲到自己的诗作时,准备朗诵一段,可诗稿却放在一个学员的课桌上,诗人便走下讲台去拿。由于是阶梯式教室,诗人上台阶时,一不留神一个趔趄倒在第二级台阶上,学员们顿时哄堂大笑。诗人稳住身子,转向学员,指着台阶说:“你们看,上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做诗亦如此。”这一哲理性的话语顿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诗人笑了笑,接着说:“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再努力!”说着,装着用力的样子走上讲台,继续他的讲座。
2.反话式化解
林肯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总统。有一次,林肯在擦皮靴,某外交官不无揶揄地问:“总统先生,您总是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是啊,那你是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林肯的高明在于他巧妙地绕开对方所提出的一个判断性问题,进而找出破绽,给对方回敬了一个特指性的反话。
3.跳跃式化解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有一天,登长城的时候,他因为腿疾只上了三层石级,就站着不动了。于是有记者问他:“总统先生,您为什么不登上最高峰?”尼克松轻松地说:“昨天我与毛泽东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
尼克松的高明也在于他善于跳跃,巧妙地避开私事谈国务,虽然答非所问,却能趣在言中。
4.自圆式化解
某主持人在主持一次知识问答类节目时,问道:“在某小国的公园里,常常有武士模样的人摇着铃铛走东串西,这是干什么的?”
参赛者的回答各种各样,可是结果都是错的。最后这位主持人揭开谜底:“这是卖茶水的人。”主持人看见参赛者情绪有些低落,赶快补上一句:“看来这地方的水真是太宝贵了,卖茶水的人也穿戴得这么漂亮,把我们都迷惑了。”
这句话看来很平常,可一声“我们”,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化解了参赛者由于回答错误可能带来的尴尬;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消除了参赛者心中的不快,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冷场。
技巧7巧妙的避开不方便回应的问题
对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要答得巧妙,达到躲闪、回避别人问话的目的。既要让别人不至于难堪下不了台,又要维护自己不能答、不便答的原则。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言辞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对此,又不好不予理睬、拒而不答,这时,只有想方设法地闪避一下才是上策。一般说来,当你对别人的问题采取闪避回旋的策略后,别人就不会再不知趣地穷追不舍了。
闪避是言语交际中从礼貌的角度出发的,它的要求是:对别人所问,应当回答,但答要答得巧妙,迂回地达到躲闪、回避别人问话的目的。既要让别人不至于难堪下不了台,又要维护自己不能答、不便答的原则。
清初,有位诗赋名家叫周宛云,当时慕名请教的人络绎不绝,都以能见他一面、聆听他的教诲而深以为幸。
刚开始时,周宛云见别人千里迢迢向他求教,格外尽心,对是非曲直、好坏褒贬,一点也不隐瞒,以为只有这样,这些求教于自己的人才会有所收获。谁知这些人拿着诗稿都是兴冲冲而来,经他批评一番之后,一个个垂头丧气而去。时间一长,外面议论周宛云老先生的话便多了起来:有人说他狂傲,有人说他自以为是,有人说他浪得虚名,有人说他黑白不分等等,不一而足。
周宛云老先生十分后悔,对朋友诉苦说:“我既不想招来别人的怨恨,更不想把他们狗屁不通的诗说成是天下绝作,这该如何是好呢?”朋友淡然一笑,抚慰他说:“你呀!既不说他诗好,又不说不好,只说一句‘真不容易’不就结了?”
周宛云老先生豁然开朗,对朋友这一妙招点头称是。
这一天,又有位老头骑着毛驴带着上百篇诗稿前来向他求教,他改变以前的做法,和颜悦色地问老头:“您做诗到如今有多少年头了?”老头颇为自豪地说:“快40年啦!”周宛云老先生用手拍拍诗稿:“在40年里,竟能做出100多篇诗来,真不容易呀!”老头连连说:“哪里哪里!”心满意足而去。
从此以后,向周宛云请教的人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们回去都向别人说:“宛云老先生说我的诗不容易,真是有眼光!”
