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1892-1927),原名祖福,号中和,字罴士、披素,江西宜丰人。1911年在南昌考取新军学生军,参加了辛亥革命。不久,学生军改编为学兵团,他为领导者之一。1913年7月参加讨袁,失败后逃亡日本,结识孙中山。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后入该党办的军事学校学习。1916年回国,积极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1919年11月赴法国求学。1922年3月转入德国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3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并在苏联红军中学习军队的政治工作。
1925年9月回国,被分配到黄埔军官学校任政治大队副队长。1926年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负责主持政治部工作。1927年4月15日在广州反革命政变中被捕,5月中旬被反动派秘密杀害。
少年壮志为国立1892年4月8日,熊雄诞生于江西省宜丰县芳溪下屋村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家庭原本世代务农,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到了祖父时经商做生意,收入增加,家里置了田产、山林和房屋,孩子们也有了受教育的条件。熊雄的父亲熊景星在清朝的科举考试时中了举人。熊家不仅家业殷实,而且人丁兴旺。熊雄的父亲有七子四女,熊雄排行第四。为了使孩子们长大后更有出息,熊家请来先生和武师,教诸儿女练文习武。熊雄自幼秉性忠厚,老成持重,学习刻苦认真,加之充实的生活保障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使他从小练就一身好本领,古文和武术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07年,他考取了坐落在高安县的瑞州府中学。在学校里,他勤奋好学,努力向上,毕业时获得最优等的成绩。
1911年,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面临着灭亡的命运。这年年初,熊雄来到省城南昌,考入江西新军的学生军。十月,湖北武昌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江西的革命党人也迅速行动起来,江西新军与陆军小学、武备学堂、测绘学堂等学校中富有革命理想的青年宣布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但是,被推翻的反动势力不甘心自己的灭亡,他们向革命者发起猖獗反扑。为了更有效地反击封建势力,保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江西新军学生军改编为学兵团,熊雄是学兵团的领导者之一。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采取各种手法破坏民主共和法令,迫害革命党人,甚至采取人奋起反击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13年7月,李烈钧就任江西讨袁军总司令,在湖口宣布独立,通电讨袁。学兵团驻守在湖口石钟山前沿阵地,熊雄和他的年轻战友们奋战在抗击北洋军阀的第一线。
江西起义爆发后,江苏、安徽、福建、广东、湖南、四川六省相继想应,强烈地震撼了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敌我众寡悬殊,加上革命力量间相互配合不够,缺乏统一指挥,起义只持续一个多月就遭到失败。孙中山、李烈钧等革命党人被迫流亡日本,熊雄也被迫随之东渡,亡命海外。
在日本东京,熊雄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在他们流亡日本的第二年,孙中山在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熊雄积极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为了大量培植军事人才,重新发动反对军阀的革命斗争,中华革命党在东京设立了军事学校。熊革命斗争作准备。
1916年,熊雄从日本回到国内,积极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护国护法运动。起初,他在李烈钧领导的护国滇军中工作,为粉碎袁世凯复辟称帝的迷梦英勇奋战。后来,他到程潜领导的护国湘军任湘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表现出良好的军人素质和杰出的军事才能。特别是他为革命英勇献身,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品质,赢得了广大官兵的交口称赞,大家都称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军官。
长剑倚天信手拿自从辛亥革命以来,熊雄投身民主革命,冲锋陷阵,驰骋疆场,也曾流亡海外,四处奔波。他曾亲眼目睹许多战友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但是中华大地仍然是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民族依旧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心中充满了忧愤,同时也感到迷惘。他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产生了怀疑,但又不知道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哪里。
正在这时,传来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
1919年,又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切,都激荡着熊雄的心田。他毅然决定放弃军职,赴欧求学,探索改造中国、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年年底,熊雄离开湖南,取道香港,到了巴黎之后,熊雄被华法教育会安排在巴黎西郊圣日曼中学补习法语。在这里,他完全舍弃了以往优裕的生活条件,与勤工俭学生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这时,熊雄已近而立之年,比起年龄较小的同学来,学习外语的困难要大得多。但他不畏难退缩,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地学习着。平时,他刻苦学习,勤记多问。课余时间,睡觉之前,他都抓紧点滴时间,与同学们讨论切磋。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克服了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的弱点,较快地学会了法语。在努力攻克法语难关的同时,熊雄还非常喜欢阅读国内出版的进步书刊,特别注重国内形势的发展和苏俄十月革命后的革命形势。为了互通有无,阅读更多的革命书刊,他倡议勤工俭学学生交换阅读,并于1920年组织了巴黎书报流通社。与此同时,熊雄认真阅读马列主义和有关社会主义的著作,积极参加华法教育会和华侨协社所组织的各种活动,先后认识了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李立三等密朋友。1920年秋,熊雄登上巴黎埃菲尔铁塔,遥望祖国,不禁思绪万千,吟诗一首:登高东望一咨嗟,长剑倚天信手拿;北海鲸鲵终就戮,南圻逐鹿竟谁家?在法国留学期间,熊雄耳闻目睹,处处能够发现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劳动者的痛苦,回顾乡国又为军阀官僚与国际帝国主义者勾结为乱,从而深深认识到:"一个社会的改造,必须要社会基础的经济制度上根本改造","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是一个大证据"。他还认识到:"社会革命呼声日高,工农实为中坚"。为了开展革命活动,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熊雄和赵世炎、李立三等十余人于1920年底在巴黎组织了劳动学会,明确提出要革命,要把华工组织起来,要到工厂做工,了会等组织为核心,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
1922年3月,熊雄由法国巴黎前往德国柏林,继续完成学业和从事革命活动。在德国,熊雄勤奋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在旅德学生和华工中进行革命活动,并加入德国共产党。每到星期六晚上,熊雄都和周恩来、刘清扬、张伯简、萧三等集中于康德大街张申府家中学习、讨论和研究问题,筹划组建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工作。当年4月下旬,他们联名写信给在法国北方作工的赵世炎,希望他在"五一"前做好成立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工作。6月,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布伦森林,召开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十八位旅欧代表出席了大会。熊雄是旅欧中共少年共产党的发起人和最早的成员之一。当时,为了更好地从事革命工作,"少共"成员都有代号,熊雄的代号为"其光"。不久,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少共"成员转为中共党员。
1922年8月,旅欧共产党人成立中国共产党旅欧举周恩来为代表,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大会。
1923年3月,为了培养革命领导人才,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旅欧支部开始有计划地选送一批党、团员赴苏联学习。熊雄与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十二人首批去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
熊雄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他早已向往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东大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他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诚恳热情的待人作风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