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首都。苏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喀土穆位于青、白尼罗河的交汇处,“喀土穆”阿拉伯语意为“象鼻”,是苏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真正使喀土穆与众不同的,却是它出了名的气候。喀土穆海拔380米。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28.7℃,最热季节气温可达50℃,因而有世界火炉之称,据说喀土穆人每年有7个月是在户外睡觉。市内有纺织、食品、印刷、制革、水泥、金属工具、化工日用品等工业,商业发达,是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芝麻等农牧产品的最大集散中心。市区内有高大的建筑群,主要建筑物有宫殿、议会厅等,独立后新建了许多文化娱乐设施。有公园、动物园和藏有几千年历史文物的博物馆,还有现代化的行政、商业大厦,有多座清真寺、古罗马天主教堂、科普特教派基督教堂和希腊正教教堂,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在市中心烈士广场上高耸着一座高达17米的国家统一纪念碑,碑上刻有反映苏丹各个时期文化和象征民族团结的浮雕。
利比亚
国家档案
国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GreatSocialistPeople"sLibvanArabJamahiriva)
首都:的黎波里
面积:175.954万平方千米
人口:567万(2006年)
民族:阿拉伯人占人口总数的80%,柏柏尔人约占7%,还有古卢格里人、泰瓦里格人和阿拉伯血统的黑人等。
语言:以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
货币:利比亚第纳尔
国家地理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与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乍得为邻,北濒地中海。利比亚是典型的沙漠国家,撒哈拉大沙漠约占国土面积的98%。北部沿海和东北部内陆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大部分地区基本上为沙砾所覆盖,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形成宽阔的利比亚高原以及内陆盆地。高原上分布着海拔500~1500米的山脉。邻近乍得边境的贝泰峰,海拔2286米,为境内最高峰。沙漠中稀疏地分布着一些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利比亚有“非洲石油巨人”之美誉。天然气储量达12890亿立方米,铁矿蕴藏量20亿~30亿吨。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27℃。全境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内陆中的沙漠地区有时连续几年不下雨。
利比亚国名的由来
“利比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白种人居住的地方”,用以区分撒哈拉以南黑种人居住的地方。在成为国名前,“利比亚”泛指埃及以西整个北部地区。以后成国名。
的黎波里
利比亚首都,是利比亚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的中心。有3000多年的历史,位于地中海沿岸,是一座古老又现代化的优美城市。有优良港口,绵延十几千米,蔚为壮观。的黎波里分东西两城区,西区为老城,具有阿拉伯传统风格,多古迹、清真寺:东区是新建的比较欧化的现代化城区,宽阔的林荫大道清洁整齐。街道两旁坐落着政府机关、研究所、学校、医院、工厂、商店等。
“沙漠明珠”:古达米斯古城
古达米斯古城是撒哈拉沙漠的北部边缘地带较古老的城市之一。由于古达米斯是建立在一块绿洲之上,历来被人们冠以沙漠明珠的美称。古达米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风格特异的文化,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这里居民的住宅。这些房屋一般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住房,下层为储藏室,顶层还有专门供妇女们活动的空间。
阿尔及利亚
国家档案
国名: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TheDemocraticPeople"sRepublicofAlcleria)
首都:阿尔及尔
面积:238.17万平方千米
人口:3380万(2006年)
民族: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他有柏柏尔人、姆扎布族、图阿雷格族等。
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仍为通用语言。
货币:阿尔及利亚第纳尔
国家地理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阿尔及利亚以山地、高原和沙漠为主。全境以沿海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及其南的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为界,自北而南分为三个地形区:地中海沿岸平原区是东西长1000千米的狭窄滨海平原,平均海拔200米以下;中部高原区海拔800~1100米,地表平缓开阔;南部沙漠区约占全境面积的80%,属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地形为内陆盆地和高原。最高峰塔哈特山海拔2918米。主要河流有谢利夫河、哈马姆河、伊塞尔河、塞布河等。高原区多咸水湖泊。阿尔及利亚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磷酸盐、汞、铅、锌、铜、铀等,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五位,铁矿主要分布在廷杜夫附近地区,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2.5万平方千米。多栓皮栎树,还有阿尔法草。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炎热;中部大高原地区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一带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炎热干燥。
