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随着电视剧《亮剑》风靡大江南北,里面的主角——李云龙的形象深深映入了人们的脑海。里面的李云龙所带领的独立团,即使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明知自己不是对手,也不要害怕,二十毅然亮剑;即便最终倒下,也要让自己倒成一座山、一道岭的亮剑精神使我们深受触动;骁勇善战、个性鲜明的独立团战士的共同气质让人唏嘘不已;爱憎分明,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将军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亮剑》里的李云龙很会带队伍。他的队伍有着超强的战斗力,勇敢、勇猛、无畏,所向披靡。
必须承认,李云龙的团队管理能力很高超。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向队伍、向敌人“亮剑”的英雄——李云龙的领导艺术!
1.善于用人,巧妙借势,稳定自己的领导权
在李云龙到独立团之前,独立团刚刚遭受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小股敌人的突然袭击而吃了败仗。为此,原团长被免职。但一直以来,独立团的成员们和孔捷感情深厚,他们纷纷为团长被免职而感到不平。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李云龙空降至此,成了一团之长,很难让独立团的战士们在感情上马上接受。
敏感的李云龙很快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于是他马上打电话给上级领导,要求撤掉孔捷当马夫的命令,而提议让领导任命孔捷为独立团副团长,协助自己工作。经过一番努力,促成了孔捷留任。这下,战士们一看老团长来了,自然心里高兴。而孔捷心里也跟明镜儿似的,这次自己欠了李云龙一个大人请,以后自然得在工作中好好回报。因此,李云龙得以顺利地展开了独立团的领导工作。
2.智勇双全,多谋善断,树立自己的威信
虽说将帅掌握着一定的职权,但仅靠职权来很好地实施管理职能是远远不够的。管理者在团队中的威信对其工作的展开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就在李云龙到独立团不久之后,就得知离驻地不远的万家镇有一个伪军的骑兵营,于是他立即展开周密部署,让孔捷带领着一个营的兵力,迅速端掉了伪军骑兵营,从而获得了一个骑兵营的武器装备。这一举动及战果对当时的独立团产生了较大作用:通过一次胜利重振了独立团的士气,此其一;其二,当时独立团的装备不够先进,骑兵营的装备,顿时为独立团起到了很好的武装作用,这在硬件上提升了独立团的装备水平和战斗力。
应该说,这是李云龙在带队作战方面的一次绝好亮相,而这给战士们留下了敢于冒险、善于决断的良好印象。
而真正树立李云龙在独立团绝对领导威信的并不是这一次,而是消灭山崎大队之战。
由于日军布置下的扫荡,使八路军的军火库遭遇了山崎大队的发现和袭击。得知这一消息后,八路军总部非常震怒,立马下令要386旅消灭山崎大队。然而,山崎大队筑起环形工事,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同八路军玩起了阵地站。
可是,装配差距悬殊,最终使八路军在进攻中一次次被打退回来。而此时,日本的援军即将到来,如果不能迅速结束这场战斗,撤出阵地的话,那么八路军就会陷入日军的反包围中。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独立团被上级领导派上一线。
其实,在当时战斗已经打响,但独立团还没有作战任务,李云龙就未雨绸缪,仔细研究过敌我双方态势。在李云龙看来,如果靠强攻是很难讲山崎大队拿下的,要想取得战斗胜利,就必须用脑子来智取。
接到迎战山崎大队的命令之后,李云龙就迅速进行了战斗布置,命令独立团先开凿环形工事,凭环形工事接近山崎大队阵地,在接近到手榴弹的投掷范围内时,迅速将全部手榴弹扔到敌方阵地,然后发起冲锋。这次战斗又是以胜利而告终。也正是这一次胜利,让独立团战士们彻底走出了之前在战斗中失败的阴影,同时也让独立团全团战士们领略到李云龙的指挥能力,李云龙成了战士们的“主心骨”。就这样,李云龙用自己的谋略与勇气,打败了敌人,也在自己的队伍中树立了绝对威信。
3.有宽有严,宽严相济,确立领导的形象
虽然李云龙身为团长,但生活中的他却是个平易近人,从不拿团长架子的将帅。
就拿第一次见和尚来说,李云龙不相信他一个人能徒手杀死几个鬼子,就从集中营里跑出来。当时李云龙心想,露一手看看。而和尚也不含糊,挥了一拳就把李云龙打倒在地。见此情景,李云龙没有恼怒,反而很开心,他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了句好样的。
还有一次,做警卫员的和尚偷李团长的酒,李云龙发现了,只是骂他两句,而从不追究。
这是生活中的李云龙,而到了战场上,他绝对不允许别人冒犯团长的权威,这一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枪炮一响,全团上下都得听我的”。
