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安平之战可算是郑鑫国重生来第一次独立领军作战,虽然有清军大意的原因。但初战即能杀死六百多人,逃散两百余,其余清军不知下落结果可算的上是自南明以来少数战绩。
那些清军抢夺回来的粮草、财物,郑鑫国已经下令让将士归还给那些安平幸存者。可就是这样,依然留下大批的“战利品”,那些东西原主人已经不在了,不会再有人来将它们带回家了。
胜利了,郑鑫国等将士却是没有多大的欢喜。唯一能令郑鑫国有点幸喜的怕也就是夺取了七百匹战马,这可是有钱都难买到的顶尖武备。更主要的是,这时真正的战利品。
在办理完丧事期间,中军洪旭和后军陈辉相继赶到安平与郑鑫国汇合了。
郑府一座还算完好的房屋内,郑鑫国与几位将军在坐在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不过在商议前,在洪旭、陈辉等人得知郑鑫国率领一千多骑兵就敢攻打安平时,虽然这次大胜,但还是对国姓爷的莽撞行为表示了不满。
对于部将们的劝说,郑鑫国虚心地接受,表示以后不会再如此。众将们这才打住,可等他们刚安下心。郑鑫国就提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提议,“今日众将皆在,我寻思以安平作为根据地发展,寻机攻占福州,诸位认为如何!”
一听要留守安平发展,一些思乡不愿远离的将士立马大声嚷道:“都督,此计甚好!”
看出郑鑫国有些心动,洪旭忙站出说道:“都督三思,安平并不适合用来做根据地。”
听到有人反对自己的意见,郑鑫国有些不太高兴,问道:“为什么?”
洪旭看到郑鑫国有些不高兴,但事关这生死存亡的大事,洪旭还是继续说道,“安平城小,没有天险雄关保护,易攻难守。清军南下,怕是胜负难料。况且此地人少粮缺,且受清军所控制的漳州、泉州所包围,实在是不适于发展。望都督谨慎啊!”
“这......”郑鑫国也清楚这些事。至于胜负难料,那是洪旭顾及到自己面子。郑鑫国自己也清楚以此时的一万不到的兵马对抗数十万的清军那结局是必败无疑的。
可这些郑鑫国并不是不清楚,只是自己真的没有一块地盘可用于屯养兵马。
福建现在可谓是清军势大,占有福建省大部分地方。而郑家现在只占有厦门、金门等数座岛屿,其中厦门是堂兄郑彩、郑联两兄弟的,金门是叔父郑鸿达的。
郑鑫国附身前的郑森走文科路,考取了举人。后来自己带兵打仗也是进入闽赣作战,在福建没有看守过一块地盘。导致在郑家当中,自己最为尴尬,身为郑家长子,却是没有一块地盘。
郑彩、郑联与自己的关系一般,叔父对自己倒是不错,让自己在金门容身。可毕竟已经分家了,自己待在金门,不说要跟叔父抢夺本就不多的资源,就是单单依靠金门也根本就发展不起来。到时不说反清复明、匡扶汉族,就是自保都难。
这种种原因,才让郑鑫国想要以安平作为根据地搏一把。
现在听到洪旭的劝说,本就矛盾的郑鑫国又犹豫了。
看到国姓爷为难,洪旭也清楚他的难处,亦是说道:“国姓爷现在暂且忍耐,以待时机再行他计吧!”
郑鑫国听洪旭这样说道,低头思虑着,沉默良久才抬起头说道:“挑选两千人在此留守,委任黄恺于安平镇筹资粮饷。情况危急时,可准许自行决定守退。其余人等收拾一下,明天随我启程去金门。”
将军发令了,即使有些将士不满,也只能服从。众将拱手道,“诺!”
既然决定不在留守安平了,郑鑫国就想早点出发去金门,不愿多待。
郑鑫国走出了郑府,站在门前看着这座郑家曾经辉煌的标志。虽然现在破落,不如以前那般宏丽。但烂船却有三寸钉,幸存下来的郑府仍然宏大。
家都没有了,还留着这座府邸干什么?郑鑫国带军离开之时,让亲兵将曾经用过的东西收拾,用箱子装好。然后,郑鑫国下令让亲兵去放火烧了郑府。
听到要烧郑府,一些曾在郑府生活过的亲兵开口劝国姓爷,“国姓爷,这府不能烧。日后我们打败满清后,国姓爷您回家乡时,还是可以再住在这边的。”
只是郑鑫国不想再面对这个注定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同时也为了能激励将士们。郑鑫国说道:“这座庄院是我父亲建立的,但现在国破家亡,留着这府又有何用。烧了!从今往后如若不能打倒满清,也再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也永不踏入安平了。”
听到国姓爷说的这样节烈,亲兵也不再相劝,叹了一声后,就狠下心四下放火。曾经宏丽的郑府就在郑鑫国一声令下,一把大火化为灰烬。
看到起火了,郑鑫国站在门口沉默良久。对于这座府邸,郑鑫国有种异样的感情,自己既属于这里,又不属于这里。烧了也好,对于那些曾经属于他的回忆,就再也没有了。
叹息一声,郑鑫国完转身上马准备启程前往金门时,却看到几个亲兵正小心心翼翼地收拾郑森读书时用过的笔墨纸砚等。
一见到郑森儒生时的文具用品,郑鑫国心里就一阵恼火。
在明末这战乱的时代,百无一用是书生!血和刀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如果当年海寇世家的郑森没有跑去读书,而是继续干着水师这份很有前途的海盗职业话,以他大公子的身份,怕早就独领一军。现在自己也不用那么辛苦,要拼死拼活地从零开始奋斗。这该死的笔墨纸观!
郑鑫国喝令那些亲兵抬上那些读书用具,径直往安平的孔庙去。
一行人马走到孔庙前,郑鑫国昂首向里走去。看到庙中千百年来供奉的孔子泥石像。一个被董程太监了的儒家学说只会渐渐地打磨掉民族血性,学其何用!如果不是还需要招揽一些有志之士,郑鑫国差点就想砸了它。
郑鑫国令亲兵将儒服冠带等置于孔子像前。因为有很多人在场,郑鑫国为了日后能有文士等来投靠自己,就算自己崇尚武道,此时也只能念道:“昔为孺子,今为将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衣,祈先师昭鉴。”
念完,郑鑫国就让亲兵将从前读书时所穿时所用的青衣、笔墨纸砚用柴火一把火烧了。
从今日起,再没有郑鑫国,也再没有郑森,有的只是要反清复明,收复台湾,壮我华夏之威名的郑成功,不成功便成仁的郑成功!”
从今日起,弃文从武!
(各位看官,现在字数是少了点,但喜欢的话,可以先收藏、给票,等养肥了再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