阿尔及利亚国名的由来
关于阿尔及利亚国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有的说,“阿尔及利亚”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为“群岛”之意。在7世纪时,当伊斯兰远征军在这片沙海中,意外地发现许多绿洲时,便称这里为“群岛”(因古阿拉伯人视沙漠如海,绿洲如岛),即“阿尔及利亚”;又有的说,其国名是由首都阿尔及尔名称演变而来。古时候,阿拉伯先驱者到此,因不知何地,但见海上有许多小岛,便称之为“杰泽伊尔”,即阿拉伯语“岛屿”之意。后来此名称被法国殖民主义者欧化,读成了“阿尔及尔”,后又把这个国家称作“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既是主要海港又是一座欧洲风格的城市,依山而建的建筑物,几乎全部是白色的,清新圣洁。该城共分10个区。卡斯巴区呈斜坡式的建筑、木结构的小楼、纵横交错的狭窄街巷,古色古香。而新市区高楼林立,街道宽阔。阿尔及尔是一座古城,现存的古建筑有马利基(11世纪)、哈纳菲(17世纪)、凯乔瓦清真寺(17世纪)和奥斯曼帝国总督宫等。
君士坦丁
古城君士坦丁,是古罗马时代所建的古老都市,现为君士坦丁省省城,位于东北部安纳巴港西南。城四周有石墙。迦太基人称卡尔塔,罗马人改称锡尔塔。311年被毁,两年后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复修,故名。城中多罗马时代和中世纪古迹。
摩洛哥
国家档案
国名:摩洛哥王国(TheKinqdomofMorocco)
首都:拉巴特
面积:45.9万平方千米(不包括西撒哈拉)
人口:3005万(2006年)
民族:阿拉伯人约占人口总数的80%,柏柏尔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8%。
语言:全国以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
货币:迪拉姆
国家地理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西撒哈拉,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大西洋入地中海的门户。摩洛哥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兼有平原和沙漠。中部和北部为阿特拉斯山脉,东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西北沿海一带为狭长低缓的平原。最高峰图卜卡勒山海拔4165米,也是非洲北部的最高峰。主要河流有乌姆赖比阿河、德拉河、木卢亚河和塞布河等。摩洛哥的主要矿物资源有磷酸盐,储量占世界储量的75%,居世界第一位。森林面积550万公顷。摩洛哥北部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中部属亚热带山地气候,温和湿润;东部、南部属沙漠性气候。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但南部不足100毫米。
摩洛哥国名的由来
国名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腓尼基人航海到此,见风景秀丽,景色迷人,遂称为“摩洛哥”,意为“休养胜地”;一说来源于阿拉伯语“马格里落之乡”的意思;一说是“马拉喀什”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马拉喀什”和“摩洛哥”是同一词。直译为“被装饰起来”、“红色的”意思。“卡萨布兰卡”:
达尔贝达
达尔贝达是摩洛哥的经济首都,阿拉伯文意为“白房子”。在北非,“卡萨布兰卡”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使这个摩洛哥的城市一举闻名天下。其实,“卡萨布兰卡”是欧洲人对这里的称呼,而它正式的名字则叫做达尔贝达。现在,这里不仅因为其特殊的影响而成为北非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摩洛哥的经济中心。这里不仅保留着古香古色的清真寺、传统的手工艺品市场,在老城区甚至仍有骑着骆驼的商人在街上走过,仿佛又把人带回了中世纪的阿拉伯城市,为这座已颇为现代化的大城市平添了几许古风。达尔贝达有全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即哈桑二世清真寺。此外,达尔贝达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人工港。
中非
中非包括乍得、中非共和国、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加蓬、刚果(布)、刚果(金)。
中非
国家档案
国名:中非共和国(TheCentralAfricanRepublic)
首都:班吉
面积:62.2984万平方千米
人口:400万(2006年)
民族:主要有班达、巴雅、班图、乌班吉人和恩格班吉部族等。
语言:居民通用桑戈语,官方语言为法语。
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国家地理