举个例子:在一次战斗中,李云龙接到上级明林,要从敌人防御比较弱的方向撤出战斗,而李云龙却认为,这样做的话会让敌人从背后追击上来,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于是,李云龙来了个“抗旨不尊”,而是命令部队正面突击。
此时,跟随李云龙多年的张大彪说:“旅部的命令也有道理。”李云龙听了,立马翻脸,他严厉地问张大彪,谁是团长?张大彪被迫大声喊,团长是李云龙!
李云龙马上命令,那就执行吧。
执行任务过程中,即使是面对老战友孔捷,李云龙也决不容情。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歼灭山崎大队的战斗中,李云龙就直截了当地警告孔捷:李云龙是独立团的团长。
正是生活中的宽,使独立团上上下下形成了良好的官兵关系;也正是战场上的严,保证了独立团统一的战斗意志。有宽有严,宽严相济,使李云龙的良好形象树立了起来。
4.有情有义,把战胜当兄弟,赢得人心
有句话这样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感情在加强部队战斗力方面的作用。李云龙身为一个军队指挥官,他的有情有义的作风展现出来超强的人格魅力,也因此赢得了下属们的广泛尊敬和崇拜。这种氛围让整个独立团上上下下形成了“一股绳”,成了名副其实的“龙兄弟”团,这样的团队战斗力之强,可想而知。
有一次,在战斗突围中,李云龙本来已率部冲出包围圈,但得知营长张大彪受伤没能冲出来,他就大喊一声,“兄弟们,杀回去”,于是再次杀入重围。发现张大彪后,李云龙亲自背上他再突围。
李云龙这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全团的官兵说明:跟我打仗,只要我的命在,就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弟兄。在这样的领导手下战斗,哪一个人能不拼尽全力呢?
还有一个例子,和尚执行任务时,被土匪杀害。这件事传到李云龙耳朵里后,马上亲自召集部队,下定决心要为和尚报仇雪恨,于是自己率兵剿灭了土匪山寨。
这次行动显然是违反军纪的,为此李云龙被降为营长。但是实际上,在整个独立团官兵看来,李云龙的光辉形象越发灿烂夺目,因为他不仅是带领大家打仗的头,更是能够对大家生命负责的老大,有这样的团长,丢掉性命也没啥可怕的。
可以说,李云龙的情与义足以让独立团的所有战士深受感动,同时也让李云龙能够轻松地实施自己所有战斗部署。也正是这些,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团长形象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和敬佩。
总而言之,出身于农家的李云龙,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还有他那独具一格的行为艺术,把独立团打造成一支敢打敢拼、不怕牺牲、能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的钢铁团队。仅从这一点来说,是很值得管理者们借鉴和学习的。
跟“血胆将军”巴顿学带队艺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芸芸将星中,巴顿是十分璀璨耀眼的一个,他是美国的战争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血胆将军”巴顿的做法体现了团队管理中的精髓所在。当今的将帅们,如果也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话,不妨好好地借鉴学习。
一说到“二战“时的战斗英雄,巴顿这个名字自然会首当其冲地跃入人们的脑海。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芸芸将星中,巴顿是十分璀璨耀眼的一个,他是美国的战争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领袖。
巴顿素以勇猛凶悍出名,有着“血胆将军”之称,甚至被人们认为,他是一个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士兵性命的将军。虽说这样的巴顿在人们看来,勇敢中存在鲁莽,有些有勇无谋的感觉,但实际上,在对于部队这个组织的管理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很值得管理者们学习的。
下面,就根据巴顿的一篇战前演说来具体分析:
1.明确目标,让团队知道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现代管理工作中,常常是组织中的高层领导对团队使命和目标了如指掌,而作为执行者的基层成员却还是云里雾里。一个这样的团队,即便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天衣无缝的绝佳计划,也会由于执行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执行偏差。