若是遇到不合理的问题,不好正面回答时,可以采取巧妙回避的方法,比如说可以转移话题,也可以给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也可以空泛地回答。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说话不自觉地就问到了禁忌之处,比如有人问到了你的工资,可是你觉得这是个人隐私,又不好指责他不该问,就可以说“刚刚维持生存啦”、“算是进入小康了”等空泛的概念,或者可以说:“和你的差不多。”这样说话既不会得罪人,也没有说出自己不愿说的话。
着名影星、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问他:“当初谈恋爱,你和于虹谁追的谁?”六小龄童回答:“到底谁追谁,有什么重要?我们都没有想过要‘追’对方,因为不是在赛跑,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我们是夜色中的两颗星星,彼此对望了几个世纪,向对方眨着眼睛,传递着情意。终于有一天,天旋地转,我们就像磁石的两极碰到一起、吸在一起了。”
六小龄童根本就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否定了对方问题的前提,即认为两人谈恋爱不一定是一方主动追另一方,随后便对两人的爱情做了一个浪漫、精彩的比喻。这样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又没有透露自己的隐私。生活中,遇到有人打听隐私的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一开始就否定对方的问题,自然也就不用按照他的提问来回答了。
如果对方提出的是我们不能回答或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你可以巧妙地利用其他因素转移话题,让对方无法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题都可能碰到,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做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切不可被对方的问题困死而陷于被动。
技巧8遭遇冷场时,把话题引向另一个新话题
与人谈话遭遇冷场时,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使谈话转变一个角度继续进行下去,那么,谈话场面就会很快热起来。
在交谈中,避免冷场是谈话双方共同希望的,但万一出现冷场时,你还是要有所准备。很多人在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因为事先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对方,在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局面,这种局面令大家都很尴尬。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出适当的话题,既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又不至于让双方都变得很尴尬。这种情况特别是在请求别人帮助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更是需要。因为一般你在求人帮助的时候,往往都不是单刀直入的,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寒暄之后才提出来的,这就需要运用一个技巧和把握时机,话题该怎么提出来,又该怎么过渡,这也是一个说话的学问。
没话找话说的关键是要善于找话题,或者根据某事引出话题。因为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是深入细谈的基础,是纵情畅谈的开端。没有话题,谈话是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的。
茱莉和艾伦是同事,但是互相都不太熟悉,礼拜一早晨,他们聊了起来。茱莉:哦,上个周末我家可热闹了。我的父母,还有姐姐一家三口,在我家玩了一整天,我又是做饭,又是陪他们玩儿,他们走后,我又把房间收拾了一遍,可把我累惨了!真想好好休息一下。
艾伦:真是够累的!但是上个周末,我生病了,所以我什么也没做,就在沙发上躺着看电视了,我看了一场台球比赛,奥沙利文的斯诺克打得太棒了!真是大饱眼福……
茱莉:真的吗?……可惜我错过了……我其实更喜欢音乐。我看了关于爵士乐的录像,我十分喜欢那一类音乐。
谈话就此结束,两个人都觉得很是郁闷。茱莉对台球知之甚少,当艾伦谈到台球比赛时,她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很无知,如果继续这个话题,她的这些缺点将暴露无遗,所以,她改变了话题,结果造成了冷场,彼此都觉得很尴尬。
如果我们能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使谈话转变一个角度继续进行下去,那么,场面就会很快热起来。例如:艾伦可以不谈台球比赛,而把话题转到两人都喜欢的家庭类、感情类、生活类的话题,相信两人一定会谈的很愉快;假如艾伦不小心谈到了茱莉不喜欢的台球比赛,茱莉也可以称赞一下艾伦的兴趣广泛,然后赞美一下桌球后,把话题延伸到两人感兴趣的地方。这样才能变“生”为“故”。
要做到变“生”为“故”,首先得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以便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交谈是双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自然会亲近。
许女士到医院里就诊,坐在候诊大厅里,邻座坐着的一位大姐很健谈,大姐主动问她:“你是来看什么病的?听口音不像本地人,你老家是哪里的呀?”当她得知许女士是山东青岛人时,很高兴地说:“青岛非常美,我以前出差多次去过……”许女士便问:“那您在什么单位工作呀?”于是她们亲切地交谈起来,等到就诊时,她们已经是熟悉的朋友了,分手时还互邀对方做客。
熟悉的事物总能唤起人们心中强烈的温馨感和怀旧情绪。当我们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尽说一些对方知之甚少的话题,只会使两个人更加疏远;相反,如果能根据对方的背景,多谈一些对方熟悉的事物,则能够经常勾起对方的回忆,使其“爱屋及乌”,对我们产生亲切熟稔之感。
另外,初次的会谈往往因为谈话主题受限而结束,或是因为话不投机而使谈话突然中断,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为话题。其实话题是很容易发掘的,如“你家小狗好聪明喔!”“这地方的装饰真别致!”只要你多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话题素材,这些话题不但轻松自然,还可以拉近你与对方的距离,增进亲切感。
最后,我们在与对方交谈时,还要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使双方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聪明的人们和对方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虚怀若谷,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