中非位于非洲大陆中央,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它东邻苏丹,北接乍得,西接喀麦隆,南与刚果(布)和刚果(金)相连。它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的国家,平均海拔700~1000米。北部为乍得盆地的一部分,南部是刚果盆地的北缘,中部为阿赞德高原,东部有邦戈斯高原。东北边境的恩加亚山海拔1388米,是全国最高点。西部有耶德高原,是洛贡河和乌班吉河西段支流的发源地。高原中部是一条东西向的脊状山地,长800余千米,其间形成许多隘口,成为南北交通要道。中非境内矿藏资源丰富,拥有钻石、铀(储量2万吨)、铁(储量350万吨)、金、镍、锰、钴、锡、铜和水银等多种矿藏。钻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诸河流域和中部的恩德累附近,分布地区占全国面积的一半。金矿主要分布在南部河谷一带。热带雨林占全国面积的16%,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雨林之一。盛产桃花木、非洲梧桐、橄榄仁树等热带名贵木材。水力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如大象、犀牛等。主要河流有乌班吉河和沙里河的上游及支流等。大部分领土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从北部的1000毫米向南递增至1600毫米。
中非国名的由来
因位于非洲中部而得名。
喀麦隆
国家档案
国名:喀麦隆共和国(TheRepublicofCameroun)
首都:雅温得
面积:47.565万平方千米
人口:1820万(2006年)
民族:主要有巴米累克族、富尔贝族、赤道班图族、俾格米族和西北班图族,其中巴米累克族人口最多。
语言: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各部族使用本部族语言。
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国家地理
非洲中西部国家。临几内亚湾东北岸,与尼日利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刚果(布)、加蓬、赤道几内亚相邻。全境大部分地区为高原,海拔600~1000米。中西部喀麦隆山地多锥形火山体,平均海拔1500~2000米。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全国最高峰。西南沿海和北部边境有平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0%。主要河流有萨纳加河、尼昂河、洛贡河和贝努埃河等。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矿物有锡、金、铝土等,纯铝产量居世界前列。自北而南分属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喀麦隆火山西南麓降水量达1万毫米以上,是世界著名多雨区。
喀麦隆国名的由来
“喀麦隆”是葡语中“龙虾”之意。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费尔南德斯率队来到杜阿拉附近的伍里河口,他们在网鱼时网上来了龙虾,于是大喊“喀麦隆”,并把这条河称为“喀麦隆”。后来殖民者就把这一带称作“喀麦隆”。
喀麦隆火山
阿达马瓦高原横贯喀麦隆中部,高原西部是著名的喀麦隆火山山地。有不少高度超过2000米的锥形山峰,尤其是西南海滨的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西南部的第一高峰,也是非洲西部一座著名的活火山。喀麦隆火山濒临几内亚湾,山体呈椭圆形,这座火山在5~19世纪期间曾喷发过许多次,仅有记录的就达9次之多。20世纪以来,又先后多次喷发。火山由于海拔较高,山顶附近有时降雪。山体周围的缓坡上遍布肥沃的火山土,山坡大部分覆盖着浓密的热带雨林,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喀麦隆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多香蕉、橡胶、油棕和可可等种植园。山谷多牧场,景色优美,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赤道几内亚
国家档案
国名:赤道几内亚共和国(TheRepublicofEquatorialGuinea)
首都:马拉博
面积:2.8051万平方千米
人口:101.4万(2002年)
民族:主要部族是分布在大陆上的芳族和比奥科等岛上的布比族。
语言:通用芳语和西班牙语,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货币:赤道几内亚埃奎勒
国家地理
位于非洲中西部,它南近赤道,领土由大陆和海岛两部分组成,北部同喀麦隆毗邻,东南两面与加蓬接壤,西濒几内亚湾。海岛部分由比奥科、帕加卢、小埃洛贝、大埃洛贝、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大陆沿海为平原,内陆地势逐渐增高,形成海拔600~900米的高原和山地,最高的菲利万格山高1200米。众多的河流顺着倾斜的地势注入几内亚湾。比奥科岛和帕加卢岛都是火山岛,地势崎岖险峻。比奥科岛北部的斯蒂贝尔峰海拔3007米,是全国最高点,该岛周边也有狭窄的平原。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黄金等。沿海滨生长着红树林,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有森林王国之称。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赤道几内亚国名的由来
“几内亚”,在苏苏语中是“妇女”之意,据说,几百年前一个法国航海家来到此地,他向一妇女问路,这位妇女答非所问地说“几内亚”,意思是说“她是一位妇女”。于是这个法国人就把“几内亚”标进了地图,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几内亚。又因此地距赤道很近,故称赤道几内亚。
刚果(布)
国家档案
国名:刚果共和国(TheRepubIicofConQo)
首都:布拉柴维尔
面积:3412万平方千米
人口:420万(2007年)
民族:主要民族有班图语系黑人、刚果族(含拉利族、巴刚果族、维利族)、姆博希族、太凯族和少数俾格米人。
语言:官方语言为法语,南方民族讲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讲林加拉语。
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