对于这一点,巴顿就掌握得很好。当他开始自己的演说时,就开宗明义,明确地说出了战斗的目的,即“保卫家乡和亲人”;“为了荣誉”;“真正的男子汉都喜欢打仗,既然参赛,就要赢”。
第一个目标算是物质层面的,打败纳粹,保家卫国。如果是一般的将帅,只提出这样一条,也算说得过去。但巴顿并没有仅限于此,接下来他又提出两个精神层面的目标。这又可以分为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两个方面。“为了荣誉”,显然是指美国军队的荣誉,在此之前,美国军队一直常省不败。这显然是一个针对整个团队的精神目标,它需要每一个士兵来共同维护。另一方面,巴顿还指出了士兵个人应该具备的精神目标,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在战斗中展现出一个真正男子汉的风采,勇敢无畏地去夺取战斗的胜利。毫无疑问,这样的话在进入士兵耳朵的同时,也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内心,这就为巴顿的下一步操作奠定了基础。
2.动员激励,做好士兵们的思想工作
前面我们用一个章节的内容阐释过关于激励的重要性及方法,可以想见,激励着团队管理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巴顿在这一点上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巴顿要让士兵们消除战斗的恐惧感,他这样对士兵们说道:“不要怕死。每个人终究都会死。没错,第一次上战场,每个人都会胆怯。如果有人说他不害怕,那是撒谎。你们不会全部牺牲。每次主要战斗下来,你们当中只可能牺牲百分之二。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胆怯,照样勇敢作战的男子汉。有的战士在火线上不到一分钟,便会克服恐惧。”“大家要记住,敌人和你们一样害怕,很可能更害怕。”
巴顿并没有回避战争会带来死亡,也明确指出每个上战场的人都会胆怯,但巴顿同时还告诉大家,实际的死亡率并不高,而关键的是,那些会让我们害怕的敌人同样也会害怕我们。这种实事求是、毫无隐瞒的话,让士兵们瞬间缓解甚至消除了巨大的恐惧心理。
至此,并没有结束。巴顿接下来又为士兵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他说:“凯旋回家后,今天在座的弟兄们都会获得一种值得夸耀的资格。20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这样的一番话,不但让士兵们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怖感,而且因为“20年后的生活”而让他们精神百倍、勇往直前。
3.合理分工,强调组织内的分工合作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激发斗志的话,那么接下来就要安排执行力。而执行是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的。巴顿对此是很明白的,他很清楚,要想实现团队的目标,一定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仅靠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因此,他这样对士兵们说:“在我们的军队中,每一个战士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吊儿郎当,以为自己的任务无足轻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必须要把任务完成好。”
这段话将士兵们高昂的精神头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上来,使士兵们能够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坚决负责到底的信心连接了起来。这样的团队,怎么能轻易失败呢?
4.放低姿态,拉近和士兵的距离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也曾提到。巴顿在这方面的做法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他深知士兵的心理,在演讲中,巴顿用“狗娘养的巴顿”的提到自己,而正是这种不顾及身为将军尊严的做法,让士兵们看不出他高高在上的架子。正是这样的低姿态,使士兵们从心理上感受到巴顿将军是和他们永远站在一起的,从而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将军的领导,也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进。
应该说,“血胆将军”巴顿的做法体现了团队管理中的精髓所在。当今的将帅们,如果也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话,不妨好好地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